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变异程度的统计描述
第三章总体数量的统计描述
• 第三章统计数 量的统计描述
• 第三章统计数 量的统计描述 Ex 根据表中各指标之间的关 系计算所缺数字。 系计算所缺数字。
工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计 划 完成计划% 实 际 完成计划 甲 乙 丙 合 计 680 600 2000 750 109.7 .
2200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欢迎您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欢迎您
• 第三章统计数 量的统计描述
(二)按照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总量 二 按照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按照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指标与时点总量指标。 指标与时点总量指标。 时期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 结果的总量指标。 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呈现、 时点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呈现、存在 或达到的总数量指标。 或达到的总数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时期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内的数值可以相加, 时期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内的数值可以相加,数值 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具有时间长度; 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具有时间长度; 相反,时点总量指标在不同时刻上的数值则不能相加, 相反,时点总量指标在不同时刻上的数值则不能相加, 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着直接的联系, 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具有 时间长度。 时间长度。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欢迎您
• 第三章统计数 量的统计描述
• • • •
统计原理习题集 P22 EX14 ——21 P24——26 EX1 ——28 P36——38 全部练习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欢迎您
• 第三章统计数 量的统计描述
1、简单算术平均数
x=
2、加权算术平均数
第03章描述统计
补充材料:累计求和运算规则求和算子定义:对于T 个观测值,x 1, x 2, …, x T ,求和可以简化地表示为x 1 + x 2 + …+ x T =∑=Tt t x 1其中∑⋅)(称作求和算子。
求和算子的运算规则如下: ① 变量观测值倍数的和等于变量观测值和的倍数。
∑=T t t kx 1= k ∑=Tt t x 1② 两个变量观测值和的总和等于它们分别求总和后再求和。
∑=+Tt t t y x 1)(= ∑=Tt t x 1+∑=Tt t y 1③ T 个常数求和等于该常数的T 倍。
∑=Tt k 1= kT其中k 是常数。
④ 定义双重求和为∑∑==T j ij T i x 11= ∑=Ti 1(x i 1 + x i 2 + …+ x iT )= (x 11 + x 12 + …+ x 1T ) +(x 21 + x 22 + …+ x 2T ) + … +(x T 1 + x T 2 + …+ x TT )⑤ 两个变量和的双重求和等于它们各自双重求和的和。
∑∑==+T j ij ij T i y x 11)(= ∑∑==T j ij T i x 11+∑∑==Tj ij T i y 11⑥ 两个不同单下标变量积的双重求和等于它们各自求和的乘积。
∑∑==Tj j i Ti y x 11= (∑=T i i x 1) (∑=Tj j y 1)证:∑∑==Tj j i T i y x 11= ∑=+++Ti T i y y y x 121)...(= (∑=T i i x 1) (∑=Tj j y 1)第3章 统计资料的综合(Data Summarization )用频数分布表与统计图可以展示数据分布的大概特征。
为更准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有必要用一些数值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称这些数值为特征数。
特征数分三类:(1)表示集中位置;(2)表示分散程度;(3)表示偏斜程度;(4)相关程度。
3.1 表示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1)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4)百分位数; 3.1.1 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 对于不分组数据算术平均数定义:一组数据,(x 1, x 2, …, x n ),容量为n ,则算术平均数x 表示为x = n x x x n +++ (21)=n1∑=ni i x 1(1)例1:5个学生的英语考试分数是80, 70, 85, 90, 82。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1) 单个样本均数 H0:μ=μ0t= ν=n-1 (小样本)
(已知样本——均数) H1:μ≠μ0
α=u= 或u= (大样本)(2)配对:H0:μ=μ0
H1:μ≠μ0t= ν=对子数-1
α=
(3) 两独立样本均数H0:μ=μ0t= ν=n1+n2-2
(4)(已知样本——样本) H1:μ≠μ0
9.对任何参数μ和σ的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变量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即μ=X-μ
σ
9
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面积或概率
-1~1
μ σ
%
~
μ σ
%
·
μ σ
%
10.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传统上称作正常值范围,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包含95%的参照总体的范围。
实际工作中标准差 σ往往未知,因而通常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σ,求得样本均数 准误估计值S ,计算公式为 S = (当n→无穷,S→σ,S →0)
3 95%的可信区间的计算:x (μ,σ ) 1) σ已知,可信区间= σ
2)σ未知,n为小样本: t 3)σ未知,n为大样本:
T变换
μ变换
N (0,1)
3、t分布曲线的形态变化与自由度v=n-1有关。
2.四格表专用公式(
3对于四格表资料,通常规定为:(1)当n≥40且所有的T ≥ 5时,用检验的基本公式或四格表的专用公式;(2)当n ≥ 40 但有1≤T<5时,用四格表资料的校正公式;(3)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 概率法。
4 行×列表资料的χ 检验: 自由度:ν=(行数-1)(列数-1)
《统计学》数值数据的描述
第四章数值数据的描述重点:有关数值数据的性质和特征:如集中趋势、变异(离散)程度、分布形状1、集中趋势度量(MeaSureSofCentralTendency)1)均值或平均数(Mean)、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mean)又称为期望样本均值T=(X l+X2+∙∙→‰)/n=(∑X i)/n这是最常用的度量统计量它通过以观察值中较小数据补足较大的数据来得到平衡点易受数据的极端值的影响(如体育比赛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往往被去掉)2)中位数:有序数列中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值(Median)确定中位数的方法:首先,按序排列数据其次,运用定位公式:(n+l)∕2确定中间的观察值如果样本容量为奇数,中位数为中间的观察值数值如果样本容量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观察值的平均中位数与平均数相比对偏态不敏感。
不易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3)众数:数据集合中出现频数最高的数值(Mode)众数可从有序数组中观得到可能会出现没有众数或一个以上众数的情况4)值域中点=(X Ai大值+X44小值)/2(Midrange)所有观察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应用于金融分析和气象预报对数据的极端值非常敏感5)中轴数=(Q1+Q3)/2 (Midhinge)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的平均值,中轴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四分位数的度量Q1.第一四分位数是(n+l)∕4位置上的数据(first quartile,QI)25%的数据比第一四分位数小。
Q?.第二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secondquartile,Q2)处在2(n+l)∕4=(n+D∕2的位置上,50%的观察值比中位数小。
Qs.第三四分位数是处在3(n+l)∕4位置上的数据(thirdquartile,Q3)75%的观察值比第三四分位数小。
2、变异程度的度量MeasureofVariation1)全距X奴小值(Range)又称级差,由数据的极端值所决定。
对数组排序,很容易的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计算出全距。
应用统计学(第三章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累积频率 Cumulative P
0.02 0.09 0.28 0.63
0.84 0.95 1.00
a.自然值进行分组,最大值17,最小值11 b.数据主要集中在14,向两侧分布逐渐减少
(3)计量数据
100例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L)测定结果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4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15
21
0.21
0.84
16
11
0.11
0.95
17
5
0.05
1.00
表 2-2 100只梅花鸡每月产蛋数次数分布表
每月产蛋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3章-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50只小鸡出壳天数的频数分布表
出壳天数 频数(f) fx
19
2
38
20
3
60
21
10
210
22
24
528
23
9
207
24
2
48
合计
50
1091
x
fx f
1091 50
21.82
fmax=24, Mo=22
Md=22
表3-2 某纯系蛋鸡200枚蛋重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
44.25— 45.75— 47.25— 48.75— 50.25— 51.75— 53.25— 54.75— 56.25— 57.75— 59.25— 60.75—
• 极差(全距)
•
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只利用了资料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不
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个观察值的变异程
