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计准则1-2章重难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2024年6月1日,《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正式实施,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三个版本。
新版准则总共有三个部分:总则、责任和行为准则、技术审计准则。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首先,总则部分主要包括审计的性质和目的、审计的法律和法规、审计的责任和程序等方面。
总则部分强调审计师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其次,责任和行为准则部分规范了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这包括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操守,保持独立性和保密性,不得从事不道德或违法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技术审计准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估等。
这部分准则要求审计师应根据审计风险进行审计程序的确定,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获取和评估审计证据。
除了上述三大部分,《准则》还对特定行业、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提供了指导。
例如,对金融机构、公共法人以及上市公司等特定行业和情况下的审计,提供了相应的准则和规定,以应对不同行业和情况下可能存在的特殊问题。
新版的《准则》相比之前的版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金融机构、公共法人以及上市公司等特定行业和情况下的审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总之,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最新版本致力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
量和可靠性,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并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发展
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这些准则的实施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
审计风险重点和难点分析一、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报告不正确或具有误导性的潜在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指的是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不足或缺陷,导致审计师难以获得充分的证据来评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师在对样本进行检查时,可能因为样本的选择不当或抽样方法不合理而导致抽样误差。
3.识别风险:识别风险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程序时,可能未能正确识别或评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或遗漏。
4.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指审计师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可能由于对审计证据的评价不当或观点判断不准确而导致审计报告的内容不正确或误导性。
二、审计重点审计的重点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审核的事项。
审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要科目:审计师需要关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科目,如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
重要科目通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关键业务流程:审计师需要关注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如采购、销售和现金管理等。
这些业务流程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如采购中存在的采购员行贿等,需要审计师进行重点审核。
三、审计难点审计的难点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审计的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获取困难:有些企业可能隐瞒重要信息或制造虚假证据,使审计师难以获取到充分的证据。
此外,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可能需要通过第三方提供,如银行的账户余额等,也会增加证据获取的难度。
2.隐含风险识别困难:有些企业可能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来掩盖财务信息中的潜在风险。
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程序和专业判断来识别这些隐含风险,但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复杂业务流程审计难度大:一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可能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审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业务流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审计程序,这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4.专业知识要求高:审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了解复杂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审计中的问题。
内部审计准则解读(最新)PPT课件
• 思考题:目前我们的专项审计方案基本上是制度或者控制
• 导向的,你认为这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更好地落实风险导
• 向理念?
四、关于审计证据
• 定义: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得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支 • 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的各种事实依据
• 证据种类: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证据、电子证据、 • 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 遵循抽样规范
•
四、抽样审计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样本量,确定样本
• 量要综合把握充分性和经济性,也要坚持风险导向理念
启示和问题
• 一、学习掌握抽样技术,避免审计抽样中的“拍脑袋”、“摸 • 黑球”现象,“随机抽样”不等于“随意抽样” • 二、增强“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意识,在作出审计判断和 • 审计评价时,努力避免就事论事现象 • 三、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 • 全覆盖式的审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启示和问题(一)
• 问题描述的五要素 • 1、应该怎样—规定的政策、标准和程序 • 2、实际怎样—存在的问题和证据 • 3、危害如何—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 4、什么原因—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否可能重复 • 发生 • 5、怎样改进—如何解决问题、需要做什么 • 最佳实务:描述清晰、定性准确、分析深刻、建议 • 可行
• 独立性、客观性的关系?
