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课程分析 2课程总结剖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天气学分析基础”教学体会

“天气学分析基础”教学体会
准确判断和反应 。
这些年 的实践证 明, 在校 大学 生相 较 以前 , 专业 技能 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高速 发展 , 气象 工作充斥 着越来越 多的气象数值产 品和各种雷达 卫星 的资料 。上个世 纪末期 ,

体出现下滑趋势 , 这和对“ 天气学分析 ” 重视程度有着密 切的 关系 。基于这种情况 , 很多气象 台站又开始恢 复天气 图的绘 制, 并 配合 MI C A P S系统共同完成天气预报工作 。
2 0 1 5年 7月
黑 龙 江 生 态 工 程 职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l a E n g i n e e r i n g
贾建颖 邓伟涛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4 4 ) 摘 要: “ 天 气学分析基础 ” 是 大气科 学专业 学生进入 专业技 能学 习的入 门课 程 , 它强调 实践教 学, 并在 学生动
手能 力培养 的过程 中, 不断加深对 天气学原理 理论 的认 识 。激发 学生 学习的热情 , 培养 良好 的 习惯 , 深 刻理解 天 气 分析规 范将 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 良好的基础 , 并加深对大 气科 学的认识 。 关键词 : 天气 学分析基础 ; 天气学原理 ; 能力培 养
h e n s i v e A n l a y s i s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 在全 国各省 、 市和地县 气象 台普及投 入使用 。这套系统功能强 大 , 能 够提供 大量数 据 图表 及数值预报产 品, 预报员 可以直接用计 算机 检索所需 资料包 括各 种天气图 表 、 数 据 图形等 … , 人工 画 图逐渐 被 电 子 自动成图所代替 。天气预 报员 们可 以从过 去繁 重 的天气 图画图工作 中解放出来 , 利 用现成的气象数 值产 品参 考更多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的情况。

《天气学诊断分析》这门课程在大学开设,被认为是一门有关气象预报和预测的重要专业,非常重要。

因此,它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也十分重要,这一实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有关天气学的专业知识。

首先,在这门课里,老师会给学生一个关于天气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同时,老师还会用一些图表、标注和模型,让学生对天气学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然后,在学习中,老师会与学生就有关天气学的实践进行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运用理论知识,更加熟悉和灵活运用有关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直接综合天气学的诊断分析知识,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老师会安排一些模拟气象诊断分析题目,让学生熟悉思考如何运用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过程导入:放录象,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并回答两个问题(见课件)教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

一、锋面系统1、定义:学生活动:读课本P54下面找出关于气团的概念,并回答锋面的定义,同时周江涵同学给同学们讲解课外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

教师演示锋面的形状,课件展示。

思考:冷暖气团的位置怎样?学生回答: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因为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设问:冷暖气团为什么会相遇?(不需学生回答)我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从而相遇。

另一种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

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把锋面分为两类。

2、分类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冷空气的运动状况,冷锋是冷空气主动进攻,暖锋是冷空气被迫后退。

(答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活动:看书找出冷暖锋的符号,并用5秒钟画一下。

提问:锋面附近常出现什么天气?学生回答探究一: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在大屏幕。

学生看大屏幕并回答问题学生先回答问题1和2教师点拨,锋前、锋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冷锋雨多在锋后,暖锋雨多在锋前。

探究二:教师先用大屏幕演示冷锋的运动情况(在锋面运动过程中及时点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学生回答出胶州市的天气变化:教师随时改正点击大屏幕:并填表(表见大屏幕)学生回答,教师随时修正讲述:因为暖锋是暖空气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所以多为连续性降水。

3、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思考: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北方的暴雨是受什么影响形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寒潮和夏季北方的暴雨都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并且影响我国的锋面多为冷锋。

过渡: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压、低压系统。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讲述:低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天气系统,高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天气系统。

在大屏幕上显示:潘亮宇同学到前面给同学们讲解我们课前的实验活动,说说北半球低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对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能说出气温计的基本构造。

2.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是"°C”,读作"摄氏度”,并会读【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数。

