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苏轼 全

合集下载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下面小编整理了江城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江城子》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
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幺关系呢?朝廷什幺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
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

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密州,今山东诸诚。

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

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

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

④为报,请告知。

一说为了酬报。

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

⑤孙郎,即孙权。

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尚,更加。

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

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

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⑧会,会当,将要。

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

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

《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

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本人也颇自豪。

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

⑧【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卒谥文忠。

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

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赏析江城子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城子赏析篇1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

“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

“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

“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

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

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

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

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

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江城子赏析篇2江城子(北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苏轼《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释】: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

【翻译】:昨天黄昏时下着纤纤细雨。

今天天亮打开帘子,雪大得想要与屋檐齐平啊。

江天相接,没有地方认的出来青帘。

自己孤身挨冻坐着由谁来陪伴我?揩着有顽疾的病眼,捻着衰老的胡髯。

朱使君能在宾客满堂时畅快舒达,水晶盐是在为谁而甜。

手中把弄着梅花,向东远望思议着陶渊明。

雪像故人故人又像雪,虽然可爱确是有人嫌弃。

【赏析】:这是苏先生托物言志的一首词。

意思有两点:一、作者自身的实际状况;二、作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词中可以看出苏先生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很大,并且处于一种可以随意拈来的化境。

词的上下阙通篇来看,方能明白的窥见苏先生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将词中出现的场景和名词统统的揉一下,然后再展开,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先生当时的状况和寄意。

当时大雪,开句却写是雨,黄昏与晓时间上的颠倒,表示已经是下了一整天的样子,先生处于一种身体很不好的状态中,但联系下阕可以看出先生心中还是一种很安静的期望能够隐逸的想法,与效法陶先生去,但是好像时下的状况已经不能够了。

词中朱使君还能够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畅快舒达,这也对照苏先生的苦闷,水晶盐,应该是咸的,但是在这里说为谁甜,也是禅思想的一种运用,不关乎五感,其实质一也,手把梅花,也可以效仿采菊东篱下的陶潜,杂糅一起的情景多半是想表达:现实并不如意,不如早归去也就是最后一句点明的意思,雪,高洁也,似故人,可亲也,雪,故人,世人多爱之,但是(苏先生)仍然却还有人(当权者)憎恨。

【阅读训练】:(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江城子·别徐州》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前言】《江城子·别徐州》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双片七十字。

此词主旨是别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注释】⑴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⑵东风:代指春天。

⑶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⑸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⑹楚江:即泗水。

【翻译】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

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Org粼。

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

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楚江却向东流。

【鉴赏】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语文知识苏轼《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语文知识苏轼《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释】: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

【翻译】:昨天黄昏时下着纤纤细雨。

今天天亮打开帘子,雪大得想要与屋檐齐平啊。

江天相接,没有地方认的出来青帘。

自己孤身挨冻坐着由谁来陪伴我?揩着有顽疾的病眼,捻着衰老的胡髯。

朱使君能在宾客满堂时畅快舒达,水晶盐是在为谁而甜。

手中把弄着梅花,向东远望思议着陶渊明。

雪像故人故人又像雪,虽然可爱确是有人嫌弃。

【赏析】:这是苏先生托物言志的一首词。

意思有两点:一、作者自身的实际状况;二、作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词中可以看出苏先生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很大,并且处于一种可以随意拈来的化境。

词的上下阙通篇来看,方能明白的窥见苏先生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将词中出现的场景和名词统统的揉一下,然后再展开,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先生当时的状况和寄意。

当时大雪,开句却写是雨,黄昏与晓时间上的颠倒,表示已经是下了一整天的样子,先生处于一种身体很不好的状态中,但联系下阕可以看出先生心中还是一种很安静的期望能够隐逸的想法,与效法陶先生去,但是好像时下的状况已经不能够了。

词中朱使君还能够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畅快舒达,这也对照苏先生的苦闷,水晶盐,应该是咸的,但是在这里说为谁甜,也是禅思想的一种运用,不关乎五感,其实质一也,手把梅花,也可以效仿采菊东篱下的陶潜,杂糅一起的情景多半是想表达:现实并不如意,不如早归去也就是最后一句点明的意思,雪,高洁也,似故人,可亲也,雪,故人,世人多爱之,但是(苏先生)仍然却还有人(当权者)憎恨。

【阅读训练】:(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4分)【参考答案】(1)①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的凄冷与孤独。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苏轼《江城子 别徐州》原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 别徐州》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别徐州[宋] 苏轼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

“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

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

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

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

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

“彭城”即徐州城。

“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

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

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

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1[宋]苏轼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注释:【1】巫山:此暗指美人。

