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分析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的贡献和特点

古代中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的贡献和特点

古代中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的贡献和特点摘要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的贡献和特点。

首先,我们将回顾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并重点介绍其在道德教育和思想培养方面的贡献。

接着,我们将研究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包括其方法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古代中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对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的启示。

1.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

教育在这一时期主要由家庭、宗族和宫廷进行,内容主要包括道德、礼仪、儒家经典的学习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

1.1道德教育和思想培养的贡献古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是道德教育和思想培养。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教育和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责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能够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孔子提出了教育中的“四端”,即“礼、义、诚、中”。

这一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教育的这种特点,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崇尚道德和伦理的文化传统。

2.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古代中国心理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科技和社会文化的限制,但依然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主要特点:2.1重视观察和直觉古代中国心理测量注重对人的观察和直觉的运用。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相、姿态、声音等等,来判断其性格、才能和潜在的能力。

例如,面相学和手相学被广泛用于测量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观察和直觉的方法虽然缺乏科学性,但在古代中国经久不衰。

2.2借助经典文献和典故古代中国心理测量还借助经典文献和典故进行推断和测量。

中国古代文化中充满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寓意深远,可以用来推测人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分析一个人对典故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揭示出其个性和智慧。

2.3强调自我修养和思想品质古代中国心理测量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思想品质对于心理特征的影响。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学指导书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学指导书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自学指导书教育测量与评价宋东清编2011年7月前言一、课程目标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另一部分特殊领域的测量量表与评价标准,前者如测量历史、信度、效度、项目分析与常模等专题,后者论述在具体研究领域中如何应用测量如智力量表、人格量表,教育测验等。

二、自学要求1.熟悉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程序;2.了解心理测量在智力、人格和教育情境测验等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概况;3.掌握心理测量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4.掌握心理测量学的信、效度的含义、类型和计算方法;5.学会基本的心理测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读。

三、自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64课时)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心理测量》,郑日昌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第一章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者的探索;二十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二十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2.熟悉近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的探索获活动;3.掌握我国二十年来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包括三个前提:1.要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2.要确定何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3.把内容操作化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贡献:1.首先,关于心理差异方面,儒学创始人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2.其次,关于心理差异的可测量性,古代先哲们也有论述。

如孟子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还有,刘劭的《人物志》影响深远,后译为“人类能力研究”出版3.西汉杨雄提出以反应的速度为标准判断人的智力的高低;诸葛亮提出问答法和特定情境诱导法作为知人性的手段等第二节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者的探索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兴趣1.法国医生艾斯克罗第一次在文献中正式提出精神异常者与智力落后者之间的区别;2.法国医生沈干——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创建了第一座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2. 心理测量历史

2. 心理测量历史

4.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用于心理发展和
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祥 即提出某些问题来考察其理解的程度; 二曰穷之辞以观其变 即详尽追问而考察其反应; 三曰与之以间以观其诚 即间接打探以考察其是否真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即坦率交谈以考察其德行;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即让他管理财务以考察其是否正直廉洁;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即以女色相试以考察其操守; 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 即告知以危难形势以考察其勇气;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即使其醉酒来考察其神态。
孔子的个性差异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返回
孟子的心理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可以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返回
周朝的“试射”选拔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 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以 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 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 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与方法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考试方法 隋唐: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 宋朝:策论(经义论策) 明清:八股文、经义、策论
返回
什么是“八股文”?
朝廷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应考的人也不能有个人见解。 答卷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股、后股、束股的格式写,后四段必须各有 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 股文”。
第二讲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心理测量的前提:①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②确定测量的内容③在对心理内容的特性或差异性阐述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一)个体差异及其可测性思想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施奥-瑞克将我国三国时期魏国人刘邵的《人物志》译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并在美国年销量100万册。

诸葛亮情境测验的使用:选拔将领时给予其500士兵,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贡献:①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

②分类式的,如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③注重对人做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价值。

二、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①工业革命后,有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②教育的需求,如法国的义务教育(二)心理测量的早起探索者威廉-冯特(德):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观察行为的做法对现代标准化测验严格执行指导语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高尔顿(英):统计学的奠基人,最早提出“相关”的概念。

