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散文之部第6单元项脊轩志

合集下载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明白得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引导学生体会作品通过杂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术。

3、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故意识培育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体味人情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体悟作者在淡淡的叙述中所包括的浓浓深情。

2、深刻领会作品通过杂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术。

难点:通过细节描述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进程】一、导入“大爱无言”,那么大悲大痛呢,该如何表达?是有言,无言,仍是难言?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今天,就让咱们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1、请同窗们集体朗诵全文,注意带着你以为最适当的情感来读。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同窗们找一找,文中直接见出“悲”的句子有哪些?提示:①语毕,余泣,妪亦泣。

②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三、研习探讨作者心中到底有着如何的伤痛?(一)琢磨“语毕,余泣,妪亦泣。

”1、此处因谁而泣?明确:归母。

2、作者在此处没有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具体言行,而是通过老妪的回忆来写母亲,这能够见出什么?提示:关于母亲,作者能记取的印象并非多,推测幼年丧母。

3、母亲是如何的人?提示:注意细节。

明确:归母慈爱、细心,为儿女的每一声哭泣所牵动。

4、作者为何要突出一个看似公共化的细节?如此的母爱有不同凡响的地址吗?提示:①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那时的背景中去明白得。

在以往的封建大伙儿庭中,子女的生活杂事一样由专门的保姆或奶妈照顾,母亲是不怎么过问的。

②对婴幼儿来讲,这是母爱最直接最充分的表现。

5、归纳:伤痛之——缺失母爱(二)琢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祖母对归有光如何?这一段文字中写了祖母的三次言语,试分析每一次饱含的情感。

提示: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貌似责备,实则内心欣慰、关心疼爱②吾家念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期待、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改日汝当用之!——信任、鼓舞2、此处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提示:抓细节,比较归家的今昔。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③也。

室仅方丈④,可容⑤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⑥,雨泽⑦下注⑧;每移案⑨,顾视⑩无可置(11)者。

又北向(12),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3)。

余稍为修葺(14),使不上漏(15)。

前(16)辟(17)四窗,垣墙周庭(18),以(19)当(20)南日,日影(21)反照,室始(22)洞然(23)。

又杂(24)植兰桂竹木于庭(25),旧时栏楯(26),亦遂增胜(27)。

借(28)书满架,偃仰(29)啸歌(30),冥然(31)兀坐(32),万籁(33)有声;而庭阶寂寂(3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5)。

三五之夜(3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37),风移影动,珊珊(38)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39)喜,亦多可悲。

先是(40),庭中通(41)南北为一(42)。

迨(43)诸父(44)异爨(45),内外多置(46)小门,墙往往(47)而是(48)。

东犬西(49) 吠(50),客逾(51)庖(52)而宴(53),鸡栖(54)于厅。

庭中始为(55)篱,已(56)为墙,凡(57)再(58)变矣。

家有老妪(59),尝(60)居于此。

妪,先大母(61)婢(62)也,乳二世(63),先妣(64)抚(65)之甚厚(66)。

室西连于中闺(67),先妣尝一至(68)。

妪每(69)谓余曰:“某所(70),而(71)母立于兹(72)。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73),呱呱(74)而泣;娘以指叩(75)门扉(76)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77)外相(78)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79)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80)曰:“吾儿,久不见若(81)影,何竟日(82)默默(83)在此,大类(84)女郎也?” 比去(85),以手阖(86)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87),儿之(88)成,则(89)可待(90)乎!”顷之(91),持(92)一象笏(93)至,曰:“此吾祖太常公(94)宣德间执此以朝(95),他日(96)汝当(97) 用之(98)!”瞻顾(99)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100)不自禁。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

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原文:项脊轩志明代-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1、《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公开课件

