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管理对比研究5页word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论文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论文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论文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中西方教育观念以及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论文篇一《浅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差异》摘要: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教育成了各个国家发展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从教育的三大主体——学生、教师、学校的中西方差异出发,分析产生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并在中西方教育的对比中,为当下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作出反思。

关键字:教育;中西文化;差异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工具,但同时,它本身就是带有强烈民族性格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竞争的激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也不例外。

从80年代到现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在频繁的课改中,中国大量地引进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希望能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教育经验来发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培养出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教育似乎离教育最初的本质越走越远,所谓的教育改革只是新瓶中装着依旧令人心碎的旧酒。

中国改革其弊端在于:在引进西方教育理念的时候,变革的只是教育的形式,没有真正意识到中西方教育背后强大的文化差异。

一.受教育者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一个视屏:在2005年11月20日东方卫视台《头脑风暴》栏目的“中外名校长谈教育”节目中,中国名校(上海中学)和英国名校(伊顿公学)的校长,面对亿万电视观众各自讲出了心中的“好学生”的三个标准,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好学生”标准是:“人品好、素质高、潜能强”;伊顿公学校长(托尼李特)的“好学生”标准是“热情、有归属感、有恒心”。

(一)中国学生:被选择上海中学校长好学生的标准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中国式审美的评价思维——注重外部的评价。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

组长:段瑾钰 41005052组员:李雪阳 41005001 魏鸿勋 41005002 何宜锦 41005012 梁酉珍 41005015 肖红 41005027 王奎 41005029 林竹青 41005053 郭泰 41005053 颜燕妮 41005055批注:小组成员均为保险专业学生本组调查情况 (4)一、中西方教育现状 (4)二、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 (5)1.早期基础教育 (5)2.高等教育方面---------以大学教育为例 (6)2.1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6)2.2 英国模式 (6)2.3 美国模式 (6)2.4 日本模式 (6)2.5中国模式 (7)2.5.1 集权管理体制 (7)2.5.2 行政管理模式 (7)3.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7)3.2让孩子学会独立 (8)3.3让孩子自然发展 (8)3.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9)3.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9)3.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10)4.社会投入方面 (11)4.1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 (11)4.11中国 (11)4.12印度 (11)4.13美国 (11)4.2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 (11)4.21中国 (11)4.22美国及其它国家 (12)4.3个人投入: (12)5.社会态度 (13)三、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与所影射出来的问题 (14)1.早期基础教育方面: (14)2.大学教育方面: (14)3.家庭环境方面: (14)4.社会投入方面: (14)四、中国制度具体改革的方法 (15)4.1 注重学前教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 (15)4.1.1教育观念差别 (15)4.1.2 学前教育投入 (15)4.1.3 师资力量的差别 (16)4.2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权,明确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16)4.3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衡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 (16)4.4 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16)4.5 兼容学习美国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模式 (17)4.6 义务教育投资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解决,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18)4.7调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投资比例,首先保证义务教育 (18)4.8在城乡之间的选择上,首先保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 (18)4.9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女孩子完成完整的义务教育 (19)本组调查情况就在一个半月前的今天,毛概小组正式成立了。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权威资料]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权威资料]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权威资料]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国与德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曾经受到德国音乐教育理念影响的中国,在经历了自己的改革与发展之后,现行的音乐教育课程与德国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关键词:中国德国音乐教育前言:由于20世纪中国的特殊命运,造成中德在音乐教育方面交流的状态基本上是中国单方面接受德国的影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已显颓败之势,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瓜分,有着民族危亡强烈感受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改革之必要。

德国由于当时在教育上的一系列改革,一跃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

这对当时急于寻求强国之路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的榜样。

所以,不少有识之士主张音乐教育效仿德国,以利于改造国民素质,实现强国的目标。

而如今,中国经历了自己的改革与发展,当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德国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基于对这个问题的疑惑,笔者对中国与德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课程性质在中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

而在德国,音乐是德国人生活和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德国人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情感, 这是音乐长期熏陶的结果。

德国人认为, 只有音乐课才是惟一把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 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实际上,在审美性和实践性上,中国和德国的音乐课程的性质是统一的。