同时是优生学创始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差异是可测量的。

对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很大的影响。

詹姆斯-卡特尔(美):师从冯特,同时是高尔顿的助手。

最早提出“常模”的概念。

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比内(法):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二个是影响最大的。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指出“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的是十年。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易斯·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商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球。

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Brief comment on the history, present state and tendency of psychological survey in China 作者: 程家福;王仁富;武恒
作者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农业大学林工系,安徽,合肥,230036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2-105页
主题词: 心理学;心理测量;发展趋势
摘要:心理测量学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职业指导、临床诊断、教育评价、人事管理、企业管理、司法鉴定等领域,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范围,更重要的是它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分析并总结了心理测量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第一篇_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第一篇_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2、编制中国本土的心理测验

张厚粲等人编制“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陈会昌编制“气质量表”
宋维真等人借鉴MMPI编制“心理健康测查表” 沙毓英、张锋等人编制“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 周步成编制“学业能力倾向测验”。

3、心理测验的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



1984年成立心理与教育测量专业委员会。 1994年该专业委员会制定《心理测验管理条 理》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并 在《心理学报》上颁布。 心理测量学方面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如郑日 昌的《心理测量》(1987),戴忠恒的《教 育与心理测量》(1987),余嘉元的《教育 与心理测量》(1987),戴海崎等人的《心 理与教育测量》(1999)。
三、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949-1979,中国心理测量处于禁区状态。
1、修订国外的心理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智力测验包括:龚耀先主持“韦克 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林传鼎、张厚粲 主持“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吴天 敏出版“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张厚粲主持 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戴忠恒修订“一般能 力倾向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人格测验包括:刘绍衣等人修订 16PF问卷;宋维真修订MMPI;龚耀先修订EPQ问卷; 吴文源修订SCL-90量表。
1、高尔顿的贡献
高尔顿(Francis Galton)爵士

“个体差异心理学之父”。心 理测验的基本功能与考察、评 价个体差异相联。 1869年在《遗传的天才》中首 次提出智力是正态分布的; 1884年创立“人类测量实验 室”,收集了大量人类简单心 理过程的测量资料; 创立统计学,发展了计算相关 系数的方法。

心理测量的历史

心理测量的历史

心理测量历史发展趋势
1、先是以解剖生理特征 为根据,而后转向对心 智活动的测量。
2、由测量简单的感知能 力,发展到测量复杂的 认知能力。
3、由笼统的单一量数评定 个体间差异,转变为以 多个量数兼顾个别差异 与个体间差异。
4、心理测量学是随着实验 心理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测量
高尔顿是第一个直接推动 心理测量运动的人。《人 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 这本书中高尔顿首先提出 了“测验”“心理测量” 这两个术语。
卡特尔的个体差异 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是心理测 量史上另一个代表人物,在德 国师从冯特,在英国停留时作 为高尔顿的助手并熟悉了高尔 顿所使用的方法和测验。
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 语》中就提出了“性相近,习 相远”的观点,这是对人类个 体差异的认识。
战国时期,孟子在《孟子》中 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 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这就指出了人在心理能力和个 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三国时刘勋著《人物志》一书, 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 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 度”。意为根据一个人的行为 变化就可推测他的一般的心理 特点。
心理测量的蓬勃发展与应用
1、编制出了一批操作测验,弥补了语言文字量表 在理论上的缺陷。
2、编制出了团体智力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 围。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 4、传统的学校考试方法也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5、心理测量 的另一个领域是对情感适应、人际关
系、冬季、兴趣和态度等人格特点的测量。 6、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
比奈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产生
比纳是公认的心理测量的鼻祖,
波林: “19世纪 80年代是高尔顿
他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 第一人。

第一章_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_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卡特尔编制了一套能力测验,测量范围包括肌肉力量、
运动速度、疼痛感受性、视听敏感性、重量辨别力、
反应时、记忆力等方面。卡特尔每年用这些测验测试
大学生,并尝试将这些测验分数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联系起来。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文
章中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
的术语。