二、关于职业道德规范
• 职业道德: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
• 一般原则:
•
1、诚信正直
•
2、保持客观
•
3、专业胜任
•
4、保守秘密
准则解读
• 一、诚信正直:诚实、守信、廉洁、正直
•
负面清单:歪曲事实、隐瞒问题、缺乏证据、含糊陈述、以权
谋私、屈从压力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网络版-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构成
(二)鉴证业务 1. 含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 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2. 鉴证业务的五大要素: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 (1)三方关系中的三方 审计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被审计方(责任方):企事业单位对鉴证对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的人,主指经营者; 预期使用者:即利用鉴证对象信息决策的人或组织,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三章 审计准则
01 审计准则概述 02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03 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熟悉审计职业规范体系; 熟悉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内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了解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理解要点: 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也对审计工作质量提出要求; 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 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2.审计准则的作用 可以为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实现。 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 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得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 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审计人才的培养。 有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审计事业的国际化。
第三章 审计准则
思政内容及目标 将我国建立审计准则的全面性做系统分析、论述,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法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要法规和准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
最新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总则、责任、独立性、职业谨慎、预审阶段、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文件和质量管理等。
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
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使其能够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审计的要求包括审计工作应依法进行,维护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等。
责任部分主要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独立性,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审计下的相关义务。
责任部分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和审计报告的格式要求,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独立性部分主要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保持独立地位,不受他方的干扰和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审计工作,防止其他因素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职业谨慎部分主要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谨慎原则和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审计计划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职业谨慎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和方法,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预审阶段部分规定了在进行实质性审计工作之前,注册会计师应进行的预审工作。
预审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客户、评估风险、确定审计程序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审计程序部分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抽样检查和核实,分析与评估经济业务和会计报表等,以获取审计证据并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方法、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看图法。
即看图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地看清所有的施工图纸,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计算审定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建筑识图知识,不仅要看建筑施工图,而且要看结构施工图和竣工图;不仅要看水电平面图,而且要看水电系统图;不仅要将每一张图纸看懂吃透,而且要将所有的图纸综合分析。
只有在认真看懂吃透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揭露问题。
看图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它贯穿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始终。
二、观察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建筑现场,对审计事项进行实地观察,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发现疑点,验证事实,核实实际工程量,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
三、询问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参与基建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当事人、知情人或施工单位施工员、预算员、知情者,以证实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
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获得的审计线索有可能引出有力的审计证据,揭露事实的真相。
所以询问法也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调查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查证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
如对水电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调查走访等。
调查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如审计人员某年对某单位一建筑基建工程决算进行审计,运用调查法核减隐蔽工程造价与水电主材造价合计18万余元。
五、开挖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会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到建筑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开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
开挖法比较直接,容易验证出问题的真假,但工作量大,所以一般实行抽样定点的方式。
六、分析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离和分类,然后综合分析,发现疑点,揭露问题的方法。
分析法的目的在于:(1)通过分析查找可疑事项,为审计工作寻找线索,进而查出各种错误和弊端;(2)通过分析来验证各种资料(如施工合同、施工图纸、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所反映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进而核实实际工程量与审定工程造价。
【最新精选】国家审计准则解读
国家审计准则解读2010年9月1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审计署以第8号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审计准则》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作了系统规范,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审计准则》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运用科学的审计理念和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审计准则》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审计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确定下来,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审计准则》充分借鉴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内容和外国审计机关有益做法,体现了很强的国际性。
一、修订遵循的原则(一)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与原有准则保持一定连续性。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的审计法和2010年国务院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和审计程序等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此次修订的《审计准则》,作为部门规章,严格依照了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明确了执行的具体要求,确保审计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
同时,对于原有准则,特别是《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规定,均吸收到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中,保持审计规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总结多年来审计实践经验,体现中国国家审计特色。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定审计职责,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专项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行为,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加大公布审计结果力度,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详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四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一)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二)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披露是否适当;(三)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四)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五)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六)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五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第二章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第一节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二)分析程序;(三)观察和检查。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除了询问管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外,还应当考虑询问内部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别的员工,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