【科学态度目标】:L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对工具要爱护。

2.培养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探究各种各样温度计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体会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感悟气温的测量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五、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 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_O【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气温计模型。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了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 的基本原理 和基 本方法 , 掌握 了天气 图分析方法和各项技术要求 , 步掌 握了 以天气 图为 主的预 初 报思路 , 对 主 要 天气 过 程 演 变 具有 初 步 总结 的能力 ; 并 而 { ot n 言和程序设 计 》 《 R D F ra 语 r 、 G A S绘 图》 前导课 程 的学 等
目前我 国大气科学在学科建设 、 究深度 和规模上都 有 研 了较 大的发展 , 随着全球 变 暖 , 温热 浪 , 范 围旱灾 , 而 高 大 强 降水等极端天气 、 气候 事件 的频发 , 人们对 天气 、 气候愈加 关 注, 相应 地对 大气科学 本科人才 的培养 质量也 提 出了更 高的 要求 。因此 , 以素质教育思 想为指导 , 转变教育 理念 , 深化 教
使得 目 前我校《 天气学诊断分析》 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 首先 是开课学期发生 变动 , 由原来 的大三 下学期提前到大三上学 期, 在开设本课程时 , 学生不具备相应的 专业 知识 , 导致学生 在学 习了诊 断分 析方 法 , 进行 教学 实习后 , 并 对所得 到的结
果 不能结合 天气学原 理进行有效的分析 , 使得这 门课程 的作 用 和效果大 打折 扣 ; 次 , 其 教学 中所 采用 的本校 自编 教材 内
年来该 门课程在我校 的教 学及 实习情况进行 了分析 总结, 养创 新型 实用性人 才的 角度 出发 , 从培 对该课程教 学和 实 习中存在 的不足及案例教 学法应用 于教 学实习的尝试进行 了讨论 。
关键词 : 天气学诊 断分析 ; 案例 教学 ; 习 实
中图分类号 :4 1G 4 . P 4 / 6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4— 3 1 2 1 )6— 0 9— 2 17 64 (0 1 0 0 8 0

《天气学分析》课程中锋面分析讨论

《天气学分析》课程中锋面分析讨论
中图分类号 :4 1 P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 1 2 1 )3-00 0 17 6 4 (0 1 0 15- 3 理论上来 讲 , 面图 上锋 附 近基本 气象要 素 , 地 如温 、 、 压 湿、 风都应有显著差异 , 但值 得注意 的是 , 由于地面气象要素 受局地下垫面特征的影 响 , 使得锋 面附近要素场特征不像理 论上所说的那 样明显 , 至锋 面是否存 在也很 难辨别 , 甚 这就 使得锋面分析 成为 天气分 析 中最 困难 的问题 之一。下面就
2 1 通过地面天气图上各要 素确定锋 面位置 .
收稿 日期 :0 1 4—1 2 1 —0 4
果是夜间冷锋后云量较大, 冷锋前较晴时, 冷锋后地面长波 辐射被云层有 效阻挡 , 使得 夜 间降温 小 , 而冷锋前方 的地面 长波辐射无云阻挡, 使得冷锋前方夜间降温较大, 通常也会 使 得锋 面两侧 温差减小 。 J
运动着的空气在 大尺度 环流作 用 下 , 一些 地 区辐 散 , 在 另外
首先, 对于温度场 , 一般来讲 , 锋面两侧温度场具有较大 的差异。冷锋后温度低 , 冷锋前暖锋后温度高, 而暖锋前温 度也较低 。但在实 际分 析中发现 , 时锋面两侧温度场并不 有 明显 , 甚至有时冷锋后温度高于冷锋 前温度 的状况 。这就必
《 天气学分析》 是大 气科学 专业必 修课 的专业基础 课程 之一 ,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天气 图分析 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方 其 法, 初步建立 以天气 图方法 为主 的天气 预报 思路 , 是本 科生
毕业以后走上天气 预报 岗位的基 础。《 天气 学分析 》 程具 课 有理论 与实际密切联 系的鲜 明特 色 , 课程 学 习过程 中分析大 量的天气图 , 《 是对 天气学原 理》 以及 《 中国天 气》 课程 的实 践和实习,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学原理的理解, 增强 对天气 过程 的直 观认识 ” 。 J

高中地理_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这样,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使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片,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特点。

难点:冷暖锋的判读以及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我国天气的影响。

【学法指导】1.学会运用图表:使学生熟悉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故事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

比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不同之处,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冷暖锋特点的记忆,从而学会冷暖锋的判读。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对于天气的影响,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探究、归纳。

