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 ,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 1. 费用低 2. 速度快 3. 运力大 4. 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 年 7 月 5 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 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 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小结: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
皆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
A. 早期的认知时期 B. 中期的过渡时期 C. 近期的发展时期
A.早期的认知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旅游学研究始于欧洲,最初是从统计学的角度, 依据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指标进行比 较直观的描述和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旅游业因其强劲的经 济拉动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
中国旅游收入
2007年
旅游创汇419美元,世界第4位
中国旅游发展预测: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做出关于 21世纪前20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指通过适当的方式, 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 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 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 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 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使其吸引力得 以有效发挥。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由于经过初始开发的旅游景点 或景区有其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 行再生性开发。
2、讲求经济的原则: (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 (2)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 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有重点的开发 (3)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 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环境的原则:
四川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 所建“东方佛都”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同时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的 设施,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 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 和汽车站、港口码头、照明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如医院、银 行、食品店、治安管理等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1)基于需求的角度: 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源,是旅游者访问活动的客
体和对象。
(2)基于供给的角度: 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定义: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
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1.基于内容属性的分类
1.1 自然旅游资源
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A.经济建设成就: 如: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 长江三峡大坝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 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 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返回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1997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
旅游学: 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
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 的科学。
“Tourism is a study of man away from his usual habitat, of the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知识探索]
风音书屋
20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风音书屋
21
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 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 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 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32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时期 国别
1913 ~ 1938
1953 ~ 1973
美国
2.0
3.5
英国
1.0
3.0
法国
1.0
5.2
西德
1.3
5.9
日本
4.5
9.8
资料来源: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风音书屋
8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风音书屋
返回
9
风音书屋
10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doc
旅游学概论_南开大学__李天元_重要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一、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探讨旅游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组成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旅游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学概论中,首先要了解到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在那里参观、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旅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出行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等;按出行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
2. 旅游的意义和特点旅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个人旅游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增强体魄、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
而对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朝着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
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也将会不断涌现。
三、课后题讨论1. 你认为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旅游,使我们在旅游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旅游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你认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复习进程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认识意义:
短时的挫折并不能阻止世界旅游持续增长的总趋势。 某些地区因局部变故而导致的游客数量减少,会为其它地 区游客数量的增加所弥补。国际旅游人次的下降也可能会 由国内旅游人次的上升所代替。总之,只要不发生新的世 界大战或全球性经济倒退,全球旅游活动的增长肯定将会 继续下去。这意味着旅游业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② 从宏观层次上看,认识这一特点有助于指导旅游 接待地区的规划工作,从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旅 游发展的实现。
四、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旺季(high season) 淡季(low season) 平季(shoulder season)
来访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目的地方面的影响因素:该地气候条件。 客源地方面的影响因素:出游目的;带薪假期 放假时间; 传统习惯。
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
1.国际学术界中,较有影响的概念性定义:
①“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 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Hunziker and Krapf,1942) ②“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旅行 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译引自Burkart,A.J.& Medlik,S., 《Tourism:Past Present and Future》,London,Heinemann,1974.)。
认识意义:
认识季节性对旅游企业以及对目 的地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有必要通过 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工作,努力减小 来访旅游季节性的程度和影响。
第五节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 状况的常用指标
一、旅游人数
来访旅游人数与外出旅游人数
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 来访旅游人数(tourist arrivals)实为 来访旅游人次,即给定时期内,某目的地实现的来访游客接待量。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3.其它开创性活动
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 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第五节 现代旅游
一 、 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旅游活动。
二 、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1. 基本背景
2000~2020年 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3%; 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6.7%。
到2020年时, 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将达到16亿人次; 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这一预测: 如果将国内旅游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时, 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60亿人次; 全世界旅游收入总额将达到7~8万亿美元。
结论: 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
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便利条件。
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 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 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 方式组织团体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规模空前 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行?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出现倒退的原因?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
旅游概论李天元第七版试题
旅游概论李天元第七版试题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原因如下:(1)从旅游活动的概念角度来看,旅游活动必须符合条件之一是出于消遣性目的而发生空间位移活动,人类早期尽管存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的迁移活动,但当时的这类迁移活动,都是迫于一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变化、重大天灾等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发生,因而都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所以不能算作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从影响旅游活动产生的因素角度来看,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并且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和动机,所以这些迁移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增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并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2)随着产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
(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的基本特点如下:(1)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世纪以前、近代、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在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为本书的基础章节之一,在学习时应当重点理解“旅行”和“旅游”概念的区别,了解十九世纪前的旅游活动发展,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发展的新进展以及两次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
本章主要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整体把握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注重理解。
