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一、古希腊前期的政治思想1、古希腊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同样适用的。
(1)基本概况①公元前12世纪,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制。
前六世纪末,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向贵族阶层发起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②这种巨大转变源于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巴尔干”一词就是土耳其语中“山脉”一词派生的),缺乏平整土地、大河流、自然水源(这些是农业文明的必备条件)。
而且地形将陆地隔成小块,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称为城邦。
提供避难处的地方称为“卫城”或“高城”。
这些城邦彼此隔离,较为独立,交通便利。
(自然主义的文明与理性主义的文明)③早期的城邦以农、牧、渔业为主,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随着人口聚集而遭到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
于是在公元前5世纪,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希腊殖民地。
④殖民地与希腊城邦之间的贸易:以粮食换取希腊城邦的经济作物(酒、橄榄油),从而转向商业性农业,巨大的商船队开始形成,这时的希腊经济与19世纪的欧洲极为相似。
⑤农业商品化使小农经济受到各种伤害,不可避免导致各种激烈的阶级斗争。
城市里新富的阶层也要求获得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符合的政治地位,他们获得了城市贫民的支持。
于是,所有这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致反对由拥有土地的贵族掌权的传统政治制度。
⑥在军事上,传统的决定作用的贵族骑兵让位于重甲步兵,这也提高了下层民众的地位。
经济与军事变革引起了政治变革,各邦先后由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僭主政体的转变。
(僭主: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法谴责的人。
他们通常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有助于加速民主政治的到来)(2)斯巴达与雅典①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征服了一块肥沃的平原,排除了向海外扩张的需要,也就享受不到因与外界交往而带来的经济与智力的促进,只能过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
为了控制大批受管辖的居民,就把自己的国家组织像一个军营,一切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使其成为希腊最好的步兵。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
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念”与“现象”(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二)洞穴理论(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合乎正义●整体主义传统●严格社会等级分工●哲学王治国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二)创立政治学(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4.(一)两大政治命题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共和传统。
西方政治思想史资料
重要名词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5、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一神学政治论观点,是教权派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
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
导论1 政治的内容:处理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维护一定阶级的统治,以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 政治活动主要和中心内容是阶级的统治权,即国家政权问题。
3 西方政治思想的内容包括:1)如何认识国家;2)如何组织国家;3)如何管理国家;4 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1)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对西方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政治发展客观进程反映;2)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3)西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政治思想都是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政治要求和政治理想的反映;4)民族文化传统对政治思想的风格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
5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
6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2)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3)近现代西方的权力政治观(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因素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播;国家作为抽象公共权力观念的出现)7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2)阶级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系统分析法8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2)有助丰富政治知识;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3)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第一单元1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国家观;2)偏重理想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主题和完整的学科体系(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探讨如何协调公民的管理与义务的关系如何分配公共职务与权力)2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3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国家理念与城邦正义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著作:《理想国》、《法律篇》、《政治家篇》二、国家的理论和正义的国家1、坚持整体主义。
2、城邦政治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应该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
3、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4、一个灵魂包含包含理性、激情、欲望。
应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
三、哲学家治国1、现实中四种政体的弊端。
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⑴造成统治者的无知;⑵社会的动荡;⑶人民品质下降。
2、哲学家的含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道德和绝对的权力相结合。
3、对城邦的社会改造人有知识就是美德。
在哲学家和军人内,要废除私有财产。
