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作为学术热点持续升温,并逐 渐分化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三个 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80年代,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 个新的亮点。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多层面研究的见解。
90年代以后,在“开放社会科学”思潮的引领下,旅 游学研究更趋完善与成熟。
时至今日,旅游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重心已上升到 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国际酒店业管理杂志 (英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 餐饮服务业研究杂志 (美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餐饮服务研究国际杂志 (美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从较狭窄的活动范围空间和简单的活动过 程,逐渐发展到活动空间大,涉及面广泛的综 合性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旅游活动在全 球范围内取得巨大进展,旅游活动的规模 越来越大,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国际旅游业持续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成为 全球产业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各国 各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 新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拓展本 国本地区的旅游市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8章 旅游市场 PPT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8章 旅游市场 PPT

2、选择重点客源市场时的考虑因素:
(1)有关客源国市场潜力的因素: ➢ 人口规模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国民收入状况 ➢ 国民受教育程度 ➢ 城市化程度 ➢ 人口年龄结构、职业构成 ➢ 闲暇时间(尤指带薪假日数量)
(2)有关旅游开支的影响因素: ➢ 往返交通费用 ➢ 在目的地逗留期间度假费用
(3)有关目的地国的旅游供给形象因素: 知名度,吸引力,目的地景点、设施、气候、语言、 住宿、饮食……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泰国5国在泰国曼谷建立了东盟。
到2002年止,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柬埔寨、老挝、缅 甸、越南。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是指从地中海东 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 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以及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 等。土耳其、塞浦路斯在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但他们 自身认为属于欧洲。
(2)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 地区。原因: ➢ 人均收入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发育度高 ➢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易把握旅游信息
2、国际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1)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原因: ➢ 它们是该国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代
2、国际旅游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所占国际旅游接待量及国 际旅游收入的份额有所下降,原因是: (1)亚太地区经济崛起,旅游业持续发展吸引更多游客; (2)欧美经济增长放缓,旅游业增长速度有限; (3)欧洲区内国际旅游者有更多跨洲旅游的意愿。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
.
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比:
1950年,排名前15位的旅游目的地覆盖了 98%的国际旅游人次;
1970年,下降至75%; 2007年,下降至57%。
新的旅游目的地涌现,很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 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的旅游学研究陷入停顿和沉 寂,只有在中立国——瑞士,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 取得重大突破。
二战后,旅游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苏。在 欧洲和日本,人们对旅游的学术探索又回归到经济学 的老路。在北美,地理学界首先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 列,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并将旅游 地理学方面的课程引入大学讲堂。
.
三、旅游学研究的兴起
1、旅游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A.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 B. 旅游业是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产业 C.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D. 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仍待进一步的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E.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
游业,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 旅游业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F.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国内游客可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 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 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驻外地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调遣的武装人员 ➢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不能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行者:
➢ 消遣型 ➢ 差旅型 ➢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
1、消遣型旅游者:
➢ 人数多,比重大 ➢ 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 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游时间有较大程度
的自由选择 ➢ 对价格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
1)出行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出游目的地基本没有选择自由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不太敏感
(1)凡是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者统称为“游客”; (2)游客分为两类: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 (3)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 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4)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 统计的游客;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 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PPT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PPT
39
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 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 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 声望方面的动机。
40
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 心理类型模式,心理类型越是靠近( )型者,外出旅 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14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 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 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B、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 是去从事某种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C、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
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住宿设施内 过夜,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 的游客。
的自由选择 ➢ 对价格敏感
36
2、差旅型旅游者:
1)出行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出游目的地基本没有选择自由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不太敏感
37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情况较为复杂,往往兼有前两类的某些特点
38
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其中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 A.受尊重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
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
有序。
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
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