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2】酒新篘:新漉的酒。

过滤酒。

【3】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4】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5】“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作品赏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

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

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

又用“巫山”为美人的出场作了铺垫。

从“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画美人的情态,这是一个明眸如星、巧笑顾盼、翩若惊鸿、轻歌曼舞的美丽形象,她的舞扇带来的缕缕清风,吹散了凝结在词人心头的愁云。

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怀一切了。

用反问句,流露了他心头的苦闷。

词人固然度过了一个良辰美景,暂时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颍州因久雪百姓饥饿自己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吏胥催租,百姓无以为生,自己无力拯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际,酿成浓浓的愁云,积压于心头。

他只能借酒浇愁。

欢娱吹散春愁只是暂时的,词人尽管狂放豪爽,但深隐于心头的创痛,却是无计消除的,旷达的笔触,只能使读者更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

江城子宋苏轼全文、赏析2[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爱情诗:苏轼《江城子

爱情诗:苏轼《江城子

【导语】爱情诗,抒发男⼥间爱情的诗,尤指男⼈对⼥⼈的诗,是诗的⼀种,是爱情表达的⼀种形式。

爱情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之间传达爱意的诗。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爱情诗:苏轼《江城⼦•⼄卯正⽉⼆⼗⽇夜记梦》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城⼦•⼄卯正⽉⼆⼗⽇夜记梦宋代:苏轼⼗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译⽂两⼈⼀⽣⼀死,隔绝⼗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法相见。

不想让⾃⼰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的孤坟远在千⾥,没有地⽅跟她诉说⼼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正在⼩窗前对镜梳妆。

两⼈互相望着,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泪落千⾏。

料想那明⽉照耀着、长着⼩松树的坟⼭,就是与妻⼦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

注释⼄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年。

⼗年:指结发妻⼦王弗去世已⼗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千⾥:王弗葬地四川眉⼭与苏轼任所⼭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照孤坟。

”其妻王⽒之墓。

“尘满⾯”两句,形容年⽼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轩窗:指⼩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创作背景 苏东坡⼗九岁时,与年⽅⼗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常,王弗⼆⼗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的打击。

公元1075年(熙宁⼋年),东坡来到密州,这⼀年正⽉⼆⼗⽇,他梦见爱妻王⽒,便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赏析 苏东坡⼗九岁时,与年⽅⼗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常,王弗⼆⼗七岁就去世了。

江城子苏轼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苏轼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2、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简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北宋-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围猎后所写。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姑且抒发一下青年人的豪情,左手牵黄狗,右臂架苍鹰,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大衣,带领大队人马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满城传说太守要去打猎,大家都争着去看,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就像三国时的孙权一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我痛喝美酒,心胸开阔,勇气更大,(虽然)太阳穴微微变白,(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罪一样(同样信任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会尽力拉满雕弓,像满月一样,朝西北瞄准,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暂且。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黄,指黄犬。

擎,举着。

苍,指苍鹰。

〔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

〔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

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

这里是作者自喻。

〔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

尚,还。

开张,开阔雄伟。

〔鬓微霜〕鬓角稍白。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中心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赏析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

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悼亡词是苏轼首创。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 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 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 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 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 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 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 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 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 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 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 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 全篇。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解:
《江城子》,词牌名,始见于晚唐 韦庄词,为平韵单调。 欧阳炯所 作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语, 尤含本意。 至宋始作双调,实将 原曲重增一阕。 一名《江神子》。
小轩窗,正梳妆。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 生活的生动写照。往时,不知有过多 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 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或 许还指点评说呢。诗人抓住了这一具 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 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 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 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 然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 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 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 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不思量,自难忘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 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 不掉的思绪,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这 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 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 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 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 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 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 寻索下句词意,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但又还不够。 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 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这两句承接开首“两茫 茫”句意,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短松冈”,是 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 妻的坟墓。“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 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 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 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 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遥隔千里, 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 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 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 肠寸断。“肠断处”又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是 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 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 展、强化。
写作背景: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 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 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 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 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 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上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篇即转入写梦。因 “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 “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 “梦”是“思”的幻化。上片词意虽不涉梦, 但写“思”即是写“梦”,仍然切合“记梦” 的题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
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 “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 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 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忽” 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 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 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 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 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 重。仔细吟咏,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喜亦悲的复 杂感情。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自从24岁步入仕途以后,就被卷入了上层 士大夫激烈的党争之中,历经宦海浮沉。 先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最后又被远谪 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 他才遇赦北归,次年死于常州,卒谥“文 忠”。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 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 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 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 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 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 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 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 的思想感情。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 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 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 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 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 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