共10张,5张黑白、3张彩色、2张黑红相间。
TAT
30张黑白图卡和1张空白卡
TAT 图 卡
(四)从一般智力测验到特殊能力 和能力倾向测验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开始编制特 殊能力测验,以满足不同职业选拔与安置的 需要,这些特殊能力测验包括音乐能力测验、 美术能力测验、机械能力测验等。
三、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949-1979,中国心理测量处于禁区状态。
1、修订国外的心理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智力测验包括:龚耀先主持“韦克 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林传鼎、张厚粲 主持“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吴天 敏出版“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张厚粲主持 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戴忠恒修订“一般能 力倾向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人格测验包括:刘绍衣等人修订 16PF问卷;宋维真修订MMPI;龚耀先修订EPQ问卷; 吴文源修订SCL-90量表。

陆军乙种测验又称Beta测验。是为母语为非英语及 文盲编制的适用于军队的非言语团体智力测验,它 包括7个分测验,即迷津、立方体分析、补足数列、 数目符号、树字校对、图画补缺和几何分析。
(二)从文字测验到非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既可弥补文字量表在理论上的缺陷,又可
适用于文盲和有言语障碍的人。

心理与教育测量(期末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期末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2. ■高尔顿:最先倡导测验活动的“优生学创始人”;开创了个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高尔顿在1883年出版的《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肯定了心理测量运动,堪称直接推动心理测验产生的第一人。

3.卡特尔:于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量与测验》。

这是“心理测验”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他认为生理能量与心理能量密切相关。

4.艾宾浩斯: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

5.比内:“心理测验之父”,是编制科学智力量表的第一人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特点: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评定个体内差异。

(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7. 1904年出版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步著书。

8.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观察法、等级评定法评定人格。

9. 1917年,伍德沃思编制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格问卷,即伍德沃思个人资料调查表。

10. 1921年,瑞士精神病医生罗夏发表第一个投射实验,即罗夏墨迹试验。

11.心理测验运动自20世纪初兴起,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后稳步12.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首次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心理测验课。

1921年,他们二人合著《心理测量法》一书。

1922年费培杰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译成中文。

发展。

第二章1.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要素:参照点(1.绝对零点 2.人定的参照点)单位(1.有确定意义 2.有相等的价值)3.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根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加以确定。

5.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心理测量学笔记(郑日昌)

心理测量学笔记(郑日昌)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详细笔记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简述高尔顿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简述高尔顿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年2月16白-1911年1月17日)是英國科学家和探险家。

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数学、力学、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开创了优生学。

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

高尔顿对心理学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差异心理学、心理测量的量化和实验心理学三方面。

他率先研究个体差异。

心理学研究的量化也始于高尔顿。

1883年,高尔顿出版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述了两项在实验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高尔顿对遗传学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把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遗传研究中。

高尔顿的各方面研究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对心理学做出了这么多的“第一”。

心理测量学(总结)

心理测量学(总结)

第七讲
测验项目分析
主 题
项目的难度 区分度 选项分析 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
难度估计的方法
1.通过率 A. 用于二值记分的测题 B. 用于非二值记分的测题
C. 用于多重选择题时还要作校正
D.分组法 用于样本很大的测题
注: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划分标准是上下27%

信度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描述测量 信度的数量指标,以相关系数来表示。 信度只受随机因素的影响

信度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 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 2 ST rxx 2 SX
rxx
2 SE 1 2 SX
二、信度种类及估计方法
重测信度 复本信度 同质性信度 评分者信度
第八讲 心理测验的信度
提 要
经典心理测量理论 信度的概念 信度评估的方法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影响信度的因素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真分数理论
以真分数理论(True Score Theory)• 为 核心理论假设的测量理论及其方法体系, 统称为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 称真分数理论。 也
2 i
2
K2 N3 N