人民网: 北京2月12日电(杨僧宇)2019年春节假期已结束,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 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02
03
~19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古代旅行阶段 近代旅行阶段 现代旅行阶段
人类在古代旅行活动中不断增加游览内容, 逐渐发展到近代和现代以游览为目的,以旅行 为手段的旅游活动;
从少数人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到现 代大众性的旅游活动;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
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旅游业 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旅游纠纷案例:
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 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
2019年4~5月,南湖国旅
2019年6月,桂林导游
增长率
8.0 3.5 1.8 2.4 7.3 2.2 3.0 3.6 6.7 4.0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家
1. 德国 2. 日本 3. 美国 4. 中国 5. 英国 6. 法国 7. 荷兰 8. 加拿大 9. 俄罗斯 10. 意大利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16350 14150 12330 10000
2、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有关如何促进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的 研究在此时风行起来。

【2024版】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2024版】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宗教文化现象等) ④ 交通旅游资源 ⑤ 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含古代和近现代建筑、园
林及现代人造建筑) ⑥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
三分法
① 自然旅游资源 ② 人文旅游资源 ③ 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
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② 购物旅游资源 ③ 城市景观旅游资源 ④ 会议旅游资源 ⑤ 商务旅游资源 ⑥ 体育保健旅游资源 ⑦ 娱乐旅游资源
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效益(经济、社 会、环境效益)的资源称为旅游资源,也称现实的 旅游资源。
二、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功能的因素
1. 旅游资源自身条件 2. 旅游资源开发外部条件 3. 旅游主体
旅游资源内部因素
① 美感 ② 丰富度 ③ 组合状况 ④ 历史文化价值 ⑤ 科学考察价值 ⑥ 资源容量 ⑦ 环境质量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① 地貌 ② 水文 ③ 动植物 ④ 气象气候特征 ⑤ 环境因素 ⑥ 历史沿革
1. 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①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②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③ 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① 旅游资源类型 ② 数量 ③ 规模 ④ 结构 ⑤ 级别 ⑥ 成因 ⑦ 与当地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风情、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① 主类 ② 亚类(31) ③ 基本类型(155)
主类(8个)
① 地文景观 ② 水域风光 ③ 生物景观 ④ 天象与气候景观 ⑤ 遗址遗迹 ⑥ 建筑与设施 ⑦ 旅游商品 ⑧ 人文活动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第四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外事接待阶段”
(1)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需 求的发育,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市场条 件。 (2)当时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 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是政治性接待而非经 济性经营。
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
全面振兴时期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旅游 是出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旅行和游览的 统一体。
此外,还出现过其他一些以组织集体旅游为唯一 业务的地方性旅行社,但规模都不大。
(2)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 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内 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旅游住宿
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 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从13世纪40年代开始,为了联合蒙古各国共 同对付穆斯林,配合十字军东征,教皇英诺森四 世、法国国王先后派遣宗教使团出使蒙古汗国。
4、旅游发展史上的蒸汽动力时代
蒸汽动力交通工具: 蒸汽轮船、铁路运输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生活环境的变化: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 要适时逃避
工作性质变化: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阶级关系变化: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色,但由 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为 人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 性事物。
四、基于品味或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以及被列 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于1985年11月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正式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6年,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8年,江西三清山,福建客家土楼 ➢2009年,山西五台山 ➢2010年,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丹霞 ➢2011年,杭州西湖历史文化遗产 ➢共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西班牙(43处),
位列世界第三
➢此外,中国还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 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拥有)、中国蚕 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 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 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 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 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
➢1991年缔约国第11次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世界遗产 委员会成员。
➢1992、1993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两次当选 为副主席。
➢从1987年起,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 产名单。当年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 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风景 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其后,中国又有多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ppt课件

A、经济建设成就:
如: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 长江三峡大坝
B、科技发展成就: C、社会发展成就:
反映和表现目的地社会发展状况的事物。
D、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
热情好客的苗族人向客人敬酒
二、基于资源本身再生性的分 类
1、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耗损过大或遭受毁坏,可 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色,但由 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为 人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 性事物。
四、基于品味或级别的分 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以及被列 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西藏“神湖”纳木错
海 拔 4718 米 , 是 世 界 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泊。
从湖东到湖西,全长 70 多 公 里 , 由 南 岸 到 北 岸 宽 30 多 公 里 , 总 面 积 为 1900多 平方 公里 , 湖 水 最 深处超过33米。
C、动植物资源:
森林、奇花异树、珍禽异兽等。
北京八达岭枫叶红
载歌载舞的苗族人
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的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C、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
奥运会
洛阳牡丹节
D、现代人造旅游景点:
主题公园等富有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人造游 乐场所。
无锡“三国城”风景
上海迪士尼乐园
1.3 社会旅游资源
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作用的、既非自然属性又 非人文属性的旅游资源。
