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霜冻害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_段萌
冬小麦抗寒性直接鉴定法
3、抗寒性评价 根据目测结果,评价不同田块(品种)抗寒 性,1、2级适于当地种植;3、4级抗寒 性差,不适应种植。根据计数调查结果, 评定品种的抗寒性。死苗率大于5%应慎 重种植。若大于10%有很大风险。
二、注意事项
1、小麦能否安全越冬主要取决于品种的 抗寒性,但也受其它因素如水肥管理措施、 天气寒冷程度等影响,对小麦抗寒性的评 价需综合考查。 2、选择具有不同抗寒性品种的试验田。
2、田间计数 根据越冬前后田间茎数变化,测定越冬期死茎数 量,评定抗寒性,或定点调查死茎或死株的百分 数。 (1)在将要进行鉴定的小麦品种试验田中定取多 个样点,每样点1m行长,取双行。 (2)分别调查样点内株数、茎数及死亡株数、茎 数。 (3)计算出死株率和死茎率: 死株率(%)=样点内死亡株数/样点内调查株数×100 死茎率(%)=样点内死亡茎数/样点内总茎数×100
(2)第二次鉴定是在翌年2月下旬,小麦刚开始返 青、幼苗还未出现新叶时进行。依据叶片和茎受 冻害程度进行鉴定,并分为4级: 1级:其叶片冻死部分仅限于叶尖,下部叶片未 受冻或很少,全田绿色叶多。 2级:叶片冻死部分少于绿叶部分,但下部叶冻 死者较多。地面有枯黄叶。 3级:叶片冻死部分多于绿叶部分,地面可见整 片枯叶,绿色叶片较少。 4级:上下部叶片全部冻死枯黄,见到全是枯叶, 个别地方还有全株死亡。 每2人一组对指定田块和品种进行目测评定。源自第一讲 冬小麦抗寒性直接鉴定法
抗寒性是指作物对低温的抵抗 能力。在华北地区,冬季严寒, 有些小麦品种常因不能顺利越 冬而造成大量死亡,直接影响 产量。所以,对小麦品种进行 抗寒性鉴定,在生产上有其重 要的应用价值。直接法鉴定是 通过观察、调查植株外部形态 鉴定其抗寒性。
山东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
山东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山东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引言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生产省份之一,但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冬小麦生产往往受到较大的风险。
因此,进行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保障冬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1. 气象灾害类型山东省冬小麦主要面临的气象灾害类型有冷害、低温干旱、冻害和冰雹等。
其中,冷害和低温干旱是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尤其在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2. 影响因素冬小麦气象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
其中,气温是最主要的因素,冬小麦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开花期和灌浆期。
此外,降水和日照量也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3. 风险评估方法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冬小麦产量数据进行的。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中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等信息,结合冬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各地区的风险等级,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应对策略1. 多品种抗性培育通过选育多品种的冬小麦,提高其抗寒性和耐旱性,增强冬小麦对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降低受灾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合理调整播种时期和密度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调整冬小麦的播种时期和密度。
例如,在气温较低的区域,适当推迟播种,以避免遭受春霜和低温干旱的风险;对于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适当增加冬小麦的播种密度,提高单株产量和整体产量。
3.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取气象数据和灾害预警信息,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农民,提高其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冬小麦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结论山东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冬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我国冬小麦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
我国冬小麦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林晓梅;岳耀杰;苏筠【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09(24)4【摘要】Frost is 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hich is a threa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research on its hazard risk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isasters region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rop growing stages, the average annual number of frost days on different degrees (light frost damage, medium frost damage, serious frost damage) in every growing stage of the winter wheat is count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frost on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whole growth of winter wheat is calculated as well based on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and information about crop growing period of 75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nationwide in the period of 56 years. The winter wheat frost hazard risk degree is assessed based on the above two indicat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rious frost damage frost day is in a maximum of 129 days, and the light