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36第三十六章 抗寄生虫病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教学课件:抗寄生虫药

药理学教学课件:抗寄生虫药

控制症状药物——奎宁
奎宁(Quinine) 1820年从金鸡钠树皮中分离出奎宁,为
左旋生物碱,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疟药。 能杀灭疟疾RBC内期,起效慢,作用较弱,不持久。
奎宁
奎宁丁
机制: 与疟原虫的DNA结合抑制DNA的复制及RNA 的转录,其结合方式可能不同于氯喹,与氯喹 无交叉抗药性。 抗疟特点: 较氯喹作用弱,毒性较大,不做首选 适应症: 1.耐氯喹恶性疟 2.脑型疟:用二盐酸奎宁注射(im或iv drip)
s子po孢ro子zoite
卵囊
抑制孢子增殖 乙胺嘧啶 病因预防 乙胺嘧啶
唾液腺 短期潜伏期
z合yg子ote
♀ ♂ 胃g壁ut 配子 短期潜伏期
子孢子
s裂ch殖iz体ont
l肝iver
♀♂
防止复发 伯氨喹
m休e眠ro子zoite 裂殖子
-ery红thr细oc胞yt外ic 期cycle
裂殖体
e红ry细tchy胞rcol内cey期tic
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 (Drugs against schistosomiasis and filariasis)
抗血吸虫病药
酒石酸锑钾 (antimony potassium tartrate)
吡喹酮(praziquantel) 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吡喹酮
广谱抗血吸虫和抗绦虫药 抗血吸虫病 各类血吸虫有效,对各期有效, 成虫杀灭作用最强。
氯喹
口服吸收好,在肝脏中药物浓度高 对肠内阿米巴无效 用于治疗甲硝唑无效的阿米巴肝脓 肿 需与肠内阿米巴药合用,以防复发
阿米巴病用药原则
无症状排囊者:首选二氯尼特,次选巴龙 霉素 轻中度阿米巴痢疾:甲硝唑+二氯尼特/巴 龙霉素 急性阿米巴痢疾:甲硝唑+二氯尼特,甲 硝唑禁用者选择依米丁+二氯尼特 肠外阿米巴病:首选甲硝唑+二氯尼特

抗寄生虫药—其他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其他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diethylcarbamazine)
• 能杀灭体内的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是抗丝虫病的 首选药。对马来丝虫的作用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 蚴的作用强于成虫。
三、抗肠蠕虫病药
(一)抗线虫病药
1. 甲苯达唑:广谱驱肠虫药,不仅能杀灭各种线虫和 绦虫的成虫,对蛔虫、钩虫、鞭虫的虫卵及幼虫也有 杀灭和抑制发育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蛔虫、钩虫、 蛲虫、鞭毛虫、绦虫及粪类圆线虫的单独或混合感染。
(二)驱绦虫药
1. 氯硝柳胺:在肠道能杀灭多种绦虫的成虫,主要 杀死虫体头节和近端结片,使虫体脱离肠壁,对 虫卵无效。临床用于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等感染, 对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也有杀灭作用。
2. 吡喹酮:为各种绦虫病首选药,亦可抗血吸虫。
03抗蠕虫病药来自一、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praziquantel)
• 是广谱抗吸虫和驱绦虫药。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 吸虫、曼氏血吸虫有快速杀灭作用。对成虫作用强 又,幼虫作用弱。对其他吸虫如华支睾吸虫、肺吸 虫、姜片吸虫也有显著杀灭作用。对各种绦虫感染 及幼虫引起的囊虫病,包虫病有良好疗效。
• 是各型血吸虫病的首选药,也是各种绦虫病首选药。
其他抗寄生虫药
学习目标
➢ 实现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加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 感,弘扬医者精神。
➢ 掌握抗肠蠕虫病药的临床应用,了解抗血吸虫病药、 抗丝虫病药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 能够利用理论知识为患者选择抗肠蠕虫病、抗血吸 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并能够完成相关的健康宣教。
01
抗血吸虫病药
目录 02
抗丝虫病药
2. 阿苯达唑(肠虫清):高效、低毒、广谱,能杀灭 多种肠道线虫,绦虫,吸虫的成虫及虫卵。临床上主 要用于线虫单独或混合感染,疗效优于甲苯达唑。 3. 哌嗪(驱蛔灵):对蛔虫,蛲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驱肠道蛔虫,特别适用于伴有胆道蛔 虫症的病人,驱蛲虫时需用药7-10天。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御机制的参与。 可破坏微丝蚴表膜完整性。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 反复给药无蓄积性,酸化尿液促进其排泄。
不良反应 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常见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通常在几天
内均可消失。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甲苯达唑( mebendazole)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2%。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大部分在肝脏代谢生成极性强的羟基及氨基代谢物,通过胆汁
且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小。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粒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 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奎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对红外期疟原虫和恶性疟的配子体无明显作用。 是治疗恶性疟的主要化学药物。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口服味苦,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顺应性差。 血浆浓度超过30~60 μmol/L时可引起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停药一般能恢复。
抗疟药主要包括(1)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可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2)主要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如伯氨喹, 可杀灭红细胞外期子孢子及配子体;(3)主阿米巴病及滴虫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血吸虫感染首选吡喹酮;抗 丝虫药常用的为乙胺嗪;抗肠蠕虫药首选甲苯达唑。
临床应用 治疗各型血吸虫病,适用于慢性、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也可用于肝

