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优秀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2.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课件;2. 黑板、粉笔;3. 学生练习诗歌朗读的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首名叫《致橡树》的诗歌?”引导学生思量。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致橡树》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致橡树》,并进行初步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等。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致橡树》,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预度。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和表达。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
七、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八、板书设计课程标题:致橡树说课稿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诗歌《致橡树》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致橡树》,该课文选自现代诗人舒婷的作品,是一首以橡树为象征的爱情诗。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以及对爱人的深情告白。
本课文情感饱满,意境深远,适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舒婷这位现代诗人,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感悟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表达,引导学生思量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诗歌分析、作者介绍等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相关音频。
3. 学生练习册: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舒婷的诗歌朗读,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预习导入(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致橡树》的诗句,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3. 导读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橡树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树叶代表爱情的变化等。
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合理的互动交流。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思量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追求。
可以通过提问、写作或者小组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力量。
6.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舒婷的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024《致橡树》说课稿范文
2024《致橡树》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致橡树》,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致橡树》是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作品。
它是作者舒婷的作品,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教学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思考和呼唤,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感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爱情和生命的热爱和憧憬。
三、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致橡树》的情感表达和意象;难点是: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深度。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讨论法。
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参与到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中。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件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吸引力。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橡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致橡树》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讲解作者舒婷的背景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使用课件展示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3. 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同时,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
5. 总结:对于学生的讨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
说课稿:致橡树教学目标: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2.感受诗化语言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说教法、学法1.多层次诵读法〔示范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2.问题探究法3.学案导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圣经》上说,上帝造出亚当之后,看到亚当在伊甸园中闷闷不乐,就趁其熟睡之际从他的肋骨中取出一根,创造了夏娃,于是便有了爱情的诞生和人类的延续。
同学们猜测一下,编造这个故事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我想应该是个男人,因为他将女人附会成男人的一根肋骨,即男人的附属品,而这恰恰是男性意识极度膨胀、女性意识相对萎缩的结果。
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只能依照男人的标准而存在,必须贬抑自己来映照男性,于是千古文学中便多了诸多柔弱的意象成为女人的象征,比如柳、梅、花等。
而本诗的作者舒婷却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木棉,树立起女性的独特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舒婷《致橡树》。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诵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体会情感,揣摩朗读的节奏与语气叫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慰藉霹雳戟雾霭流岚虹霓3.推荐学生配乐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四、整体感知问:根据诗人的情感态度,我们可以把诗歌分成两部分,分在何处?提示:不,这些都还不够〔一〕赏析第一部分。
1.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在这一节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提示: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借别人的“高枝〞证明自身的价值〕鸟儿:借树阴栖身蔽日〔一厢情愿的频频取悦别人,遭冷遇仍痴心不改〕〔流沙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附他人的形象。
〕泉源:送来清凉〔无限忘我不求回报地奉献〕险峰:增加、衬托〔默默支撑和铺垫〕日光:奉献光热春雨:提供水份〔注:此处穿插语言练习请同学们仿照前两句格式补写出其后的内容。
例:也不止像日光——无限奉上一生的光热也不止像春雨——抚慰你的枝叶,滋养你的根系〕2.这六种意象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提示:依附型和奉献型的爱情观3.诗人对这两种爱情观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完全一样?“这些都还不够〞中“这些〞指哪些?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引言概述:《致橡树》是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歌作品,由舒婷创作。
这首诗以橡树和恋人之间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本文将以《致橡树》为主题,分五个大点阐述其意义和内涵。
正文内容:1. 橡树的象征意义1.1 橡树的生命力:橡树是一种长寿的树种,象征着坚毅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2 橡树的坚固性:橡树的根深蒂固,代表着坚定的信念和不轻易动摇的态度。
1.3 橡树的成长:橡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成长为高大挺拔的树木,象征着经历与成长的力量。
2. 诗中恋人的形象2.1 爱情的执着:诗中的恋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不离不弃的决心。
2.2 爱情的牺牲:恋人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3 爱情的坚定:恋人的爱情坚定不移,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3. 诗中的情感表达3.1 爱情的温暖:诗中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温暖和互相依靠的情感。
3.2 爱情的忠诚:恋人对彼此的忠诚和信任是坚不可摧的。
3.3 爱情的柔情:诗中透露出恋人之间的柔情和温和的关心。
4. 诗中的人生哲理4.1 爱情的意义:诗中表达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它给人生带来的意义。
4.2 坚持的力量:诗中恋人的坚持和执着给人们以力量和勇气,鼓励人们面对难点和挑战。
4.3 生命的价值:诗中呈现了生命的珍贵和珍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5. 诗歌的艺术特点5.1 诗歌的形式:《致橡树》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5.2 诗歌的语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3 诗歌的节奏:诗中的韵律和节奏感强烈,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味。
总结:《致橡树》这首诗以橡树和恋人之间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通过橡树的象征意义、诗中恋人的形象、情感表达、人生哲理和诗歌的艺术特点等五个大点的阐述,展现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它告诉我们爱情的伟大和无私,坚持的力量以及生命的价值,同时也展示了诗歌的美妙和艺术的魅力。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致橡树说课稿一等奖大全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
地发展。
致橡树课文内容与特点
课文内容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以橡树 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 坚贞。
特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 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构造了富有 象征意义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对 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价值观引导