and medium frost damage frost day are respectively in a maximum of 23 days and 9 days, so that the winter wheat in China is suffered from serious frost damage for a long tim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frost increases from south to north. With the increase of hazard risk degree, there is bttle different inthe area of where there is high-frequency frost. However, the area of where there is frequent frost is decreased, and the area of low-frequency is increased. The lowest degree of frost disaster risk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w-latitude provinces, such as Hainan, Guangdong, Guangxi, and Yunnan. The highes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Qinghai-Tibet Plateau.%霜冻是一种威胁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对其致灾因子危险度的研究,可为大尺度的作物霜冻灾害区划及农业保险提供依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原理,以全国751个气象台站5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统计得到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灾害等级(轻霜冻、中霜冻、重霜冻)的年霜冻日数,并计算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不同等级霜冻的发生概率,基于以上两项指标对冬小麦霜冻致灾因子危险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霜冻年霜日最大值为129d,而轻霜冻和中霜冻霜日最大值分别为23 d和19 d,冬小麦受重霜冻危害时间较长;冬小麦霜冻的频发区、多发区、少发区从北向南依次分布,随着霜冻等级增加,频发区的面积差异不大,但多发区的面积减小、少发区面积增大;冬小麦霜冻灾害危险度等级最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几个省份,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危险度等级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总页数】6页(P45-50)【作者】林晓梅;岳耀杰;苏筠【作者单位】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School of Geograph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Beijing【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5【相关文献】1.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致灾危险性分析 [J], 杨文军;李栋梁;陈荣;李红英2.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J], 朱红蕊;于宏敏;姚俊英;刘赫男;孙爽3.内蒙古牧区春季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致灾阈值分析 [J], 乌兰;王海梅;于凤鸣4.基于致灾因子对称法分级的信息量模型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凌晓;刘甲美;王涛;朱月琴;袁玲玲;陈扬洋5.三峡库区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J], 郑金涛;彭涛;董晓华;刘冀;常文娟;林青霞;王佳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小麦晚霜冻害御逆减灾生产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编
《冬小麦晚霜冻害御逆减灾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御逆减灾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农业标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多年试验研究结果、生产实地调查、技术试验示范与校验,并收集国内有关冬小麦晚霜冻害及减灾技术相关资料与研究结果,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结合,优化集成以防控晚霜冻害为核心的技术规程,经过1年时间的准备,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写编制。
现将本标准的编写编制情况说明如下:一、工作简况1、编制背景黄淮麦区冻霜害是仅次于干旱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重,时常造成小麦的减产,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但在生产实践中均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仅受到伤害而没有冻死的轻霜冻,研究结果表明,3级以下轻霜冻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小穗受到伤害,一般表现为受伤害小穗穗粒数减少或不结实。
小麦起身后,冻害形成的温度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提高,低温出现的频率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少。
霜冻害是指小麦处于旺盛生长(拔节以后)阶段的低温灾害,其气候特点是前期升温快,冷空气来时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在0℃以下,草面最低气温在-3℃即或造成拔节后小麦的霜冻害。
在小麦的生育后期,1℃左右的气温也可造成小麦的霜冻灾害。
晚霜冻害由于时间短,来的突然,不易针对性的预防,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栽培措施进行预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黄淮麦区小麦受初冬、冬季、早春及春末霜冻的危害,造成产量不稳,品质下降,严重的可造成小麦的绝收,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各个时期冻霜害的气候特点各具特点,造成小麦冻害又有不同的特征,但从选种开始,只要不失时机的进行预防、抗御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形成防、抗、减霜的集成技术体系,就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2、任务来源《冬小麦晚霜冻害御逆减灾生产技术规程》编写编制项目,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编写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审批,2016 年5月,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下达编写编制任务。
冬小麦春季晚霜冻害考察及预防补救措施(2)