度。
• 平均离差
xx
d
n 1
离均差
(x x)
它不能表示整个资
(x x) 0 料中所有观察值的 总偏离程度
标准差S
x x 使用不方便, 在统 S (x x)2 /(n 1) 计学中未被采用
n
(xi x)2
s 2 i1 n 1
样本标准差 s
n
(xi x)2
i 1
n 1
• 为了方便计算,将离均差平方和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同时略去下标,上式可表示为:
s
x2
( x)2
n
n 1
• 在计算离散型频数资料的标准差时,
s
fx 2
( fx)2
N
N 1
• 式中x为组值, f为频数, N为总频数(∑f), k为组数。
《医学统计学》第5版单选题
《医学统计学》单项选择题摘自: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人的本质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 随机误差指的是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答案: E E D E A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P百分位数C. 均数D.95E. 频数分布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 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A. 数值离散度较小B. 数值离散度较大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E. 数值分布不均匀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E. 倒数的均数答案: A B D E B第三章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变异系数B. 离均差平方和C. 极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标准差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有大样本数据 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 B.标准差C.变异系数 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 E D B E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C. 抽样误差越大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B. 测量不准确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D. 个体差异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C. 正态分布D. t分布E. 标准正态分布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是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答案:E D C D E第五章 t 检验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A. 减少Ⅰ类错误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D. 提高检验界值E. 增加样本含量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A. t 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B. 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C. t 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D. t 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E. u 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答案:D E D E B第六章 方差分析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 .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 .两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E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2.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A. 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 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C.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D. 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E. 总方差=组内方差 + 组间方差3.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A. 随机测量误差大小B. 某因素效应大小C. 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D. 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 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4.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A. t检验结果更准确B.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 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 近似等价E. 完全等价P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0.05A.两均数的t检验 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 D.q检验E.确定单独效应答案:E B C E D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是A. 该病患病率增加B. 该病患病率减少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 乙肝易感人数B. 平均人口数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D. 乙肝患者人数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C. 检验水准和样本含量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示A. 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答案:A C D E E第八章 2χ检验1. 利用2χ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1210,10n n <<), 应采用A. 四格表2χ检验B. 校正四格表2χ检验C. Fisher 确切概率法D. 配对2χ检验E. 校正配对2χ检验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2χ检验,如220.01,3χχ>,可认为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4. 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2χ检验,甲文220.01,1χχ>,乙文220.05,1χχ>,可认为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D.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E.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5.下列哪一项不是两组有效率比较检验功效的相关因素(原题的选项设置不合适,已进行了修改)A. I 型错误B. 理论频数C. 样本含量D. 总体率差别E. II 型错误答案:C C E C B第九章非参数检验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A. 适用范围广B. 检验效能高C.检验结果更准确 D. 充分利用资料信息E. 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2. 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A. 增加Ⅰ类错误B. 增加Ⅱ类错误C. 减少Ⅰ类错误D. 减少Ⅱ类错误E. 两类错误都增加3.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如果样本含量一定,两组秩和的差别越大说明A. 两总体的差别越大B. 两总体的差别越小C. 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D.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E.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4. 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A. 方差分析B.Wilcoxon T检验C. Kruskal-Wallis H检验D. u检验χ检验E. 25.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列联表2χ检验A. Wilcoxon秩和检验B. 24χ检验 D. Fisher确切概率法C. 四格表2E. 计算标准化率答案:A B D C A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1. 使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A. 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最小B.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之和最小C. 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D.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E. 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平方和最小2.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A. 相关系数越大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B. 回归系数越大C.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3.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2R 越接近于1,说明A. 相关系数越大B.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C.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D.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E.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 较大的一组,表示A .两变量关系密切的可能性较大B .检验显著的可能性较大C .决定系数2R 较大D .决定系数2R 可能大也可能小E .数量依存关系更密切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回归方程为ˆ144YX =+,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 ,则此方程A .