i

/N
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验在科学的春天中复苏
解放后的近30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测验一直成为 禁区。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参考国外材料编制了少年儿 童学习能力测验,后来主持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主持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980年初,吴天敏主持修订比奈量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安定医院等单位协作修订 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 北京大学心理系陈仲庚先生等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北京师大心理系编制了镶嵌图形测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通常都是次序量表,为方便比较,通常把次序量 表转换为等距量表。
测量量表的等级
l 命名量表: – 识别、区别个体; l 次序量表: – 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 l 间距量表: – 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指出个体特性的差异;
l 比率量表:
– 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指出个体特性间的差 异;指出个体特性间的比率。
心理测量学
Psychological Testin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测量的历史 一、国外心理测量的历史
(一)测量产生于实际社会的需要 l 法国医生沈干(Seguin)训练智力落后儿童(1837年) l 法国医生艾斯克罗尔(Esqurol)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的 区分(一个人驾驶语言的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标志);
1 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
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代号 类别 数字只是一种名称的替代物。不同的个体用不同的数字 标志。如球员的号码,各种分类标志(男或女;正常或异常, 等)
2 顺序量表(Order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 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
(二)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l 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
l 观察的个体差异: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察员的遭遇(1796);
(三)高尔顿的遗传理论测量 达尔文的表兄弟,皮尔逊(Pearson)的老师,《遗传的 天才》,人类测量实验室,高尔顿棒,高尔顿笛
高尔顿发现,白痴对于热、冷、痛鉴别能力较低。他还说:感觉辨别力 “基本上是心智能力中最高的能力。”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 量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验第一节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心理测验第一节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要点二
区分度
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它是 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 度在0.3以上。区分度D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 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 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常模与标准化
心理测验第一节心理 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目录
CONTENTS
• 心理测验概述 • 心理测验的起源 • 心理测验的历史发展 • 心理测验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 心理测验的评价指标及标准 • 心理测验的伦理与法规
01 心理测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测量和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 理过程。
专业资格认证
02
从事心理测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认证,确保
专业性和可靠性。
监管与审核
03
心理测验应接受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核和监管,确保质量和有效
性。
心理测验中的隐私保护与知情同意
隐私保护
心理测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被试的隐私,如匿名化、加密等。
知情同意
在进行心理测验前,应向被试充分说明测验的目的、内容、风险等 信息,确保被试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
经典测量理论
以真分数理论为核心,通过信度、 效度和项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 心理特质进行量化描述,是心理 测验理论的基础。
项目反应理论
建立在潜在特质理论基础之上, 通过项目特征曲线的分析,更加 准确地描述被试者的心理特质水 平。
概化理论
将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 相结合,通过引入测量侧面和观 测全域等概念,提高了心理测验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作者:董文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34期摘要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儿童的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针对于此,下文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心理测量在我国发展的历程,除此之外着重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自从19世纪以来,学前儿童的心理测量历史。

同时探讨了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焦点分析与研究心理测试历史悠久智力水平测验方式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1中国古代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萌芽1.1“周岁试儿”据调查可知,我国早年民间已经出现过婴儿发展测验。

早在1500年以前,《颜氏家训》《风操篇》中有提到民间测试婴儿心理发展的方式。

1.2各种益智图、七巧板等在清朝中后期,出现过益智图,其俗称为七巧板。

其形状是由7块小板构成的大约几百种图样,从此可以看出儿童的创造力。

这种方式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活动,操作出来的成果是形象转化,所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西方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2.1几大心理测验量表2.1.1比奈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二十世纪伊始,法国著名心理学家比萘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提出了智力量表,通过此表可以反映出三岁到十岁儿童和落后的成人进行测试。

对于前者而言,此表指出三岁、五岁和七岁儿童可以做到什么。

此表的发明,标志着学前儿童心理测验的开端。

2.1.2斯坦福—比奈量表此表前后有过两次修订,分别是1937年和1960年前后。

1972年出版了全新的常模,然后以1985年更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和试题取样,进一步修订常模,使此表成为当时最具有说服力的智力测验表之一。

同时也是很多智力测验的标准。

此表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用比率智商和离差智高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

此表使用范围最后被定格在2周岁到成人。

2.1.3瑞文图形推理测验瑞文智力测验又称之为智力量表。

此表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便利,因此被广泛应用。

在全世界的认可程度最高,截止到今天为止已经被国际心理学领域和医学领域使用。

中国的心理测试发展史

中国的心理测试发展史

中国的心理测试发展史张厚粲/余嘉元《心理科学》(沪)2012年03期【作者简介】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余嘉元,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97张厚粲,E-mailzhanghc@【内容提要】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

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入中国的。

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

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

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

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

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

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

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唯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