【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见表1-1)表1-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2.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包括:(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对旅行活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2)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3)虽然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考点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见表1-2)表1-2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推动性影响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要适时逃避。
②工作性质的变化。
多样性的农业劳动转为枯燥的机器大工业劳动,促使劳动者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大了外出旅游人数。
④运输条件的变化。
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李天元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李天元旅游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李天元教授制定了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首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是对旅游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介绍。
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对其基本的理论和概念有所了解。
李天元教授通过引用相关文献和案例,详细介绍了旅游学的定义、范畴和特点,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接着,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是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的形成。
李天元教授通过对旅游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学生能够了解旅游学的学术演变和学科建设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旅游学的研究方向和前沿。
第三部分是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李天元教授通过对旅游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
同时,教授还特别强调了旅游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是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李天元教授在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中详细介绍了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最后,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还包括了实践教学环节。
李天元教授认为,旅游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教授特别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李天元教授制定的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全面而有深度。
通过对旅游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实践教学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旅游活动起源和发展,现代旅游的特点和根本属性等,重点讲述了旅游者、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即所谓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政府以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本门课程是旅游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总纲性的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作用。
本课程共分为八章。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旅游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明确现代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2、理解旅游的概念、性质、旅游活动的各个要素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3、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含义、特点、分类、作用和彼此的关系。
4、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掌握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一)课程内容从时间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旅游活动产生的过程,分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旅行和旅游活动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近代旅游业的产生以及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分析了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与旅行、旅游的差别,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关系,奴隶社会时期古罗马帝国和中国商周旅行活动的特点,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与欧洲主要的旅行活动和特点,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的到来对近代旅游业的意义,了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关系。
理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类旅行和旅游行为产生的过程,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具体表现,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对旅游的意义。
2、掌握:古罗马帝国旅行发展的有利条件;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产生,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
李天元版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旅游学思考题一、填空题:_________年___________组织的包租火车式团体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
________年,被称为“饭店业开山鼻祖”的____________在纽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饭店。
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元,居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当GDP达到__________美元以上,居民普遍产生出国旅游动机。
在各类旅游者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是 _____________ 。
旅游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构成。
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______________、垄断性、易损性、____________。
旅游业的主要支柱产业是:_ _、_ _、_ _、_ _等。
旅游业的三大经营管理要素是:__、、。
外国旅行社的分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景点的特点是:专用性、______、_______。
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产业、_________产业、__________产业。
整体旅游产品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产品的特点是:_ _、_ _、_ _、、_ 。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商品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版复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
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
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
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
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
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
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
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
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
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
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
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1872年9月,已经63岁的库克从莱斯特出发,开始了他为期8个月的环球之旅旅行。
1892年,他创办了最早的旅行支票,可在世界各大城市通行,凡持有旅行支票的国际旅游者可在旅游目的地兑换等价的当地货币,更加方便了旅游者进行跨国和洲际旅游。
8.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得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第二,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气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并且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9.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制度的出现。
第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第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2.异地性3.暂时性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1)普及性:表现在现代旅游的大众性、奖励旅游和社会旅游的出现。
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是,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这便是奖励旅游。
(2)持续性。
由于二战后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和其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持续不衰。
但是,这一持续上升趋势只是针对整个世界的旅游活动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并非完全可用于解释所有地区或所有国家的旅游发展情况。
(3)地理集中性。
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是平均或大致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集中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去开展,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
这一特点说明了旅游者的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对大多数旅游者而言,他们往往是集中到某些地区开展活动。
(4)季节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游客来访量在时间的这种不均衡分布不仅存在于一年之中的四季之间、各月之间,以及各周之间,而且在一周之中的不同日期之间甚至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之间同样可以见到。
理解每种特点,例如,为什么说现代旅游活动具有普及性的特点?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和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
为什么说奖励旅游比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更有激励效果?第一,就激励作用的时效而言,一次非同一般的旅游经历往往会令受奖者印象深刻,甚至会使其终生难忘。
第二,就激励对象的范围而言,则会带来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
第三章旅游者1.旅游者的界定。
欧美国家对于国内旅游者界定标准有一定差异。
(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 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二)国内旅游者(1)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2)美国: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
(3)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4)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
(5)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访问旅行者。
(6)中国: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客观因素: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它。
主观因素:旅游动机。
3.旅游动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完全超出了旅游者的范畴。
社交需求,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不充分。
受尊重需要。
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
自我实现需要。
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
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占很小一部分。
一般而言,人类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追求高层次的满足。
例如,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可能会铤而走险而不考虑安全需要,可能会向人乞讨而不考虑社会需要和受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在某一特定时期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并不相同。
人们首先追求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即需要结构中的主导需要,它作为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