概述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课文以项脊轩为中心,着重写与之有关的家庭人事的 变迁,表现作者对书屋的深情和对往事的感慨。
1、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与布置,重点写居项 脊轩的乐趣。
2、过渡句。“多可喜”承上,“多可悲”启 下。着重写祖母、母亲的生前事迹,以抒发作者对 人事变迁的伤感情怀,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3、叙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 火未焚之事,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二悲幼年丧母。
归有光几乎是“为儿不识慈母面”,对母亲的怀念, 只能通过老妪的转述:“某所,而母立于兹”,“娘 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母亲对子女 入微的关心体贴,归有光不能亲自感受,只能靠想象 模拟得之。想象母亲的一言一行,想象母亲的音容笑 貌。多么可怜!
三悲祖母之亡。
回忆祖母,归有光写了极其平常的三个“一”。
,试赏析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 种怀旧的情怀,奠定全文伤感的感情基调。
明确: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 身影。乐景衬哀情,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 迹。
——清·梅曾亮
返回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若 把 很 多 事 看开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散文之部项脊轩志含解析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散文之部项脊轩志含解析学案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思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亲切面容,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苏轼种树悼亡妻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是眉州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率互补。

王弗也颇有才气,红袖添香夜读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苏轼不但对她倍加爱护,也视她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可惜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11年,王弗便染病去世了。

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满了青松,他有诗句记载此事:“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苏轼的思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此后他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悼念亡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江城子·记梦》。

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和最真挚的思念之情。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泰戈尔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

——安东尼[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呱呱.而泣(ɡū) 扃.牖(ji ōn ɡ) 异爨.(cu àn) 阖.门(h é) 垣.墙(yu án) 长号.(h áo) 老妪.(y ù) 迨.(d ài) 珊.珊可爱(sh ān)象笏.(h ù) 偃.仰(y ǎn) 先妣.(b ǐ)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臣请完璧归.赵(归还)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若水之归.海也(汇聚)(2)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置)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丢下)(4)每⎩⎪⎨⎪⎧每.移案(每逢)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PPT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披文以入情
披文入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 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注释】方丈:一丈见方(古今异义)
下:向下(名作状) 顾:环顾、向四周看。 北向:向北(宾语前置)
【文意】小轩旧貌
披文入情
拓展——认识细节
(一)细节是自然中那最富诗意的一抹风景
• 细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细节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细节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细节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细节是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细节是“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矣”……
【文意】怀念亡母
披文入情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 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 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 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注释】竟日:整日
拓展——认识细节
• (二)细节人世中那最富深情的一言一行
• 细节是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细节是诗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细节是送友出使时“劝君更尽一杯酒”; • 细节是深秋修书时 “行人临行又开封”; • 细节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细节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悲痛——哀泣长号,痛悼亲人
思的蕴蓄:托物寄情 酸楚——睹物思人,哀思不绝
披文入情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方丈小轩,处处尽凄凉。纵使复葺应不似, 当年月,月如霜。

项脊轩志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散文

项脊轩志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散文

项脊轩志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散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PPT教案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PPT教案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 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 泽下 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 ,不 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判断句
(古今异义)今义:寺院的住持 名作状,向下
每次,副词
环视 ……的地方
得到 过了
北,名作状,向北。 已经
第1页/共23页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 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 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 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 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 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 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 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 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第2页/共23页
为,动词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 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 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 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 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省略句使(之)不(从)上面漏雨 名作状
名作动,筑墙
围绕 连词,“来”。表目 挡 的
第14页/共23页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 常公 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不久” 判断句
音节助词,不译
连词,“来”,表目 的
名作动, 上朝
应当
代词,“它”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 “不能控制自己”
泛指 “看”, 有回忆的意思
第15页/共23页
以前 曾经
动词,“是” “经过”
连词,表修饰
介词,“凭”
“总共” “能够”
“大概”
位于时间词之后,音节 助词,不译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

虚实对比
文章中的虚实对比体现了作者对 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使文章更具哲理性和思想深度。
08
文化内涵与现实意 义挖掘
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传统家庭观念强调家庭成员间的责任、义务和亲情,这些观念在现代社
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实现个人价值追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可以 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 知识、技能和品德水平。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 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
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助于指引个人前进的方向 。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挑战性和激励性,能够 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世事无常
通过对家族变迁的描写,作者进一步抒发了 对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的感叹。
对人生意义、价值追求的思考
人生意义
作者在怀念亲人和感慨家族衰落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价值追求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远大志向的追求,体现了 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07
艺术特色鉴赏
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
1 2
•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这是一个并列 句,“百年老屋”是主语,“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是并列的谓语部分;“ 每移案”是时间状语,“顾视无可置者”是谓语部分,“无可置者”是宾语部 分,“者”字结构作宾语表示“……的地方”。
•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又北向”是转折 连词“又”连接的前一分句,“不能得日”是后一分句的结果;“日过午已昏 ”是承接连词“已”连接的后一分句的结果。“又”“已”都是虚词在句中表 示转折和承接关系。