【教学程序】图片展示相关天气现象:一、锋面系统(板书).1、锋面的定义(板书)【提问探究】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气团就是物理性质均匀的大团空气。

其水平范围可以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

那么根据气团温度的差异,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

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本课时涉及锋面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两部分 ,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第一部分是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主要阐述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低压、高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对天气造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画图、动画演示、列表比较、联系天气实例、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气温、气压、湿度)和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及反气旋系统;)(2)能够说出气团的概念,准确说出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特点;(3)能在锋面图中指出锋面、锋线和锋,并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4)绘制锋面结构图、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5)能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说出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并进行分类;根据“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梅雨”典型天气实例材料,判断所归属的天气系统;(6)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结合案例说出灾害性天气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科学《我们关心天气》课后反思

科学《我们关心天气》课后反思

科学《我们关心天气》课后反思一、课程内容回顾在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我们关心天气》这个主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天气预报的原理以及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收获与体会1. 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我们了解到天气是由大气中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我们学习了天气的变化规律,包括气压变化、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对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天气预报的原理。

我们了解到天气预报是通过观测、分析和预测大气要素的变化来进行的。

通过学习天气预报的原理,我们明白了天气预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且认识到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提前了解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生活安排。

3. 掌握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系。

例如,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更加认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晴天或阴天。

三、课程反思通过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天气和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做出合理的行程安排、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等。

因此,提高我们的天气观察和天气预报能力非常重要。

然而,在课程中可能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课程内容相对较简单,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拓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关实验和案例分析,导致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不够充分。

最后,课程的时间安排较紧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空间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天气学分析 2_2013秋季_总结

天气学分析 2_2013秋季_总结

分析系统演变 注意考虑周全: 一维:系统本身的结构(疏散or汇合)、温压场 配置(T、H配置)、地形 二维:与周围系统的相互作用(上下游、南北) 三维:高低空系统的配置(前倾or后倾、深厚or浅
薄)
北方气旋—地面预报系统
引导气流—平均温度平流(低右高左)
高空系统(加强与减弱——对应地面系统的加强 和减弱)
沿风呈气旋式切变明显的带状区或者低槽区逐站推 敲 。
(4)还可以根据卫星云图和辅助图表进行分析。 (5)修改等压线,使锋面穿过区域有气旋性弯曲
高空:
1、等高线 2、等温线:L、N 中心 3、主要天气系统: G、D,槽、切 变线
地面:
1、等压线 2、主要天气系统: G、 D并标极值、锋面 3、等三小时变压线,正 负变压中心 4、天气区: 雨、大风、大 雾
日期: 12月26日(周四) 时间:1:30—3:30 带好考试用笔 请将ppt发往邮箱 (考前)答疑
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学业进步!
谢 谢!
切变线多为南北向,南方切变线多为东西向)
习惯上往往在风向气旋性切变特别明显的两 个高压之间的狭长低压带和非常尖锐而狭长的槽 内分析切变线,而在气压梯度比较明显的低压槽 中分析槽线。
D
D
切变
风的不连续线,两侧风向有较强的逆时针旋转变化
冷式切变
暖式切变
静止切变
风速切变
2014-6-2
D
北槽南切
天气分析Ⅰ:如何画天气图。(历史天气图) 天气分析Ⅱ: 如何应用《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
对一个过程系统性的总结。(历史天气图)
天气预报综合分析:学习天气预报的思路,作站点 (如南京地区)的公众要素预报。(实况) 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站点公众要素预报,学习分区 预报等更多的内容。(实况)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天气变化图表2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天气变化图表2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天气变化图表2分析天气变化图表引言: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对我们选择衣服、制定交通出行计划、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通过天气变化图表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天气观察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如何通过天气变化图表进行数学教学。

第一部分:认识天气变化图表天气变化图表是记录天气变化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通常由折线图、柱状图等组成。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图表,我们可以了解到某个地区的温度、降雨量、风力等变化情况。