最新版审计准则
目录1101——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1111——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1)1121——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18)1131——审计工作底稿 (27)1141——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34)1142——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49)1151——与治理层的沟通 (58)1152——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67)1201——计划审计工作 (71)121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78)1212——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88)1221——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94)1231——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99)1251——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107)1301——审计证据 (112)1311——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 (117)1324——持续经营 (122)1331——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 (131)1332——期后事项 (136)1341——书面声明 (143)1401——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51)1411——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170)1501——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183)1502——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197)1503——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206)1504——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212)1511——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 (218)1521——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224)5101——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 (2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9年2月20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简称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中的重大审计事项和难点
审计中的重大审计事项和难点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监管工作,旨在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重大审计事项和难点,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重大审计事项1. 物质错报风险物质错报风险指的是管理层故意或疏忽地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从而影响投资者、股东和其他用户的决策。
审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时,需要评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物质错报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错误陈述的风险。
2.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保护资产、防止欺诈行为,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需要评估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确定其有效性和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
3. 具体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和确认在审计中,具体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和确认也是重要的审计事项。
例如,审计师需要评估和验证企业的收入确认政策、资产减值准备和各类减值损失的计提是否合理,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真实的经济状况。
二、重大审计难点1. 高风险行业和复杂交易在某些高风险行业和复杂交易中,审计师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例如,在金融业,审计师需要理解并评估复杂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其准确计量。
2. 关联交易和关联方关联交易指的是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涉及资源的转移和利益的分配。
审计师需要审查和评估这些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报表不受关联方交易的影响。
3. 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可能发生变化,这对审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师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和准则,确保其审计工作符合最新的要求,并对变化做出适应。
4. 对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审计依赖于对证据的获取和评价,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获取到的证据可能不充分或不可靠,审计师需要面对证据不确定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不足。
总结审计中的重大审计事项和难点对于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完整版)
⾃考《审计学》各章重点(完整版)⾃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第⼀章审计概论第⼀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专门的⽅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经济效益的⼀项独⽴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个⽅⾯理解:(⼀)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员。
(⼆)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定时期内能够⽤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的审计的⽬的,就是审计⼯作预期要达到的⽬的。
审计的⽬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
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性和权威性⽅⾯。
(⼀)独⽴性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涉。
审计的独⽴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第⼀,机构独⽴。
第⼆,业务⼯作独⽴。
第三,经济独⽴。
(⼆)权威性(审计正常发挥作⽤的保证)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的主要保证。
审计机构的独⽴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节审计的产⽣和发展⼀、政府审计的产⽣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的产⽣和发展1.“上计”制度,是审计制度的雏形;2.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阶段,主要表现在:1)是初步形成了统⼀的审计模式。
审计学——第2章
(4)审计项目组成员D的朋友于20×7年2月
购买了甲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20万元。 (5)ABC会计师事务所原行政部经理E于 20×5年10月离开事务所,担任甲公司办公室 主任。 (6)甲公司系乙上市公司的子公司。20×8 年末,审计项目组成员F的拥有乙上市公司 300股流通股股票,该股票每股市值为12元。 要求: 针对上述事项(1)至(6),分别指出是否 对审计项目组的独立性构成威胁,并简要说 明理由。
直接从责任方获取鉴证对 象信息 鉴证对象信息或鉴证对象
只能通过鉴证报告获取有 关信息 鉴证对象
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可 能同时也对鉴证对象负责 引言段明确提及责任方的 认定
仅对鉴证对象负责
鉴证报告的内容和 格式
直接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 无需提及责任方认定
(二)鉴证业务要素
鉴证业务要素包括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4、爱德事务所向B公司暗示,在当地政府有
“人”,可以适当时机帮B公司搞定承包工程。 同时,要求B公司应在审计收费上给爱德事务 所特别待遇,否则不够哥们。 5、小刚刚考上注会,就以个人名义承接了一 项验资业务。 6、华德事务所是当地一大所。当地另一家仁 义事务所常以华德所名义承接业务,并给对方 一定好处费。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内容
(一)鉴证业务及其分类 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 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 任程度的业务。 (1)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 计业务。 (2)审阅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 阅业务,相对审计而言,审阅程序简单,保证程度有 限,审阅成本也低。 (3)其他鉴证业务。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 务之外的鉴证业务。这些鉴证业务可以增强使用者的 信任程度。 (4)相关服务业务。相关服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 证业务之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
全套电子课件:审计基础知识(第三版)
1
• 座谈讨论、 作出结论 2
• 撰写审计报告 3
• 审计资料清理归档 4
第二节 审计过程
2.1.4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以维护审计成果。
• 检查原来的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1
以及重要建议的落实情况
• 对原被审单位有隐瞒行为, 或漏审、
第四节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4.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1.目的不同 2.依据不同 3.职能不同 4.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5.机构地位不同 6 .承担的责任不同
本节小结 作业
实践活动
谢 谢!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知识目标
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审计工作组织;
熟悉审计的定义、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
教
掌握审计的种类、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本章难点 现行审计框架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
第二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过程