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看似寻常最奇崛 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看似寻常最奇崛 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北京市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看似寻常最奇崛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看似寻常最奇崛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看似寻常最奇崛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看似寻常最奇崛—-归有光《项脊轩志》析读一、“明代欧阳修"——归有光简介■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

■嘉靖十九年中举,60岁中进士.历任知县、通判、南京太仆寺丞。

■幼通文史。

散文尤佳,被誉为明代欧阳修 。

■散文不事雕琢,娓娓道来之中别有风味.二、分析课文(一):题目与文眼题目:项脊轩志文眼: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三、分析课文(二):可喜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又北向,不能得日,问题:思考上段文字的意思。

2.项脊轩修葺之后的状貌余稍为修葺,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问题:思考上段文字的意思。

四、分析课文(三):可悲1.亲族疏远淡漠之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

幼年失母之苦情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课件(1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课件(10张PPT)
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6.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请回答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内容。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围绕这句话作者写了哪些事?
修轩 读书

分家 忆母
遇火不焚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十年前 去世的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业: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 场景,写一段200字的短文。
要求:这段文字能够从细节描写中表现 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婚后生活


探究细节之美
四人一小组找出几处最感动你的片断 描写,说一说这一片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班级展示。
肆 课堂提升:赏析下面这首诗,小组内讲一讲这首诗中运
用了哪些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谢谢大家!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壹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解释加线字的意思或句式特征。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 抚之甚厚。
这位老婆婆,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 时待她很好。
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项脊轩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课件 (共27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课件 (共27张)

有 声;
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而庭 阶 寂 寂, 小鸟 时 来啄食,人至 不 去。 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开。
三五之夜, 明月 半 墙 , 桂 影 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
2
3 4
5
课堂检测
一、选择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容 一 人居。
百年 老屋,
尘泥
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了,屋顶墙上的泥土
渗漉
,雨 泽 下注,每 移 案, 顾 视无
从上面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没有
可 置 者。 又北向,不能得 日,日 过午 已 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
昏 。余稍为 修葺 ,使 不 上 漏。 前 辟 四 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
1、垣墙周庭 A
A、四周 B、圈起来 C、围绕 D、全部
2、往往而是 B
A、常常 B、到处 C、往常 D、往来
3、长号不自禁 A
A、忍住 B、忍不住 C、受不住 D、受得住
4、亭亭如盖 C
A、盖住 B、盖住的东西 C、车上的篷子 D、笼罩
课堂检测
二、选出与“不能得日”中“得”意义相同的
一项( D )
情感梳理,整体把握
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帅全文,具有
文 眼 —— 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
文的感情基调。
本文文眼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狭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破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第六单元第五讲 项脊轩志

第六单元第五讲   项脊轩志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 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 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总结
诵读明情
整体感知
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
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
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行文中那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 受?“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承上启下)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偏指一方,“她”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位于动词前,助词,不译
译文: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 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 ‘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 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 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 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 高。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
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简历(可略)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 丧妻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归有光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经常 怀念过去的人和事,有些事 情保留在我们的心底,永生 难忘;也有很多事情,就在 我们念念不忘的时候忽然忘 记,那些年,经过的事,碰 到的人,遇见的物,到现在 能停留在记忆中的还有多少?