通过诗歌的解读,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 生观,追求独立、自主、 平等的生活。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在致橡树课堂中的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故事等,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学习 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理解并 追求健康、美好的爱情。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
思维。
小组合作探究法实施策略
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等 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
小组,每组4-6人。
明确任务
为每组分配具体的探究 任务,如分析诗歌的意
象、情感等。
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 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展示成果
01
02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所涉及的教材为《致橡树》这首诗歌。
该诗是中国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橡树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c.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2. 能力目标:a.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分析方法解读其他诗歌。
b.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对爱情和坚持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b.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a. 匡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思量和个人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橡树的视频或者展示一张橡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橡树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想象。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阅读《致橡树》这首诗歌,让他们先自己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3. 教学展开(30分钟)a.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行数、节奏等特点,匡助他们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同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如比喻、拟人、压韵等,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语言运用和美学价值。
b.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例如,橡树象征坚持和执着,树叶象征爱情的痕迹等。
c.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主题思量和个人感悟。
通过提问和讨论,匡助学生思量诗歌中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出发,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选择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读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引言概述:《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橡树与爱情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本文将围绕《致橡树》这首诗进行说课,探讨其主题、结构、语言特点以及意义。
一、主题分析1.1 探讨爱情的坚贞《致橡树》通过描述橡树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1.2 表现对爱情的忠诚诗中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诚和坚守,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珍视。
1.3 反映爱情的无法割舍橡树的形象在诗中一再出现,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无法割舍和执着追求。
二、结构分析2.1 诗歌体裁《致橡树》是一首现代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进行创作,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
2.2 分节结构诗歌分为五节,每节都以“我爱你”开头,形成回环的结构,突出了作者对爱情的表达和情感的强烈。
2.3 语言运用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语言特点3.1 比喻的运用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如“我爱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等,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3.2 拟人的形象作者通过将橡树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生命力,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3 抒情的语言诗歌中充满了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爱和向往,让读者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鸣。
四、意义探讨4.1 对爱情的理解《致橡树》通过描绘橡树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呼吁人们珍视和坚守真挚的感情。
4.2 对生命的态度诗歌中的橡树形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启示人们珍惜生命、珍惜爱情,坚定不移地向前行。
4.3 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致橡树》这首诗,作者引发人们对爱情、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五、结语《致橡树》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思考的现代诗歌,通过橡树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也更加珍视和珍惜生命中的爱情和情感。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致橡树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舒婷的《致橡树》。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选这篇课文来讲。
《致橡树》那可是现代诗歌里的经典之作啊!它不仅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对爱情这个话题有更深、更正确的理解。
咱们来瞅瞅这篇诗的背景。
舒婷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人们对爱情的观念开始有新思考的时期。
她用独特的笔触,打破了传统爱情中那种依赖、附属的模式,大声喊出了新时代女性追求平等、独立的心声。
接下来看看教学目标。
首先,得让学生们读懂这首诗,明白里头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比如说橡树和木棉,它们可不是普通的树,那是爱情中男女双方的象征呐!其次,得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明白在爱情里,平等和独立是多么重要。
那教学重难点是啥呢?重点就是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所代表的爱情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嘛,就是让学生能真正领会诗歌所传达的那种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说到教法,我打算用朗读法,让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还有讨论法,让他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再就是情境教学法,给他们创设一些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学法方面呢,我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
还会让他们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我是这么设计的。
第一步,导入新课。
我会先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
就说我有个朋友,她谈恋爱的时候,啥都听男朋友的,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
结果呢,男朋友越来越不把她当回事儿,最后分手了。
然后我就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样的爱情对不对?从这个故事引出今天的课题《致橡树》,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诗歌。
第二步,初读诗歌。
让学生们自己大声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我会抽几个同学起来读,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字音,顺便纠正一下。
致橡树教学说课稿
致橡树教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教师,每一次的活动教学,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来设计说课稿。
那么,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致橡树教学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致橡树教学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控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会诗歌情感。
情谊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掌控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同等、相互依存、密切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教学进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遭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凝听一位新时期女性当代模糊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诵诗歌,掌控诗歌情感基调。
师:观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掌控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诵,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现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诵入耳出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观赏,并随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凝听的进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诵摸索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第一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当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7篇)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7篇)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课程进行说课稿的编写,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巨大提升。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致橡树教育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致橡树教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及重点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的朦胧派诗人,带着他们被伤害后的怨愤和茫然,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沉思和对于追求的渴望,以奇异的形式构思成诗。
