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和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和研发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
3.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能力,可以独立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际问题的解决。
5.具备良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二、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习四个部分。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等。
这些课程深入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综合实习综合实习是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在电力公司、自动化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升实践能力。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中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专业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估。
学术成绩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成绩,实践能力包括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习反馈,综合素质包括科研和创新成果、竞赛成绩等。
五、实施与展望该培养方案已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讨论生培养方案001
华北电力大学(留学生)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身心健康.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电气信息技术(自设)6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市重点学科,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担培养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1。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2。
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防御3.电力变换与主动配电网4.先进输变电技术5.电气设备智能监测诊断与大数据分析6。
电气绝缘与电磁环境7。
电机系统与控制8.能源电力经济9.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与多源互补10。
能源互联信与信息安全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4.博士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培养.5.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应提前半年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院(筹)批准、备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三大类。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200709版)本学科始建于 1908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1962年起下属五个二级学科陆续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相应学科中均为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
1999年设立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电气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电气工程学科的工学博士。
本一级学科近年来,所属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均开设了博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课。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必须具有坚实的电气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创造性地独立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系统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 2. 电机与电器大型发电机设计与新型冷却技术、大型电机的理论、运行、监测与诊断、电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电机内部物理场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3. 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电能质量改善及功率信号处理技术、特种电源的研究、电力系统的信号检测及电力装置的电子保护、智能控制系统、电力传动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控制理论及应用、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 4. 高电压和绝缘技术:高电压数字测量与计量、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工程电介质与特种绝缘技术、高电压技术在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5. 理论电工与新技术:电路分析与优化设计、电磁场生态环境效应、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网络智能应用、新型传感器、多媒体数据库理论及应用。
三、学制和学分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总学分≥17。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份合理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良好工程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4. 培养适应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和电气工程问题解决能力;2. 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实验、设计、制造和工程管理;3.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程实践和合作;4. 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四、培养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分析等;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与继电保护等;3. 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变换与调节技术、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等;4. 专业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仪表、工程电磁兼容与电路设计、自动化系统集成与调试等。
五、实践环节安排1. 实验环节通过电气工程实验、控制系统实验、电力系统实验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 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电力公司、工厂或研究院所等高校合作单位开展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3. 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并能够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具备电气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2.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位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4.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电机与电器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6.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7.电气信息检测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普通博士研究生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总学分≥53学分≥29学分按硕博连读、修课学分≥34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全英课程≥2学分,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1学分≥10学分,其中:全英课程≥2学分或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春/秋马克思主义学院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32 2秋、春外国语学院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课程1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必修≥4学分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24 2 秋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131.501机电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国际一322秋电气学院必修≥8学分(硕基础课流课程)士研究生阶段)131.502高等电力电子学(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03数字信号处理(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04现代控制理论(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05现代电工理论(国际一流课程)402.5秋电气学院131.506脉冲功率技术(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07工程电磁322秋电气场数值分析与应用(国际一流课程)学院131.508现代交流电力传动系统(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09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0核聚变原理(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1高电压测试技术(国际一流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2超导电力322秋电气科学技术(国际一流课程、全英文课程)学院硕士专选修课程131.513现代电机设计(国际一流课程、全英文课程)322春电气学院≥4学分131.514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5高温等离子体诊断(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6加速器物理基础322秋电气学院(全英文课程)131.517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及现代控制策略(全英文课程)241.5秋电气学院131.518电弧电接触原理及应用(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19气体放电理论(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20低温等离子体诊断(全英文课程)483秋电气学院131.521低温等离322秋电气子体应用技术(全英文课程)学院131.522电力系统谐波(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23微弱信号检测(全英文课程)322秋电气学院131.524等离子体物理基础483秋电气学院131.525数字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241.5秋电气学院131.526交直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322秋电气学院131.527电力系统322秋电气规划与可靠性学院131.528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322秋电气学院硕士专业选修课程131.529电力自动化系统322秋电气学院131.530电机控制技术基础322秋电气学院131.531工程电动力学322秋电气学院131.532磁流体力学483秋电气学院131.533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