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三段论推理的运用成为西方人思维的基石。
此外,西方人抽象思维发达在对事物的定义上也有体现,较之于形象思维的下定义,抽象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概括。
例如: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这样阐释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一般来说,理解和适应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习俗等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思维方式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是不同民族间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此,思维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两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同时对比研究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中国人文化修养和塑造中国人良好形象的需要。
1.从文化体系的特征看中西方思维方式“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以XX为代表的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无所谓好坏之分,无所谓优劣之分。
只是通过了解思维方式差异的根源之处,取长补短,更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直生活在平原农耕地区的中国人,具有好静、内向及求同的民族性格,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
古人云“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这种“天人合一”是指人们顺从自然规律和崇拜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是简洁少言,语言表达充满了模糊性、随意性、不确定性、暗示性,同时会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中国人的“真理”是无法“道”出来的,只能是用模糊不确定的“玄”字来表达。
而西方地处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求得生存,必须独立面对大自然的恶劣条件,从而养成了求新、思变的民族性格,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从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
西方人一直倾向于把宇宙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他们注重探索自然,为求得生存,不断地寻求征服自然之道,改造自我从而得到神力,达到神人合一。
于是,他们从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以及形体之美不同。
宗教信仰中的“耶稣”既有神性,也有人性,他们既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并不相信天命。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举例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举例【篇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举例】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唐健吾针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中庸与偏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役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的号的特性,克服不足,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由于及文化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
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
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予以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
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
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
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
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
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摘要: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主要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
西方的线性思维模式长于分析推理,推崇清晰精确,有利于理论建构;中国的环形思维强于综合顿悟,讲求模糊含蓄,有助于体察真谛。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不同的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
这也就形成了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
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风俗宗教信仰、语言,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东方和西方就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等(连淑能,2002)。
一、思维模式的概述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生产的生产方式。
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1989)。
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陈新夏等,1988)。
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各种文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它在一定的历史、社会、地理环境中形成。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侯玉波,2007)。
一个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他/她在一定场合做出的判断和行为。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
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 注重整体统一。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
第四讲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直觉的整体性 (互补)
•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把握事物。 • 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考虑方式。
中西方思维差异
直觉的整体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
并改造世界。 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统一的结构 之中。 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文化中的体现
•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 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神似;西洋画注重写实,追求形似。 • 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荤素搭配;西方饮食较为单一, 注重营养结构。
• 中国人看问题习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而西方人正好 相反。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
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2、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中国——具象思维
• 人们以经验为基础没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进而达到协同效应。 • 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 •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以‚实‛的形式表示‚虚‛的概念,
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思维之中的逻辑性联系可
以不很明显,只要有相关性,就可建立联想。
在处事方面: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
握事物。
(2)和谐的辨证性
追求公允、协调、互补和自行调节,以此达到事物的平衡和 稳定。
美国人强调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据,看重观察和分析的方式,热 衷于搜集资料和数据,是典型的‚归纳法‛和‚实证主义‛。
西方:逻辑、分析、线性思维
的推理判断。
——‚无领域依附‛
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的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呢?当碰到事情时既可以按中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也可以按西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你更偏向于哪一种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主要区别。
中方哲学思维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注重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思维:形而下者谓之器,注重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对具体现象的分析、验证,类推,再分析、验证,再类推……;那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会带给我们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呢,不妨先看一个最近震惊中外天文界和科技界的实例。
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该中继星将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晕(halo)轨道上,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升空。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鹊桥”号是我国首颗,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作为数据中转站,它能够实时的把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尝试。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就意味着,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不仅相隔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进行通信联系。
但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其背面,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帮助来实现数据传输,完成地面测控任务。
根据设计,“鹊桥”卫星将在L2点做拟周期运动,通过定期轨控保持轨道的稳定性,可实现对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中继通信覆盖。
此前,仅有美国的Artemis任务和中国的探月三期飞行试验器以拓展试验的名义短暂造访过这片神奇的空域,但都没有实现长期运转。
因此,中继星将首次实现地月L2新轨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前言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法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从而产生了思维方法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差异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这一点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中,形象比喻的方法用的很多,比如:“薪水”表示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水土”表示自然环境等等。
成语中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比喻就更多了,如:“南辕北辙”、“龙飞凤舞”、“狼吞虎咽”等等。
这些词语都反映了汉语形象思维的鲜明特征。
而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到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文学发展却经历了一个从诗性地描写宏大的历史场面,到充分展示命运的冲突、揭示人物深层性格双向逆反的矛盾运动的这样一个由感性到抽象的进化过程。
(二)中方的整体综合和西方的偏好分析差异在对思维的基本智力操作中,中国人偏好综合,西方人偏好分析。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的特点。
