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衰败启示录
132岁时轰然倒下 柯达帝国没落启示录
132岁时轰然倒下柯达帝国没落启示录(图)∙正文∙我来说两句(19人参与)2012年01月24日08:52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苍鹘∙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前天,柯达已正式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
曾经辉煌的柯达帝国,在自己132岁时轰然倒下!由于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15年间,伊斯曼-柯达公司300亿美元的市值,迅即蒸发为1.75亿美元。
“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曾经深入人心;但这一刻,柯达公司百多年的辉煌,却悄悄地“溜走”了。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摄影成为地球人喜欢的休闲方式,“柯达”也成为摄影的代名词。
此后120多年,柯达公司曾经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摄影产品市场份额,拥有14.5万员工……001现如今,几乎人人都有相机,摄影与照片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这在120多年前却难以想象。
是美国发明家乔治·伊斯曼在1888年发明了普通人都能操作的便携式相机。
他也成为了柯达公司的创始人002当时相机的内置胶卷,能拍摄100张照片,之后要送回工厂冲洗印制照片和换胶卷。
但当时这似乎是个优点,因此柯达1889年的广告语说:“你拍照,我善后。
”(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0031880年,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1888年,伊斯曼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最初的照片是圆形的。
这就是第一代摄影普及化后的照片004因为“K”是自己最喜欢的字母,而且“KODAK”听着像相机的快门声,所以伊斯曼将自己发明的相机称为“KODAK”。
1892年,伊斯曼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图为1890年,伊斯曼在用柯达盒式相机拍照005柯达盒式相机100张底片拍完后,将相机寄回柯达工厂,花上10美元,柯达就会冲洗、印制和装帧好照片,连同再装入新胶卷的照相机寄回来。
图为19世纪末的柯达英国哈罗工厂,女工们在借助阳光的紫外线来显影0061900年,柯达公司开发出售价1美元的勃朗宁盒式相机,使相机变得更灵活方便。
柯达没落的启示
柯达没落的启示柯达颓势的背后的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龚姜柯达,这个把摄影带进寻常百姓家的伟大公司创立于1888年,然而却在2019年1月19日折戟沉沙。
胶片帝国在带给世界无限惋惜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自乔治·伊斯曼发明了第一台自动照相机以来,柯达的扩张脚步就从来没有减慢过。
1930年,占据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达到整个行业的90%。
到20世纪60年代,柯达创造了照相机的最高销售记录,荣登《财富》杂志的前列。
几十年来,无人可以撼动的柯达胶片帝国,把人们的美好记忆留在了柯达的胶片上。
然而2000年刮起的数码风暴,不仅把数码技术刮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更是把这个胶片巨人活生生的拽倒了。
市场的急速萎靡,转型的慢节奏,都像伤病一样折磨着这位巨人,2019年柯达申请了震惊世界的破产保护,只留给世人无限的叹息和启示。
柯达的没落正是企业的反面教材,从这个帝国身上,可以吸取的教训太多。
首先,在1989年柯达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数码相机,又于1991年推出了专业级的数码相机,并获得了海量的专利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柯达却在输在了保守的发展理念和落后的市场反应上,辉煌的成绩让柯达人沉醉,在沉醉中放慢甚至停止了前进,2019年的转型又因为对以前市场的不舍而举步维艰。
而后,困境中的柯达,希望通过一个奇迹的创造来挽救局势,再创佳绩,即通过搭建一个系统集成的架构,尽可能地系统化,从而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有竞争力。
这是一个多么有创造力的想法,和现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的经营思维地无限接近,可这个思路来的太晚,也进展得太慢,以至于柯达等来的不是浴火重生而是灭顶之灾。
就这样,一个时代戛然而止,柯达给属于自己的传奇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柯达的故事警醒着我,在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信息化产业的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昨天的成绩造就了今天,而明天的成绩需要今天的创造。
柯达衰败启示录
柯达衰败启示录1888年,柯达研制生产了采用‘赛璐珞’透明基感光胶片的方箱式相机Kodak,从此,世界进入了由柯达所引领的影像时代。
记录二战风云、随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第一时间拍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柯达胶片一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在鼎盛时期,柯达相机和柯达胶片占据着美国本土市场85%和90%的份额,在全球拥有14.5万名员工,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市值曾高达310亿美元。
柯达胶片曾一度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成为胶片的代名词。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柯达一直都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五大品牌之一。
20世纪末,民用胶片市场发展达到了顶峰,柯达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在1996和1999年达到巅峰,分别为160亿和25亿美元。
1999年,数码相机在主流市场开始迅速普及。
从2000年开始,彩色胶片业务以每年25%的速度迅速下滑。
柯达传统胶片业务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71%。
2009年,柯达宣布停止生产其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彩色胶片,并裁撤传统胶片部门。
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2012年1月10日,柯达公司的股价为58美分,已连续一个多月低于1美元。
在它巅峰时代的1999年1月,柯达股价曾达78美元。
1月 19日,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和业务重组申请。