理想城邦最重要的基础是三个等级不能乱动。
要求解放不是为了人的平等,是为了城邦。
重视教育,理想城邦需要理想公民。
同时有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四、政体思想1、五种政体: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2、当一种政体下的统治者和公民的品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政体也会发生变化。
3、柏拉图批判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4、按按照政体是否依法统治将政体分为两类:守法政体:王制、贤人政治、民主政治不守法政体:平民、寡头、僭主政体。
五、第二等好的国家1、实行法治2、实行有限民主制和混合政体3、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放弃了共产共妻的主张,坚持三个等级的划分。
第一等级:公民;第二等级:工匠商人;第三等级:奴隶。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分为三类:理论的、应用的、生产的。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城邦。
3、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前人关于政制问题的研究。
考察什么样的政治保全城邦,什么样的政治破坏城邦,理想的政体是什么。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
包括:(1)西方历史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有关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管理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争斗、更替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3)各种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三个阶段:(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奠基时期,主要特征:1.整体国家观2.伦理国家观伦理国家观: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把国家的存在的目的说成是追求和实现“至上的善业”;国家被看成是实现某种伦理目标的工具。
(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神学政治思想:(1)论证和维护教会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2)教权和俗权的斗争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三)资本主义时期1.15、16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奠基时期。
特征:(1)“用人的目光”、从“人的经验”出发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新的理论基础—“人性论”之上;(2)开始把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看作一种“权力”关系,把国家基础和本质归结为权力,使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分开,打破了古代的伦理国家观;(3)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归属等问题。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繁荣时期,法学世界观;特征:(1)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人权(自然权利)为基础,用“人的眼光”,从人的共本性出发探寻国家的原则;(2)社会契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3)个人主义国家观成为典型的国家观。
(个人主义国家观: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工具)3.19世纪时期转折时期,特征:(1)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丧失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2)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理论,成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潮;(3)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变为现实的、实证的,开始与解决现恃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
卢梭一.生平和著作二.社会契约(一)宗旨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
(二)基本过程1.人们在缔结契约时,每个人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
2.由于任何一个结合者也同意这样做,他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3.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个别的人。
(三)基本特征1.每个人都将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了整个集体,不存在某个特殊的个体凌驾于其他个体之上获得至高无上的统治权。
2.每个人是向集体奉献出自己,他就没有向任何人奉献自己。
3.人民就是主权者,每个人都是被统治者,同时又是统治者,所以他们服从国家权力也就是服从自己。
(四)国家观1.卢梭国家观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体现为道德整体。
他提出,国家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道德主体,其意志经常倾向于保存整体福利。
2.国家的几项职责:1)政府在所有事情上要遵从最普遍的意志,用法律在公民权利中重建人与人之间那种天然的平等。
2)要建立道德的王国。
3)考虑公民的生计。
三.人民主权黑格尔一.国家观(一)市民社会1.含义1)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
2)和国家不同,市民社会是人们基于私人利益的一种联合,是人们为谋取物质生活需要而相互依赖的制度,因而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共同体。
2.性质:在市民社会里,由于一切人都追求着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彼此间的结合只不过是打到私人目的的手段,所以市民社会是个“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二)国家1.黑格尔否认了当时主流的契约国家观,认为契约论体现的国家观念是肤浅的。
契约论者只是从个人的意志和利益出发,把契约的订立、国家的结合看成是为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
导论一、1、古希腊、罗马时期(BC8-6世纪):奠基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自然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整体国家观:eg.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国家观:道德、善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BC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基督教神学政治观阶段特点:主要任务是论证和维护教会的统治地位;教权和王权(俗权)的斗争是这一时期思想交锋的中心内容3、资本主义时期:权利政治观(1)15、16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奠基时期主要特征:①政治思想开始摆脱神学束缚,用人的眼光,经验看待和说明社会政治现象,理论基础是人性论;②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为是权利关系,把国家的基础、本质归结为权利;③民族国家开始出现,出现了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的国家主权论,系统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和归属。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繁荣时期应然阶段(ought to be )特征:法学世界观代替神学世界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什么是法学世界观?法学世界观即用人性代替神性,用人权代替神权,用国家代替教会,认为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不是上帝、教会批准的,而是国家和法律确立的。
