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细胞形态特性和系统

合集下载

血细胞概述

血细胞概述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天,衰老 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 余部分从口腔、气管、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排 出。
四: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a、增高: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常见于溶贫、急性失血、缺铁贫、巨幼贫等 b、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障 2、作为贫血治疗判定及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经过有效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升 高先于红细胞的恢复,一般3-5天后开始升高,7-10天达高峰, 2周左右开始回降。这现象称为网织红反应 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 如溶血或急性失血的病人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标明病情没有控 制住。
返回
白细胞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 WBC)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 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 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 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 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 。他们通过不同的 方式和机制消除病原体及过敏原,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 等异物的主要防线。
3、染色异常
a、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生理浅染区扩大,甚至 呈环状红细胞,系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所致。常见于缺 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 血。
b、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生理浅染区缩小乃至消 失,系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所致,若红细胞体 积减小,则为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若红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c、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灰蓝色或灰红色,胞 体较大。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除Hb外,还 残存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核酸及核糖体),有人 认为其本质就是网织红细胞。嗜多色性细胞增多,提 示骨髓内红细胞生成活跃,见于各类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除外)和白血病,尤以溶血性贫血最为多见。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呈细沙状,均匀分 布,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以上,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油滴,不易 干燥。 (+++)油滴聚集成片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2)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1-1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胞体:大—小 巨核 小—大 胞浆:细胞越幼稚,蓝色越深;细胞越成熟, 染色越浅淡,以胞浆染色判断有核红细胞、粒 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度。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 蓝(中幼)---粉色 颗 粒 变 化 : 由 无 颗 粒 ( 原 始 ) --- 噬 天 青 颗 粒 (早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粒、嗜 碱粒)。 胞浆量: 有少----多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血液组成及功能 ppt课件

血液组成及功能  ppt课件
28 因子ⅹIII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合成部位 肝 肝 内皮细胞 内皮、血小板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ppt课件
主要功能 形成纤维蛋白 转变为凝血酶 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参与凝血大部过程,辅因子 增强因子Xa激活因子II的作用 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 增强因子IXa 激活因子X的作用 IXa可激活因子X 参与激活因子II及VII,VIII,V XIa在Ca2+存在下激活因子IX 激活因子XI为XIa 使纤维蛋白单体之间形成肽键
18
ppt课件
各种血细胞 1.2.3.单核细胞 4.5.6.淋巴细胞 7.8.9.10.11.中性粒 细胞 12.13.14.嗜酸性粒 细胞 15.嗜碱性粒细胞 16.红细胞 17.血小板.
19
ppt课件
第二节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造血过程:指的是种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一) 造血过程及调节 1、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
第三节 二、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肝素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33
ppt课件
第三节 二、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形态特点 细胞核为杆状或分叶状,细胞质颗粒微 细,染成紫红色 细胞核分为两叶,多呈八字形,颗粒粗 大,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红细胞缗钱状粘连是指红细胞之间相互粘 连,形成串钱状外观,但敲击玻片易散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 力,使红细胞易于聚集,红细胞有效表面 积大量减少,导致氧气输送发生极大障碍。 提示血液粘度高,为血管机械性梗塞的基 础。 患者会出现疲乏、衰弱、昏睡。
红细胞缗钱状叠连





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 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 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 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 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 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 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 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 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 表现。
渗透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 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 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NaCl/0.9%)中,它能 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 若将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 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 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 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 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

红细胞成对排列,震动玻片不会散开。团 块边缘粗糙不规则,限制了氧气的自由交 换,减少了通过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提示血液粘度很高,为血管机械性梗塞的 基础,若不采取措施治疗就会形成大的血 凝块。

红细胞聚集常提示血液粘度高、血液微循 环差、血液中存在过高的蛋白质和饱和脂 肪酸,脂肪代谢或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消化 系统功能障碍。
血浆成分与功能


成分

血细胞形态特征

血细胞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
血小板非常小,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在血液中 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形态
总结词
血小板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呈不规则形状。
详细描述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因此它们的形状主要由其功能需求决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可能会发生形态变化, 这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线索之一。
功能
总结词
血细胞形态特征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01
红细胞
大小
正常值
成人男性平均为5.0-6.0μm,女性平 均为4.2-5.0μm。
异常值
红细胞大小异常可能是由于贫血、骨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等 疾病引起。
形态
正常形态
呈双凹圆盘状,边缘薄而清晰,无突起或凹陷。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详细描述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帮助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从而止 血。此外,血小板还参与了血液中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04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在特定环境下分化为原始红细胞,经 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 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为核呈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蓝 黑色。
淋巴细胞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淋 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
和NK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02
01
03
T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体积较大, 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
较为粗糙。
B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体积较小, 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
VS
红细胞发育
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圆形的原始 红细胞、典型的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的红细 胞等阶段,形态逐渐变化,功能也逐渐完 善。