322秋电气学院131.534误差理论与实验数据处理322秋电气学院131.535电磁干扰与防护322秋电气学院131.536新型电机322秋电气及控制技术学院131.537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322秋电气学院131.538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322秋电气学院131.539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241.5春电气学院131.540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322秋电气学院131.541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41.5秋电气学院131.542过电压与绝缘配合322秋电气学院131.543开关电器智能化322秋电气学院131.544聚变真空技术322秋电气学院131.545人工神经网络基础322秋电气学院131.546应用超导材料322秋电气学院131.547智能电网导论161春电气学院131.548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分析322秋电气学院131.549高电压绝缘322秋电气学院博士专业选修课131.801机电动力系统仿真分析322春电气学院≥4学分131.802计算电磁学的最新发展322春电气学院131.803交流电机241.5春电气程绕组理论及应用学院131.804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控制241.5春电气学院131.805含大规模风力发电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析(国际一流课程、全英文课程)322春电气学院131.806电力电子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322春电气学院131.807高压大功率变换器及应用研究322春电气学院131.808新型永磁322春电气电机及其控制学院131.809大电网及主设备继电保护关键技术322春电气学院131.810可再生能源电力变换传输及存储系统322春电气学院131.811雷电放电及防护322春电气学院131.812特高压输电绝缘配合322春电气学院131.813高电压新技术及应用322春电气学院131.814基于广域量测的大电网安全防御系统322春电气学院(全英文课程)131.815电磁流体应用322春电气学院131.816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322春电气学院131.817等离子体破裂专题研究241.5春电气学院131.818超导应用技术322春电气学院131.819等离子体光学诊断技术322春电气学院131.820现代电磁测量322春电气学院跨一级学科相关学院非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课程≥2学分非学位课补修课程0833361 电机学56电气学院本科非电气类的硕士生必修0802453电力系统分析72电气学院081899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3电气学院083341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56电气学院0802422电力电子学48电气学院0802431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48电气学院0818861电磁场与波56电气学院研究环节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1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1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650.804 发表论文(博)1650.805 学位论文(博)15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1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650.503 学位论文(硕)10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具备电气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2.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位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4.掌握一门外国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第1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能源、交通、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设计、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 熟悉国家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1. 数学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 物理类:大学物理、电工基础等;3. 计算机类: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4. 外语类:大学英语等。
(二)专业基础课程1. 电路理论;2. 电子技术;3. 电机与拖动;4. 自动控制理论;5. 电力电子技术;6. 电力系统分析;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 模拟电子技术;9. 数字电子技术。
(三)专业核心课程1. 电气设备及系统设计;2. 电气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3.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设计;4.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5. 电力系统自动化;6.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7. 嵌入式系统设计;8. 电力市场。
(四)实践环节1. 金工实习;2. 电子工艺实习;3. 课程设计;4. 专业综合实践;5. 毕业设计。
四、培养措施1.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4.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五、评估与反馈1. 定期组织课程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养效果;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与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密切相关的专业。
本文将从简介、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就业前景等方面全面评估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分享个人对该专业的观点和理解。
一、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掌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
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设计、研究、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科交叉性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融合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两个学科,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动手能力要求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技术更新迅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和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发展的能力。
4. 理论联系实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和工作中。
三、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与电子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
2. 高频电子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该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 控制理论与应用:该课程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5. 电气传动与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电气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以及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技术。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一、前言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气工程的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设置1. 专业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全面、系统地覆盖电力系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电子电路与设备、控制工程基础、通信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此外,还应设置一些前沿课程,如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等,以满足社会对新兴技术的需求。
2.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课程的设置应当与专业课程相适应,内容涵盖电路实验、电机实验、控制工程实验、通信系统实验等方面。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科研实验融入实验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 选修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应当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可以设置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与电气工程相关的选修课程,如电气设备维护、电力经济、电子设计等,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三、实践教学1. 实习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应当参与一定的实习活动,了解行业实际工作情况,增强实践能力。
可以与电力公司、通信公司、电子企业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实习基地,提供相关的实习项目。
实习期间,学生应当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 实训实训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工程技术能力。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实训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是在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专业学科调整,1998年设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批准设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批准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本学科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依托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国家863计划主题产业化基地、教育部矿山生产安全检测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学科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29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
另外还聘请了20余名兼职教授和校外工程实践导师。
本学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拥有包括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另有包括山东省电气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9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
本学科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目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
