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图形与位置》精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图形与位置》精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第5课时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难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老师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二、归纳整理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提问: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1)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2)学生讨论路线。

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课件动态演示)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

)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图。

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小结:先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

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三、课堂作业1.一个电影院装修前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0,35),装修后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4,3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变化。

(2)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2. 方向和距离的确定3. 路线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向和距离的确定;路线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平移、旋转等。

(2)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的运动、风车的旋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①教师演示: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②学生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并总结变换规律。

③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操作心得,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2)方向和距离的确定①教师讲解:介绍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使用指南针、测量工具等。

②学生实践: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校园内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③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图形与位置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图的知识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位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二、知识梳理1.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课件出示例题。

小明要从自己家去小红家,你能描述出他的行走路线吗?(如下图所示)(2)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3)小组讨论,明确描述简单路线的步骤。

(4)汇报。

预设生1:描述路线时要先看起点的位置,再确定方向,最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要走的实际距离。

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重复这个步骤。

生2:描述路线时一般用这样的描述方法:先……,然后……,再……。

(5)请学生按照汇报的方法,描述小明从自己家到小红家的路线。

预设生1:先在起点位置用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小明家到图书馆的方向。

生2:然后利用量角器量出横坐标与路线之间夹角的度数。

生3: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生4: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各个位置到下一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如下:生5:根据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我们得出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路线是:小明先从家向东偏北30°方向走200 m到达图书馆,然后从图书馆向东偏南40°方向走150 m到达体育场,最后从体育场向正东方向走250 m到达小红家。

(6)教师总结。

描述行走路线要记住“三看”,即一看起点(找准观测点),二看方向(向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三看距离(行走了多远)。

(7)请你结合刚才的描述,说一说小明回家时行走的路线。

(引导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2.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1)课件出示例题。

小芳从家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30°方向走100 m到达公园。

你能画出小芳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吗?(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画路线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_《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_《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问题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政协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回顾交流编写说明1.在教室中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互位置,在操场上找一组东、南、西、北。

培养空间观念不是智商谈兵,二是为了了解自己的生活空间。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周围物体的相对位置:二是具有方向感,能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重点是掌握这四个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知道按顺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东、南、西、北,按逆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东、北、西、南。

知道面向北面时,四个方向的关系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2.我们认识过哪些方向?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除了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外,还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不仅会辨认现实中的方向,也要会辨认地图中的方向。

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根据这个统一的规定,我们能够用上述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

如公园在邮局的北面,电影院在商店的西北面,商店在育英小学的东南面。

教学建议1.在教室中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互位置,在操场上找一找东、南、西、北方向。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单元,学过用上、下、前、后、左、右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在“教室”一课曾经描述过教室里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教室里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

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单元,到操场学过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了解地图上方向的规定,然后再说一说校园内东、西、南、北分别有什么建筑物(如校门、教学楼、操场、沙坑、宣传栏、花坛等)。

2.学生们认识过哪些方向?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题目,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位置关系的关键,对于后续的练习和应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图形的平行关系:在讲解平行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生活中图形与位置的例子

生活中图形与位置的例子

生活中图形与位置的例子现在对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主要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以及图形的测量,最后是空间观念,与大家展开一个进一步的交流。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观点是这个项目组集体讨论的结果,是有着我们自己的思考的。

当然,肯定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求能引起大家更多的讨论。

一、图形的认识在这部分中,跟大家交流图形的认识整个内容呈现的线索.内容呈现的主要线索(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为什么新课程提倡先认识立体,再认识平面,反过来再去认识立体:a.首先从孩子的认知规律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在孩子的现实生活当中,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立体的,比如说他们的铅笔盒,比如说他们每天看到的黑板、桌椅这些都是立体的。

而平面图形是附着在立体上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b.再有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如果我们再把它细化,应该是从立体到平面到基本元素,之后再到平面、再到立体,而前后的两个平面,两个立体是有着区别的。

开始学生们是从直观上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而后来则要尝试把握这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

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去看一个人,你首先是对他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你才会去关注这个人的眉毛、鼻子、眼睛;反过来当你关注了眉毛、鼻子、眼睛以后,你再去整体认识这个人,你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c.还有一个原因,新课程强调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三维和二维的转化,即从立体转换到平面,反过来由平面再转换到立体。

对于这一点,当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这样的素材来体现,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体现这样一个过程: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去还原立体图形。

我们再去回顾一下前面讨论过的第一个案例,就是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两个教学过程。

根据上面的讨论,过程1给了学生比较充分地操作和探索空间,使学生感受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过程1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图形与位置》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具体情境,在辨认方向、确定和描述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回顾与交流编写说明教科书中创设了“去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目的在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

要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第几排第几列”(数对)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一种方法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直角坐标,后一种方法的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极坐标。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确定参照点(原点)和方向等要素。

教科书呈现了两幅学生作品,第一种方法,是将大门作为参照点(原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用“东偏北37°,离大门500m”表示百鸟园的位置。