以某个城市的温度变化图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通过连接每个时间点的温度值,就可以得到一条折线,这条折线就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温度变化趋势。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教学1.让学生认识和制作天气变化图表在天气变化图表的教学中,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图表的类型和特点,学生可以自己搜索相关的天气变化图表练习,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通过选择一个自己所感兴趣地区的天气变化数据集,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变化折线图、柱状图等,以此来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2.分析天气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在天气变化图表上分析天气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天气变化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年中的降雨量变化图表,让学生回答问题,如何评价这个城市的降雨情况?什么季节是这个城市的旱季?什么季节是这个城市的雨季?这个城市什么月份的降雨量最多?学生通过这样的题目,可以理解到数据的本质,提升他们的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进行天气变化的数学建模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天气变化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月份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某城市这个月份的平均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学生通过解析式,可以推测出每个时间段的温度变化趋势。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
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学生学习能
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
力分析 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
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
教学策略选 分
择与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失败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答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 P.47 活动内容
学生完成练习加深学生对于气旋、反气旋的影响的
理解和记忆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气团、锋面、准静止锋的概念、种类、性质 2.课件演示冷暖锋移动过程
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
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
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卫星云图与
“城市天气预报”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并思考激发学
生好奇心,引入新课第一部分
运用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故事,设疑,引入第二部

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第二部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常见的天气系统》

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
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
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
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 教材分析
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天气》

《我们关心天气》是四年级《天气》单元的第一课,
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
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
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
教材分析 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
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 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本上。
2.安全教育,组织观察活动。 3.学生室外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 4.交流。(实物投影)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三)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2.介绍“网状图”,阅读书本第 45 页。 3.学生活动: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 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小结拓展 1、谈话:这节课我们观察了今天的天气,那么明
气认识很多也会说很多。我的设计意图就是教学过程时
要从学生们熟悉的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 观察生活,感受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了解 天气现象的兴趣。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以猜想——误 解——纠正的模式引导学生从描述天气和生活的关系 从而引入今天的天气怎样这部分内容,基于以学生为主 体、关注学习过程的设计意图,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 程中我开展了许多课堂活动。网状图和气泡图这一方面 学生掌握的很快。都会很快的写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哪 些方面。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较 顺利,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零星的想法尽量用完整的语言 表述出来,并纠正描述过程中的错误或误解。这一部分 是通过前面的认识天气现象,再延伸今天的天气怎样再 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如我在今天的天气怎样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一个 很好的过度,以至于让学生在利用今天的天气怎样造句 时,学生不会说,就是说,都是围绕那几个词,思路展 不开。

“天气学分析I(2)”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天气学分析I(2)”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重影响 到后 续课 程 的学 习 J 。近年来 用人 单 位普遍 反 映我
校学生 的动 手能力严重下滑 , 这与学生 的天气 预报分析 能力 没有达到预期 的要求 有很 大 的关 系。通过 近 年对 大气科 学 专业实践课 的教 学发现对于 “ 天气学分析 I ( 2 ) ” 的教学 和学
习确实存在着许 多问题亟待解决 。 要想学好一 门课 , 教 师的教学和学生 的学 习结合起来 才 能达到较好 的效果 。大多 数学 生知道 “ 天气 学分 析 ” 课 程 的
学习直接与他们毕业 后的工作有关 , 因此 很多学 生的学 习态 度都 比较端 正。对 于“ 天气 学分析 I ( 1 ) ” 的学 习, 大 多数 学 生的学习热情较 高 , 积极完成作业 , 经 过学 习, 很 多学生都 掌 握了天气图分析 的基本 方法 ( 除 了对锋 面还不能进 行很好 的 分析外 ) . 4 J 。“ 天气 学分 析 I ( 2 ) ” 主要 配合 “ 中 国天气 ” 学
统生 、 消演变规 律 , 为 天气预 报打 下基 础 。在 教学 中注 重理
展演变 。但通过 对 “ 天 气学分 析 I ( 2 ) ” 的学 习, 学生 之 间拉 开 了较大 的距离 , 有 的能 达到教 学大 纲 的要求 , 有 的天气 分 析的能力几乎没 有什 么长 进。笔 者认 为主要 的问题 有如 下
NO V . 2 0 1 3 V0 1 . 2 6 N o . 6
“ 天 气 学分析 I ( 2 ) " 课 程教 学体 会 与 思 考
赵 宇 赵光平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
摘 要: 结合近几年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天气 学分析 I ( 2 ) ” 的教 学现状 , 从教 学方式、 学 习方式和考核 方式等方

综合实践天气教学反思(3篇)