目录
第一节 审计准则 第二节 审计过程
第二节 审计过程
目录
2.1 国家审计过程 2.2 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
第二节 审计过程
2.1 国家审计过程
国家审计过 程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阶段
后续审计
第二节 审计过程
2.1.1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到下达审计通知书之间
第二节 审计的种类 2.1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
按其主体不同
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种类 2.2按审计内容、目的分类
审计
按其内容、目 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
第2章 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
2009年CPA考试题:
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A注册会计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业务的要求,组建了甲公 司审计项目组。 假定存在下列情形,要求:针对上述情形,分别判断是否对审计独 立性构成威胁,并简要说明理由。 (1)A注册会计师以市场价购买甲公司开发的房产一套,并一次性 支付房款150万元。 (2)A注册会计师的岳母于20×7年购买甲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 面值2 000元,即将到期。 (3)接受委托后,项目组成员B被甲公司聘为独立董事。为保持独 立性,在审计业务开始前,ABC会计师事务所将其调离项目组。 (4)ABC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C不属于项目组成员,其妻子继承父 亲遗产,其中包括甲公司内部职工股20 000股。 (5)项目组成员D的堂兄在甲公司担任后勤部副主任。
(一)诚信; (二)独立; (三)客观和公正; (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五)保密; (六)良好的职业行为。
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不利影响):
1、自身利益威胁。如果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会员的职 业判断或行为产生不当影响,将产生自身利益威胁; 2、自我评价威胁。如果会员对其(或者其所在会计师事 务所或雇佣单位的其他人员)以前判断或服务的结果做出 不恰当评价,并且将据此形成的判断作为当前服务的组成 部分,将产生自我评价威胁; 3、过度评价威胁。如果会员过度推介客户或雇佣单位的 某种立场或意见,以致其客观性受到损害,将产生过度推 介威胁; 4、密切关系威胁。如果会员与客户或雇佣单位存在长期 或亲密的关系,而过于倾向他们的利益,或认可他们的工 作,将产生密切关系威胁; 5、外在压力威胁。如果会员受到实际的压力或感受到压 力(包括对会员实施不当影响的意图)而无法客观行事, 将产生外在压力威胁。
第二章 审计准则
一般原则与责任 总结
审计人员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必须 1、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审计过程(审计业务约定 质量控制措施对审计过程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审计过程( 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控制。 书、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控制。 2、关注被审计单位有无舞弊和违法违规的迹象。 舞弊和 的迹象。 、关注被审计单位有无舞弊 违法违规的迹象 3、经过与治理层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深入 治理层和 的沟通, 、经过与治理层 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业务。 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业务。
审计准则内容之四
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准则(3项): 、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准则( 项 (1)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 (2)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 (3)利用专家的工作 ) 总结:由于资源和能力的有限性, 总结:由于资源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工作可能 需要利用他人的工作成果, 需要利用他人的工作成果,所以必须考虑如何有 效利用他人工作成果。 效利用他人工作成果。
1、鉴证业务准则 、
(1)审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 )审计准则: 的审计业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 的审计业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信 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 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 结论。 结论。 (2)审阅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 )审阅准则: 的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服务时, 的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阅信 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 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 结论。 结论。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 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 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如内部控制审 盈利预测审核), ),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 核、盈利预测审核),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 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指南等)
内部审计相关准则汇编——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准则——实务指南——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20年5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3)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7)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11)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4)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6)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9)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2)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4)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7)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9)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4)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8)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4)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7)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62)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9)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74)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8)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80)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83)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8)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91)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95)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102)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109)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 (114)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3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16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195)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30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329)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准则1-2章重难点第一章、执业准则体系名词解释及简答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分别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也可说成是审计准则内部的逻辑结构):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4、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义?新的审计准则的编号借鉴了会计科目的编号,千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准则,其中:百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准则,百位为2的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准则,百位数为3的代表审计证据准则百位为4的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百位为5的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百位为6的代表特殊领域。
千位为2的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千位为3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4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5的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5、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准则框架体系趋同,2、准则项目和内容趋同,在审计准则内容上,中国准则体系充分采纳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6、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1、提高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2、全面体现风险导向审计;3、增强识别舞弊风险的有效性;4、加强与治理层的有效沟通;5、增强对小型企业审计的相关性;7、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要求我国加速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减少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障碍,改善了我国经济贸易环境;2、注册会计师面临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则,增强审计的有效性,增进社会公从对行业的信心,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保护社会公从利益。