此时的柯达,其账上有58亿美元资产,而负债却达68亿美元。
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表声明称,该公司“不再适宜上市交易”,柯达股票将被停止交易。
柯达131年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柯达5/6的生命里一直是领先者,但在后面1/6的时间里,也就是数字影像大发展时期,却江河日下。
印有柯达黄色标志的胶卷曾经风靡全世界,如今行走在崩溃的边缘。
人们唏嘘的同时也满怀疑问。
如今,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样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已经经营百年的柯达从巅峰到衰落并不完全是必然的,有很多人为的失误和偶然因素,更有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总结的失败教训。
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
Frontier 前沿Vision视界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柯达公司通常被援引为未抓住科技转型的机遇从而断送自身前途的经典案例。
这个案例的普遍版本是:柯达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是,柯达却并未给予数码技术充分的重视,进而在眼皮子低下错失了发展机遇。
然而,这个鸡汤故事其实是大有问题的。
它忽视了柯达在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的问题。
最重要的,在当时,柯达的高管是十分清楚数码技术在未来的趋势的,柯达难以转型的原因并不仅在于技术的变革,还在于市场环境与组织架构等多种因素。
可以说,在多种力量作用下,柯达难以改变其业务定位。
艰难的技术转变柯达凭借胶卷的复杂技术与照相元件的复杂性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竞争优势,唯有富士和爱克发·吉华集团才能给它带来一定的挑战。
然而,从胶卷到数码成像技术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基于通用半导体技术平台的数码成像技术与传统摄影工艺没有任何关系,它拥有自己的领域和学习曲线。
其次,数码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门槛低,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获取相应的设备。
更重要的是,数码技术是模块化的,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购买各种零件而后组合成一部相视 界胶卷销量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则也带来了另一系列的难题。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通过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资本效率是增加利润的很好策略,但是对于资本不断贬值的企业,减小规模往往很难进行,当产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固定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就已经难以承受了。
在柯达的案例中,由于胶卷贮存期间有限,公司不得不在降低规模的机,而各种零件几乎分解了所有技术。
可以说,摄影不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技术了。
对于柯达来说,半导体技术远在其核心技术与组织能力之外。
尽管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并实现了几项突破,但柯达已经不能在数码成像市场提供有突破的产品了。
而与此同时,索尼公司却因起步早、技术底子好而在这一市场上脱颖而出了。
技术革新的潮流一波接一波,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挑战或淘汰。
由柯达兴衰想到的
702012·2由柯达兴衰想到的文/ 吕 钢 胡金远 张卫莉业 务档案科技近一段时期,有着100多年辉煌历史的影像产品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深陷破产传闻,虽然柯达公司否认寻求破产保护,但昔日的影像王国已摇摇欲坠,光彩尽褪。
柯达是胶片业的缔造者,其中,缩微影像技术是目前公认最成熟、最可靠的档案保护技术之一。
2000年以后,摄影技术从“胶片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传统的胶片业务市场份额迅速下滑,这预示着胶片时代行将终结。
档案缩微技术也势必在不久的将来因没有胶片可用而退出历史的舞台,档案保护技术必将随着科技的进步,向新的方向探索、迈进。
柯达公司的兴衰1881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并模仿快门的“咔嚓”声为它起了一个简洁响亮的名字柯达,由此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此后,柯达又拥有了多达1100余项的数码成像专利技术,甚至世界上第一台商业数码相机也是由柯达于1991年研制的。
1998年柯达全球员工人数8.6万人,1999年2月柯达股价达到80美元,2000年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143亿美元,也正是由于柯达在传统业务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该公司无法迅速适应竞争形势的变化。
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
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以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
这一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近两倍,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但此时柯达的决策者们,仍将他们的重心放在传统胶片上。
2003年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锐减到41.8亿美元,跌幅高达71%。
而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全部亏损。
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至2010年年底柯达全球员工人数不足2万人。
而截至2011年6月,柯达的负债已经超出资产14亿美元,股价缩水99%。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1880年,乔治·伊士曼发明了干版配方, 并由此建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
1889年,由伊士曼柯达公司完全自主研发 的第一卷商业透明卷装胶片投入市场之后推 出折叠便携式柯达相机,该相机如今被视为 现代卷装胶片相机的鼻祖。
1932年,推出第一盘8毫米业余电影胶片、 摄像机和投影仪
1937年推出第一台幻灯片投影仪 1961年推出第一部极为成功的KODAK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要正确认识市场,选择合适的发展 战略