“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

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

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

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

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

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各国翻译和修订,其 中最成功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的斯 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这个量表不仅使内容 更完善,而且还改进了评价指标,提出了智 商的概念。
二、团体测验的产生
奥提斯-陆军A式量表和陆军B式量表,1917
20世纪4、50年代心理测验的发展
20世纪4、50年代,心理测量快速发展,测 验的形式和品种也有了不断的创新: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
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上也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刘劭(《人物志》):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刘劭对心,志的测量的指标
心小志大者圣贤也
心大志大者豪杰也 心大志小者傲荡也 心小志小者拘慄也
刘劭对阴阳、五行、形体的测量指标
性格
潘菽:
“心理测验是可信的 , 但不能全信 , 是 有用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美国心理学会:
只要情况适宜 , 任何测验都有用 ; 但如果运 用不正确,即使最好的测验也会对被试造成伤 害.
《心理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 了解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二.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 三. 如何编制一份测验(理论和实践) 四. 对测验的技术鉴定 五. 如何使用心理测验( 理论和实践) 六. 测验的各种类别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
继承了高尔顿的观点,完善高尔顿的做法, 提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概念。
编制了一些心理测验。
克雷丕林
尝试编制测验去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
建议在精神病理学上使用测验,并用心理测 验的方法研究智力正常和异常者。
第三节 社会需要时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的动力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操作量表 团体测验 教育测验
人格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樊炳清介绍和评述了比纳量表。 1920 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 课。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著《心理测验法》 1922年,费培杰翻译比纳-西蒙量表 1924年,陆志韦等人修订了中国版的比纳-西蒙测验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2年,《测验》创刊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再次修订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智力测验:陆志韦、吴天敏、廖世承、陈鹤琴
人格测验:肖孝嵘 学科测验:艾伟 识字测验:张耀翔
第五节 近20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一、近 20 年来心理测验量表发展概况评述 二、两点思考
一、近20年来心理测验量表发展概况评述
心理测验的年龄分布
儿童量表、成人量表分别占量表总数的 40% 、 50%,适用于儿童及成人的量表占 7.5%,适 用于0~3岁的幼婴量表占2.5%。 1980~1996 年 期 间 儿 童 量 表 发 展 的 最 快 。 1997~2001 年,幼婴量表、儿童量表、成人 量表、儿童及成人量表的数量都有所上升; 2002~2006年,成人量表数量上升得最快。
强毅之人 俱慎之人 弘普之人 沉静之人 柔顺之人 凌楷之人 狷介之人 朴露之人 雄悍之人 辩博之人 休动之人 韬谲之人
2.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实践
韩非(董仲舒):“左手划方,右手划圆” 周岁试儿, 试射 科举制
3.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
谈话法和纸笔测验(问答法)
填空和类比(帖试和对偶) 情景法
4.中国古代心理测量器具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905 年他与助手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 ---- 比 纳-西蒙智力量表。
1905年出版的智力测验有30道题目,侧重于测量判 断,推理和理解方面,测验结果是以答对的题数, 没有一个客观的分数来评价智力水平;只有一个 50 人样本的常模;没有信效度数据。 1908年,比纳对测验做了修订:增加题目;把题目 按年龄来分组;并以智龄来报告测验的结果。样本 人数增加到200人。 1911 年又作了第二次修订,主要是让该测验也能用 于成人。
1987-1991 1992-1996
1997-2001 2002-2006 合计
17 42
40 87
13 32
60 138
30 74
99 226
6.6% 16.7%
22.4% 50.9% 100%
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的数量
个别施测 能力测验 学业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 神经测验 其它测验 合计 百分比 49 2 31 25 8 115 25.9% 团体施测 48 7 232 5 37 329 74.1% 合计 97 9 263 30 45 444 100%