常数项改变B .回归系数改变C .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D .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E .决定系数改变答案:D B E D C第十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1. 在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节省样本B .提高分析效率C .克服共线影响D .减少异常值的影响E .减少混杂的影响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 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A. 简单相关系数 B .复相关系数C. 偏回归系数D. 回归均方E. 决定系数2R3. 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进行比较,应选用的指标是A .决定系数 B. 相关系数C. 偏回归平方和D. 校正决定系数E. 复相关系数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 值反映的是A .所有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B .部分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C .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存在的线性回归关系是否较强D .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E.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c ),则5.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0A. 偏回归系数不变、标准回归系数改变B. 偏回归系数改变、标准回归系数不变C.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不改变D.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改变E.偏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均改变答案:E E D A B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C. 减少论文篇幅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E.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是A.线图 B.条图C.百分条图 D.直方图E.箱式图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A.半对数图 B.线图C.条图 D.直方图E.百分条图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是A. 复式条图B. 复式线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E. 箱式图5. 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的图形是A. 直方图B. 箱式图C. 线图D. 散点图E. 条图答案:E D B E D第十三章医学实验设计与诊断试验的评价1. 实验研究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A.减少抽样误差 B.减少实验例数C.保证客观 D.提高检验准确度E.保持各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2. 关于实验指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正确的说法是A.精密度较准确度更重要 B.准确度较精密度更重要C.精密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D.准确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E.精密度包含准确度3. 在临床新药疗效试验设计选择对照时,最可靠的对照形式是(在原题中增加了“新药疗效”)A. 历史对照B. 空白对照C. 标准对照D. 安慰剂对照E. 自身对照4. 两名医生分别阅读同一组CT片诊断某种疾病,Kappa值越大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C. 观察一致性越大D. 机遇一致性越大E. 实际一致性越大5.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 特异度高说明测量的稳定性好B. 敏感度必须大于特异度才有实际意义C. 要兼顾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才有实际意义(原题的这个选项是“增大样本含量可以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作为正确的选项。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关于随机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的学科。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分布的特征描述,包括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
首先是中心位置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是数据集的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数据的加权平均,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值=总和/观测数```中位数是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观测值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和(n/2+1)个观测值的平均值```其次是离散程度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变异程度。
我们常用的度量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距,它反映了数据的全局离散程度。
方差是每个观测值与数据集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度量了数据的局部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具有相同的单位,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最后是分布形状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对称性的度量,正偏表示数据集的右尾较重,负偏表示数据集的左尾较重。
峰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正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陡,负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平。
偏度和峰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从而判断数据集是否服从其中一种特定的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来了解数据的特征。
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函数等图形来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加深对数据的认识。
总之,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概率与数理统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我们能够充分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变异程度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3章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3章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指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或中心。
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然后除以观测值的总数,它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然而,当数据包含异常值时,平均值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位数和众数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是更稳健的集中趋势度量。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测值。
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的变异程度或分散程度。
常用的统计量有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差。
方差是观测值与均值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反映了数据的总体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四分位差是数据的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差,它描述了数据的中间50%的变异程度。
数据的分布形态描述了数据的形状和对称性。
常用的分布形态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形态,其特点是对称、钟形曲线。
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主要分为正偏态和负偏态。
正偏态分布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右侧,负偏态分布则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左侧。
峰态分布用于描述数据的峰值的尖锐程度,主要分为正态分布、高峰态和低峰态。
除了统计量,还可以使用图表来对数据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常用的图表包括直方图、箱线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通过将数据分组并在坐标轴上绘制各组的频率或相对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形态。
箱线图通过绘制数据的分位数和异常值来展示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和离群观测值。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常值。
综上所述,统计学中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是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这些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三讲 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
1 n