冬小麦春季晚霜冻害考察及预防补救措施(2)冬小麦春季晚霜冻害考察及预防补救措施4.正确处理春控与冻害的关系,防治春季冻害。
在生产中,往往为了促进小麦两极分化,促进冬前分蘖成穗,以及防止倒伏等原因而采取春控的措施。
不浇返青水,春季第一次肥水在小麦起身以后,对于壮苗和壮地旺苗要推迟到拔节前后,甚至拔节以后。
但是实施这些措施,要注意天气预报,在有强倒春寒到来前,对有冻害危险的麦田,一定要及时浇水。
5.正确处理耕种措施与冻害的关系,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对保证小麦高产和防止小麦冻害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防冻方面考虑,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秸秆还田麦田,还田要均匀,要旋耕2~3遍,连年旋耕的要深耕一次;二是整地要耙透擦平,上喧下实;三是播种深度在3~5厘米,不要过浅;四是播后要擦压1~2遍。
6.正确处理壮麦与冻麦的关系,分类进行肥水促控。
冻害麦田因受冻程度不同,春季肥水促控的时间也不同,特别是受冻地块与未受冻地块相交错的,管理措施差距很大,一定要协调户与户之间的关系,统一安排浇水次序。
对冬季冻害死苗70%以上的麦田要毁种,可以改种棉花、花生、甘薯、春玉米等作物。
对苗龄小,因旱寒交加造成冻害死苗在50%左右,但群体小的,也要考虑毁种。
对苗龄高,群体大,冻害死苗在50%左右的`,因剩余分蘖也可以满足需要,所以不用毁种。
但要及早锄划促苗早生长,并且在小麦开始生长后及早进行肥水管理,并且要本着“一促到底”的思想进行管理。
对脱肥旺麦,叶片受冻的,因冬前旺长,养分消耗多,在春季也要适当提前第一次浇水时间。
但第一次追肥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春季总追肥量的1/4~1/3,以免促过了头,再次旺长。
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大,叶片受冻或少量死蘖的麦田,在墒情好的情况下,春季仍然会旺长,要采取控的措施,可以同壮地壮麦一样管理,一般春季第一次肥水可以推迟到起身后期或拔节前后。
对于倒春寒造成的冻害麦田,要及时浇水补肥,促进小麦穗分化,减少穗部退化、败孕,争取穗粒数。
潍坊冬小麦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研究
2 . 1 . 2 干 旱 时空分 布 特 征 图 1 a为越 冬 前潍 坊 地 区各 市 县发 生 不 同等
级 干 旱 的频 次 图 ,各市 县 平 均 出现 旱情 的频 次是
1 6次 ,其 中轻 旱 6 . 8次 , 中旱 5 . 9次 ,重旱 1 . 4
中旱、表 1 ,某时段 降水量距平 百分率 ( )按下式计算 :
根 据 各 类 农业 气 象 灾 害指 标 ,利用 历 史 气象 资 料 ,统 计 潍 坊各 市 县 冬 小麦 生 长 周 期 内可 能 发 生 气 象灾 害 的频 次 ,分 析 其 时 空变 化 规律 。
2 结果 与 分 析
2 . 1 干旱
的 高 低 。 由于 潍 坊 市 属 于 气 象 灾 害 多 发 频 发 地
虫 光 ,平 均 约 1 0年 l遇 ;中旱 发 生较 多 地 区是 青 1 I I
a
户 = 喜 , 式 中 为 l  ̄ 3 0 a ’ f = 1 ’ 2 , . . 一 。
2 0 1 5年 第 4期 2 0 1 5 年 1 2 月
山 r 亏 乞 雾
第3 5 卷
总第 1 4 4期
潍 坊 冬 小 麦 生 产 主 要 气 象 灾 害 分 析 研 究
宋 欣 ,邢 曼 曼 ,袁
潍坊
静 ,杨 萌
青岛 2 6 6 0 0 3)
( 1 .潍 坊市气 象局 ,山东
目
蕞
( 1 ) 式 中: P为某 时段 降水 量 , 单位 为 I T l _ r n ;P 为 计 算 时 段 同 期 平 均 降 水 量 ,单 位 为 mm,
是青 州 、寿 光 、临朐 、昌乐 、昌 邑、寒亭 、高密 , 弧岖 掌 平均 约 l 0年 3遇 ,较 少地 区是诸 城 、 安丘 、寿
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气候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的开题报告
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气候特征分析及风险评
估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黄淮冬麦区的主要作物之一。
然而,该地区在冬季经常出现霜冻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对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及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步骤
1. 搜集与分析黄淮冬麦区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等因素,以及霜冻灾害发生的时间、强度、面积等信息。
2. 对冬小麦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和规律。
3. 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土地利用、农业管理等因素,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并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三、研究目标
1. 建立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的分析模型。
2. 分析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3. 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霜冻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4. 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改善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成果
1. 建立黄淮冬麦区冬小麦霜冻灾害特征分析模型,描述冬小麦霜冻灾害发生的气候特征和规律。
2. 分析霜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农业管理等因素。
3.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冬小麦霜冻灾害的风险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
4. 为黄淮冬麦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气候变异的不断加剧,河南省冬小麦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干旱灾害风险。