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门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如果设大门为(0,0),百鸟园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3),也就是大门向东400m,再向北300m。

这个情境需要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以确定位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

教学建议教学时应先呈现情境,让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让学生回忆确定位置的两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的关键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每位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尝试确定位置,根据比例尺计算相应的数据,并画出相应的图。

教师注意巡视,选择一些典型的学生作品进行对比、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及其关键点。

巩固与应用第1题本题是复习巩固方向、路线图等知识。

对于路线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距离需要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

答案:(1)淘气从光明小学的东大门进入校园,向西走300m到圆形花坛.再向北走100m到综合楼,然后向西走300m才能到达活动场。

(2)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东南方向200m处;羽毛球场在圆形花坛的西南方向200m处;教学楼在圆形花坛的南350m处。

2024年中班数学《找家》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数学《找家》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数学《找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位置》第三节《找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能够运用空间方位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2. 学会运用空间方位描述物体的位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空间方位描述物体的位置;2.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小动物玩偶、房子模型;2. 学具:练习册、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物品的摆放位置,激发幼儿对空间方位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2)教师通过小动物玩偶,演示如何运用空间方位描述物体的位置;(3)幼儿跟随教师,共同描述教室内的物品位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空间方位知识。

4. 群体讨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家2. 板书内容:(1)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2)描述物体位置:运用空间方位;(3)实践任务:找家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空间方位,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并画出房间的平面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要求运用空间方位描述路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数学学科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形状的认知、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操作。

本文将环绕着图形与位置展开讨论,从认知、位置关系、图形变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认知1.1 图形的基本认知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

1.2 图形的分类图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边数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根据角度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1.3 图形的属性每种图形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如圆的半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属性,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位置关系2.1 图形的相对位置图形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的关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坐标确定图形的位置。

2.2 图形的相似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相似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缩操作。

2.3 图形的重合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重合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彻底相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使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三、图形变换3.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挪移一定的距离。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3.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3.3 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转,使得图形关于该直线对称。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翻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转操作。

四、应用实例4.1 图形的应用图形与位置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建造设计、地图制作等。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图形与位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几何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图形的特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互动的方式掌握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等。

2.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

3.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图形的位置关系判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位置关系的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黑板、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铅笔、直尺、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图形的基本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橡皮擦画出直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

3.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画直线段,并互相检查和交流。

4.教师总结直线段的特征,如长度、方向等。

第二节:图形的位置关系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形重叠、相离等。

2.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图形,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4.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并互相检查和交流。

第三节:图形的变换与推理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上台示范。

3.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变换规律,如平移不改变形状、旋转改变方向等。

4.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图形变换的题目,并交给其他同学解答。

第四节:小结与评价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位置关系。

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讨论图形与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判断图形与位置关系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图形的命名和位置关系判断的能力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图形与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图形与位置》

巩固练习
填一填,标一标。
.
. E

C
F
··
(1)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
. (1 , 1)表示,点B的位置可用
G数对(3 , 1)表示,点D的位置
可用数对(7 , 4)表示。
(2)点C、E、F、G的位置分别是 (1,3)、(4,4)(6,3)、 (9,5),请你在图中标出它们。 (3)用 标出可能是(5,x) 的点。2 Nhomakorabea3
4
5
6
知识梳理
如果以学校为中心,用数对表示图中各点的位置。

银行(0,4) 公园(4,4)
银行
公园
邮局(1,1) 超市(3,0)
小明家
邮局
医院
医院(4,1) 学校(0,0)
学校
超市
小明家(2,2)
比例尺 1∶20000
知识梳理
2.辨认方向
在平面图中确定方位,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西北
巩固练习
下面是某栋楼报箱平面图。
(1)你能用数对表示出王强 家、张东家报箱的位置吗?
王强(1,2)
张东(5,1)
陈军
(2)陈军家报箱的位置是(4,2), 你能在图中标出来吗?
巩固练习
说一说张平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行走路线。
电厂 向东走600m
公园

500
500
向东走300m
学校
书店
少年宫
行走路线:张平从学校出发向东走300m到达书店,然后再 沿着北偏东 50°方向走320m到达电厂,再向东600m到达公 园,最后再沿着南偏东 50°方向走450m到达少年宫。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这是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练习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准观察点,画线路图和十字形准确寻找物体的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多样的练习并用闯关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选定好观察点找准物体的位置,并能表述出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选定观察点找准位置突破方法:适时提醒,同步演示十字形,精确讲解,及时小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图形与位置的综合练习。

下面进入闯关活动。

二、闯第一关:我会找(题目见课件)引领学生通过示范的路线寻找另一条从笑笑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要用到数对。

三、闯第二关:我会分析1、以小明家为观察点找到学校的位置。

完成这一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以小明家为观察点画十字形,二是要观察学校在这个十字形的什么角度,三是要用快捷的方法填出实际距离就要理解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变换观察点再填空。