(3)19世纪,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实然阶段(to be)主要特征:①革命精神变少,保守精神变多。
秩序和安全成为政治思想要解决的中心问题;②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政治思潮。
③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开始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服务,政治学成为独立科学。
(4)19世纪末到20世纪,政治思想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将然阶段(will be )主要特征:①开始从静态政治研究转变为政府政策、政府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方法的研究,行为主义成为主要的政治思潮;②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出现,如政治心理学、政治伦理学;③政治思想出现国际化、全球化趋势。
二、法学世界观指导下政治思想的特点:①人性是出发点,人权是基础,在此前提下探讨国家原则是什么。
②社会契约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定义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思想: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政治实践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总结,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
明了:四主体: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代表人物;四表现:主张、观点、理论、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门跨历史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的学科。
历史:研究西方各主要国家政治思想的产生、及其在历代发展的专史。
政治:比较政治学的一支,从历史的纵向研究政治理论的历史的基础学科。
2、研究对象(1)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1)历史环境是源,产生的根源。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各阶级、阶层、集团;各代表人物自身经历;历史传统、文化背景。
(2)前人思想继承、发展是流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求将每一种政治思想放入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当时的状况来评价这一思想、评价每一种理论观点、评价每一思想家的地位和贡献。
坚持历史的分析评价,不应割断历史。
4、坚持寓评于价的原则只有在对西方各个政治思想家、各种政治思想有了较为完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多元演变型:横向:派别林立、诸家杂陈。
纵向:经历不同政治观的演变。
(一)自然政治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均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如亚里士多德),他们均把政治制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
I.古希腊政治思想概况编辑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随着社会各阶级、集团和派别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进展,探寻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体制或组织,确定人们社会活动的“限度”或“界限”,以维持社会秩序,达到共同生活的和谐,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思想。
古希腊是由100多个独立自治的城邦组成的。
在城邦内部,以奴隶主为主的公民集团构成城邦的统治阶级。
公民的经济与政治权利依赖于所属的集团。
公民的一切活动离不开城邦,每个公民把自己的城邦看成实现幸福生活的保障,只有参加城邦的生活和活动才能获得最大幸福。
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过好城邦生活。
这种情况决定了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着城邦问题展开的。
在古希腊"政治学"的含义就是关于城邦的科学。
Politics一词就是由Polis(城邦)和Science(科学)所构成的。
由于各城邦形成发展的特点不同,希腊各城邦的政体也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把幸福生活寄托于城邦,自然就十分关心何种形式的城邦才能达到此目的。
从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选择优良政体,保证过好城邦生活,在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便与宗教、神权分开,具有世俗性质。
另外,古希腊政治思想家把政治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探寻其自然必然性,试图找到其生成的原因和本质。
这样,关于城邦(国家)的起源、本质、任务、目的等问题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学说的主题之一。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尚未把政治与道德(伦理)分开,往往把道德作为政治所追求的目标。
“至高无上的善”、“正义”,被认为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和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发展阶段编辑发展阶段与希腊城邦制度(见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相适应,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希腊城邦制形成和发展时期(公元前8~前5世纪中期)。
这时期的政治思想还处于形成阶段,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独立学科。
这个阶段,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自然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
第一章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古希腊早期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背景一、古希腊政治文明的重要性1. 西方生活的三大来源:Greek rationalism, Jewish monotheism, Christian love.2. 古希腊为西方政治理论提供了早期最杰出的学说。
3. 政治和法律相关学科已经萌芽。
4. 为后世提供丰富的分析样本——政治制度。
二、城邦制度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进入了城邦时期。
1). 城邦的概念:城市国家(city-state)。
一般由一个中心城和若干卫城,以及围绕卫城的街道和农田组成。
2). 城邦制度的意义(1)城邦林立,为政治制度和思想的比较与竞争提供了基础。
(2)形成了早期的民主制度。
第二节早期希腊主要政治思想著名的史诗包括:a.荷马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分别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b.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第二章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思想背景与生平一、苏格拉底(前470—前399)“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和道德,善与恶。