血细胞形态学复习

血细胞形态学复习

早幼粒
1.核有偏位, 2.Golgi区发育 (核附近有 淡染区), 3.染色质聚集, 颗粒增多 4.胞体较原始细胞大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
中幼粒(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密集,呈粉黄底色, 不透亮 嗜酸性颗粒:比中性颗粒大,大小一致,圆 形, 桔黄色或灰黄色 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 乱,覆盖核上
尤其小淋巴细胞与碳核样晚幼红鉴别: (多见于IDA、AA) 相同点:胞体小,胞浆量少,无颗粒,核致 密、固缩,无结构。 不同点:晚幼红胞浆颜色接近成熟红细胞, 核膜不如淋巴细胞光滑、刀切样。
淋巴细胞与晚幼红比较(IDA,AA)
4 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幼稚单核、成熟单核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外形: 不规则形或圆形,直径14-25μm 胞浆: 灰兰色,浅兰色 ,似毛玻璃,不透 亮,有伪足,无颗粒。 胞核: 不规则,有折叠扭曲 染色质:纤细网状,浅紫红色,淡薄。 核仁: 大,1-3个 (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核
巨核细胞发育 成熟后,胞 浆解体形成 血小板后只 剩一胞核。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酶标染色)
胞体<10um 胞质量很少, 嗜碱性, 云雾状, 有毛状或 泡状突起 胞核类圆形, 有核仁, 倍体为2n, 少数为4n。
血小板
星形、逗点状、 不规则形, 直径2-5μm。 淡兰色 。 胞浆有淡紫色 小颗粒,小堆 、散在分布
6.巨核细胞系统
特点:
1.巨核细胞自原巨至裸核不做细胞整体分裂,仅仅 是DNA的核内复制,染色体由2倍体可增至128 倍体,细胞形态也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胞体明 显由小到大。血小板的生成是巨核细胞走向解体 的过程。 2.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与其倍体数有关:倍体数越高 产生血小板越多。一般从8倍体开始产生血小板, 病理情况下可提前或不产生。 3.临床划分:原始巨核-幼稚巨核-成熟巨核(包 括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 核)-裸核-血小板。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今天我们总结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2. 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 周开始,生后4~5 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3.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4. 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 髓外造血: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3. 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小儿血液特点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2.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3.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正常成人红细胞的数量男性约为(4.5-5.5)X1012*/L,女性约为(3.8-4.6)X1012/L。

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为8um,周边稍厚,与同体积球形红细胞相比,表面积较大。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重要的作用。

红细胞内也有一些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值相对恒定有一定作用。


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称为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其变形能力也愈大。

因此,正常的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大于异常球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2)悬浮稳定性与血沉。

把含有抗凝物质的血液放置于垂直竖立的沉降管中,虽然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却下沉得很慢。

红细胞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mm)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

(魏氏法)正常成人男性血沉为0-15mm/h,女性为。

0-20mm/h。

血沉越小,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好。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是阻碍其下沉的因素,双凹圆碟形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与血浆接触面大,所产生的摩擦力亦大,因而下沉很慢。

在某些疾病中,许多红细胞较快地以凹面相互接触,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红细胞叠连。

叠连后造成了红细胞表面积减小,使红细胞下沉时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小,沉降加速。

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并不在红细胞本身,而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

一般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时,可使叠连增多,沉降加速;而白蛋白含量增多时,则叠连减少,沉降减慢。

(3)渗透脆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外液体之间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

如果把红细胞悬浮于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将透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膨胀、破裂,逸出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血细胞及其功能

血细胞及其功能
•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T 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可分 T4、T8 两亚群,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 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 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B 淋巴细胞在骨髓成熟;经抗原诱导分化为浆细胞,通过生成\ 释放免疫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大多数疫苗就是通过刺激B淋巴细 胞产生抗体。
单核 细胞 3.0 ~ 8.0 1.5 ~ 8.0 0.5 ~ 6.0 1.0 ~ 6.0
1.0 ~ 2.0 3.0 ~ 6.0
3.03
10
20222//11//55
36
第36页,共55页。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 1:ameboid movement——变形运动
• 所有的白细胞(除淋巴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 并凭藉这种运动穿过血壁,这一过程称又为血细胞 渗出(diapedesis)
作用 合成珠蛋白 合成血红素 促进DNA合成 促进叶酸利用
抑制骨髓造血
malaria or in hypervolemic conditions
lysis of red blood cells
peptic ulcerations 202222//11//55 hookworm disease
anemia caused by blood loss
20222//11//55
15
第15页,共55页。
202222//11//55
16
第16页,共55页。
红细胞叠连与血沉
20222//11//55
17
第17页,共55页。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②血沉正常值(魏氏法): ♂:0 ~ 15 mm/h;♀:0 ~ 20 mm/h。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一、形态特征成熟红细胞是人体最常见的血细胞之一,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