《项脊轩志(2018)》

《项脊轩志(2018)》

很多悲伤的事情。
(2)鸡栖于厅。 (状语后置句。介词“于”与“厅”构成 介宾短语,放在动词“栖”后) 译文: 鸡在厅堂内栖息。
(3)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状语后置句。介词“于”与
“此”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居”后) 译文: 家里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无标志词的被动句式) 译文: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被焚毁,大概是有神
动态中显示静景。
答案:C
课文第二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墙往 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凡再变矣。 先:在……以前 为:成为,是 西:向西(名作状) 宴:吃饭(名作动) 鸡栖于厅:鸡于厅栖(状语后置) 内外:在室内外(名作状)
凡:总共
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
名词作状语,在里面,在外面
名词作状语,朝西
名词作动词,赴宴 名词作动词,喂养
名词作动词,取得效果,指考取功名 (6)吾家读书久不效 .
名词作动词,上朝
4.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此”置于中心语“居”之后) 译文: 然而我在这里居住,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有
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在语言 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 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也有些词的词义和用法已发生 了变化。
其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由专名 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的缩小。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 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思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亲切面容,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苏轼种树悼亡妻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是眉州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率互补。

王弗也颇有才气,红袖添香夜读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苏轼不但对她倍加爱护,也视她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可惜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11年,王弗便染病去世了。

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满了青松,他有诗句记载此事:“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苏轼的思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此后他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悼念亡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江城子·记梦》。

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和最真挚的思念之情。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泰戈尔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

——安东尼[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渗漉..(shèn)(lù)修葺.(qì)栏楯.(shǔn)呱呱.而泣(ɡū) 扃.牖(jiōnɡ) 异爨.(cuàn)阖.门(hé) 垣.墙(yuán) 长号.(háo)老妪.(yù) 迨.(dài) 珊.珊可爱(shān)象笏.(hù) 偃.仰(yǎn) 先妣.(bǐ)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臣请完璧归.赵(归还)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若水之归.海也(汇聚) (2)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置)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丢下) (4)每⎩⎨⎧每.移案(每逢)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经常,不止 一次)(5)当⎩⎨⎧他日汝当.用之(副词,应当)以当.南日(挡住) (6)为⎩⎨⎧轩东故尝为.厨(作为,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余既为.此志(写作) (7)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 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与“以”连用,表原因, “……的原因”)若属皆且为所.虏(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 (2)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3)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阁子北面)(4)垣墙..周庭(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5)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6)执此以朝.(名词用作动词,上朝)(7)庭中通南北为一.(数词作名词,一体)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寺院的住持。

(2)往往..而是古义:到处。

今义: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三五..之夜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

今义:表示数目不多,约数。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妪,先大母婢也。

(判断句)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

(3)鸡栖于厅。

(状语后置句)译文:鸡在厅堂里栖息。

(4)其制稍异于前。

(状语后置句)译文:形式与过去稍有不同。

(5)而母立于兹。

(状语后置句)译文: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

(7)以当南日。

(省略句)译文: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

(8)语未毕,余泣。

(省略句)译文:(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

(9)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被动句)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

[常识·速览][识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第一家。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

但仕途并不顺利,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后迁居至嘉定(今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此读书讲道20余年,学生常数百人,世称“震川先生”。

在文学上,以散文创作为主,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主要作品著述较多,主要有《文章指南》《诸子汇函》《震川文集》等[探背景]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是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

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

这一特点在《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作者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课讲学,不复回故里。

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

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巧识文]志“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常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记事,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

[整体·感知]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文脉·梳理][文白·对译]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屋子仅一丈见方,只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一间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头上的)泥土漏下,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环视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四周(竟然)没有可以安置(案桌)的地方。

方位又朝北,不能照到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

我稍微修补了一下,使它上面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不再漏土漏雨。

阁子北面开辟了四扇窗子,院子周围砌上墙,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 ),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花、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也就增加了光彩。

借来的书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开。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影子交杂错落,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等到伯、叔分居了,室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而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庭院开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家中有个老婆婆,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先母曾经来过一次。

老婆婆经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

”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去的时候,用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得到效果,这孩子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你会用到它!”回忆旧日事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长号(háo)不自禁。

忍不住放声大哭无法控制。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项脊轩的东边从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必须从轩前过。

余扃(jiōnɡ )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前经过。

我关上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辨别是谁。

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有神护者。

……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写字。

我的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呀?”这以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轩破败没有整修。

又过了两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补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