不同的是,中国课程性质中的人文性,主张注重音乐中的文化视角、思想情感和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差异:1. 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管理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创造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

2. 学生参与度:西方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管理中被视为教育的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和规划自己的学习。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教育管理中更多地由老师和家长来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3. 教师角色:在西方教育管理中,教师被视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师更多地扮演着辅导员和指导员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互动的关系。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教师更多地扮演着传授知识和管理学生的角色,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较高。

4. 评价方式:中西方教育管理在评价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能力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等。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

5. 纪律管理:在纪律管理方面,中西方教育管理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强调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教育管理更加注重纪律的执行和学生的服从,对学生的行为有更多的规范和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差异是一般性的描述,实际上中西方教育管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每个国家而言,教育体系的建设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西方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调查报告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劣势和不同之处。

教育理念方面,中西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除了学术课程外,还有体育、艺术、音乐等课程的安排。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术课程的传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较少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明显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较少关注。

在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教育也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成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考试成绩,还包括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劣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需求有所不同。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并从中吸取借鉴,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概述1.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定义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实施和运用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和手段,旨在保证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

2.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构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二、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异同点比较1.组织机构:中西方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中方高校通常采用严密的层级制度,包括校委会、教务处、人事处等机构。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管理的扁平化和灵活性,决策权下放给更多的学术部门和教师。

2.决策层:中西方高校在决策层的组成和权力运作上也产生了差异。

中方高校的决策层通常由校长、校党委书记等领导组成,决策权较为集中。

而西方高校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通常由教师议会或校董事会等多方共同参与。

3.教学管理:中西方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高校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的传授,通常采用集中授课和集中管理的方式。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参与式教学和独立思考的培养。

4.科研管理:中西方高校的科研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方高校通常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科研成果更多地在学术界流转。

西方高校则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商业化和社会化,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5.质量保障:中西方高校在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高校通常依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和认证机制,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来保障教育质量。

而西方高校更加注重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通过不同的评估机构来确保教育质量。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西方教学实践在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

一、教育理念差异1. 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西方教育理念西方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1. 中国教学方法中国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课、做笔记、背诵等方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西方教学方法西方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差异1. 中国教学评价中国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强调“分数至上”。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等。

2. 西方教学评价西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项目、考试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育资源配置差异1.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地区差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西方教育资源配置西方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较多资源用于教育领域。

中西方学校教育对比

中西方学校教育对比

中西方教育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优点
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缺点
标准化测试和学术能力评估能够确保学生 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有利于选拔优秀人 才。
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创新 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 展。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的优点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的缺点
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和实践能力。
03 中西方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对比
CHAPTER
中国教育评价体系
考试成绩为主
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 主要评价标准,考试分数是衡量
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
标准化测试
中国广泛采用标准化测试,如高 考、中考等,通过统一命题、统
一评分标准来评估学生。
重视学术能力
在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术能 力被高度强调,尤其是数学、科
学等学科的学术水平。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术成绩、社 会实践、创新能力和个人特长等。
过程与结果并重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多元评估方式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品集、面试、报告等, 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
西方学校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 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批判性思维培养
西方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 自主探究。
终身学习理念
西方学校教育强调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中西方学校教育的未来合作与交流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在谈论中外‎教育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里的文化启‎蒙。

日本的教育‎具有大国的‎风范,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关注世界。

譬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挂‎着巨型世界‎地图。

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教师就引导‎孩子在地图‎上找中国;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就鼓励孩子‎们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找西班牙;吃麦当劳时‎则顺便将美‎国介绍一番‎。

日本的教师‎还教孩子唱‎各国的民谣‎,学到哪国的‎民谣,就同时介绍‎该国的相关‎知识。

美国的职业‎教育课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

譬如,每年到了“万圣节”时,幼儿园教师‎就把一个大‎南瓜带到教‎室里,教孩子们做‎南瓜饼。

老师在教室‎里插上搅拌‎机、电烤箱,并把制作南‎瓜饼的糖、蛋、面粉、水的配方和‎烘烤时间写‎在黑板上,由小朋友一‎起参加切块‎、调制、烘烤,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家政烹调课‎”的成果。