示例:比纳测验
比纳测验用于成人弱智判断的若干指标
智力严重落后者答不出第 6 题以后的测题 (执行简单指令和模仿简单姿势的能力)
智力中等落后者答不出第 8 题以后的测题 (识别身体上的各部分或命名简单物体的能力) 智力轻度落后者的回答上限在第 16 题 ( 解 释两种常见物品的差异的能力)
比纳测验的发展-斯坦福-比纳量表
二、团体测验的产生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科学心理测量的创始人是比纳(Binet)。 1886年发表了《推理心理学》; 1889 年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 任; 1895年创办了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 比纳早年曾经探索过各种鉴别智力的方法。比纳反对当 时社会上所采用的智力测验的做法,他认为大多数测验感觉 方面的内容太多,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的、特殊的能力。他 认为测量智力实际上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方法,一些简单的 做法就能达到目的. 比纳认为,心理测量的根本原理在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他 人比较以归类,这也是近代测验理论的基本思想。
(1)目前国内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 量表和瑞文测验上。
(2)在各种功能的量表中,智力和人格测验发展较 为完善。 (3)在收集的能力测验量表中,包括一般能力倾向 测验、各种特殊能力测验,其中,应用于教育领域 的学习能力测验比重较大。 (4)用于心理发展和治疗的临床医学量表日益增多。 (5)儿童心理量表发展很快。 (6)编制形式多为问卷和文字形式。
博弈 九连环 八阵图 七巧板
图示:九连环
图示:七巧板
第二节 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者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兴趣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理想与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兴趣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起源于 对精神病人和智力落后 者的区分。 社会需要一种鉴别智力落后者的标准和 客观的分类系统。 1838 年法国医生 Esquirol 最早提出以语言水平来确 认智力是否落后以及落后的程度。
过去30年来我国的心理测验中,数量最多的是人格 测验( 59.2% ),其次是能力测验( 21.8% ),神 经心理测验(6.8%)、其它心理测验(10.1%), 成 就测验(2%)相对较少。
中国测验的数量随时间的发展状况
年份段 1980-1981 1982-1986 修订 1 7 编制 0 7 合计 1 14 百分比 0.2% 3.2%
第一章 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
Outline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者的探索
第三节 社会需要是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的动力
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第五节 近20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及实践
法 国 心 理 学 家 Dubois 在 1986 年 出 版 的 《近代心理学史》中提到中国在3000多年前 就使用考试的一文中也提到“世界上最早使用心理测 验的是中国”。
我国文革后的心理测验统计
经对 1980-2006 年发表于《心理学报》、《心理科 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心理发展 与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 心理测验修订或编制报告的统计,共收集到心理测验 444个,其中修订国外的著名测验194个,自行编制 的有250个,分别占总数的43.7%、56.3%。
心理测量
rabbit_lu@
引言
经历过心理测验或尚未被测验过,都有 一个共同的想法:
凭着这么几页纸的测题就能测出一个人的智 商或人格?就能说心理健康与否?就能判断 适合于干什么工作?
难道心理测量类似于算命?
心理是可以测量的
桑代克: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数量。
麦柯尔: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
纸笔测验与操作测验的数量
纸笔测验 能力测验 学业成就测验 1格测验 神经测验 其它测验 合计 百分比 43 9 262 8 40 362 81.5% 操作测验 22 0 1 7 2 32 7.2% 纸笔及操作测验 32 0 0 15 3 50 11.3% 合计 97 9 263 30 45 444 100%
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
物理测量:测量工具直接作用于物体。
心理测量:测量工具作用于一个中介(行
为),然后推测心理。
对心理测量的评价
心理是可以测量的,但目前鉴于人们对心 理的认识水平不高,所以测量不是非常完善、 十分准确。
人的心理不容易被准确测量
1)看不见(所以无法直接测量);
2)有变化(所以测量到的可能是以前或现在 的状况,要预测可能会有风险); 3)对心理特质的评价标准不严密(所以会产 生不同的结果)。 这些都将导致心理测量产生误差。
三、高尔顿的贡献
心理测验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为了证明人的能力是遗传而来的,他尝试采用 一些测量的手段 。1884年他建立了一个人体 测量实验室,测量一些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觉 和运动方面的机能,由此积累了一大批资料. 高尔顿认为感觉的敏锐性是智力水平的指标, 他说,我们关于外部世界仅有的信息是通过 我们的感觉通道而获得。我们的感觉越敏锐, 我们的判断和智力也就越有用武之地。他认 为感觉辨别能力是心智能力中的最高能力。 所以,他偏重于对一些感觉能力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