冬小麦干旱灾害不仅会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会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研究,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保障河南省冬小麦的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区划研究,为保障河南省冬小麦的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冬小麦干旱灾害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收集河南省冬小麦生产相关的气象、土壤、水文等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等信息,对冬小麦干旱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和水文等因素,建立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区域的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3)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河南省进行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4)冬小麦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综合考虑气象、水资源和土壤保持等方面,提出针对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和处理通过网上检索、文献查阅和田间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河南省冬小麦生产相关的气象、土壤、水文等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2)冬小麦干旱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冬小麦干旱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和水文等因素,建立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区域的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中国冬小麦不稳定越冬区的研究及最冷月气温的状态预测的开题报告
中国冬小麦不稳定越冬区的研究及最冷月气温的状态预测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冬季生长期需要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并在春季收割。
中国的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北方的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黄淮地区的冬小麦生产受到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的双重影响,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受到夏季的高温和干旱以及冬季的严寒的影响。
因此,中国冬小麦的不稳定越冬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不稳定越冬区的气候特征和最冷月气温的状态进行深入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国不稳定越冬区冬小麦生长期的气候特征和最冷月气温的状态,并通过预测和分析气候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区域的划分和特征分析:选取中国典型的不稳定越冬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气象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和最冷月气温的状态。
2. 建立模型预测最冷月气温: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现代气候模型,建立最冷月气温变化的预测模型,以提高冬小麦生产的科学性。
3. 气候变化对不稳定越冬区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适应性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有关不稳定越冬区冬小麦生产气候特征、最冷月气温状况以及气候变化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的专业论文。
2. 提出可行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和建议,以指导冬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
3. 在农业领域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聊城市小麦冬季冻害调查分析与应对措施
2023年第8期问题与探讨27聊城市小麦冬季冻害调查分析与应对措施张 新 邱 牧 冀传允 王怀恩 孙允超(聊城市农业科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通过对聊城市各县(市、区)小麦冬季冻害进行调查,发现秸秆还田质量差、整地质量不好、播种过深、播期偏早、播量过大、极端寒潮天气、冬季有效降雨少等是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确保小麦生产健康发展,提出了聊城市小麦冬前和冬季管理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冻害;整地质量;秸秆还田;播种深度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inter FrostDamage of Wheat in Liaocheng CityZHANG Xin,QIU Mu,JI Chuanyun,WANG Huaien,SUN Yunchao(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iaocheng 252000,Shandong)聊城市地处山东省的西部,位于35°47′~ 37°02′N、115°16′~116°32′E。
境内地形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22.6~49.0m,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属于温带季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左右。
2021年1月6-7日出现50年一遇寒潮天气[1],2022-2023年度入冬以来,聊城市遇断崖式降温,低温持续时间较长。
受低温强度、持续时间、品种抗冻能力等因素影响,冬小麦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和冻融型冻害极易发生[2]。
2021年1月和2023年1月对全市小麦冬季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冬小麦冻害情况,分析冻害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主粮安全。
1 小麦冬季冻害发生情况2020-2021年度调查涉及11个县(市、区),76个乡镇,391个村,累计1560点次,调查总面积1.4万hm2左右。
论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及综合防治
论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及综合防治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粮食作物。
其产量、品质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的温饱问题及国家的经济建设。
然而在我国北方各小麦主产区,越冬期小麦冻害往往对小麦的产量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在低温、干旱年份,冻害更为严重,损失更加巨大。