”不同的学习方法。
对人文科学而言,教学任务决定了其不仅要学习著作的内容,更要洞悉其呈现的生活观。
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权威主义的(捏陶器);第二,自由主义的(树浇水);第三,苏格拉底的,共同探讨,通过反思,获得洞见。
二、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求学与教育经历学术志趣的转变——由文学而哲学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量既懂自然科学,又懂政治学和哲学的治国之才。
三、主要著作《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第二节正义与城邦一、正义问题的重要性城邦败坏的根源在于个人行为失范,失范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何为正义。
二、对各种正义观的批判1. 正义就是偿还债务2. 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3. 不正义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心灵的德行,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
人心善则为人也是善的,人心恶那做人也是恶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5简答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6、理解当代的XX进程(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X西方糟粕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批评雅典XX制,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X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XX的极权的);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8、重人治,轻法治。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哲学基础1.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理念论。
(1)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2)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
(3)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因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它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纷繁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型。
理念论应用于政治领域就是城邦理念,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而政治学的任务就是对城邦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1)既然万物皆有其理念,那么政治也不可能例外。
如同具体事物有其理念存在一样,城邦也有其理念;它不仅是现实的城邦的原形,而且是真正完善的城邦。
(2)人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城邦,而哲学家所需要认识的则是城邦的理念,也就是关于城邦的真理。
现实的城邦离开这一理念越遥远,其政治便越腐败、越堕落。
(3)城邦理念不存于现实之中,但现实的城邦是对城邦理念的模仿。
(4)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城邦的理念,并且使现实的城邦尽可能地接近于它,人们的生活才有可能达到永福的佳境.2.柏拉图的认识论为回忆说。
(1)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在理念世界居住过,灵魂本身已包含对理念的认识;但当灵魂进入肉体的时候,灵魂忘记了理念,肉体是引诱人堕落的元凶;(2)学习就是回忆,通过学习(触媒)把忘记的理念回忆起来;通过不断回忆,对理念的回忆;(3)回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灵魂试图挣脱肉体的束缚,不断实现自己的自由。
(洞穴喻:我们的认识就像洞穴中的奴隶,不断地提升自己。
太阳光:最高的真理;具体事物:非纯粹理念;木偶:理念的象征;木偶的影子:对象征的象征。
)二、社会分工论(正义城邦论)1.社会分工的必要性(1)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具体的表现为:它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城邦,是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或者达到了和谐的城邦。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早期自然哲学家研究事物客观的和“神的”本性,而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性质则被置于其视野之外。
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
他们集中对自然与约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乌托邦主义,整体主义,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等级划分。
二、哲学家治国思想。
哲学家执政,被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最高权力的结合。
废除私有制和家庭。
正确的教育,法律被置于次要位置。
三、政体思想。
贤人政治。
柏拉图认为知识高于法律,最好的统治不是法治,而是由有知识的人统治。
四、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实行法治。
有限的民主原则。
混合政体。
第五节亚里斯多德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是研究人和城邦“至善”的科学,研究人的善归于伦理学范畴,政治学研究的是城邦的善。
城邦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伦理学从广义上说就是政治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起点。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实现。
整体主义,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
三、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
一是政府宗旨。
而是掌握城邦最高治权的人数的多寡。
五、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温和的整体主义,有限制的私有制。
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混合政体。
强调法律的作用。
六、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政治学的开创者。
否定了极端整体主义,掺入了某些个人主义因素。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二节斯多葛派一、自然法思想。
自然法是一种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
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
奠定了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绵延不绝的自然法传统。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在城邦。
政治学是对政治问题的理想思考,它是伴随着以城邦为核心的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
研究的是对自由人的管理,是自由公民的自治问题。
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关于“正义”的观念蕴含着政治观念的萌芽。