在法国的一‎个幼儿园,老师让一组‎4—5岁的幼儿‎讨论“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

孩子们围在‎豚鼠的笼子‎边说出各自‎的猜想,诸如生菜、苹果、面包等食物‎,并认为它不‎喜欢吃糖果‎、巧克力等食‎物。

讨论完,老师就发给‎孩子们各种‎食物,包括生菜、苹果、面包。

然后让孩子‎们用蜡笔画‎出豚鼠爱吃‎的食物。

老师又让5‎—6岁的幼儿‎讨论“豚鼠怎样寻‎找食物”。

当孩子们已‎经知道豚鼠‎喜欢吃生菜‎后,让他们讨论‎豚鼠如何寻‎觅生菜。

等孩子们把‎猜想都说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

将假生菜与‎真生菜同时‎放进笼子,豚鼠闻了一‎下绿纸做的‎生菜并没有‎吃,而是掉过头‎去吃真生菜‎。

又反复实验‎,发现豚鼠均‎以嗅觉来辨‎别真假。

做完实验,老师让孩子‎们以笔作画‎,记录实验的‎结果。

而我国的学‎前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往往仅集中‎在识字、算术、美术、音乐几个领‎域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幼教‎中不仅缺乏‎,而且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方面,中外孩子之‎间的差距是‎从幼儿园起‎就拉开了。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差异,中西方教育则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压力等方面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对两种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强调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强调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西方教育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参与。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中西方教育在评价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方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外,西方教育还会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学生压力中西方教育在学生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压力,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高强度的学习。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享受生活。

结论:中西方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学生压力。

中方教育更注重应试能力和知识传授,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坚持中方教育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1. Hargreaves, A. C. (2003).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society: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insecuri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 Zhao, Y. (2012). World class learners: 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Corwin Press.3. PISA Report 2018. Retrieved from OECD website.。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践效果,总结出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异同点。

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借鉴的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推动教育体系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践效果、异同点、发展展望、借鉴意义。

1. 引言1.1 概述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社会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探讨其在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探讨其可能的趋势和变化,以及对其借鉴意义的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2. 正文2.1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比较中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渊源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目前,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纪律性和学术成绩的追求,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本文将对中美基础教育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育目标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开展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教学评价也是一个相似之处,中美两国都注重通过考试和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

然而,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不同。

中美两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中国的基础教育管理更加集中且严格,而美国的基础教育管理更加分散且灵活。

中国的教育管理主要由政府和学校行政部门负责,而美国的教育管理由各个州和地方政府负责。

这种区别反映了中国教育管理更加强调统一性和统筹性,而美国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差异化。

其次,中美两国的教师管理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教师管理主要是由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他们对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评价都有明确的指导。

而在美国,教师管理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主性。

美国的教师可以选择他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

此外,美国的教师评价系统也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术成果。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在目标、课程、评价、教师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两国在教育理念、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中美基础教育管理,可以为改进和创新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

从学生管理的方向看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引言教育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西方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文将以学生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差异。

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重视程度在中西方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自主性和自律性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在西方教育管理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做决策,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西方学校通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如学生会、学生自治组织等。

而在中方教育管理中,较为重视学生的纪律和规范,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来确保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差异中西方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管理中,教师更倾向于与学生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意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

学生在西方教育管理中被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而在中方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更加严肃和权威。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权威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更多地被视为教育的接受者。

教育目标的不同中西方教育管理的另一个差异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

在西方教育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西方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方教育管理中,侧重于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中方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成绩,倾向于以考试为导向。

课程设置的不同中西方教育管理中,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管理中,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学科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而在中方教育管理中,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固定和刻板。

学生普遍需要学习相同的课程,注重对核心学科的深入学习。

教育评价的不同中西方教育管理中,对教育评价的方式存在差异。

ESL与EFL的对比及EFL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影响研究word资料5页

ESL与EFL的对比及EFL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影响研究word资料5页

ESL与EFL的对比及EFL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影响研究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对ESL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

然而当前我国英语教学采用的是EFL教学模式,EFL教学模式相对于ESL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均不一致,对ESL与EFL进行区分,并且进一步强化对EFL的认识,将会使得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更具针对性,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ESL与EFL及其对比分析1. ESL?cEFL。