一般情况下,成熟红细胞为圆盘状,中央凹陷,两侧薄而边缘略厚。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直径约为7.5-8.5微米,中央凹陷的直径约为2-3微米。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二、功能特点1. 携氧功能成熟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携氧。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通过红细胞膜上的氧气运输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

成熟红细胞的特殊形态为其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例,使其能够更高效地携带氧气。

2. 弹性特性成熟红细胞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

这得益于红细胞内部的蛋白质骨架,它能够使红细胞在狭窄的血管内通过,并保持其形态稳定性。

这种弹性特性使得红细胞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确保氧气能够顺利地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3. 柔软性成熟红细胞具有良好的柔软性。

这种柔软性使得红细胞能够在毛细血管中自由弯曲,同时也能够通过窄小的血管间隙。

这种柔软性是由红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和成分所决定的,它使红细胞能够在血液循环中保持良好的活动性和稳定性。

4. 长寿性成熟红细胞的寿命通常为120天左右。

这是由于红细胞内部缺乏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需要进行新陈代谢,也不会老化。

此外,红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血型抗原也可以影响红细胞的寿命。

不同的血型抗原对应着不同的红细胞寿命。

5. 免疫识别成熟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不仅具有影响红细胞寿命的作用,还起到免疫识别的作用。

血型抗原通过与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结合,使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排除不同血型的红细胞。

这种免疫识别的功能在输血、器官移植等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6. pH调节成熟红细胞能够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维持体内稳定的环境。

红细胞内部含有碳酸酐酶,它能够使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而分解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这种pH调节的功能使得红细胞能够在酸碱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功能。

血细胞分析

血细胞分析

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可以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方面的功能状态。

本文将介绍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以及血细胞分析的意义和常见的检查方法。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液体之一,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其中,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血细胞,它们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

红细胞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在肺部吸收氧气后,将其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红细胞也能够运输二氧化碳,将其从组织和器官带回肺部,然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红细胞分析可以评估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了解氧气供应和运输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缺氧等相关疾病。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身体对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白细胞的种类多样,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等。

每种白细胞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和摧毁病原体,维护人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分析可以检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帮助医生判断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有无感染等情况。

血小板是一类细小的细胞碎片,主要在凝血过程中发挥作用。

当人体受到创伤或出血时,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血小板分析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判断凝血和止血过程的有效性,有助于诊断与凝血功能相关的疾病。

血细胞分析是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来完成的。

目前,常见的血细胞分析方法有血常规、血液像、骨髓象等。

在进行这些检查时,医生会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人员会使用自动化的仪器,根据血液样本的特性,对其中的各种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并生成报告。

血细胞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组胚)

血液(组胚)
4. 单细胞 占 3~8%光镜结构:
直径:14-20µm 胞核多样,肾形、 马蹄形, 胞质灰 蓝色,含嗜天青颗 粒。
电镜: 嗜天青颗粒 (溶酶体)
功能: 有吞噬作用,分化为巨噬细胞。
5. 淋巴细胞 占 20~30%
光镜结构:
直径:6-8µm
大小不等,多为小淋 巴细胞,核圆,一侧 常有浅凹,染色质浓 密呈块状,着色深, 胞质少,蔚蓝色。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清 (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细胞染色法
瑞氏染色 (Wright’s stain)
显示各类 血细胞形态结构
血细胞分类及计数
涂片分类
红细胞(erythrocyte) (3.5~ 5.5)×1012 /L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白细胞(leukocyte) (4.0~ 10)×109 /L
血小板凝集
血栓形成
四、淋巴
淋巴浆 淋巴细胞
淋巴
淋巴管
淋巴浆: 血液中血浆部分渗出液
大静脉
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结 含脂肪较多的淋巴呈乳白色,称乳糜。
五、骨髓与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胚胎早期: 卵黄囊壁血岛(第三周) 肝造血干细胞(第六周) 脾造血干细胞(第十二周)
胚胎后期至出生: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
电镜:
嗜天青颗粒 大量核糖体
功能:
主要的免疫细胞, 在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根据淋巴细胞发生部位和免疫功能分类:
*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 细胞),75%,排斥异体移植物 、抗肿瘤,具免疫调节功能。参与细胞免疫。
*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10%-15%,受刺激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血液基础知识