英雄们把正义理解为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准则,而习惯法是正义的体现。
荣誉意味着管理一定领域的事务和关系的权利。
赫西俄德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自然法和人定法之间的对立,这里包含着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是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
(“平等者公社”的特征是平等和集体主义)梭伦是为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
一方面使每个自由公民享有基本平等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使富有财产从而为国家尽较多义务者占有一定的优势。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公元前6—5世纪的最早的自然哲学家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述自然的人”以区别“论述神的人”,寻求自然界统一的本原,发现其内在的和谐秩序与规律。
最早对政治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留下了关于政治问题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他们研究自然的思维方法和关于自然的认识,对后来希腊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是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从古希腊到现代,是否符合自然成了西方人思考政治社会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通过对自然的研究,自然哲学家得到了关于均衡和和谐的观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本原)首次自觉地将宇宙看做是一个有内在秩序、内在规律的世界。
强调净化灵魂的重要性,推崇社会和谐的价值,主张政治上由知识精英统治,在经济上实行平等和公有。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城邦和城邦制度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民自治团体的政治结构。
(奴隶、公民、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奴隶和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史总结
西方政治思想史总结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概况: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和市民阶级开始发展起来,反教权反封建思想也逐渐形成壮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政治上支持王权以打击教会,而思想领域则先后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近代科学的大突破,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理性、自然和契约论等观念开始得到越发的重视,为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15、16世纪欧洲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事件。
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猛烈攻击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抨击繁冗的宗教礼仪和禁欲主义,表达了其希望在国内外摆脱教皇干预,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统一民主国家并存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的要求,其实就是资产阶级力图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教皇国逐渐推出了各国教俗两界的权力范围,教会势力几乎被全部逐出政治事务。
主要代表人物是路德和加尔文(简单了解二人的具体主张)。
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
抽象的人性论。
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
文艺复兴:14、15世纪,力图摆脱封建主义束缚的资产阶级继承和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此猛烈抨击天主教教义并攻击教会的统治地位,他们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把理性、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做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文艺复兴刺激了新语言如法语的产生,存进了文学、考古、翻译事业的勃兴,带来了哲学的更新、近代政治学的创立、印刷术的发展、学校的兴办以及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而人文主义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文化,即从人的角度看待社会以及各种问题。
文艺复兴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实际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神权旗帜下开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人类历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
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念”和“现象”(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二)洞穴理论(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合乎正义●整体主义传统●严格社会等级分工●哲学王治国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和现实国家对立(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二)创立政治学(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4.(一)两大政治命题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和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共和传统。
传承斯多葛派思想,总结罗马共和国制度。
著《论共和国》●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突破城邦界限●强调法律作用●自然法是正义之源,人类法律之根●人类自然平等,政治是所有人的政治8.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著有《上帝之城》,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神学家,“原罪论”,“恩典”理论,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而对“地下之城”和“地上之城”区分9.“双城论”●人之原罪和上帝恩典●天上之城和地上之城●国家的工具性●国家和教会的关系:赋予教会崇高地位,阐述基督教国家观10.马基雅维利提出拜托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最早将政治归结于权力最早将政治和道德分开《君主论》《佛罗伦萨史》二、政治思想(一)权力政治观●人性恶是国家产生根源●财产因素是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统治权是国家根本问题●法律和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政治和道德分离(二)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赞赏罗马共和政体●君主专制是最现实政体●只是临时措施(三)君主的统治方法●不受道德约束●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目的●应使人们恐惧●随时抛弃承诺11.如何看马基雅弗利主义?马基雅弗利主义有合理的因素(1 )是为统一意大利服务的,是教君主统一意大利方法,他的爱国精神没人怀疑;(2 )以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从人性、政治现实、历史中引申出政治原则,是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人;(3 )把政治学变为管理国家的学问;(4 )政治和伦理既有联系,又属两个领域,不能把道德教条机械地搬到政治斗争中来(宋襄公)有的时候,政治斗争类似军事斗争,阴谋诡计的另一说法是足智多谋、战略战术、兵不厌诈等。