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即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对母语非英语的,并且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所开展的英文课程。

进行ESL考试不仅仅可以提升考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并且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使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及拥有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在英语国家顺利的学习生活。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即为将英语作为外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英语需要进行水平考试,考试结果在世界各国都被承认。

在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的EFL模式下无法使用英语进行广泛的交流,学生在除教室以外的地方使用英语的频率很低,也很少有机会使用到其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而ESL模式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并且熟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频率较高,学生有很多机会来使用英语。

2. ESL与EFL的对比分析。

(1)使用英语环境。

ESL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也必须要使用英语,相对于EFL模式下的学生拥有更多锻炼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信心更强。

ESL模式下学生使用英语自然放松,与母语的习得过程类似。

ESL模式下课堂外拥有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可以为课堂提供丰富的环境支持。

有很多国外留学的学生就是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学习任务的环境下与陌生人、朋友进行英语交际练习,进而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了英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教育管理对比研究
中西教师职业道德理解存在不同的必然性——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上有所差别,导致对师德内涵理解不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尊师重道的传统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师德文化底蕴。

学者冯惠先概括了传统师德的精华,即在教师品质上,要求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对待学生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在教师观上,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人格;在师德规范上,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通过立人达人,去启发每个人的内在自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师德养成上,重视慎独、内省、自律。

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级观念分明,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服从和依赖,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西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可以以文艺复兴作为分界线。

此时人们在对学生是否实施体罚上还存在着争论,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反对教师的权威主义和对学生的体罚,崇尚自由精神。

此后,“自由精神”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近代西方师德观又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顺应儿童成长的层次性、规律性组织教学,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

[2]西方国家一般不会提倡教师应具备某种品质,对教师的道德品质定位不高,他们的教师必须遵守作为教育服务者的职业道德,具备法律规定的教师素养和品质便可,强调的是一种服务理念。

[3]
中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脉络不同
中国师德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1978年以后,我们才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十年”。

从1978年~1990年,是由照搬经验到开始颁布法规的阶段。

这一阶段,1984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从1991年~2000年,是规范明确和逐步完善的十年。

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0年至今,是凸显专业性和务实性的十年。

2000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2008年6月,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

[4]
而在西方,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这方面成果显著的当属美国。

早在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颁布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随后,各州相继仿效。

1975年,全美教育协会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结构和陈述作出了重大修改,并沿用至今。

[5]1996年,美国出台了《优秀教师行为准则》,在总共的26条规定当中,有21条都涉及教师的专业伦理方面的要求。

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特点不同
1.中国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方面的特点
一是职业道德研究内容向广度拓宽,研究领域向纵深拓展。

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该方面的研究才不断地走向完善。

从最初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意义,逐渐转向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并着手研究西方职业道德发展研究及其借鉴等问题,丰富了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

此外,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逐步将该问题的研究向纵深领域延伸。

二是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明确性,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几经变更。

从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6条规定,到1991年8月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6条要求,新增“廉洁从教”条目,旨在引导教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关于师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热议。

2008年6月,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纳入其中。

2011年10月12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6]列入条目。

可以说,每一次的变更都是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原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订而成的。

三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更趋于理性、人性化。

建国以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搞政治运动,教育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一度被认为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递者”,政治色彩浓厚。

新世纪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等问题。

2.西方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方面的特点
西方对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早,因而研究更趋于专业化。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已用实证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教师的品质人格。

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这个准则成为受到学校聘用与获得教师许可证的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建设。

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启示
1.强调价值认同,探索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新途径
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现阶段教师职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社会地位的上升,吸引越来越多接受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此时,仍然采取那种传统的强制的灌输方式进行师德教育己经不合时宜,“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的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备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如此,师德教育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7]
2.强化本国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内在发展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
中国在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距,但这并不代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没有其生存的空间,只有西方的教师教育研究模式才是合理的、正确的……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树立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意识。

[8] 在当代社会,只有我们传承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同时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才能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的而非西方某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之路,真正使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呈现“中
国话语”“中国问题”和“中国特色”。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