血液基础知识

造血生长因子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 Meg-CSF)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 ( Meg-CSF): 作用于 祖细胞阶段, 祖细胞阶段,调节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
干细胞因子( SCF) 干细胞因子 ( SCF): 能增强其他生长因子 对早期祖细胞的反应,参与红系、 对早期祖细胞的反应,参与红系、粒系细胞 生成的调节
造血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 作用于骨髓巨核前 体细胞, 体细胞,可刺激红祖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形成成 熟的红细胞集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能刺激骨髓 粒细胞前体, 粒细胞前体,使之分化增殖为成熟粒细胞的造 血因子

小血管收缩, 小血管收缩,产生暂时的凝血效 应 血小板发生作用, 血小板发生作用,产生松软的止 血栓 血小板进一步作用, 血小板进一步作用,形成坚实的 止血栓
血 过 程

X X(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血 过 程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 凝血酶Ⅱa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原Ⅰ
白 细 胞
形态:较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 形态:较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分 粒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数目:成人: 数目:成人:(4~10)*109/L 10) 功能: 功能: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 侵的病原微生物
中性粒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 育成熟后, 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 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 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 70% 55 低于1.5× 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 1.5 低于0.5 0.5× 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

血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一半以上,血液中停留6~8 6~8小 占白细胞总数一半以上,血液中停留6~8小 穿过血管壁后不再返回血液。 时,穿过血管壁后不再返回血液。非特异 性免疫防御。 性免疫防御。

(2)嗜酸性粒细胞 )
占白细胞总数的0~4%, 占白细胞总数的0~4%,含有较大的染色很深的橘 0~4% 红色或黄色颗粒,核为两叶,哑铃形。 红色或黄色颗粒,核为两叶,哑铃形。 的免疫反应:释放碱性蛋白酶消化虫体。 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释放碱性蛋白酶消化虫体。 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 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 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
而与之结合。 而与之结合。
高铁血红蛋白:硝酸盐等氧化剂使血红蛋白中 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转变为三价铁。 二价铁转变为三价铁。

功能(二)缓冲血液酸碱变化
• 红细胞内的缓冲对可以缓冲血液的酸 碱物质,维持血浆pH pH。 碱物质,维持血浆pH。 • 主要的缓冲对:KHCO3/H2CO3;蛋白 主要的缓冲对:KHCO 质钾盐/ 质钾盐/蛋白质
2.聚集 2.聚集
血小板发生粘附后,进一步互相聚合在一起,称为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发生粘附后,进一步互相聚合在一起,称为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聚集可分为两个时相: ■ 血小板聚集可分为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发生迅速,但聚集后又可解聚,称为可逆性聚集, 第一时相发生迅速,但聚集后又可解聚,称为可逆性聚集,主要 由受损组织释放的ADP或低浓度的外源性 或低浓度的外源性ADP引起。 引起。 由受损组织释放的 或低浓度的外源性 引起 第二时相发生较慢,聚集后不能解聚,称为不可逆聚集, 第二时相发生较慢,聚集后不能解聚,称为不可逆聚集,主要由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引起。必须有 引起。 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引起 必须有Ca2+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而且要由ATP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而且要由 提供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多色性红细胞(胞体直径:811μ)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 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 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 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 完全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 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常见于高蛋白血症;多发性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症。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 于:棘细胞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肝 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
Cabot环
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点彩 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蛋 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 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 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 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 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 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
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 胞为大。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 系由于生血素(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细胞共 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
Bite Cell 红细胞
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 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 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 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 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缺铁性红细胞
胞体:直径<6.5μ 典型的血象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的减少较之红细胞的减少 更为明显。红细胞胞体较小,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每一红细胞所含的 血红蛋白较少,仅周围一圈红色,中间有大片无色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 以下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 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集疾病。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 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 肾炎。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 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细胞 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 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 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 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 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 可大于5%。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 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 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 片上颇为常见。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 肾 病等。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 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
点彩红细胞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色性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 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红细胞。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0.01%。此种细胞出现表示 再生加速并有紊乱现象。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汞中毒时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 性物质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血细胞的形态特 性和系统
红系统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2-24μ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 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 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 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 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 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