➢1996年,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996年,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 ➢1997年,云南丽江古城,文化遗产 ➢1997年,山西平遥古城,文化遗产 ➢1997年,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 ➢1998年,北京颐和园,文化遗产 ➢1998年,北京天坛,文化遗产 ➢1999年,福建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999年,重庆大足石刻,文化遗产 ➢2000年,北京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帝、乾隆帝)
水路交通
隋炀大运河
• 通济渠:黄、淮 • 邗沟:淮安-扬州,江、
淮 • 永济渠:洛阳-涿郡,
黄河、海河 • 江南河:南京-杭州,
长江、பைடு நூலகம்塘江
A、张骞通西域
陆路交通
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 者,于公元前139年出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 从南道,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直到公 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张骞 对开辟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活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 恶劣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 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 的需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7章 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7章 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

5、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6、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7、国际饭店业协会IHA
THANKS
全面涉及各种国际旅游事务的专职国际旅游组织, 如: 世界旅游组织
只涉及某一旅游行业领域事务的国际同业组织, 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工作领域部分涉及国际间旅游事务的一般国际性组织, 如:万国邮政联盟UPU
(5)联合国涉及旅游事务的有关机构:
A、与国际旅游发展间接相关 B、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某些方面事务 C、专门涉及旅游业中某些具体部门 D、全面涉及全球国际间旅游事务的特别代理机构 E、区域集团 F、共同利益集团 G、行业组织
1、需求管理
宣传与促销 控制游客流入量 控制价格 信息服务
2、供给管理手段
控制土地用途 对建筑物进行管制 市场管制 特别征税 鼓励投资
第二节 国家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 所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负责管理全国性旅游事务 的组织。
全球旅游业的商业领袖论坛组织,成员包括全球旅 游业中近百位最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它是全球范围内代表世界旅游业界企业(涉及到住 宿业、游船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 的唯一机构,对全球旅游业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和见解。
3、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于1951年成立,致力推广太平洋亚洲地区的旅游业。 成员包括有100个国家及地区的政府旅游单位、地方政府 及当地旅游机构、55个航空及邮轮公司,以及数百间旅 游行业公司,同时,更有数以千个旅游业专业人士或从业员 属于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各地的分会会员。
(6)非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
非政府间组织是指那些不是由国家之间签约,而是 由来自多个国家的个人、企业或团体出于共同兴趣或共 同利益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分为: 以个人为成员的组织 以公司企业为基本成员的组织 以机构团体为基本成员的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需要政策指导的产业
功过评价问题: 政府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
利益协调问题: 政府规划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结论: 了解旅游学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 划工作的人员十分必要。
5、高度竞争的产业
不同层次上的旅游业竞争: 目的地间的竞争 行业间的竞争 企业间的竞争
专业化经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结论:不仅意味着行将进入旅游业工作的人员有必要接受旅 游专业教育,同时也意味着在职人员将会随着专业化要求的 发展,有必要更新知识。
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
旅游学: 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
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 的科学。
“Tourism is a study of man away from his usual habitat, of the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2.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有新的发展,但“商旅”始 终占居主导地位。
3. 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特征、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其对 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 行的要求。
4. 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性旅 行活动的开展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1845年始办商业性经营
与此前不同的特点: 组织工作的性质――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而不再是非营利的社会活动 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旅行社的所有 基本业务,而不再仅是组织和陪同 旅游活动的目的――纯为观光消遣,而不再是为了参加禁酒大会 旅游活动的行程――在外过夜的多日游,而不再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 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天津南开大学国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的概念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 旅游组织 旅游市场 旅游的影响
一、旅游学的形成背景
1、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学 2、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3、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
2000~2020年 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3%; 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6.7%。
到2020年时, 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将达到16亿人次; 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这一预测: 如果将国内旅游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时, 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60亿人次; 全世界旅游收入总额将达到7~8万亿美元。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出现倒退的原因
• 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 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
1. 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 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 旅行活动的规模便会发展和扩大;反之,则会停滞甚至 出现倒退。
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 旅行
•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 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 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 等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返回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 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 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 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结论: 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
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便利条件。
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 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 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 方式组织团体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规模空前 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一、“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 二、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被迫 目的:求生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 产品交换的发展
结论: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 社会形成之交。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 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 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 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