1 x
(4.6)
对于同一资料: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上述五种平均数,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
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 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个观测值: x1、x2、…、xn,
(x x)2
S n 1
由于 (x x)2 (x2 2xx x2)
x2 2x x nx2
x2 2 (
x)2 n(
x)2
n
n
x2
( x)2
n
所以( 4.9 )式可改写为:
S
x2
( x)2
n
n 1
(4.10)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总体标准差,记为σ。对 于有限总体而言,σ的计算公式为:
14
平均数 = 6
2、中位数
中位数: 将资料内所有观察值从大到小排序,居中间位置的观察 值称为中数(median),计作Md。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 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 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因资料是否分组而有所不同。对于未分组资料, 先将各观测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找到中间的1个数(n为奇数)或2个 数( n为偶数),之后求平均即可。
CV S 100% x
变异系数是无量纲的量,可以用于不同单位、 不同尺度下各样本变异程度的比较。
【例7】 已知某甲品种猪平均体重为 190kg, 标准差为10.5kg,而乙品种猪平均体重为196kg, 标准差为8.5kg,试问两个品种的猪,那一个体 重变异程度大。
《医学统计学》第5版单选题
《医学统计学》单项选择题摘自: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1、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就是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各种类型的数据C、动物与人的本质D、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就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就是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随机误差指的就是A、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就是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答案: E E D E A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就是A、中位数B、几何均数P百分位数C、均数D、95E、频数分布2、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就是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3、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就是A、数值离散度较小B、数值离散度较大C、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E、数值分布不均匀4、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就是A.化为计数资料 B、便于计算C、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D、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提供数据与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就是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E、倒数的均数答案: A B D E B第三章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1、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2、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就是A、变异系数B、离均差平方与C、极差D、四分位数间距E、标准差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就是A、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E、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就是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有大样本数据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 E D B E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2、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是A、样本不就是随机抽取B、测量不准确C、资料不就是正态分布D、个体差异E、统计指标选择不当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 t分布E、标准正态分布4、假设检验的目的就是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检验样本统计量就是否不同C、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就是否不同D、检验总体参数就是否不同E、检验样本的P值就是否为小概率5、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就是A、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答案:E D C D E第五章 t 检验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A 、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 、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 、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 、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 、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就是指A 、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B 、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C 、 两样本与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 、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E 、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A 、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就是A 、 减少Ⅰ类错误B 、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C 、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D 、 提高检验界值E 、 增加样本含量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与u 检验的主要差别就是A 、 t 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B 、 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C 、 t 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D 、 t 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E 、 u 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答案:D E D E B第六章 方差分析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与要点就是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2、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就是方差齐性,它就是指A 、 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 、 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C 、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D 、 总方差=各组方差之与E 、 总方差=组内方差 + 组间方差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就是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B、某因素效应大小C、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4、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就是A、t检验结果更准确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近似等价E、完全等价P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就是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0.05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D.q检验E.确定单独效应答案:E B C E D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1、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就是A、该病患病率增加B、该病患病率减少C、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2、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乙肝易感人数B、平均人口数C、乙肝疫苗接种人数D、乙肝患者人数E、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3、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就是A、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C、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4、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就是A、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B、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C、检验水准与样本含量D、检验的把握度与样本含量E、总体率与样本含量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示A. 