综合实践天气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

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天气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掌握气象知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应对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天气教学,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环保意识;4. 提高学生对气象工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 讲解基本气象知识:介绍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测,记录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并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观测数据,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气象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气象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时,结合学生的日常感受,使他们对气象知识产生亲切感。

2. 注重实践活动:本次课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测,让他们亲身体验气象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4.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科普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5.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实习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任课教师:一、实习内容介绍实习目的:熟悉迭代方法在气象中的应用,掌握露点和凝结抬升高度的实际编程计算。

实习内容:已知南京站某一时次的相对湿度(97%)、气温(18.4ºC)、气压(1003.5hPa)以及站点高度(35.2m),请利用迭代法求出:(1)该站的露点温度。

(2)凝结高度和凝结温度。

实习要求:根据实习内容和资料说明,撰写Fortran程序,并运行检查。

二、迭代法计算框图(1)Td:在未饱和湿空气中,露点温度Td总低于气温T。

我们可以先假设T为露点温度的初值Td0,用Td0计算e的初值e。

比较e与es,如果e<es,则说明露点温度初值偏高于实际值,可以从初值减去0.05度,并作为新的Td1,再计算出水汽压的新值e1,如果e任然小于e1,说明td1还是小于露点温度,可以再减去0.1,并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计算到第n 步,算出en值第一此小于e,那么它对应的Tdn就是所求的露点温度。

(2)Zl和Tl:三、相关Fortran程序和实验结果(1)Fortran程序①TdProgram Tdreal RH,t,p,e,es,td,a,bb=35.86a=17.2693882read(*,*)RH,t,pes=6.1078*exp(a*(t-273.16)/(t-b))e=es*RH/100do while(e<es)t=t-0.05es=6.1078*exp(a*(t-273.16)/(t-b)) end dotd=t-273.16write(*,*)tdend②Zl和Tlprogram ZlTlreal z,tz,tdz,pz,ez,oz,qz,pl,tl,el,ql,zl,cpcp=1004b=35.86a=17.2693882read(*,*)z,tz,tdz,pzez=6.1078*exp(a*(tdz-273.16)/(tdz-b))oz=tz*(1000/pz)**0.286qz=0.622*ez/(pz-0.378*ez)pl=300do while(ql<qz)tl=oz*(pl/1000)**0.286el=6.1078*exp(a*(tl-273.16)/(tl-b))ql=0.622*el/(pl-0.378*el)pl=pl+1end dozl=(9.8*z+cp*tz-cp*tl)/9.8write(*,*)zl,tl,plend(2)实习结果得到Td=17.9°C得到Zl=90.66m , Tl=17.9°C四、过程小结此次实习课程中,我主要了解了利用迭代法求解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用迭代法计算露点温度、凝结高度和凝结温度的计算步骤,并通过编程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学分析II 课程总结一、课程的认识与总结(几次天气过程分析)1.北方气旋天气过程A.北方气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北方气旋平均每年出现70次左右,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季;北方气旋引起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

蒙古气旋多在蒙古生成,发生过程通常有暖区新生气旋、冷锋进入倒槽生成气旋、蒙古副气旋三类;东北气旋多从外地移来,来源有三类:第一类蒙古气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 北方气旋的特征 北方气旋个例分析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天气个例分析 课程的认识与总结 梅雨天气过程 梅雨天气特征 梅雨天气个例分析台风天气过程 台风天气特征 台风天气个例分析旋移入东北地区,第二类形成于黄河下游的气旋在经向度较大的高空槽前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北上进入东北地区,第三类是在东北地区形成的气旋;黄河气旋按高空环流形势其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有三类经向型纬向型和阻塞型。

B.北方气旋个例分析(1971年4月5日到4月7日)(1)过程概况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到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进入倒槽型,出现了大风、沙暴、降温、降水等天气现象,其中降温较剧烈。

气旋以每天10到15经度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强度还在加强。

(2)发生发展过程5日高空:低槽在蒙新高原西侧,与新疆、蒙古一带的浅脊配合的暖空气明显增强,暖中心位于南疆盆地5日地面:在天山东侧有倒槽强烈发展原因:地形的爬坡加压作用槽前等高线的辐合槽线上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蒙新高原西侧的低槽有所减弱,移速大大加快地面冷锋迅速侵入到原在天山东侧的暖性低槽中6日08时:低槽已开始越过蒙古高原,低槽加强。