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综合思想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比如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各部分器官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并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与西医根据人体九大系统的生理结构来解释病理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从观念上来说,中医是综合思维的产物,西医是分析思维的产物。
总之,对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必须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是老课题,也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以下挑选十个方面,择其主流,论其大略,着重从总体上简要地讨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力图梳理出一个眉目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西思维方式在中西文化及汉英语言的种种表现,限于篇幅,留待专文探讨.1.伦理型与认知型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哺育了儒家思想。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
《易经》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出于“忧患”意识,先哲们认为人是认识的对象和核心,探索自然只是为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例证,因而从自然现象寻求相应的启示。
儒家学说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基础之上,是做人的“明智之学".思维的中心在于伦常治道,在于确立和论证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维护人伦关系是为了维护君臣关系和封建专制,最终为了安邦治国.政治、伦理既与哲学紧密相连,又与哲学家本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哲学家也是政治家、道德家,又是文学家或诗人。
古代先哲以政治、伦理为视觉焦点,以维护封建宗法制的伦理道德为评判标准,主张“仁、义、礼、智、信”,“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明于治乱之道”,“审于是非之实”,倡导听天由命,顺应自然,体认天道,以天道为人道,以立己为起点,以平天下为归宿,重伦理纲常,重道德修养,重人际关系,重社会秩序,重安定和谐,重现实,重致用,轻自然,轻功利,对探索自然奥秘缺乏兴趣。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是彼岸世界的事,不可及也不可知;人道是此岸人间的事,可知又可及,于是成了关注的中心。
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仁"寻求人伦关系规范化,“礼”寻求社会有序化,哲学、伦理、政治三者混为一体,主要是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而非西方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形而上学。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每一时代的思维方式反映该时代的社会和文化,体现该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程度、认识水平、实践方式和时代精神。
从历史的眼光看,可以把人类的思维方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后馈性、再现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不像西方思维方式那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古代生产力低下,古人智力不发达,思维能力弱,思维空间狭窄,思维方式简单,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模糊的整体,把某种事物或现象看作是世界的始基,都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思想,往往从主观出发看待客观世界,把主观感受赋予思维对象,加以联想,产生主客互渗、“天人合一”的观念,具有朴素的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意向性、单向性以及封闭性、神秘性和猜测性。
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不能用古今差异或变相的古今差异来取消的,因为这与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合。
因而是不可能用古今之别来解释的。
当然,如何描述、把握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还需要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付出持续的努力,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中西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确存在着实质性差异。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一种哲学的核心范畴或概念,无非就是对于蕴含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的反思性把握,那么,这种差异带来的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异,就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创新的一个可能空间。
因此,人们必须承认并把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思维方式层面看问题,一种文化对于外来观念的吸纳,实质上就是将一种思维方式中的思想“映射”或“移植”在另一种思维方式之中。
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文化对于另一种异质性文化中观念的吸纳大多是偶然的、非系统的,这种吸纳通常不会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
但在社会处于大变革,对于新观念具有迫切需要,从而导致非偶然的、系统性地对于异质性文化中观念的吸纳之时,这种吸纳就再也不会不造成对既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了。
中西文化中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例子
中西文化中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例子
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的差异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以下是一些中西文化中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例子:
直觉思维的例子:
1. 中国的风水:风水是根据环境因素和自然规律来选择合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一种传统信仰。
它通过直觉来感知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从而做出决策。
2. 西方的第六感:第六感是指直觉或超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通常感官无法察觉的事物。
虽然科学尚未证明第六感的存在,但它在中西文化中都有一定的信仰基础。
逻辑思维的例子:
1. 中国的中医:中医诊断疾病时,会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病因、病理和治法。
这种思维方式注重经验和证据,强调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2. 西方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证据和逻辑推理,不依赖于直觉或信仰。
需要注意的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思维方式,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补充的。
在某些情况下,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而在其他情况下,逻辑思维则更为适用。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美学上的差异就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西方思维更适合于科学原理的发现,因为只有将事物孤立起来静止下来审视,才能全面地展示该事物的种种特性,从而发现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如果不把经验、环境等因素完全抛开,事物的一些根本的属性就很难发现。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就是在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同样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由西方人提出的,而不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呢,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西方思维在严格划分概念,并且把它们视为实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追问“它是什么”,也就有了定义它的冲动。
在过去的文明史中,西方思维推动了哲学的深入发展,使西方哲学走过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发展阶段,带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科学之母的作用,并推动各门科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为西方思维方式代表的形式逻辑,更是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
中国传统的思维则更适合于实用的发明,因为它特别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擅长于相关性的思考,它不依赖多少原理的指导,就可完成人们所预想的方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之不同案例分析
西式沟通方式
重视效率
西式沟通方式注重效率和目标导向,强调事 实和逻辑,倾向于直接、明确地表达个人观 点和需求。
直接表达
西式沟通倾向于直接表达,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更倾向于通过提问、陈述等方式明确表达个人意见 和看法。
个人主义
西式沟通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权利和自 由,决策过程往往基于个人判断和选择。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之不同案例分析
目录
• 中西思维方式概述 • 中西思维方式在教育中的体现 • 中西思维方式在工作中的体现 • 中西思维方式在沟通中的体现 • 中西思维方式在决策中的体现
01
中西思维方式概述
中式思维方式的特点
整体性
直觉性
中式思维方式注重整体观念, 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倾向于从整体到 局部的推理方式。
实证性
西式思维方式注重实证和理性认识, 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获取客 观数据和证据。
逻辑性
西式思维方式注重逻辑思考,强调事 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善于运用演绎 和归纳的方法来推理。
抽象性
西式思维方式注重抽象思考,善于运 用概念、范畴和理论来分析问题,注 重思维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02
中西思维方式在教育中 的体现
05
中西思维方式在决策中 的体现
中式决策方式
集体主义倾向
中式决策通常强调集体利益和 共识,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
通和协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验决策
中式决策者通常根据经验和直 觉做出决策,强调对情境的感 知和理解。
长期规划
中式决策者倾向于考虑长期影 响和后果,注重战略规划和可 持续发展。
权威与等级
在决策过程中,中式文化通常 尊重权威和等级制度,遵循层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西方人
征服自然(human dominion over nature)
理性(rationality) 客观事实(facts)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科学文化(science-focused
culture)
天人合一
天:大自然,或者地球,或者整个空间。
2. “I” consciousness 3. Independence from
organizations 4.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5. Privacy important 6. Belief in individual
decisions
Collectivism
思维方式 modes of thinking
文化 culture
语言 language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 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和其转换,要研究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思维方式。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decisions
比较下面两则中美领导人在两所知名大学的讲话。
1. Harvard is a world fam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ttracting the best minds and bringing them up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stand on your rostrum and have this face-to-face exchange with you.