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抗恶性肿瘤药—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抗恶性肿瘤药—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肠道内抗阿米巴病药
常见药物依米丁(吐根碱)、喹碘方、二氯尼特等
三、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血吸虫病
人感染血吸虫后产生的一系 列临床综合征,以慢性腹泻、肝 脾肿大、门脉高压为主要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常用药物为吡喹酮,口服吸收 迅速完全。是目前治疗血吸虫 病的首选药。对急性血吸虫病 效果好,对慢性血吸虫病晚期 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无效。
(一)抗疟药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的抗疟药根据对疟 原虫不同繁殖阶段产生作用。
作用于红细胞内期裂殖子 控制发作:氯喹、青蒿素等
作用于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作用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控制复发:伯氨喹
阻止疟原虫发作:乙胺嘧啶
一、抗疟药的作用与用途
(二)常用抗疟药
口服吸收快,红细胞内药物浓度更高,被感染的红细胞 内药物浓度较正常红细胞高出25倍。
疟疾 发作

肝脏
红细胞
一、抗疟药的作用与用途
(一)抗疟药的药理作用
肝脏中繁殖的裂殖子在破坏肝细胞后释放入血, 并侵入红细胞继续无性繁殖,称为红细胞内期。
红细胞内的裂殖子繁殖到一定程度时使红细胞破裂,释 放出的裂殖子进入新的红细胞继续增殖,破坏的红细胞 产生血红蛋白碎块引起疟疾发作。
一、抗疟药的作用与用途
一、抗疟药的作用与用途
(二)常用抗疟药
奎宁
金鸡纳反应为主要不良反应,
治疗量即可出现。
二、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阿米 巴病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分为肠内和肠外阿米巴病。
二、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7
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 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 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 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 接传染源
8
再次进入 蚊体
子孢子
裂殖子
原发红细胞外期
破坏红细胞 产生症状
继发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 卵形疟
9
10
常用抗疟药物的分类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部分孢子侵入肝脏进 后入休眠期,称休眠子。疟疾远期复发的根源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不复发
6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胀破肝细胞释放 出,进入血流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 并破坏红细胞,释放裂殖体、疟色素及其他代谢产 物,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疟疾发 作) 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再侵入其他正常细胞,如此反 复循环,可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以上,分布广,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可通 过胎盘和血脑屏障,脑脊液中也能达到有效 浓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产物与少 量原形药经肾脏排泄,亦可经乳汁排泄。
28
作用和用途 1.抗阿米巴作用 肠内外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但对 肠腔内阿米巴原虫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
首选用于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 单用时复发率较高,宜与抗肠内阿米巴病要 合用
24
三. 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3.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起阻断传播作用
4.作用机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同
磺胺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 5.不良反应低,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叶酸缺乏症,
可用甲酰四氢叶酸对抗
25
概述 1.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所引起 包括:(1)肠内阿米巴病 急慢性的阿米巴痢疾