原因:下坡地形的减压作用,使得锋区加强,槽线上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而且上游(乌拉尔山之西)有一个低槽强烈发展引起的上游效应使得低槽的加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明显加强,引起地面倒槽进一步减压,出现闭合的低压环流。

高空暖平流的增强和近地面层上暖式切变的明显增强,使倒槽内暖式切变附近温度变化梯度不断增大。

暖式切变的北侧出现了大片的负变压区,逐渐形成一条暖锋,并与西边移来的冷锋在低压环流处相接,形成了完整的蒙古气旋。

当高空槽接近蒙古西部山地时,在迎风坡减弱,在背风坡加强,等高线成疏散形势,在温度场上表现为明显的温度槽和温度脊,高空疏散槽的正涡度平流叠加在热低压上,热低压获得动力性发展,低压前后的高空冷暖平流均很强,促使暖锋峰生,推动山地西部的冷锋越过山地进入蒙古中部,形成蒙古气旋。

(3)分析着眼点是否存在减压机制:正涡度平流、正热成风涡度平流、暖平流是否有要素能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三小时变压等2寒潮天气过程A.寒潮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雨、雪、雨凇、霜冻等。

寒潮易发时间是每年的9月~次年5月,频发时间是3月,10~11月。

寒潮前锋到达后,一天内温度可骤降六、七度甚至一、二十度,造成剧烈的严寒和冷害,是寒潮冷锋过境前后的最突出的天气表现。

按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可划分为:区域寒潮、北方寒潮、南方寒潮和全国寒潮。

B.寒潮个例分析(1970年11月9日~15日)(1)过程概况受到来自欧洲冷空气的影响,我国遭受了一次全国性寒潮。

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很多地区降温超过10℃。

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以及新疆北部有中雪,沿海地区如山东半岛附近有大风。

寒潮过程从11月11号开始,11月14号以后减弱消失。

(2)发生发展过程11月12日:降温达寒潮标准的落区:中西伯利亚-蒙新高地-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内蒙古中部中蒙交界处。

内蒙古个别站出现大风天气,贝湖附近出现大雪。

乌拉尔山东部于12号建立一个高压脊,该脊在暖平流和西北气流作用下发展,并东移南下。

11月13日:降温达寒潮落区:贝湖-蒙新高地-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

东北北部及华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风(53698石家庄,20m/s,8级),内蒙古中部、东北东部-朝鲜半岛降雪。

高压脊于13号到达新疆。

此脊下游的长波槽也相应东移发展,冷空气随之爆发。

地面冷高压在蒙新高地上,高压继续加强,并随高空引导气流向东移动到高地东部。

地面冷锋从东北-华北,东移南压到黄海上。

11月14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东北东部-山东半岛-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北角,华北、山东半岛、长江沿岸出现区域性大风(58527江西景德镇,20m/s,8级)沿江及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出现降水天气。

14号图上无明显冷锋出现。

(3)分析着眼点关注的系统有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冷锋等。

3梅雨天气过程A.梅雨的特征梅雨:每年夏初,在湖北宜昌东,北纬28°~34 °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梅雨天气特征: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但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程度。

典型梅雨的环流形势(特征):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东移位于长江流域上空中层(500百帕):高纬阻塞高压或高压脊,中纬度短波槽亚洲范围400N附近是平直强西风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西太平洋上有副热带高压,孟加拉湾出现低压槽。

B.梅雨的个例分析(1)过程概况1991年梅雨从5月19日开始到7月13日结束,历时达两月之久,造成了江淮地区特大洪涝灾害。

这次梅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本个例分析的是第三阶段(6月28日到7月13日)典型梅雨过程中的一次短期暴雨过程。

这次过程,南京日降水量达71mm,最大日降水量在高邮站,达207mm,成片暴雨区西至汉口,东至东台,南到安庆,北达盱眙。

(2)发生发展过程发展过程:7月3号850hpa位于河南近华北地区的西南涡将于未来沿其对应的东北西南向暖切东移出海。

在7月3日和4日江淮地区对应中层500hpa和低层850hpa有较强西南走向的低空急流。

7月3日地面梅雨锋位于800hpa西南涡对应地面气旋中心延伸出的西起武陵山,穿越洞庭湖、武汉、经太湖、上海,东至长江口,降水区在冷锋附近,呈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雨带。