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就是95%B 、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C 、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D 、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E 、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答案:A C D E E第八章 2χ检验1、 利用2χ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A 、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 、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C 、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 、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E 、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1210,10n n <<), 应采用A 、 四格表2χ检验B 、 校正四格表2χ检验C 、 Fisher 确切概率法D 、 配对2χ检验E 、 校正配对2χ检验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2χ检验,如220.01,3χχ>,可认为A 、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B 、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C 、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D 、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4、 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2χ检验,甲文220.01,1χχ>,乙文220.05,1χχ>,可认为 A 、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C 、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D 、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E 、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5、下列哪一项不就是两组有效率比较检验功效的相关因素(原题的选项设置不合适,已进行了修改)A 、 I 型错误B 、 理论频数C 、 样本含量D 、 总体率差别E 、 II 型错误答案:C C E C B第九章非参数检验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与检验的优点就是A、适用范围广B、检验效能高C.检验结果更准确 D、充分利用资料信息E、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2、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就是A、增加Ⅰ类错误B、增加Ⅱ类错误C、减少Ⅰ类错误D、减少Ⅱ类错误E、两类错误都增加3、两样本比较的秩与检验,如果样本含量一定,两组秩与的差别越大说明A、两总体的差别越大B、两总体的差别越小C、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D、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E、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4、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的统计方法就是A、方差分析B、Wilcoxon T检验C、 Kruskal-Wallis H检验D、u检验χ检验E、25.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的统计方法就是⨯列联表2χ检验A、 Wilcoxon秩与检验B、24χ检验 D、 Fisher确切概率法C、四格表2E、计算标准化率答案:A B D C A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1、使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就是A、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之与最小B、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之与最小C、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平方与最小D、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与最小E、各观察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平方与最小2、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A、相关系数越大B、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B、回归系数越大C、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E、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3、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2R 越接近于1,说明A 、 相关系数越大B 、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C 、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D 、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E 、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 较大的一组,表示A.两变量关系密切的可能性较大B.检验显著的可能性较大C.决定系数2R 较大D.决定系数2R 可能大也可能小E.数量依存关系更密切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回归方程为ˆ144YX =+,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则此方程A.常数项改变B.回归系数改变C.常数项与回归系数都改变D.常数项与回归系数都不改变E.决定系数改变答案:D B E D C第十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1、 在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A.节省样本B.提高分析效率C.克服共线影响D.减少异常值的影响E.减少混杂的影响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与在应变量Y 的总离均差平方与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就是A 、 简单相关系数B 、复相关系数C 、 偏回归系数D 、 回归均方E 、 决定系数2R3、 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进行比较,应选用的指标就是A.决定系数 B 、 相关系数C 、 偏回归平方与D 、 校正决定系数E 、 复相关系数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 值反映的就是A.所有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就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B.部分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就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C.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存在的线性回归关系就是否较强D.自变量之间就是否存在共线E 、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c ),则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0A、偏回归系数不变、标准回归系数改变B、偏回归系数改变、标准回归系数不变C.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不改变D.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改变E.偏回归系数与决定系数均改变答案:E E D A B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就是A、便于形象描述与表达结果B、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C、减少论文篇幅D、容易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E、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与便于分析对比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就是A.线图B.条图C.百分条图D.直方图E.箱式图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与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就是A.半对数图B.线图C.条图D.直方图E.百分条图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就是A、复式条图B、复式线图C、散点图D、直方图E、箱式图5、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的图形就是A、直方图B、箱式图C、线图D、散点图E、条图答案:E D B E D第十三章医学实验设计与诊断试验的评价1、实验研究随机化分组的目的就是A.减少抽样误差B.减少实验例数C.保证客观D.提高检验准确度E.保持各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2、关于实验指标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正确的说法就是A.精密度较准确度更重要B.准确度较精密度更重要C.精密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D.准确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E.精密度包含准确度3、在临床新药疗效试验设计选择对照时,最可靠的对照形式就是(在原题中增加了“新药疗效”)A、历史对照B、空白对照C、标准对照D、安慰剂对照E、自身对照4、两名医生分别阅读同一组CT片诊断某种疾病,Kappa值越大说明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C、观察一致性越大D、机遇一致性越大E、实际一致性越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特异度高说明测量的稳定性好B、敏感度必须大于特异度才有实际意义C、要兼顾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比较高才有实际意义(原题的这个选项就是“增大样本含量可以同时提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作为正确的选项。
第三章 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2
xi N
xi x n 1
2
式(3-4)
S
2
2
式(3-4)
标准差:
由于每一离均差经过平方,使原来 观察值的度量单位也都变为平方单 位,为了还原成为原来的度量单位, 所以又将方差开平方,这就是标准 差(standard deviation)。
试估计该地正常女子血清甘油三脂在1.10 mmol/L以 下者占正常女子血清甘油三脂总人数的百分比。 将X=1.10代入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公式,得:
1.10 1.14 u 0.14 0.29
计算正态曲线下面积实例
查附表1,在表的左侧找到-0.1,在 表的上方找到0.04,,两者的相交处为 0.4443=44.43%。 即该地正常女子血清甘油三脂在 1.10mmol/L以下者,估计占总人数的 44.43%。 例2见P22。
实例图示
1.8 1.5 1.2 0.9 0.6 0.3 0.0 0 0.5 1 X 1.5 2
44.43%
概率密度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
f(X) F(X)
1 0.8 0.6 0.4 0.2 0 -4 -3 -2 -1 0
X
1
2
3
4
三、 正态分布的应用
• • • • • 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连续分布 很多正常人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理论分布 数理统计中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种分布 很多统计推断都是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进行 很多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当观察例数足够 多时,可以用正态分布作为它的极限分布 • 有时,也将非正态分布资料转化为正态分 布来处理
一、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 又称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是指正常人的各种生理、生化数据、 组织或排泄物中各种成分含量的测 定值的波动范围。 • 常用95%的参考值范围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描述
第 3 章数据分布特点的描绘[引例 ]依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 万户乡村居民家庭和 6.6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检查,2011 年城乡居民收入增添状况以下1:2011 年全国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 元,比上年增添1058 元,增添 17.9%。
剔除价钱因素影响,实质增添11.4%,增速同比提升0.5 个百分点。
此中,人均薪资性收入2963 元,同比增添532 元,增添 21.9%。
薪资性收入对整年乡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
薪资性收入占乡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
2011 年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 6194 元,比上年增添 995 元,增添 19.1%。
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比人均纯收入低 783 元,但增速高 1.2 个百分点。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 元,此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 元,比上年增添2701 元,增添14.1%。
剔除价钱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质增添8.4%,增速同比提升0.6 个百分点。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 元,比上年增添2279 元,增添1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692 元,增速低 0.6 个百分点。
主假如受最低薪资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影响,城镇低收入户收入增速较高;同时高收入户也保持了较快的增添速度,因此中等收入户增速相对较慢。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010 年该收入比为 3.23:1。
本章小结1.总量指标是说明现象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数值,又称为绝对数。
绝对数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和价值量单位。
按反应整体内容不一样,总量指标可分为整体单位总量和整体标记总量;按反应的时间状况不一样,总量指标可分为期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2.将两个有联系的数值对照获得的比率称为相对数。
3.变异程度的描述
血红细胞(1012/L)
某市140名男性血红细胞分布图
140 名 成 年 男 性 红 细 胞 数 分 布
f (X) 1 e 2
X 2
2 2
X
正态曲线的方程
离均差之和:∑( x-μ)
x-μ有正有负, 即离均差总和为0,
离均差平方和...SS ( )
2
∑(x-μ)2的大小,除与变异程度有关外,还 与变量值的个数N有关
总体方差 2 MS
( X )2 N
8
(二) 方 差 和 标 准 差
总体方差 2 MS ( X )2 N
30
u
u
1 e du 2
u2 2
曲线下对称于0的区间,面积相等
求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1.96,1.96 )面积
(-1.96,1.96 )面积 =1-Ф(-1.96)×2 = 1-0.025 ×2 =0.95=95% 同样的方法得: (-2.58, 2.58) 面积=99% (-1,1)的 面 积 =68.26%
3.任何正态分布经过u变换后成为标准正态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用N(0,1)表示,即
均
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
1 f (X) e 2
X 2
2 2
X
u X
u=0
图6-5 一般正态分布变成标准 正态分布示意图
因方差单位是原度量单位的平方
总体标准差
x
医学统计学(课件)变异程度
(三)决定取单侧范围还是双侧范围值
有些指标如白细胞数过高或过低均属异常,故其参 考值范围需要分别确定下限和上限,称作双侧。有些 指标如24小时尿糖含量仅在过高、肺活量仅在过低时 为异常,只需确定其上限或下限,称作单侧参考值范 围。
异常 正常 单侧下限
正常 异常 单侧上限
异常
正常
异常
双侧下限 双侧上限
单(侧a)下白细限胞--数-过参低考值异范常围 单(侧b)上24小限时--尿-过糖高参考异值常范围双侧-(-c-过)肺高活、量参过考低值均范异围 常
(四)选择适当的百分范围
参考值的百分范围应根据资料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 它与诊断阈值有确定的关系。百分范围的不同将导致不同 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图3-6 正常人和病人数据分布重叠
3.8 4.2 4.6
f (X )1.2
1
0.8
0.6
0.4
0.2
5 5.4 5.8 X
0 3.6 4 4.4 4.8 5.2 5.6 6 X
图3-1 某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数的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示意图
f (X ) ( fi / n) / Xi
f (X)
1
e
(
X 2 2
)
2
2
R甲 186 142 44(mmHg) R乙 166 159 7 (mmHg)
该法简单明了、容易使用,如用于说明传染病、食物中毒 等的最短、最长潜伏期等;缺点是结果不稳定。
(二)四分位数间距 (Quartile)
Q P75 P25
如由上一章例2.4 算出,50岁~60岁正常女性血清甘油三脂
指标的各种疾病及干扰因素,将这些人排除在外。例如在 制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正常值时,选取正常人的条件 为肝、肾、心、脑、肌肉等无器质性疾患,近期无特殊用 药史等。同时可能需要考虑性别、年龄、民族、地理位置 等因素。样本含量一般要较大,如n>120。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或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性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一、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常用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方法有:位置参数、离散程度参数、偏态参数和峰态参数。
1.位置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中心位置,最常用的位置参数是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观测次数,它具有对异常值敏感的特点,所以在存在异常值的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作为位置参数。
2.离散程度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最常用的离散程度参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平方,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3.偏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或偏斜性。
正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斜,负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斜。
常用的偏态参数是偏态系数,其表示为偏态系数=3*(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态系数为0时表示对称分布,大于0表示正偏态,小于0表示负偏态。
4.峰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
正常分布的峰态参数为3,表示正态分布的峰度,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二、常见的数据分布特征1.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概率分布之一,也是自然界中许多现象的分布形式。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均值和中位数相等,偏态系数为0,峰态系数为32. 偏态分布(Skewed Distribution):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其中正偏态分布是右偏的,负偏态分布是左偏的。
正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大于0,负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小于0。
3. 峰态分布(Kurtosis Distribution):峰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峰态系数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峰态系数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卫生统计学》1绪论和统计描述
图2-1 某地96名妇女产前检查次率分布
横坐标:产前检查次数; 纵坐标:频率, 检查k次的妇女所占的比例(%) 等宽矩形长条:高度相当于检查次数的频率
.