《抗寄生虫病药》PPT课件_OK

《抗寄生虫病药》PPT课件_OK

钩鞭 绦 +++ +++ +
摄糖↓→ATP↓
++++ ++++ +++ +++ +++
++++ +++ +++
痉挛性麻痹
痉挛麻痹/损表层 ++++
2021/7/26
15
抗肠蠕虫药 ——用药监护(考点)
蛔虫病、鞭虫病 首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次选:噻嘧啶
蛲虫病
首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次选:伊维菌素
青蒿素
腹痛腹泻、四肢麻木、偶见肝损
乙胺嘧啶
味觉改变 长期——骨髓抑制,巨幼细胞性贫血
氯喹、 哌喹、 伯氨喹
l精神障碍——头痛、头晕、失眠 l金鸡纳反应 l眼毒性角膜浸润 → 视力模糊、视力障碍 l耳毒性
lG-6PD缺乏——溶贫
2021/7/26
6
2021/7/26
7
2021/7/26
8
抗疟疾药
延迟良性疟复发
治疗肠外阿米巴脓肿
2021/7/26 大剂量免疫抑制作用
4
分类 病因性预防
药物
乙胺嘧 啶
控制复发、 伯胺喹 传播
抗疟药
作用特点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疟原虫 红外期及蚊虫体内有性生殖,病因性 预防 红外期、配子体形成期杀虫 防复发、传播——首选
2021/7/26
5
抗疟药
药物
典型不良反应
17
慢?控制间日疟恶性疟抢救凶险脑型疟氯喹红内期杀虫控制症状首选根治恶性延迟良性疟复发治疗肠外阿米巴脓肿大剂量免疫抑制作用2021819分类药物作用特点病因性预防乙胺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疟原虫红外期及蚊虫体内有性生殖病因性预防控制复发传播红外期配子体形成期杀虫防复发传播首选2021819药物典型不良反应青蒿素腹痛腹泻四肢麻木偶见肝损乙胺嘧啶味觉改变长期骨髓抑制巨幼细胞性贫血氯喹l精神障碍头痛头晕失眠l金鸡纳反应l眼毒性角膜浸润视力模糊视力障碍l耳毒性lg6pd缺乏溶贫202181906

抗寄生虫药物概述(动物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物概述(动物药理学课件)

二氢喋啶 +
H2N
磺胺类药物 ① (-)
二氢叶酸合成酶 COOH
对氨基苯甲酸(PABA) +
L-谷氨酸
外源性叶酸 (动物)
叶 酸 还 原 酶
二氢叶酸
三甲氧苄氨嘧啶 ②
(-)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一 碳 转 移 酶
嘌呤、嘧啶
③ 氯喹等药物喹啉环嵌入DNA序列中 (-) (-)
④ 甲硫喹嘧胺取代核蛋白体中的Mg2+
--乙酰胆碱 --哌嗪
哌嗪
--乙酰胆碱受体 (-)--抑制
三、抗寄生虫药作用机理
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 脂溶性复合物
表示聚醚类抗生素 水分子
四、理想抗寄生虫药应具备的条件
安全:对虫体毒性大,对宿主毒性小或无毒性。 高效:应用剂量小、驱杀寄生虫的效果好,而且对成虫、幼虫,甚至
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驱血吸虫药。

寄 生 虫 药
抗原虫药
——根据原虫的种类,分为:
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焦虫药 (抗梨形虫药)、抗滴虫药等。
杀虫药
——又称杀昆虫、杀蜱螨药。分为: 有机磷类化合物、拟菊酯类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三、抗寄生虫药作用机理
1.抑制虫体内的酶的活性
抑制虫体内的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碍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
无(或低)残留:食品动物应用后,药物不残留于肉、蛋和乳及其制品 中,或可通过遵守休药期等措施,控制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不易产生耐药性。
五四、、注应用意注事意项
关注宿主、寄生虫和药物三者相互作用,安全有效抗虫。 --宿主:种属、年龄、个体差异、性别、体质强弱。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的种属、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所处的发育期。 --药物:种类、特性、剂型、给药途径、剂量。 宿主