舒婷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本课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朦胧派”诗歌的特点,在诗歌中体会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从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对爱情的感悟。
本课的重点,应是朗诵舒婷的诗歌,品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
(1)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
(2)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朦胧诗。
参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3)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简介。
参考: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4)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参考: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课堂教学活动。
《致橡树》(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诵读本诗,老师订正部分重点字读音。
①炫、藉、戟、雳、霭、岚、霓(xuàn、jia、jǐ、lì、ǎi、lán、ní)②威仪/仪容攀援/攀登(3)请同学谈谈标题的含义。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课程进行说课稿的编写,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巨大提升。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致橡树教育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理解诗歌中鲜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敏感的话题:爱情。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爱情卓文君投向司马相如;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烧诗稿;为爱情祝英台忍悲奔赴黄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其中“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人们所传唱。
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爱情呢?现在我们暂时不要理会,先来看看当代诗人舒婷怎样对待爱情,她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请翻到书第三课,第二首诗《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高中语文《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生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说学生首先,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必修教科书高一上册,位于第一单元第三课。
必修教科书,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这4个部分。
高一(上)这本教材,在“阅读鉴赏”这一部分又分为了4个板块,分别是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我选取的这首诗歌,属于情感与意象这一大板块。
所以我们的教学重心,在感受作者情感与鉴赏作品意象上面。
接下来,说学生。
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只能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但他们已经可以联系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也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步做到鉴赏文学作品。
同时,这个年龄的高一学生,对于爱情已经有了朦胧的认知,他们对这类型题材的内容关注比较强,但又有所回避,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避免说教,运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应训练学生对诗歌的诵读与鉴赏,使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为什么要把诗歌放在高一上册的第一单元呢?是因为诗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引入朱光潜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不免有些隔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它的谨严、纯粹、精微,同时,在能够鉴赏诗歌之后,鉴赏别的文体如小说戏剧散文,也就不难了。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作者创作风格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意识地从意象、语言、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感知“木棉”的心声。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歌,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橡树和木棉为象征,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着朦胧的向往和好奇,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情观延伸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法: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爱情音乐,然后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引出课题《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以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为文本,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
引发学生对爱情及人生的思考。
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以
及诗歌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认识、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背景、脉络和情感表达;
- 理解诗中所传达的爱情主题及对生命的态度。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情感和意境;
- 提升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能够从诗歌中理解人生的哲理。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爱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了解《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
-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情感表达;
- 掌握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难点:
- 如何通过诗歌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爱情和生命的主题;
-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1. 教学方法:
-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共鸣,培养
学生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 课堂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致橡树》,该篇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
这首诗以橡树和人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描绘橡树对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赏析,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舒婷的介绍视频或者展示舒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呈现与感知(10分钟)教师将《致橡树》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或手写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
然后请学生静默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与解读(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中的橡树象征着什么?”“诗人通过橡树对人的深情表达了什么情感?”等等。
4.鉴赏与欣赏(2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诵录音或者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朗诵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5.拓展与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归纳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歌,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爱情观著称。
这首诗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否定了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舒婷及其创作风格。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平等的意识。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对理想和人生的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情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新型爱情观。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熟悉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
(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过程方法:
(1)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以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义的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年龄的优势在于,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
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音乐和示范朗诵,采用“激发兴趣--感知形象--品味鉴赏--朗诵比赛--创作审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熟读,课后让学生创作。
贯彻师生平等互动的原则,教师作引导,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诠释。
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理解,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