提醒学生每次以谁为观察点。

动画演示引导解决。

四、闯第三关:我会选1、看图选择正确的说法,关键引导学生结合选项确定观察点看图验证说法是否正确。

2、以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选择正确的图。

(见课件)以广场为观察点画好了3个十字形,主要观察学校在十字形的什么方位。

引导一一分析。

五、闯第四关:我会算以三井小学为观测点,算一算,填一填。

(题目见课件)课件以三井小学为观察点画好十字形,讲解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并根据给出的条件算出实际距离。

六、闯第五关:我会当导游1、结合图做到演示、讲解、填空同步,让学生看得分明。

2、给出一个图引导学生描述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路线。

七、全课小结1、点拨正确寻找图形的位置要注意的三点。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引言《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探讨的是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解析: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位置的概念。

知识讲解: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位置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反馈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掌握技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掌握技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掌握技巧。

一、图形运动1.认识平移平移一般是指图形在平面内沿着某一方向不改变大小地移动了一段距离。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平移过程。

例如,可以用黑板或者纸上的图形,让学生手动平移,并让他们看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不改变大小和形状。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平移技能。

2.认识旋转旋转是指图形在平面内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

在教学中,可以用透明纸上的图形来展示旋转过程,并让学生亲自进行旋转,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练习旋转的技能,例如画旋转图形或者给出旋转角度和中心点,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认识对称对称是指图形沿着某一条轴线镜像对称,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完全相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透明纸或者黑板上的图像来演示对称过程,让学生亲自画出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对称技能,例如让学生找出对称图形的轴线或者画出对称花纹等。

二、图形与位置掌握技巧1.认识方向和位置方向和位置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积木或者其他具体物品,让学生了解左右、上下、前后等方向的概念,同时还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方向的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判断给定图形的方向和位置,或者让学生定位指定位置的图形等。

2.认识角度和直线角度和直线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另外两个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手势或者模型,让学生了解直线的基本特征和概念,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角度的概念和意义。

另外,还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直线和角度的技能,例如让学生在给定直线上标出固定角度的点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掌握图形运动和图形与位置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中的创意和趣味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数学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引言概述:
《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本篇说课稿将从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形的分类
1.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2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区别
1.3 常见的二维图形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二、图形的基本属性
2.1 边和角的概念及特点
2.2 对称性与轴对称的区别
2.3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图形的变换
3.1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3.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则和方法
3.3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应用举例
四、图形的位置关系
4.1 图形的内外关系及判断方法
4.2 图形的相交关系及判断方法
4.3 图形的重合关系及判断方法
五、图形的应用
5.1 图形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5.2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5.3 图形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包括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变换、位置关系以及应用。

同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特点和问题的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的点的坐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图形位置的不同和顶点坐标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图形特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形和坐标系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描述公园中的景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图形的位置。

2. 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坐标系的概念。

二、探究图形的位置(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 学生操作并演示,同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摆放方法,并比较哪一种更好,给出理由。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总结出不同的摆放方法和坐标表示。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描述教室中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

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和相关性质。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用坐标系表示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探究图形位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总结和拓展环节,学生对图形位置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地图、建筑平面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讲解图形的位置关系(1)定义: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指图形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2)分类:图形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平行关系,二是垂直关系。

① 平行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 垂直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些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解决问题(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的概念;2、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3、掌握图形的基本运动,如平移、旋转和翻折;4、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如“在左边”、“向右平移2个单位”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概念的掌握;2、难点:图形的基本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几个介绍课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为学生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辨图形名称和性质,并建议学生要认识到不同图形的特点,以方便后面的学习。

2、学习基本概念教师会为学生讲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概念,重点说明左、右、上、下等基本位置概念和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运动类型。

教师在讲解的同时,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不同位置和运动类型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3、学习基本运动教师介绍平移、旋转、翻折三种基本运动,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画纸上自己活动、观察图形运动变化,从而体验这些运动的基本特征。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工具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运动。

4、训练课本课的训练课重在练习,以巩固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概念。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图形,在巩固基本知识北段逐渐向变化和运动中引领,逐步提高掌握能力的要求,例如让一个图形经过两次平移后,还能确定它的位置。

5、课程延伸如果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可以通过与数学课程结合,引出图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拓展更广泛的数学应用。

6、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不应过于简单,可以通过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的多样化来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对于出现知识点掌握不够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组织补课和专项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能力。

四、教学策略教师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助力学生的学习:1、通过具体的图形模型、问题及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让学生学习;2、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启示和小问题引导;3、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关注,适时赏识学生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发挥长处学习;4、采取“三步曲”教学法,即观察-引导-实践,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位置》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开门见山
首先,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小结:我们可以把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学习新内容
(一)学习探究
1、小组合作
(1)请大家打开课本P106。

先说一说: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和从学校到邮局的路线。

(2)提问:我们要知道从公园到阳光小区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公园距离阳光小区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a.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b.提问:要在图中表示这个公园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c.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d.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3)下面请大家拿出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宾馆和学校的位置。

2、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说一说你在班内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二题;最后交流。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