7月4日地面冷锋和雨带有所发展位置稍有东移。

环流形势:①高纬:典型的双阻型,7月2日东阻高位于雅库茨克附近,西阻高位于莫斯科古今,两阻之间,从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宽广的低槽区。

7月3日08时,大环流形势少变,但西阻高强度有所减弱,在原阻高中心西边,斯德哥尔摩附近出现强度为585的高压中心,阻高脊向西北伸。

7月4日08时,莫斯科阻高中心消失,其西边阻高加强西伸,东阻高位置少变,高纬仍为双阻型。

②中纬:阻高南部,中纬地区为平直西风环流区,对本次过程有影响的小槽,7月3日08时位于太原、西安、重庆一线。

③低纬:西太平洋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东经120度处脊线在北纬22度附近,孟加拉湾为低槽。

(3)分析着眼点500hPa图上中纬的小槽,高纬的阻高;850hPa图上江淮流域的切变线,西南涡;地面图上江淮流域的梅雨锋。

4台风天气过程A.台风的特征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

台风的强度一台风中心附近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和最大风速来表征。

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移动路径大致有三条路径:第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经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入南海,西行到海南岛或越南登陆。

有时,进入南海西行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北抬到广东省登陆,对我国影响较大。

第二条是西北路径(登陆路径),台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台湾省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登陆,或者在西北方向经琉球群岛在江浙一带登陆。

第三条是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移动,在北纬25度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日本方向移动。

除上述三种典型路径外,还有几种异常路径对我国影响较大,像黄海台风西折、南海台风北翘、倒抛物线路径、回旋路径、蛇形路径、打转路径、高纬正面登陆。

台风的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大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其中大风和风暴潮主要影响台风附近地区,而暴雨则往往会影响到更大范围,甚至远离台风的地方。

B.台风个例分析(1981年14号台风)(1)过程概况8114号台风于8月27日20时生成,30日发展为强台风,9月1日08时达到最强,中心气压950hPa,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45m/s。

9月4日14时在日本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

台风在热带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31日20时到达我国近海,在东经123度附近向北移动,移速缓慢,于9月2日14时转向东北。

8114号强台风虽然未在我国登陆,但使华东沿海蒙受了较大损失。

受其影响,浙江、台湾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从台湾、福建直到山东的沿海地区都出现了强风暴潮,浙江宁波、上海等处的最高潮位都破了历史记录,由于大风和持续时间长,又正值大潮汐,引起海水倒灌,淹没了不少农田。

(2)发生发展过程31日500hPa图上西太平洋副高中心位于144.5°E,31.0°N,高压脊线大致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其西部脊线在35°N以北,由于台风位于副高脊线的南侧,其在副高南侧东南气流的引导下会向西北方向移动。

中纬西风带上,位于山东、内蒙、陕西一带有小短波槽活动,槽后有西北气流不断输送弱冷空气南下,但对台风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大陆高压中心位于108.5°E,28.0°N。

地面图上台风中心位于124.7°E,27.3°N,中心气压值为955hPa,位于台风中心西北方向,上海附近有一-4.2的负变压中心,而在其中心西南方向其有+2.0的正变压中心,在其南偏东位置有一+2.7的正变压中心,从变压的角度考虑,台风将向西北方移动。

酒泉和太原附近分别存在地面冷高压中心,说明两地有冷空气堆积。

河套东南部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地面冷锋,锋后出现大范围降水,另一冷锋位于长白山—承德一带。

锋后冷空气南下,暂时未对台风造成过大影响。

9月1日500hPa图上大陆高压继续维持,其中心在110.5°E,31.0°N,强度变化不大,由于其稳定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于台风的西行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阻挡其登陆我国。

中纬西风带上依旧有小的短波槽活动,槽后为弱的西北冷空气向南输送,槽还未侵入台风中心,弱冷空气也并未破坏台风的暖心结构。

西太平洋副高中心位于143.5°E,30.5°N,较前一日相比变化不大,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台风继续向北移动,当台风中心越过副高脊线后,其在短波槽前西南气流以及副高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将发生转向,向东北方向移动。

地面图上较前一日相比,台风略向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中心位于123.1°E,30.4°N,台风强度有所加深,中心气压值降低,气压的水平梯度加大,变为950hPa,台风中心附近风速进一步加大,中心最大风力为45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