马基雅弗利主义有严重缺陷或错误,产生过非常恶劣的影响(1 )政治有其道德准则,完全不顾道德的政治是不道德的政治。
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中,有些起码的道德准则不能践踏,否则,人之间和野兽没有区别。
a 、守信用b 、人道主义c 、条约d 、其它国家利益项羽:可以成败论英雄,不可以成败论人格(2 )政治手段和目的不可分割。
他割裂了两者的关系。
实际上,手段对主体有影响,恶劣手段会毒化人的心灵。
马丁路德金:手段代表正在形成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生活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 )无道德论影响极坏:a 、它把肮脏、自私的政治合理化,为专制腐败的、恶劣的统治者开脱责任,b 、为国家的目的很易转变为个人。
12.路德德国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
路德反对过分吹嘘赎罪券的作用,著有《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信号。
《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因》,《论基督徒的自由》被称为德国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系统地提出了宗教改革的纲领。
其它政治学著作还有:《论世俗权力》创立了新教,被新教徒奉为基督教的三大伟人之一(保罗、奥古斯丁)新教已发展为基督教三大支派之一(天主、东正)约占基督教徒总数的三分之一,三亿二千万。
路德政治思想○反对救赎理论○因信得救○否定教会中介○主张廉价的民族教会○两个政府理论○主张君主制13.加尔文法国巴黎加尔文政治思想○预定论○取消教皇和主教○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教俗权界分明○主张贵族制14.布丹让·布丹(1530-1596 )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
当选过全国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
主要政治学著作是《国家论六卷》(1576 年发表)主要政治思想(一)国家理论○历史国家观(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家庭是国家的基础(代表公私两大领域)○国家和社会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的权威○公民分等级,对主权者有忠诚和服从的义务○国家目的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福利、秩序、道德)(二)主权理论○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一个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一个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主权者可以绝对地和完全地支配人们的财富、生命以及整个国家的权力,如果是有限制的权力,就不是主权权力。
(群众组织权力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立法权最为重要○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主权也有一个界限,即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
神法和自然法是无形的东西,它要求主权者不得侵犯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家庭。
(三)整体理论○以权力的归属方式划分国家形式○以权力的行使方式划分政府形式○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国家兴衰的自然原因主张世袭君主制。
他认为政治社会的目的在于秩序,只有把国家权力交给一个人,才能保持这种秩序。
因此,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人民权力和议会权力。
也反对波得比阿的混合政体主张。
15.斯宾诺莎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神学政治论》《伦理学》怀疑《圣经》,运用历史方法研究唯物思想家,无神论者最早提出思想自由系统阐释自然权利16.社会契约论斯宾诺莎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学说的前提,经过社会契约论组成社会,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国家掌握,由国家执行。
国家统治权以人们缔结契约时转让的权力为基础有随意发布命之权在国家中保障个人政治和思想自由反对君主制,赞美民主制,倡导贵族共和制17.思想自由权(P133)18.霍布斯一、近代政治学的阐发者“现代人之父”唯物主义者借助几何学建立政治哲学体系第一人《论公民》《利维坦》三、主权学说主权是国家机体的“生命和运动的灵魂”包括立法、和平和决定战争、统帅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等等权力。
主权强大而广泛、主权至高无上、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转让、国家权力的专制性四、政体理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君主政体最好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力行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程度不同反对法治,拒绝分权极端的专制主义五、人民的权利和主权者的义务自由必须遵守法律首次倡导经济自由自我保存是基本权利主权者义务:保护好政治权力维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依据法律和平等原则统治19.洛克一、发扬近代自由和宪政传统诉诸理性为政治理念之根基美法革命的理论资源《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二、清理和反思当时的政治思想批判保皇派(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父权论倡导政教分离系统阐释信仰自由反思霍布斯的绝对主义的君主专制三、自然权利学说自然状态是“自由”状态财产权是最基本的自然权利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四、政府起源和目的政府由契约产生政府权力的工具性政府最重大的目的是保护财产政府的委托性导致政府权力的有限性,使得人民的革命权得以产生。
20.思考题霍布斯和洛克思想的异同点相同点时代背景、国家起源、自然法、自然权利等不同点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主权学说、政体理论、政府目的、法治观念、分权主张、革命权问题、哲学立场等21.孟德斯鸠○波尔多科学院院士○出版《波斯人信札》,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游历欧洲,长居英国○归国后思考法国现实○《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二、政体理论●政体划分的标准是权力行使方式和掌权人数●政体分为三种民主政体→品德共和政体贵族政体→节制政体君主政体→荣誉专制政体→恐怖●政体受政体原则引导●共和政体令人向往,但君主政体最可取●以中间权力防止专制:贵族、教会和法院三、分权制衡理论◎发展洛克的分权理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间制约和平衡立法机关分贵族院和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四、政治自由和宪政理论○反专制、保自由是内在线索○自由是无价之宝,不能买卖○人身自由是前提,言论自由是标志,财产自由是基础○三权分立是政治自由的保障○法律引导国家走向自由,宪法则提供制度保证五、地位和影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人☉历史主义、经验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法美革命影响巨大☉分权和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22.