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一、本文概述《论中西思维方式》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然后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实践以及社会决策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并共同塑造世界的未来。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传统的整体性、直觉性、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传统的分析性、逻辑性、实证性的思维方式。
接着,文章将分析这些思维方式在认知世界、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然后,文章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在中西方的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文章将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西思维方式的互补与融合,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提供有益的思考。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认知结构上,西方思维倾向于分析性,注重将整体拆解为部分,通过深入剖析每个部分来理解整体。
而中国思维则倾向于综合性,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差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思维鼓励独立思考,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而中国思维则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内在的统一和平衡。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思维往往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群体和谐,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这种差异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思维鼓励个人表达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思维则强调集体荣誉和共同利益。
在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上,中西思维也存在差异。
西方思维注重形式逻辑和实证主义,善于运用数学、逻辑等分析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和推理。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辩证思维和直觉体悟,善于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中医与西医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各具特色与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自然疗法,而西医注重分析病因与病理,并采用先进的治疗技术。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的思维方式,并比较两种医学体系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差异。
中医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相信人体的健康与内外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
中医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脉诊来形成综合诊断,揭示人体不平衡的原因。
中医强调调节身体的自然能力,通过中草药、针灸和推拿等自然疗法来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而引起的,因此治疗的重点是调整患者的体内平衡。
与此不同,西医的思维方式注重病因与病理的分析。
西医通过现代医学科学的手段,如实验和影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将疾病视为特定的异常生理过程或病理变化,研究疾病的起因与发展机制。
西医注重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西医也强调证据和数据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来验证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的诊断方法是基于患者整体状况和体内平衡的综合分析,注重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搏,并通过察观、问诊和脉诊等方法来获取病情信息。
中医治疗侧重于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平衡,采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
相比之下,西医的诊断方法更加依赖于现代医疗技术和实验结果。
西医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理学测试等手段来获取客观数据,以支持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西医治疗则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和外科手术,以直接干预病理过程以及恢复患者的健康。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强调自然疗法,适用于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中医在体质和预防方面也有独到的理论和实践。
西医则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技术著称,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疾病和重症患者。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与交流,中西医已经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对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 根据思维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混合 • 根据思维的地域:东方、西方、大陆型、海洋型.. • 根据思维的民族:汉族、英美民族... •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理解: 封闭性、开放性、收敛性、发散性 再现性、创造性、静态性、动态性 平面性、立体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注重人的思维及其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打破计算-推理的单纯逻辑思维框框 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为第5代智能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 四代计算机:第1代 — 电子管时代,1946-56 第2代 — 晶体管时代,1956-62 第3代 — 集成电路时代,1962-70 第4代 —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 第5代 — 人工智能时代 1981年日本首先提出研制规划 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 专家系统 + 知识库 + 图象信息处理系统 + 电脑逻辑运算
思维方式的类型
•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
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主讲人:李春凤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3.社会特征 4. 民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 智能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 • 突破口:形象(直觉)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中国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 抽象(逻辑)思维: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4. 外语界关于思维的研究 • 语言与思维 • 外语与外国思维方式 •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中西比较思维学: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历程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 思维方式: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 = 思维形式 + 思维方法 + 思维程序 • 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想像) • 思维方法:精神产品的生产工具,如: 具体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 ... 理论工具方法: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 思维程序: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 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 思维方式的八大要素:知识、观念、方法、智力 情感、意志、语言、习惯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 时代特征
• 古代 — 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 意向性、单向性、封闭性、神秘性 近代 — 分析性、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 注重认识客体和主体 • 现代 — 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多样性; 动态性、前瞻性; 形式化、符号化;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互补并重、辩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