柯达之所以破产,就在于对市场没有做出正 确的预期,低估了数码时代的到来速度,导致战 略转型的失败。从长远来看,需要从横向和纵向 上了解产业演变的规律。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斯坦 福研究院拟定的六项步骤法(明确决策焦点、识 别关键因素、分析外在驱动力量、选择不确定的 轴向、发展情景逻辑、分析情景内容)。通过横 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企业就能更为全而地认识 到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策 略,制定相宜的发展战略,从而为顺利地实现产 业演变做好准备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森严的等级制度
• 尽管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早已在1932 年作古,他的影响力却一直牢牢统治着这 个公司,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他影响了柯 达的公司文化——过于迷信领导人的权威 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伊士曼认为,一个团体若想发展良好, 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引导,而这个团体的领 导人物必须担此重任。“他创立并管理柯达 公司的模式和乔布斯的模式简直如出一辙— —对每个细节都实行绝对的控制,因为他们 想要最好的质量。”柯达公司前发言人保 尔·艾伦如此评价伊士曼。柯达历史上有段时 间甚至自己养牛,因为伊士曼需要从牛骨中 自行提取用于制造照相明胶的物质。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柯达衰败启示录【范本模板】
柯达衰败启示录:现在一打盹就被遗忘娱乐圈无论多大的腕只要一段时间不亮相,就被人们所遗忘,搞得这些大腕们时不时制造一些绯闻引起人们关注,过气明星自杀新闻则不绝于耳,这是娱乐圈残酷的生存法则。
如今,科技行业如同娱乐圈,领军企业也同样在经历优胜劣汰严酷的生存法则,企业从理论上通过不断的战略修订可以保持长久经营,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如今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最终彻底抛弃了柯达——这家有131年历史、带给人们无数感动瞬间的昔日胶片市场王者.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样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已经经营百年的柯达从巅峰到衰落并不完全是必然的,有很多人为的失误和偶然因素,有很多经验教训供科技产业学习和总结.保守的基因如今的科技界谁保守谁就会被淘汰,无情的市场吞噬了北电、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现在RIM。
柯达可算是科技产业的保守代表。
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发明者是柯达的工程师,1975年当柯达的工程师史蒂夫·萨森(Steve Sasson)向公司管理层展示烤面包片机大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时,公司管理层告诉他“这个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此时的柯达胶片业务在赚大钱,管理层躺在荣誉上睡大觉,竞争对手日本富士胶片需要带着望远镜才能望其项背。
可是五年后,被柯达瞧不起的、立足低端市场的日本富士胶片大胆预见未来数码时代的崛起,并且制定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的业务.富士通过赞助奥运会的形式进入了美国本土市场,使得柯达美国帝国出现了一道裂痕.夸张一点说,1975年柯达管理层的态度也注定了未来柯达的衰败,这种保守的基因柯达一直在继承甚至发扬光大,当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时,柯达还是没有第一时间开展数码相机业务.数据显示,柯达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在1996和1999年达到巅峰,分别为160亿和25亿美元.随后数码相机的普及,对柯达业务形成了冲击,外界对柯达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但是柯达仍然愿意躺在胶片业务上睡大觉,直到2003年柯达才明确提出发展数码相机业务,试图转型成为一家数码相机厂商。
6-案例:柯达迟暮启示录
案例正文: 柯达迟暮启示录世界著名摄影产品和相关服务供应商伊士曼柯达公司2012年1月19日凌晨宣布,根据破产法第11章在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重组,从而使长达几个月的各种破产传闻尘埃落定。
从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美国股市“蓝筹中的蓝筹”,到如今被迫宣布破产,那个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黄色巨人”,最终无法抵御数码时代的冲击,走向了它辉煌时代的终结。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80%的时间中柯达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1、背景介绍1.1昨日辉煌柯达公司创办于1884年,一百多年来,柯达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是先进的光学影像技术和拍照的快乐,几乎成了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
在传统影像行业里,柯达占有全球60%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霸主。
即使富士这样的强劲对手使用各种手段屡屡发起攻击,也被柯达一一击退。
柯达公司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1885年,柯达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民用胶卷。
1888年,制造了全球第一部民用相机。
同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是创始人伊士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
”柯达上市后,一举获得成功。
1964年,柯达经过10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机,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的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
这种“傻瓜式”的相机上市之初就销掉了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
在影像行业里,可以说大部分的创新都与柯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也成就了柯达庞大的影像帝国。
而在中国,柯达则凭借高超的公关策略和营销手段,后发制人,从富士手里夺取了王者的宝座。