为此,只有充分了解小麦冻害的发生机理及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生产,掌握必要的栽培管理措施,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才能将小麦冻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小麦丰产、农民增收、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麦冻害综合防治The investigation of winter wheat freeze injury and the integrated controlAbstract:The wheat is our country's item of important grain crops. Its output, quality immediate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national's food and shelter problem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north part of our country the various wheat main production area, survives the winter the time wheat freeze injury often to have the major impact on wheat's output, especially in the low temperature, the arid year, the freeze injury is more serious, loses is huger. Therefore, only then understood fully the wheat freeze injury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the reason, and take this as the foundation, the union planter place actual situatio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production, grasps the essential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 uses the integrated control the method, can fall to lowly the wheat freeze injury loss, for the wheat bumper crop, farmer additionally receiv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s with steady steps escorts.Key words:Wheat Freeze injury Integrated control导言: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
盐城小麦低温冻害调查及田间管理措施
盐城小麦低温冻害调查及田间管理措施盐城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市之一,小麦是盐城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由于盐城地处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小麦低温冻害常常给小麦种植带来严重损失。
对盐城小麦的低温冻害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需要对盐城小麦的低温冻害进行调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低温冻害主要是由于冬季低温导致小麦植株遭受冻害而引起的。
冻害主要有几种类型,包括結冰冻害、低温冻害和干寒冻害。
結冰冻害是由于雨、露、雪等降水在低温下结冰,将小麦植株包覆,导致植株无法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
低温冻害是由于长期低温导致的,小麦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受到损害。
干寒冻害则是由于缺水和低温共同作用,使小麦植株受到颗粒冻害或表皮冻害。
对于盐城小麦的低温冻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选择适合盐城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抗寒性强的品种更能适应低温环境。
合理调整播种时间,避免在极寒期播种,选择在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播种,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保墒和保温。
保持地面湿润,可减缓冻害发生,并提高小麦的抵抗力。
在低温天气来临前,覆盖秸秆或农膜等材料,以增加保温效果,减轻受冻害的程度。
及时排放积雪,在雪后天气晴朗时进行除雪,避免积雪过深压垮小麦植株。
加强灌溉管理,合理供水,保证水分足够,以减轻干寒冻害的发生。
监测和预警也是防范小麦低温冻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气象预测系统,及时观测天气变化,掌握低温天气的发展趋势,及时预警。
当有低温冻害预警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护小麦植株免受冻害。
盐城小麦低温冻害的调查和田间管理措施对小麦的生产和盐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低温冻害的研究和预防,才能保证盐城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的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分析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的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分析赵花荣; 任三学; 齐月; 田晓丽【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8页(P648-655)【关键词】冷冬; 冬小麦; 越冬冻害; 分期播种【作者】赵花荣; 任三学; 齐月; 田晓丽【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20; 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河北保定0726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9引言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0 a来中国增暖显著,年平均表面温度增加了1.1 ℃,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的平均增温速度[1-2],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尤其以冬季增暖最为突出[3-6]。
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变暖对我国冬小麦种植界线北移西扩、播种期推迟、品种冬春性更替等产生了明显影响[7]。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已导致中国华北地区一直以来广泛种植的强冬性冬小麦品种,因冬季无法经历足够的寒冷以满足春化作用对低温的要求,被半冬性、甚至弱春性小麦品种所取代;黄淮麦区1950年代种植强冬性品种,1960年代改为冬性品种,1970年代和1980年代被弱冬性品种取代,进入21世纪后,开始种植弱冬偏春性品种[8-11]。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12]。
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往往大于气候平均变率所带来的影响[13-17]。
冻害是北方冬小麦生产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秋冬温度升高与极端低温事件可能发生矛盾,抗寒性高的品种种植比例减少与抗寒性较低品种受冻害威胁相互矛盾,播种期推迟使得麦苗越冬前形成壮苗比例减少、越冬前抗寒锻炼时间缩短以及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降低,加上偏冬性小麦种植比例减少,造成小麦遭受冻害的风险加大[18-19]。