8、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相互关系P3 图1-1、1-2第二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名词解释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主体:注册会计师用户:预期使用者目的:适当保证或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质量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产品:书面鉴证结论相关服务又叫非鉴证业务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3、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
4、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5、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6、鉴证业务的要素,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与鉴证报告鉴证业务五要素P15/P191三方关系:注册会计师: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和人员。
通俗理解为使用财务报告的人就是预期使用者。
责任方:直接报告业务业务中对鉴证对象负负责的组织和人员。
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中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并同时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的组织和人员,一般就是管理层。
2鉴证对象:财务或非财务信息3标准:评价基准4证据: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5鉴证报告:书面报告形式提供保证程度的结论简答1、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1、受托责任要求的增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执业鉴证业务的内涵。
2、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
3、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鉴证业务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4、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发展。
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区别;P161、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2、预期使用者能否获取责任方认定;3、责任方的责任不同;4、鉴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存在差异。
一是,该业务是否存在鉴证对象信息;二是,该鉴证对象信息是否能够被预期使用者获取。
如果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点,则属于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如果不能同时满足,则属于是直接报告业务。
比如,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存在鉴证对象信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同时该鉴证对象信息能够被预期使用者获取——财务报表报出后,就可以被广大预期使用者获取。
因此属于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再比如,验资业务,虽然被验证单位自身也编制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但是该明细表不能被预期使用者获取,使用者获取的是注册会计师编制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
因此属于是直接报告业务。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的方式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预期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取鉴证对象信息(责任方认定),而不一定要通过阅读鉴证报告;在直接报告业务中,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即便存在,该认定也无法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2)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可能是责任方认定,也可能是鉴证对象。
此类业务的逻辑顺序是:首先,责任方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形成责任方认定,注册会计师获取该认定;然后,注册会计师根据适当的标准对鉴证对象再次进行评价和计量,并将结果与责任方认定进行比较;最后,注册会计师针对责任方认定提出鉴证结论、或直接针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无论责任方认定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能否获取该认定,注册会计师在鉴证报告中都将直接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
(3)责任方的责任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由于责任方已经将既定标准应用于鉴证对象,形成了鉴证对象信息(即责任方认定)。
因此,责任方应当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
责任方可能同时也要对鉴证对象负责。
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既要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负责.也要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负责。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无论注册会计师是否获取了责任方认定,鉴证报告中都不体现责任方的认定,责任方仅需要对鉴证对象负责。
(4)鉴证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不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鉴证报告的引言段通常会提供责任方认定的相关信息,进而说明其所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论。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说明鉴证对象、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论3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鉴证业务,就是注册会计师通过评价某一对象(如历史财务报表、非财务信息等)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以增加有关该对象的信息可信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这方面的业务主要包括审计、验资、审核、审阅和执行商定程序等。
鉴证服务具有法律效力,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除此之外的注册会计师的非法定业务为非鉴证业务即相关服务。
1.业务涉及的关系人不同:鉴证业务涉及注册会计师、客户、预期使用者,相关服务涉及注册会计师和客户。
2.业务关注的焦点不同:鉴证业务关注如何保证或提高信息的质量,相关服务关注客户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信息的利用。
3.工作结果不同:鉴证业务是提供合理或有限的书面鉴证报告,相关服务只提供建议而不提供保证。
4.独立性的要求不同:鉴证业务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质和形式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相关服务则无此要求。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同:对鉴证业务责任高,对相关服务责任低。
如何区分二者:如果客户就某一事项寻求建议或意见,则属于相关服务。
如果客户需要注册会计师对某一特定事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供保证,则属于鉴证业务。
P18鉴证业务:1审计:财务报表、特殊目的、验资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可能应委托人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特殊基础通常包括计税基础、收付实现制基础和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可能应委托人要求对财务报表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发表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
3.合同的遵守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应委托人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合同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例如,对贷款合同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对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转让协议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4.简要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可能应委托人要求对被审计单位依据已审计财务报表编制的简要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验资的目的在于,通过增设一道关卡,引入第三者,来防范公司发起人或大股东虚假出资,从而起到保护公众投资者的作用。
2审阅:历史财务信息审阅3其他鉴证业务:被审核单位依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或采取的行动的假设而编制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内控鉴证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1管理咨询: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效率等提供意见和建议。
2会计服务:代理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处理工资单3税务服务:税务代理和税务筹划。
税务代理是注册会计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为其只填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事项。
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义务发生范围和时间不同,注册会计师从客户利益出发,代替纳税义务人设计可替代或不同结果的纳税方案。
4代编财务信息5执行商定程序: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特定财务数据、单一财务报表或整套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执行与特定主体商定的具有审计性质的程序,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注册会计师执行商定程序业务,仅报告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并不提出鉴证结论。
4. 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区别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目标不同。
合理保证的目标是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并对鉴证后的信息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有限保证的目标是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并对鉴证后的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
但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保证水平,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
(2)证据收集程序不同。
在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中,为了能够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
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相比,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是有意识地加以限制的,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获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