1998年以前,中国感光市场是富士的天下,而柯达与柯尼卡、爱克发等外资品牌一样,不得不长期屈居富士的阴影之下。
柯达公司案例
柯达“陨落”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新年伊始,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就宣布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即将申请破产保护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令这个胶片帝国几乎摇摇欲坠。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
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巨人”疲弱甚至倒塌的教训,给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的中国更多启示和反思。
百年柯达“陨落”美国时间2012年1月3日,柯达官网发布公告,由于柯达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
根据纽交所规定,在接到退市警告6个月内为调整期,柯达只有在股价达到相关标准后才算合规。
1881年,柯达公司的前身在美国成立。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将摄影的乐趣带向普通百姓。
柯达从1886年就开始赞助奥运会,1986年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全球知名度。
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2011年12月《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500强10大烂股”,柯达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
而1月3日的退市警告让柯达股价雪上加霜,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据最新报道,柯达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就算柯达真的提出破产申请,公众也不会吃惊。
另一项关于“2015年前消失的五个品牌”的预测调查中,柯达受到了27%的被调查者提名,排在首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罗彪分析,柯达的失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在数码时代,柯达基于传统相机的供应链优势和专利优势不复存在。
柯达百年沉浮的启示 运营管理案例 百年柯达
柯达百年沉浮的启示(-)事件概述1975年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伊士曼柯达公司,自2011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o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12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如果计划获批,该公司无担保债权人可获得重组后公司总值22亿美元的股份。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戈人柯达计划9月3日退出破产保护。
(-)迟暮之年的柯达伊斯曼•柯达公司与债主达成7.9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协议可能帮助曾领导全球胶卷业的柯达摆脱破产保护,而柯达需以至少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Iloo项数码专利权作为贷款条件。
柯达是在曼哈顿的一家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称已从花旗集团(CitigroUP)获得9.5亿美元融资,公司的经营活动将继续维持下去。
柯达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此次业务重组旨在增强公司在海内外的流动性,将非战略性知识产权货币化,公正地解决遗留债务问题,并使公司能够着重经营最有价值的业务。
柯达公司周三(2012年1月18日)起诉三星电子,称后者包括GaIaXyTab在内的平板电脑产品侵犯该公司专利。
柯达当前正在为可能的破产申请做准备,这是该公司本月以来发起的一系列诉讼中的最新一起。
柯达1月初对苹果公司、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它们的手机、平板电脑产品上的图像传输功能侵犯了柯达的专利。
之后,柯达又对竞争对手富士胶片提起诉讼,指控后者的数码相机侵犯其图像记录和处理方面的专利。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03
从柯达失败中获得的启示
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柯达公司在胶卷时 代的成功使其在数 字时代反应迟缓
时代的变迁要求企 业不断进行战略调 整和转型升级
没有及时调整战略 和转型,错失了数 字技术发展的机遇
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
02
柯达失败的原因
缺乏创新和转型能力
柯达公司在胶卷相机时代的成功使其在数码相机时代缺乏创 新和转型动力。
柯达公司对胶卷相机业务的固守导致其未能及时跟上数码相 机市场的兴起,错失转型的机遇。
错失数码相机市场机遇
数码相机技术的兴起为柯达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柯达公司并未能够抓住这一机遇。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技术出现初期对其前景认识不足,忽 视了这一新兴市场,错失了转型的良机。
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问题
柯达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转型和创 新能力。
公司内部官僚主义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使其难以迅速 适应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
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
随着数码相机市场的迅速发展,柯达公司面临着日益加剧 的外部竞争压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 2
拓展研究范围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案例范围,研究其他 企业失败的案例,以发现更多共性和规律。
加强实证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 ,获取更多一手数据,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3
引入多学科视角
未来研究可以引入多学科视角,如心理学、社 会学等,以更全面地分析企业失败的原因。
没有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 心竞争力
通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应 对市场竞争
柯达破产事件学习资料