药理-抗寄生虫药PPT

药理-抗寄生虫药PPT
•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疟疾分类:
间日疟(可复发)
三日疟 恶性疟
良性疟
卵形疟(可复发)
【疟原虫的生活史】
{ 无性生殖阶段 (人体)
生活史 有性生殖阶段 (蚊体)
1、 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雌
蚊体
雄 配子体
合子
子孢子(唾液腺,成为传染源)
2、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
疟疾的临床特点
• 全球五亿病例/每年,超过 100 万人死亡,大部份在非
洲。WHO指出疟疾平均杀死一个< 5 岁儿童/30 s;疟疾 也是导致非洲经济一直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目前我国常见的是恶性疟、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
海南、云南二省,间日疟主要流行于安徽、湖北、河南、 江苏等省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1.掌握氯喹、伯胺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 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奎宁、青蒿素、甲氟喹的作用特点、 应用和不良反应
按蚊
黄花蒿(青蒿)
疟疾流行区域图
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伯胺喹——继红外期 3.控制传播的抗疟药:
伯胺喹——杀灭配子体 乙胺嘧啶——抑制蚊体的有性生殖 4.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原红外期
氯喹(chlor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1)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作用快、强、持久
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可治疗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 敏感的恶性疟。 (2)防止症状发作,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3)对红外期无效
子孢子 人体肝细胞 裂殖子 (此期无症状,为潜伏期)
(2)红细胞内期:
部分 雌雄配子体