2.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
例2-2 抽样调查某地120名18岁~35岁健康男性 居民血清铁含量(μmol/L),数据如下:
7.42 8.65 23.02 21.61 21.31 21.46 9.97 22.73 14.94 20.18 21.62 23.07 20.38 8.40 17.32 29.64 19.69 21.69 23.90 17.45 19.08 20.52 24.14 23.77 18.36 23.04 24.22 24.13 21.53 11.09 18.89 18.26 23.29 17.67 15.38 18.61 14.27 17.40 22.55 17.55 16.10 17.98 20.13 21.00 14.56 19.89 19.82 17.48 14.89 18.37 19.50 17.08 18.12 26.02 11.34 13.81 10.25 15.94 15.83 18.54 24.52 19.26 26.13 16.99 18.89 18.46 20.87 17.51 13.12 11.75 17.40 21.36 17.14 13.77 12.50 20.40 20.30 19.38 23.11 12.67 23.02 24.36 25.61 19.53 14.77 14.37 24.75 12.73 17.25 19.09 16.79 17.19 19.32 19.59 19.12 15.31 21.75 19.47 15.51 10.86 27.81 21.65 16.32 20.75 22.11 13.17 17.55 19.26 12.65 18.48 19.83 23.12 19.22 19.22 16.72 27.90 11.74 24.66 14.18 16.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查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 Φ(-2.05)=0.0202 Φ(-1.89)=0.0294 (1.89查不到)
1 0.0294 0.9706
5.5 4.78 4 4.78 P(4.00 X 5.5) ( ) ( ) 0.38 0.38
[1 (1.89)] (2.05)
(二)离均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 SS)
(X X )
2
(X X ) X
2
2
( X ) n
2
( 三 ) 方差与标准差 (variance, standard deviation,S 或SD)
2
(X ) N
2
S
2
( X x) n 1
例: 三组同年龄女大学生体重 (kg)如下,试分析其分 布特征。
甲组 46 乙组 44 丙组 45
48 47 49
51 53 52 50 55 55
57 57 56
x x x
=51 =51 =51
R=11 R=13 R=11
第一节
衡量变异程度的指标
一、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 (一)极差(range)R,也称全距。 例: 甲、乙两人高血压患者测量5天的收缩压 (mmHg)得: 甲 162 145 178 142 186 x =162.6 x =162.4 乙 164 160 163 159 166 R甲=186-142=44 R乙=166-159=7
二、标准正态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是均数为 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对任何参数μ和σ的正态分布,都可以通 过一个简单的变量变化转成标准正态分 布,即
u
x
1 e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f ( X ) 2
( X )2 2 2
(1 0.0294 ) 0.0202
0.9504
正态分布的应用
• 是各种统计推断方法的理论基础 • 可进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 可进行误差分析和检测的质量控制
f ( X )X i ( fi / n)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1 f (X ) e 2 ( X )2 2 2
-∝ < x < ∝
(X )
n
2
在 μ 和 σ 未知的情况下,可用 σ 的估计值。
和 x S作为 μ 和
正态分布的几个特征
• 以均值μ为中心,左右对称 • 曲线下的面积集中在以均数为中心的部分,越 远离中心,曲线下面积越小。 • 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范围内的面积为68.3% 1.96 范围内的面积为95.0% 2.58 范围内的面积为99.0% •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
总体平均数
5.5 4.78 4 4.78 P(4.00 X 5.5) ( ) ( ) 0.38 0.38 总体标准差 [1 (1.89)] (2.05)
(1 0.0294 ) 0.0202
0.9504
即在4×1012/L ~5.5×1012/L范围内占总人数 的95.04%。
第三章
变异程度的统计描述
变异是生物医学数 据最显著的特征。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指标;正态分布的概念和 特征、标准正态分布下面积分布规律。
熟悉: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意义和计算;
了解:
正态分布表、正态分布的应用。
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特征必须从集中趋势和离 散趋势两方面来进行,缺一不可。
• 在所有的变异指标中,标准差或方 差是其它变异指标所不能比拟的。 • 标准差能够直接用于代数运算,如 根据来自总体的几个样本的标准差 可以直接求得合并样本的标准差, 而不必根据合并样本重新计算。