柯达破产给人们的警示曾几何时,“柯达”彩扩店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其知名度和密度大大超过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
如今,“柯达”风流云散,有摄影人士酸楚地描绘,如今的“柯达”,已经成了留在相机里的声音,人们按下快门,快门会轻轻地念叨一声“柯达(咔嗒)”……柯达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但思考柯达衰亡的过程,似乎比挽救柯达更为重要。
因为在市场经济时代,柯达不是从顶峰跌下的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很快,“柯达”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
此后的100年间,柯达公司曾占据过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
尽管后来日本“富士”想分走一杯羹,可最终也只分走了一杯羹而已。
市场上出现过两个彩照品牌,可“柯达”还是理所当然的老大。
柯达之所以成为摄影界的老大,并非偶然。
因为在没有柯达之前,摄影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与普通人群无关。
是柯达将摄影普及化,让更多的人会玩摄影,玩得起摄影。
摄影成为照相,照相成为谁都可以做的事。
于是,“您只需要按下快门,剩下的事全由我们来做”,柯达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柯达不仅卖胶卷,更卖胶卷之后的一切。
百年以来,柯达用自己的产品培养出庞大的服务对象,稳坐摄影界的第一把交椅。
理念就是方向,方向对了,剩下的事就只是努力就行了。
柯达当年让摄影走入平民化,使摄影时代产生了划时代的转变。
但是,柯达并没有让摄影变得更加完美,比如胶卷摄影还是比较昂贵,胶卷摄影比较浪费,胶卷摄影无法当场看到效果。
这些缺憾,让数码相机有了发展空间,数码相机在巩固胶卷摄影效果的基础上,一次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如今的摄影,不再是“谋杀胶卷”,不再是奢侈消费,想拍就拍,拍坏了再拍,拍好为止。
每个人都是摄影师,从按下快门到修改发布照片,都由每个人自己亲自来做。
此情此景,柯达还有还手余地么?在数码时代,柯达已经彻底丧失了话语权,连标准都是佳能、尼康的日系说了算。
从顶峰跌落的知名品牌,岂止是柯达一家。
柯达启示
柯达启示:百年老店更需创新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对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而言,企业的优胜劣汰亦遵循着均衡法则,随时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
很不幸,这一次悲剧落在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头上——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该公司收到纽交所警告,如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摘牌退市。
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
直到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并于其后陆续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及相关专利权。
但是,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
此时,庞然大物的柯达已经丧失占领“数码影像”的先机。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2009年4月,美国第三大汽车商克莱斯勒宣布进入破产保护;2010年6月,拥有10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重组轨道。
与这些制造业巨头陨落的原因类似,曾作为互联网贵族的雅虎,亦因近10年在技术和媒体之间频繁摇摆不定,其市值与高峰时相比已跌去近80%。
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老牌贵族转型成功亦屡见不鲜。
这其中,IBM“大象能跳舞”的案例最为典型,这家有80年历史的IT老牌贵族,曾被盖茨预言“必将破产”,但是在具有前瞻眼光和超强决心的传奇CEO郭士纳的带领下,IBM早于1995年即已启动全面转型,并最终完成了从计算机软硬件提供商向IT服务商的完美转型。
除此之外,今天美国最大市值公司的苹果,在2000年出现巨亏10亿美元之后,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开始迅速向电子消费娱乐产品转型,进行全新的战略转型和重新定位,完成堪称经典的苹果转型四步曲,并于2007年将公司名字去掉“电脑”两字。
13期--柯达失败的启示
经典案例与启示柯达失败的启示今年初在美国华尔街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爆出令人的震惊消息:具有131年历史、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商美国柯达公司1月19日上午在纽约向法院提出申请破产保护!这表明,柯达已经直接面临着破产威胁,至于能否起死回生,还要看柯达如何进行重组、整顿。
提起柯达,中国的消费者并不陌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上,柯达所生产的优质胶卷曾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柯达快速冲洗-照相馆给人们印象深刻,人们从那时起知道了柯达的大名。
那么,柯达又是怎样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呢?其中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由于掌握了诸多的科技发明专利与技术,柯达公司获得过无数的辉煌,但从九十年代以来,柯达公司面对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满足并且恪守着传统企业那种以“一招鲜”来“吃遍天”的经营模式,尽管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柯达自己于1975年研发成功的,但它却未能将其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当全球市场迅速为数码摄像技术而激动的时候,柯达仍然固守着它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上的地盘,没有能及时地跟上市场业态的快速变化。
就这样,柯达所掌握的拳头技术终于蜕变为它难以摆脱的包袱,成为它的一种负资产,从而只能吞下今日几近破产的苦果。
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其实面临着与柯达同样的问题:由于缺少技术创新方面强大的后援支持,企业产品只能拾人牙慧,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今天大多数消费品已处饱和的背景下,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只能维持在低水平的状态,而中国消费者也只能享受到低水平的物质生活。