抗寄生虫病药物ppt课件

抗寄生虫病药物ppt课件

N 11 b N
5 4 3
O
O
2-环己烷甲酰基-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a]异喹啉-4-酮
性质及应用 1.无酸碱性 2.有紫外吸收 • 应用:鉴别,如其乙醇溶液在264nm与272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用途 • 为抗蠕虫药。本品对三种血吸虫病均有效,而 且对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更突出。具有疗效高、 疗程短、代谢快、毒性低的优点。 贮存 • 应遮光,密封保存。
(二)喹啉类抗疟药物
喹啉类抗疟药物历史悠久,种类较多 在抗疟药物中举足轻重 按结构进一步分为
4-喹啉甲醇类:奎宁(Quinine) 4-氨基喹啉类:氯喹(Chloroquine) 8-氨基喹啉类:伯氨喹(Primaquine)
(三)奎宁结构改造
H H O CH 3O N
H CH
CH 2
奎宁
新药研究 4-氨基喹啉衍生物氯喹 8-氨基喹啉衍生物伯胺喹
C H3 a b NHC HC 3H6N((C 2H5)2
化学名:
Cl
N c
N4-(7-氯-4-喹啉基)-N1,N1-二乙基-1,4-戊二胺二磷酸盐
三个碱性中心,a、b、c。碱性:a>c>b 临床用H3PO4 对三日疟原虫效果好
(六)青蒿素类抗疟药物
4
H
5 3
C H3
6 7 8
1.青蒿素结构
C H3
H HO N H CF3
N CF3
以芴环取代喹啉环,研制出苯芴醇(Benflumetol) 为我国自创药 1971年我国从植物黄花蒿中得到青蒿素。1983年 全合成,开辟了不含氮的新型抗疟药结构
(四)奎宁
7
4
H
5 6
3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硝唑(tinidazole)
与甲硝唑的作用和用途类似,但t1/2较长,约为12~24小 时,一次用药,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72小时。毒性较甲硝 唑略低。
(二)肠道内抗阿米巴作用的药物
二氯尼特(diloxanide)
二氯尼特口服后大部分在肠腔或肠粘膜内 水解,血药浓度1小时达峰值,经尿排泄 迅速。是目前有效的杀包囊的药物,口服 后未吸收部分能直接杀灭肠内阿米巴原虫 的小滋养体,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的排包 囊者有良好疗效。但对肠外阿米巴病无效。 不良反应轻微,偶见皮疹、呕吐等。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血吸虫作用 吡喹酮对多种血吸虫具有明显 杀灭作用,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 吸虫单一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对成虫作用 强而迅速,对幼虫的杀虫作用弱。是目前广泛应 用的一种高效、低毒、口服应用的新型广谱抗血 吸虫病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慢性血吸虫病和 急性血吸虫病,能迅速退热和改善全身症状。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微、短暂,主要有胃肠道 反应(如腹痛、恶心等)和神经肌肉反应(如头 昏、头痛、乏力、肌肉酸痛、肌束颤动等),少 数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冠心病和心肌炎患者慎用。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是由日本血吸虫所致。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及以南地区的省、市和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 力开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还有很多 县、市流行血吸虫病,因此,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吡喹酮(praziquantel) 为吡嗪异喹啉的衍生物,是广谱抗吸虫药,对血吸虫作用强。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浓度1~2小时达峰值,首 关消除强。经肝脏代谢,原药及代谢物主要由肾脏排泄,体内无 蓄积作用。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 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所引起。溶 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存在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式, 前者为虫体的侵袭形式,后者为传播形式。当包 囊经人吞食后,在肠内发育成小滋养体,小滋养 体不引起症状,在一定条件下侵入肠壁形成大滋 养体,破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引起急、慢性 阿米巴痢疾,称为肠内阿米巴病。大滋养体也可 变为小滋养体,再形成新的包囊,随粪便排出, 成为传染源。同时大滋养体也可经血流至肝、肺、 脑等组织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阿米巴肝炎、 肝或肺脓肿,称为肠外阿米巴病。
甲氟喹(mefloquine)
甲氟喹是4-喹啉-甲醇衍生物。能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 特别是对成熟滋养体和裂殖体有强效杀灭作用,对红细胞 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无效。临床主要用于耐氯喹或对多种 药物耐药的恶性疟。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反应和精神反应, 有神经精神病史者禁用,孕妇禁用。
青蒿素(artemisinine) 青蒿素又称黄花蒿素,是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新 型的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 对红细胞内期的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控制症状效果显著,主要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特别 对耐氯喹虫株感染及抢救脑型疟疾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见, 偶见四肢麻木、心动过速、腹痛、腹泻。大剂量可使动物 致畸,孕妇慎用。
青蒿琥酯(artesunate)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水溶性衍生物,静脉注射后 血药浓度迅速降低,作用时间短,t1/2约为 30min;体内分布广泛,肝、肾、肠含量高,大 部分通过肝代谢,少量从尿粪排出。具有速效、 高效、低毒等特点。主要用于耐氯喹恶性疟疾及 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
木芴醇(benflumetol)
第三十六章 抗寄生虫病药
【学习目标】
1 2
领会主要抗疟药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环 节,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抗阿米巴病药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 的作用特点; 识别疟原虫的生活史;
3 4
描述其他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雄性按蚊传播的寄生虫性传染病,临 床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 用来预防或治疗疟疾的药物称为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临床的抗疟药只针对疟原虫生活史中某一阶段 发挥作用。
(三)主要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乙胺嘧啶属人工合成的非喹啉类抗疟药,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 防的首选药。口服吸收完全,主要分布于肺、肝、肾、脾等组 织。由肾缓慢排泄。 【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乙胺嘧啶能杀灭恶性疟和间日疟原发性 红外裂殖体,对红内期疟原虫仅抑制未成熟裂殖体,故不能有 效控制症状发作。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含药血液随配子体 被按蚊吸收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性繁殖,控制传播。 【不良反应】 常规用药不良反应轻,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干扰人体 叶酸代谢,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本药略有甜味,儿童易误 服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发绀、惊厥甚至死亡。