卢梭●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幼年生活动荡●《论科学和艺术》成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社会契约论》《忏悔录》《对话录》《暇思录》一、平等理论☉平等思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批判封建特权制度☉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平等的辩证之法☉平等的三个层次生而平等财产占有尽可能平等法律面前权利平等二、社会契约论和国家学说◆“服从自己本人”:社会契约论最大的特点◆社会契约论的两张面孔◆努力调和自由和服从◆公意理论的提出(众议和公意)◆国家是一个道德整体◆卢梭社会契约的内在矛盾国家权威VS个人自由三、公意和人民主权学说□公意:理性剃刀下的完美意志□公意的困境□人民是主权者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公民权利:主权的界限四、自由和民主理论◎自由:政治权利的优先原则◎公意和人民主权为保障自由服务◎从政治民主到社会民主◎直接民主优于间接民主◎民主政府的理想五、法治思想◎法律是国家的动力◎法律是公意行为◎立法者是全体人民◎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法律划分为四类政治法、民法、刑法、风俗和舆论◎政府是法律的执行机关六、卢梭的影响●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感性和理性悲观主义和乐观理想追求现代和崇尚自然●美、法革命的福音书●德国思想界的精神之师●影响中国思想进程23.黑格尔一、生平和著作●1770-1831●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出身税务官家庭●18岁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和哲学●先后任教于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校长●年轻时拥护革命,老年时转向保守,赞美君主专制●《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二、法哲学体系绝对观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抽象法道德伦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从市民社会到国家◆市民社会包括三环节:需要体系、司法、警察和公会◆市民社会是特殊性的集合,无力解决社会矛盾◆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中介,国家是发展必然◆国家是最高阶段,高于且优于市民社会◆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利益,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个人和社会◆个人必须服从国家,个人价值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四、君主立宪主张●一种最合乎理性和时代精神的政治制度○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强调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崇尚王权,贬低立法权24.康德二、伦理学说◆道德不是建立在经验上,也不是幸福或快乐上◆真正的道德是“善良意志”的体现◆人的行为不能根据个人意志,而要遵守“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叫“绝对命令”◆人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人愈自由就愈能遵循道德法则行动,道德就愈发展;一个人愈按道德法则行动,道德愈发展,人就愈加自由◆道德是内在而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三、国家学说●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家并不真实存在●国家是抽象“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而非人的需要产物●国家权力源自公民的自由意志●国家的目的并非是公民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义务,没有反抗权利●坚持整体主义国家观●权力行使重于政体形式,注重分权制衡,反对人治●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致彼岸世界四、永久和平思想●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和平的实现不能靠弱肉强食,而是各国平等携手建立国家联盟25.边沁英国法学家、改革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著作有《政府片论》等一、功利原则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根本道德原则把社会原为个人,来消解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通过快乐和痛苦的计算,使过去政治理论中的各种虚构失去作用,且可衡量出政府的立法效果最大幸福原则是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二、政府理论对自然法学和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批判;国家和社会的产生源于人民的服从习惯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最大幸福原则)具体化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全和平等政府和法律作用不可缺少,是必要的祸害政府的权力是否受限是自由和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三、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张强调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的重要性主张废除英国上议院,只保留代表民意的下议院主张立法、司法改革评价1.缺陷:反映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幸福观念无视阶级冲突在国家起源中的作用2.积极:功利主义考查和解释政治问题,功利主义思想创始人,开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思潮先河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是当时社会的进步要求26.密尔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自由》、《代议制政府》等一、功利思想快乐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还有质的不同追求个人快乐虽是人的本性,但要限制无限企求,必要时为他人和社会利益可以牺牲自我利益真正保障功利原则的实现主要依靠内部制裁二、自由思想自由存在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合理划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原则:无害他人利益、有害他人利益)思想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反对暴政的保证、认识和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个人自由的意义: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反对政府干涉个人自由,特别是对贸易自由的干涉三、代议制政府理论社会利益的总和作为评价政府形式的标准促进社会普遍精神上的进步程度将现有道德等积极价值组织起来代议制政府是主权或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政府,优越性是通过鼓励公民参和公共事务和职务,提高智力和道德水平,造就积极性格代议制政府的实现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代议制政府的弊病:议会的无知和无能、“多数的暴虐”倾向代议制政府的改革:官僚制、议会中保持一种对抗职能名词解释:社会有机体论人类社会是具有生命发展、功能分化和结构复杂化的有机体社会和生物体一样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朝着更大程度的相互依赖和更大程度的个体化方向发展的评价:社会比作生物体的矛盾、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