但是,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里,世界上以最先进技术支撑的高科技产品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因此,中国企业不妨将柯达此次面临的危机当作一面镜子,以此来审视自身的不足。
特别是那些以“百年老店”自居的企业,必须勇于抛弃虽然有悠久传统却已经不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市场业态的传统产业,开拓并且掌握高新技术,按照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持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投入,不断地占领市场制高点,使企业的基业长青、永续发展。
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启示ppt
战略失误
柯达在胶卷业务下滑后,未能及时调整战略,转型至数字 业务,导致错失发展机遇。
柯达在市场竞争中过于保守,对竞争对手的威胁认识不足 ,导致市场份额被侵蚀。
竞争激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相机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柯达 难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柯达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策略,难以吸引消费者,导致销售 额下滑。
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01
柯达需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 同发展。
02
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提供柯达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能
帮助柯达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柯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如联合营销、共建渠道、共
03
享供应链等,实现互利共赢。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柯达作为曾经的摄影之王,在胶片时代拥有不可 撼动的地位,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逐渐失去 了市场竞争力。
利用政策优势,调整经营策略
柯达未能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同时缺乏与合作伙 伴的协同发展,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企业应关注政策走向,合理利用政策资源,优化经营策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柯达重生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1
柯达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更多具备竞 争力的产品。
2
通过研发新技术,优化现有产品的性能和功能 ,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3
柯达可以借助其丰富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 的技术人才和合作伙伴,加强技术研发能力。
市场定位准确,扩大市场份额 Nhomakorabea01
柯达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找准目标用户群体并制定相应 的营销策略。
02
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
柯达的衰落(2024
柯达的衰落1975年独创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公司,自2024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24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
2024年至今,柯达仅有2024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24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24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24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爱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紧接着,柯达遭受了评级机构下调评级、股票暂停交易、高层纷纷离职等一系列危机,最终,不得不贱卖专利以维持生存。
危机产生缘由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
自加标签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
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逼,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留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
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肯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
虽然柯达1998年就起先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柯达的决策者们,由于担忧胶卷销量受到影响,始终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2000年之后,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翻了差不多两倍,而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起先以每年10%的速度起先急速下滑。
2024年,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202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从前辉煌1975年,美国柯达试验室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担忧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始终未敢大力发展数码业务。
1964年,马上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在巅峰时期,柯达的全球员工达到14.5万。
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博士和科学家前往其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总部工作,许多专业人士都以在该公司工作为荣。
百年柯达走向没落的教训
一 — — — — — — , — ..。 ..。.... ...... ..... .. .. ... .. ... .