计量资料的主要描述性指标及其适用条件
主要指标 适用条件 对称分布、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x 、s
G、lg-1Slgx M、 Q
S
fX
2
fx
n
2
n 1
例3.2
根据第2章表2-2资料计算其标准差
频数(f) fx fx2 (3) (4)=(2)(3) (5)=(2)(4) 2 7.80 30.42 6 24.60 100.86 11 47.30 203.39 25 112.50 506.25 32 150.40 706.88 . . . 1 5.90 34.81 140 669.80 3224.20
• 若横坐标为红细胞数(变量值X),第i组的 组距和人数分别用△Xi和fi表示,则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X+△Xi )区间内每单位红细胞数的频率为:
f(X)称作密度函数 将前图表示人数的纵坐标换成f(X)后可 以得到下图:
f ( X ) ( fi / n) / X i
矩形面积等于红细胞在这一区间内出现的频率
25
50
75
100
四分位数间距与中位数一起可全面描述偏态分布 资料的分布特征。
630 0.25 27 P25 40 ( ) 30 6.32(mg / dl ) 169
630 0.75 457 P75 130 ( ) 30 135 .7(mg / dl ) 81
身高
s 4.09 CV 100 % 100 % 2.37% 172 .73 X s 4.10 CV 100 % 100 % 7.45% 55.04 X
体重
第二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正态分布曲线:
指高峰位于中央(均数所在处)、两测逐渐降 低且左右对称、不与横轴相交的光滑的曲线。 以某地140名正常男子红细胞数资料为例:
表 2- 2
某地140名正常男子红细胞数的频数表
频数 (4) 2 6 11 25 32 27 17 13 4 2 1 频率 (5) 1.4 4.3 7.9 17.9 22.9 19.3 12.1 9.3 2.9 1.4 0.7
红细胞数 划记 组中值 1012 / L (1) (2) (3) 3.80~ T 3.90 4.00~ 正一 4.10 4.20~ 正正一 4.30 4.40~ 正正正正正 4.50 4.60~ 正正正正正正T 4.70 4.80~ 正正正正正 T 4.90 5.00~ 正正正T 5.10 5.20~ 正正 T 5.30 5.40~ 5.50 5.60~ T 5.70 5.80~6.00 一 5.90
1 (u) e 2
u2 2
当均数为 0,标 - <u< 准差为1时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u)
u
1 e 2
u2 2
du
分布函数求标 准正态曲线下 的面积。
一旦完成了这种变换,就可以利用标准正态 分布表求出与原始变量X有关的概率值。 例如: 成年男子红细胞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均数为4.78 (×1012/L) ,标准差为0.38 (×1012/L) 。现想知道红细胞数在4× 1012/L以下所占的比例? 可以先将变换为相应的u值,即:
甲 S
乙 S
2 2 X ( X ) /n
n 1
133713 8132 / 5 19.49(m m Hg ) 5 1
131902 8122 / 5 2.88(m m Hg ) 5 1
2 2 X ( X ) /n
n 1
大样本频数表资料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标准差:
2
(X )
N
2
S
( X x)
n 1
2
N-1 称自由度 Degree of freedom
S
x x
n 1
2
( x) x n n 1
2
2
例3.1 对甲乙两名高血压患者连续观察5天,测得 的收缩压分别为: 甲患者(mmHg) 162 145 178 142 186 x =162.6 乙患者(mmHg) 164 160 163 159 166 x =162.4 甲患者:ΣX=162+145+178+142+186=813 Σ X2=1622+1452+... + 1862=133713
(二)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Q
• 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interval,Q)就是 上四分位数QU(即P75)与下四分位数间距 QL(即P25)之差。 • 其间包含了全部观察值的一半,单位与 原观察值相同。 • 四分位数间距越大,则数据的变异度越 大;反之,说明变异度越小。
0
S 10.7 CV 100 % 100 % 13.8% 77.5 X
S 17.1 CV 100 % 100 % 13.9% 122 .9 X
舒张压
收缩压
可见两种指标的变异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例7.10 某地调查110名20男大学生,其身高均 数为172.73cm,标准差为4.09cm;其体重均数 为55.04kg,标准差为4.10kg,试比较两者变异 程度。
例:已知均数为4.78,标准差为0.38
u
u X
X
4 4.78 2.05 0.38
查附表1(P194),标准正态曲线下左侧尾部面 积,得Φ(-2.05)=0.0202,即在4×1012/L以下 者占总人数的2.02%。
若需要求出在4×1012/L~5.5×1012/L范围 内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下面计算获得。
等比级数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偏态分布、分布不明或分布末端无确 定值的资料
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样本的变异程度时需注意:
1. 两组数据的均数相差不大
2. 单位相同(标准差使用的度量衡单位与
原始数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