,二、适用学科1. 电机与电器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电气工程”科学研究及担负专门技术能力的合格人才。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引言电气工程是一门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路、电机、自动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领域的需求逐渐增加,培养电气工程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份电气工程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1. 学科知识培养:电气工程专业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础与专业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力系统与电力装置、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2. 实践能力培养:电气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与拖动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电气知识和基本电路分析能力。
2. 专业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 选修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包括:电力系统规划与管理、电气工程设计基础、电能质量与节能、电气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
4. 实践环节: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程,学习电气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实习,了解电气工程实际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的实施;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三、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专业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学科、专业代码:0808 获得授权时间:2005年
2.学科、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工程学科,合肥工业大学该学科具有60年历史,已形成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积累,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产生融合和交叉,不断产生跟踪学科前沿的成果。
本学科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在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4个二级学科培养博士生。
本学科近年来在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领域形成明显特色和亮点,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和信息技术等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内各个领域的发展,研究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本学科教学科研队伍富有敬业创新精神,包括教育部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研究教学基地配套完善、设施先进。
在研究生教育上,本学科注重依托前沿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之成为本学科的高级人才。
3.研究方向:
a. 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
b. 新型电力电子装置
c. 柔性输电与用户电力电子技术
d.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e. 电力系统分析与电力市场
f. 新型电机与电力拖动
g. 现代电气测量
h. 功率集成电路设计
i. 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与控制策略
4.学习年限:
四至五年。
规定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3学分。
跨学科录取的硕博连读研究生需要补修2门以上该学科本科段主干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续
注:*括号内表示课外学时。
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电气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与控制、通信与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在能源、通信、交通、制造、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备受重视。
在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学校应该立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具备现代电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改进和技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 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培养要求1. 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计算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进行电气工程的系统设计、开发、改进和管理。
3. 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适应电气工程领域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
4.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下进行协作和创新。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履行工程师的职责和社会义务。
四、培养计划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工程力学、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控制工程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学建模、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创新设计等。
(2)专业课程电气工程基础、电气测量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保护、配电自动化、电能计量与管理、电气传动及控制、风光电汇流技术、变频器及其应用等。
电气工程(代码080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代码:080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方向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且关键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的应用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电气化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在需求牵引、内涵驱动和交叉学科的推动下,电气工程学科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创办于1933年,1978年招收研究生,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
拥有国家级“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和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培育项目)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数字仿真一体化专业实验室、广西电力输配网防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定位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东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明显的区域优势,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方向有:1.电机与电器,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尊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0808]
学科概况
电机与电器是电气工程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主要研究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行理论、电磁问题、设计和控制理论,涉及电机电器的基本理论、特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优化技术、电机电磁场数学模型与数值分析、电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特种电机设计等研究领域。
专业培养目标
相关职位
电站电机电器工程师,电机设计研发,电机调、测试工程师,电机控制软件开发工程师,电机控制工程师,电机研发工程师,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师,电助理,电气工程高级估算师,电气/暖通工程审计专员,飞行器电子装联调试(数据来源:招聘网站)
培养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就业方向
电机与电器专业就业率中等偏上,对口工作岗位也比较多,人才需求也比较大。此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去向有:
1、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胜任大型电机运行分析、监测控制或故障诊断相关科技工作;
2、在其它行业从事电机设计以及运行控制和节能技术开发;
3、在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
4、与电机及其运行控制相关的管理人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系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2. 运用数学、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阅读、撰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文献和技术报告的能力; 5. 基本的实验、测试、调试、运行和维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能力; 6. 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7.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安排1.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设计•电力质量与可靠性•PLC与工控系统•电气安全与保护•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气传感与信息处理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医疗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包括以下方面: - 电路实验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 - 控制系统实验 -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 电力系统实验2. 实习实训为了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实训,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流程和要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0808)】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机电器等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电机和电器控制、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究。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代码: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代码: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代码:080804)、电工理论新技术(学科代码:080805)五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还应该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机电一体化技术
5.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