一
百年柯达走向没落的教训
・《 中国需要 工业精神 》 汪中求 王筱 宇 著
2 0 1 0 年 初, 标 准 普 尔将 柯 达 从
一
角 色 ,控 制 着 从 胶 卷 生 产 到 后 期 照 片 洗 印 的全 过 程 。柯 达 曾经 是 感 光 界 当之 无愧 的 王者 。 1 9 3 0 年 柯 达 占 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 5 %的 份 额 ,利
事 实 上 ,1 9 7 5 年 ,柯 达应 用 电 子研 究 中心 工 程 师 斯 蒂 文 ・ 赛尚, 在柯 达 实验 室研 发 出 了世界 上第
一
项 反 映 企 业 科 技 进 步 的榜 单 中无
情 地剔除 , 柯 达 位 列 该 项 榜 单 已有 7 4 年 历史 。年 底 , 全 球 最 后 一 台 冲
全球首部数码相机 ,此后柯达又拥 有 了多达一千余项 的数码成像专利
技 术 ,甚 至 世 界上 第 一 架 商 业 数 码
相 机 也 是 由柯 达 于 1 9 9 1 年 研 制 出来
时位 于感光界第二的爱 克发 的销量
只有 柯 达 的六 分 之 一 。 然 而 ,太 多 的 成 功 ,过 于 辉 煌 的成 就 ,对这 位 工业 巨人 形成
事实证 明,柯达过于关注保 留其胶
卷业 务 ,而没 有 对 数 码 技术 的革 新
进行 全 身 心 的投 入 ,是 其 走 向 衰 败 的 致命 原 因 。换 一 个 方 式 表 述 ,由 于 对 胶 片 事业 巨大 利 润 的 “ 路 径 依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课件).
利润下降
股价下跌 高层纷纷离职
评价机构下头调像柯达不评止级 这些
贱卖专利
危机
CRISIS
04 产 生
home
破产原因分析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 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 部门,而对于数字科 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 的冲击,反应迟钝。 通俗点说就是“跟不 上时代。”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 于保守,满足于传统 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 和垄断地位,缺乏对 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 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 构,决策犹豫不决, 错失良机。通俗点说 就是淡漠了市场需求 趋势变化。
柯达公司
——破产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01
公 简
司 介
昔 日 02
公
辉煌
06 司
现
危机 04 产 生
宣告 破 产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状
危 机 产 生 原 因05
启 示0 7
柯达破产事件
2012年1月19号有家百年 老店宣布破产了,而且是 家享誉世界一百二十余年, 年营业收入最高时超过200 亿美元的著名企业。 她就是柯达公司------在影 像成像、医疗、和无损检 测产品等诸多领域全球排 名领先,尤其在影像成像 领域积累了110多年的经验 的百年老店。
8
①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
② 2000年后,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翻了近两倍, 而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根本原因:柯达的决策 者们由于担心胶卷销量 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
力发展数字业务。
④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 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 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 业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衰败启示录:现在一打盹就被遗忘
娱乐圈无论多大的腕只要一段时间不亮相,就被人们所遗忘,搞得这些大腕们时不时制造一些绯闻引起人们关注,过气明星自杀新闻则不绝于耳,这是娱乐圈残酷的生存法则。
如今,科技行业如同娱乐圈,领军企业也同样在经历优胜劣汰严酷的生存法则,企业从理论上通过不断的战略修订可以保持长久经营,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如今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最终彻底抛弃了柯达——这家有131年历史、带给人们无数感动瞬间的昔日胶片市场王者。
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样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已经经营百年的柯达从巅峰到衰落并不完全是必然的,有很多人为的失误和偶然因素,有很多经验教训供科技产业学习和总结。
保守的基因
如今的科技界谁保守谁就会被淘汰,无情的市场吞噬了北电、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现在RIM。
柯达可算是科技产业的保守代表。
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发明者是柯达的工程师,1975年当柯达的工程师史蒂夫·萨森(Steve Sasson)向公司管理层展示烤面包片机大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时,公司管理层告诉他“这
个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此时的柯达胶片业务在赚大钱,管理层躺在荣誉上睡大觉,竞争对手日本富士胶片需要带着望远镜才能望其项背。