二、抗丝虫病药 丝虫病是由丝状线虫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丝虫 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蚊子为传播媒介。丝虫病在感染早期表现为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晚期为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如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及乳糜尿等。 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海群生)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致病的疟原虫主要有三种:间日疟、三日疟及恶性疟。 前两者又称良性疟。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雌性按蚊 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受感染的雄性按蚊叮咬人时, 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传入人体,随血液侵入肝细胞, 进行发育、繁殖,经过10~14天形成大量裂殖子。这 一时期不出现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乙胺嘧啶对此 期裂殖子有杀灭作用,可做病因性预防。
【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1.抗疟作用 氯喹对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 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具有起效快、疗效高、 作用持久的特点,是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症状的首选 药。对红细胞外期无作用,不能做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 根治。 2.抗肠外阿米巴原虫作用 氯喹在肝中浓度高,对阿米巴 肝脓肿有效。在肠道浓度较低,对阿米巴痢疾无效。口服 后在肝组织中浓度非常高,临床用于甲硝唑无效或肝脓肿 的治疗,须合用抗肠内阿米巴药。 3. 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等,毒性大。
2.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原虫子孢子有两种类型,即速发 型和迟发型。速发型子孢子潜伏期短,经10~14日在肝细胞 内生成大量裂殖体,再分裂成裂殖子;迟发型子孢子潜伏期长 (约6个月或以上),在肝细胞内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才开始 发育、繁殖成裂殖子,是间日疟复发的根源。伯氨喹对迟发型 子孢子有杀灭作用,对间日疟有根治(阻止复发)作用。
3.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是治疗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有效药物, 治愈率可达90%以上。 4.抗厌氧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厌氧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 芽胞杆菌及所有厌氧性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 脆弱类杆菌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口腔、盆腔和腹腔内的 厌氧菌感染性疾病。长期应用不引起二重感染。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而轻。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少数出现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等。极少数出现头痛、 眩晕、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停药。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可有轻度头痛、头晕、胃 肠不适、耳鸣、皮肤瘙痒和烦躁等,停药后可消失。 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 肾损害。孕妇禁用。 奎宁(quinine)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得的一种生物碱,为奎尼丁 的左旋体。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繁殖体有 杀灭作用,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及严重 的脑型疟。常见不良反应有金鸡纳反应(日用量超过 1g或长期用药,出现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力 减退及听力减退等)、心血管反应(低血压和心律失 常等)、特异质反应(急性溶血、肾功能不全等)及 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等,孕妇禁用。
(三)肠道外抗阿米巴作用的药物
氯喹(chloroquine)
氯喹为抗疟药,也能杀灭阿米巴滋养体, 对肠外阿米巴病有良好效果。口服后几乎 全部从小肠吸收,分布在肠壁组织较少, 而分布到肝、肾、脾等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数百倍,对阿米巴痢疾无效,对阿米巴肝 脓肿及肺脓肿有效。
二、抗滴虫病药 滴虫病主要是由阴道毛滴虫所致滴虫性阴道 炎和泌尿道炎症,也可寄生在男性尿道生殖 道内。多数为性接触而传播。甲硝唑为最有 效的抗阴道滴虫药,如遇抗甲硝唑虫株感染 时,可考虑选用乙酰砷胺。 乙酰砷胺(acetarsol) 乙酰砷胺为五价砷剂,对滴虫有直接杀灭作 用,其复方制剂为滴维净。用药局部有轻度 刺激作用,使阴道分泌物增多。
木芴醇是我国创制的甲氟喹类新药。口服吸收较 慢,作用持久。对间日疟有性体和无性体有明显 杀灭作用。对耐氯喹恶性疟的治愈率达95%以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性甚小,少数病人可出现一过性Q-T时间延长。
(二)主要用于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伯胺喹是人工合成的8—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口服易吸收,1~ 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分布于肝、肺等组织。体内代谢 快,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伯氨喹能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和各种 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各型疟疾的传播。对红细胞内期作用弱, 对恶性疟红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是根治间日 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常与氯喹合用。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使用时应加注意。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 恶心、呕吐、腹痛等,停药后可消失。大剂量时 (60~240mg/d)上述症状加重。严重的是缺乏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粒 细胞缺乏倾向的急性患者、有蚕豆病史及有家族史者禁用。
(二)疟原虫在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经几个周期的的裂体增 殖后,细胞内裂殖子部分发育成雌、雄配 子体。雌按蚊叮咬疟疾病人时,雌、雄配 子体随血液进入蚊体胃内进行有性生殖, 成为疟疾传播的根源。伯胺喹能杀灭配子 体,乙胺嘧啶能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 育,是控制疟疾传播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