2017/2018年华北地区冬季偏冷,固城站所处的华北北部定兴县冬小麦返青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死苗,有些田块死苗比较严重,死苗率在50%以上,缺苗断垄,减产幅度大。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与霜冻害防御措施研究进展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与霜冻害防御措施研究进展刘红杰;任德超;陈玉霞;金艳华;倪永静;黄建英;胡新【摘要】小麦春化特性与抗冻性显著相关,但与抗霜性无关系。
因此,在霜冻害频发区推广抗冻力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并不能完全杜绝或避免霜冻害带来的损失。
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分析品种抗霜力的结论比较笼统,而采用人工霜箱不但能够准确鉴定冬小麦抗霜力发生跃变的时期,即低温敏感期,而且也是鉴定冬小麦品种抗霜力强弱比较便捷的方法。
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抗霜对策:选育抗霜品种,优化种植布局;培育壮苗,增强冬小麦抗霜力;通过INA菌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抗霜力。
【期刊名称】《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冬小麦;霜冻害;抗霜力;防御措施【作者】刘红杰;任德超;陈玉霞;金艳华;倪永静;黄建英;胡新【作者单位】[1]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2]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3]虞城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虞城47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丰歉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小麦霜冻害是仅次于干旱的一大农业自然灾害,它分布广泛、面积大、危害严重,尤其在黄淮海麦区最为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生产,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霜冻害是指在作物生长旺盛期或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温度骤降至0℃以下,发生细胞液结冰而造成细胞死亡[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春气温冷暖交替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小麦安全生产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所以,加强小麦霜冻害发生机理以及霜冻害防御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对小麦稳产高产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冬小麦霜冻害发生机理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现综述如下:1 影响小麦抗霜力的因素1.1 冬小麦春化特性与抗霜冻力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冬性、半冬性品种抗冻能力较强,而且春季发育进程较慢,拔节期较迟,能够避开或抵抗霜冻低温,从而避免或降低霜冻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类作物学报 2011,31(3):554-559Jo urna l of T riticeae Cr ops冬小麦霜冻害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段萌1,2,李恩普3,陈友权4,李茂松2,李祥洲3,王春艳2,赵天宏1(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66;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4.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北京100125)摘 要:为给基层农情工作者及时准确判断冬小麦霜冻害灾损程度,以及为生产者采取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依据,通过对冬小麦受害地区进行灾情田间调查,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农情专家评定以及多年农情工作经验,依据受冻株率及减产率等指标将冬小麦霜冻害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5个等级。
其中,小麦轻度霜冻害受害植株少部分叶片受冻,部分受冻部位可以恢复生长,一般减产5%左右;中度霜冻害植株部分叶片受冻,受冻部位难以恢复生长,一般减产5%~30%;重度霜冻害植株冠层大部分叶片受冻,受冻部位不能恢复生长,减产达30%~50%;特重度霜冻害植株叶片大部分受冻,数日后叶尖干枯,减产达50%以上。
关键词:冬小麦;霜冻害;田间调查;分级规范中图分类号:S512.1;S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41(2011)03-0554-06Stu dy on Grading Standards for Field Investigationof Frost Damage to Winter WheatDUAN Meng1,2,LI En-pu3,CHEN You-quan4,LI Mao-song2,LI Xiang-zhou3,WANG Chun-yan2,ZHAO Tian-hong1(1.College of Agronomy,S henyan 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henyang,Liaoning110866,China;2.Ins titute of Ag ricultural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AAS,Beijing100081,China;3.Institute of Quality S tandards&Testing Technology for Agro-products,CAAS,Beijin g100081,C hina;4.Plan ting Indus try M anagementDepartm en t,M inistry of Agricultu re,Beijing100125,China)A bstract:Frost damage of w inter w heat is a m ain meteorolo gical disaster for w inte r w heat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Fo r the field mo nitoring of this m eteoro logical disaster on w inter w hea t and evalua-ting its seve rity,info rmative g rading crite ria fo r classifying the fro st damage on winter w heat w o uld be established.