可是五年后,被柯达瞧不起的、立足低端市场的日本富士胶片大胆预见未来数码时代的崛起,并且制定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的业务。
富士通过赞助奥运会的形式进入了美国本土市场,使得柯达美国帝国出现了一道裂痕。
夸张一点说,1975年柯达管理层的态度也注定了未来柯达的衰败,这种保守的基因柯达一直在继承甚至发扬光大,当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时,柯达还是没有第一时间开展数码相机业务。
数据显示,柯达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在1996和1999年达到巅峰,分别为160亿和25亿美元。
随后数码相机的普及,对柯达业务形成了冲击,外界对柯达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但是柯达仍然愿意躺在胶片业务上睡大觉,直到2003年柯达才明确提出发展数码相机业务,试图转型成为一家数码相机厂商。
当2003年柯达大规模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后,此时的消费者以购买索尼、佳能、富士在内的日系数码相机为荣,日系品牌整体崛起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使得柯达数码相机根本没有竞争力。
柯达为时已晚。
说一下柯达的竞争对手富士的近况,尽管说富士不能说是数码相机的顶级厂商,但是它提早转型,形成了数码相机为主的业务结构,大大降低传统胶片业务比例,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增长,避免营收的大幅度下滑,如今仍然好好的活着。
即使是在经历了糟糕的2011年后,富士的市值依旧高达126亿美元,而柯达仅为2.2亿美元。
政策多变
当柯达彻底意识到传统胶片已经没有市场时,转型为一家数码公司的心情非常急迫,但是柯达几任CEO每人都有不同的政策,导致转型更加困难。
柯达1993年至1999年的CEO乔治·费舍尔决定,该公司的专长在于成像,而非化学,随后柯达卖掉了化学业务。
在他的领导下,柯达发展了数码相机业务,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发布和分享照片的功能。
但是,保守的柯达并没有在创新上走得更远,在线发布和分享照片功能变成了Facebook公司,诞生了社交网站这一新应用。
富士CEO古森重隆说:“柯达渴望成为一家数字化公司,但这只是一项小业务,不足以支撑一家大公司。
”传统胶片业务创新,富士从胶片出发,现在推出了化妆品业务,也涉足液晶显示器等光学薄膜领域,因为胶片成像原理跟这两类业务很类似。
古森重隆表示,他仍然认为,柯达败在自满,即使危机已经十分明显。
他说,柯达对自身的营销和品牌实力过于自信,所以总在尝
试走捷径。
2000年代,柯达一直在试图收购现成的企业,而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和资金自主开发技术,而且未能实现足够的多元化。
2003年,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聘请在数码影像技术领域拥有广泛从业经验的彭安东加入柯达公司,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彭安东来自惠普公司,而惠普是数码打印领域的领导者。
彭安东在就职时表示,“数码影像是我酷爱的业务,而柯达是全球影像行业的领导者,行业的发展将会为结合影像和信息技术的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而柯达将会利用这些市场机遇为其客户谋利。
”
随后,柯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数码转型,2005年彭安东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推动数码转型的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但是,彭安东领导下的柯达的数码转型有很深的惠普痕迹,彭安东带领柯达拥抱的是数码打印,这本来就是惠普的强项,而不是柯达的强项,搞得柯达不伦不类。
柯达引以为自豪的用于数码影像领域的1100项专利,当时给人们描述的景象是未来所有数码相机的镜头里都有柯达的技术,可以尝试学“Intel inside”变成“Kodak inside”,但是最终并未能如愿。
目前仍然执掌帅位的彭安东现在拿着柯达专利找苹果、三星等企业的麻烦,起诉它们侵犯柯达的知识产权专利,如果胜诉能获得不
菲的收益,但是仍不能为柯达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寻求出售专利不顺利的情况下,柯达只能宣布启动破产保护。
“该认输时得认输”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加普撰文表示,柯达的经历为那些所处行业技术更新很快的企业上了一课,“如肯尼·罗杰斯在《赌徒》那首歌中所唱:‘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继续叫牌,什么时候该扣牌认输。
’可惜,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掌握在讨厌扣牌认输的人手中,在该扣牌的时候他们却转过头去向股东和债主讨要更多筹码。
”
面对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局面,科技企业高管们在讨论出路时很少能承认失败、审慎地经营。
相反,他们会四处寻找可收购的业务,或试图利用现有资源放手一搏。
他们有时候能够取得成功,但更多的时候会失败,白白浪费许多钱。
他们本能地不愿承认自己没有多少赢面、根本不值得下注。
的确,无情的市场不断吞噬曾经非常优秀的公司,管理者都想方设法想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除了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起死回生大翻盘外,其他人似乎都在做垂死挣扎,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理性的重组或出售不失为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