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field tracking investig ation to w inte r w heat,the practical e xperiences of investig ating and assessing the m eteoro logical and ag ricultural da ta and the mo rph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o f freezing-suffe red w heat,the grading crite ria of frost dam ag e to w inter w ere es-tablished w ith5grades o f no fro st damage,mild frost dam age,moderate frost dam ag e,severe fro st damage and serious fro st damage.The characte rs o f each g rade we re as follo wed.The w heat suffered fro m mild fro st dam age appeared that a few o f leaves were fro stbitten,parts of them could resume grow th and the yield reductio n rate w as about5%.T he w heat suffered from m oderate frost damage appeared that some leaves of w heat w ere fro stbitten,the g row ths of those parts w ere difficult to re-store and the y ield reduction rate w as by5%~30%.The w heat suffe red fro m severe frost dam ag e ap-peared that mo st leaves of plants leaf cano py w ere frostbitten,the g row th o f this part could no t be re-*收稿日期:2010-12-10 修回日期:2011-01-20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9AA12Z1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00069);农业部农情信息预警项目。
作者简介:段萌(1986-),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
E-mail:duan meng20082277@通讯作者:赵天宏(197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E-m ail:z th1999@stored and the y ield reductio n rate was by30%to50%.The w heat suffered from ex trao rdinarily se-ve re fro st injury appeared that a large numbe r of leaves w ere frostbitten,the leave tips w ere dry a few days later and the yield reduction rate w as m ore than50%.This grading standards e stablished o n the damage of frost on w heat,w hich w ould provide a g uide fo r ag ricultural w o rkers to accura tely evaluate the sev erity of frozen damage and pave the w ay fo r produce rs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medy measures to reduce lo sses.Key words:Winter w heat;Frost damage;Field inv estig atio n;G rading standards 霜冻害是发生在冬春和秋冬过渡季节,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或地表骤然辐射冷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导致植株受害或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1-3]。
霜冻害是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它发生的范围较广,从亚热带、暖温带一直到温带的小麦种植区域,均有可能发生霜冻,一般平原地区发生多而重,沿海海洋性气候区和山前平原区发生少而轻,高寒山区的霜冻害发生情况比较复杂,青藏高原小麦成熟很晚,在8月份成熟前也有可能发生霜冻[4-6]。
霜冻害对我国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影响,重灾年份受霜冻危害面积多达350万hm2,重灾省份受害面积可占总播种面积的70%,减产达30%~70%[7-10]。
由此可见,霜冻害灾情及其防御的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气象灾害开展了大量的监测、农情预警与预报的研究工作,其中运用统计方法对灾害资料进行等级划分、对灾损程度进行评定的研究较多[11-17],但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尚未能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气象部门也有一些相关规范和标准,但在农业生产实际工作中发现,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因素来定义的灾害等级往往与农作物是否受害以及受害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在农情调查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各部门上报的数据严重缺乏代表性和统一性,不便于农情部门,尤其是基层广大农情工作者在灾情判断上对这些标准的利用[18]。
在判断灾害发生的程度和作物气象灾害田间监测方面,国内外至今没有统一的以形态指标划分的相关标准。
为此,开展了冬小麦霜冻害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以期为农情调查、灾害评估标准化、灾害预防和救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思路本研究主要依据作物受害后所表现出的受害症状,包括茎、叶片、幼穗及小穗等形态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的资料及专家的评定,将作物霜冻灾害分为5个等级:无(0级)、轻度(1级)、中度(2级)、重度(3级)、特重度(4级),对不同灾害等级形态特征进行分级描述,结合图片资料形成冬小麦霜冻灾害田间调查分级规范,最后利用产量数据对灾害等级进行验证[19-24]。
本研究采用灾害定点调查与灾害跟踪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定点观测试验地点设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小麦试验地,灾害调研地点为山西省运城市及周边县镇的冬小麦冻害易发区,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该种植区域的主栽品种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对受害程度不同的地块进行编号,同一等级选3次重复,进行定点跟踪调查,记录作物形态学特征的变化。
1.2 分级判定指标及其量值的计算(1)受冻株率:植株冻伤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2)单穗受害份额:单株幼穗籽粒形成期时,单穗受害籽粒占籽粒总数的百分比;(3)小麦减产率:采用某年的小麦实际产量与其趋势产量的差占趋势产量的百分比的负值;(4)小麦趋势产量:本研究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方法进行小麦趋势产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