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概念一般来讲,旅游者是指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的人。

研究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旅游者的概念和界定问题,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旅游者?对旅游者的定义问题,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主体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目前,对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1937年,国际联盟对外国旅游者的解释是:外国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应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包括: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2、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上岸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来访旅游者;不能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包括:1、抵达某国就业任职或者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均不能列为旅游者;2、到国外定居者;3、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4、边境地区居民中日常越境工作的人;5、临时过境而不停留的旅行者,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旅游者;这一解释是为了规范各国的旅游统计口径,但它针对的只是外国旅游者,无国内旅游者。

二、罗马会议定义二战以后在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于1963年在罗马召开了一次国际旅游会议。

经过讨论,会议对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者的统计范围作了新的规范,这就是罗马会议定义。

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确认和通过了这个定义;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也采纳了这一定义。

人们通常把这一定义内容称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一)旅游者的定义罗马会议指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

游客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到访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旅游者;另一类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离去的游客——短程旅游者或一日游游客。

罗马会议的具体解释是: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旅游者

旅游者







(5)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84年 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 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 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 足1年的访问旅行者。 (6)中国: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 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 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 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下列人员不在中国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8)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1.旅游意识强,导游要求高 2.保险观念足,较爱写投诉 3.身处大都市,了解海外情 4.“商业气”很浓,“市场感”很强


北方:
以京、津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市场

1.重政治,关心时事 2.收入低,架子很大 3.文化厚,容纳性强

不纳入“海外游客”统计之列人员:





(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随行 人员; (2)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 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 (3)航班过境旅客; (4)边境往来的边民; (5)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6)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1)探新求异的需要。 (2)逃避紧张现实,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 说明: 旅游动机产生可能源于几种需要的某一种,也 可能出于其中两种或多种需要。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之列: • (1)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2)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3) 调遣的武装人员; • (4)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5)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6) 到境外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7)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罗马会议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 (1) 根据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为旅游者。 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是 除了为获得报酬 的职业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包括消遣性旅游和非消 遣性旅游。
• (2) 把访问者在一个国家停留的时间作为划分游客的标准, 凡超过 24 小时的称为旅游 者, 未超过 24 小时的称为一日游游客。 该定义 在旅游统计中更具操作性。
• ( 一) 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 1937 年, 国际 联 盟 统 计 专 家 委 员 会 ( 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 Nations) 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和人员范围做了如下解释和规定
。 • 国际旅游者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国, 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 24 小时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什么是游客? 就概念性定义来讲, 游客是指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 以外, 基于任何原 因到其他一个不是自己居住地的国家观光、 访问 的人。 游客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 ( 包括 娱乐、 度假、 疗养保 健、 学习、 宗教和体育活动等) , 也可以是工商事务、 家庭事务、 公务 出使、 开会等。

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答: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

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

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旅行是重于行,即赶路到达某处;旅游是重于游,但也是一种行。

旅行时欣赏景色便衍生出旅游,因此旅游孕育于旅行;但是旅游是以美景为目的地,旅行是以终点为目的地,因此旅游不同于旅行,脱胎于旅行之外。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游览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称呼?其根据是什么?当私有利和私有观念形成后,旅行活动开始现现,但都基本带有功利的目的,与现代旅游存在本质区别,但它是旅游形成的基础。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的意识随之发展,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成熟。

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着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可同样称为旅游。

如何成为出色的旅游从业人员?做旅游多年,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朝气的行业,接触永远的都是最新推的好玩、好吃和各类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确实是一个非常锻炼人、扩大人际交往和提升自我品味的低成本职业。

那么做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做到哪些和注意些什么呢?第一:平和健康的心态心境不能轻易因外界条件而变化太大,面对客人要笑口常开,绝不能把丝毫的不悦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

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
旅游者就是为了某些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 访问的人。
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对“国际 旅游者”或“外国旅游者”定义为: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 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特别界定下列人员是旅游者: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与旅游者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活动是当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 广的人类活动之一。旅游者是旅游活 动的主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前提 和源泉。本章主要讨论旅游的本质与 特点、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形成的 主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分 类以及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 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的技术 性定义,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 客观因素,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 的和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 求特点。本章分四节来学习:
(1)为了消遣、娱乐、家庭事务和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出国旅 行的人; (2)为参加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为商务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 间不超过24小时。
(二)罗马会议的定义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性旅行和旅游会议, 会议对上一定义作了修改和补充,就各国对旅游者的统计 口径作了新的规范,并提出了“游客(visitor)”这一总 体概念。在“游客”下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 称为旅游者(tourist),另一类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 称一日游游客或游览者(excursionist)。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

设施和环境设施等)。
Ecotourism
(二)生态旅游者因素
1.可自由支配收入(经济能力)

1). 可自由支配收入=全部收入-(社会费用+生活必需品费用+保障性
费用) 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税、 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和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等)和日常生活 必需消费(衣、食、住、行等)以及预防意外开支的储蓄(突发事故 所需费用)后,剩余的部分。 用途:一是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二是旅游(包含生态旅游) 消费。
Ecotourism
生物本能时间——睡眠、饮食等 谋生活动时间——工作时间 家务与社会活动时间
3. 身体状况及家庭的人口结构
一个人的身体能力和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
成为一名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活动:登山探险、自行车旅游、滑雪旅 游、海洋生态旅游等,对体力、体能要求较高。 家庭的人口结构是影响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之 一。
Ecotourism

二. 以旅游对象分类
自然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
文化生态旅游者
Ecotourism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2)
Ecotourism
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6)
Ecotourism
Ecotourism
世界著名八大露营区之一
Ecotourism
Ecotourism
问题 延伸: 双向 责任
Ecotourism
§2 生态旅游者分类
一.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依据动机、态度和行为等条件不同而 划分)
Ecotourism
严格生态旅游者 (主动的、深入的) 强烈的环境责任感 持续增长 专业化的旅行 长途旅行 小团队 完全主动 体力的挑战 无服务要求 与自然深入的相互交流 强调个人的体验 自己进行旅行安排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 地国家的人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 访问该国的人 上述人员的随从 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 工作人员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但包括下列人员:
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 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 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二)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 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 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家庭 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满足基本生 活需要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收入,旅 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田中喜一的四类动机 麦金托什的四种基本动机 托马斯的18种旅游动机
利奥得的8类基本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2.旅游动机的常见类型
健康、娱乐的动机 好奇、探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社会交往的动机 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的动机
公务和商务方面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旅游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
自我中心型(安乐小康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小
多中心型(追新猎奇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

旅游者、动机、决策

旅游者、动机、决策

(二)按不同出游目的分类
• 3、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 主要指的是通过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方面的旅游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增进身体和 心理健康、治疗慢性疾病等目的而外出旅游的旅 游者。以收入较高的中老年人为多。具体形式主 要有医疗旅游、森林旅游、避暑旅游、温泉旅游、 体育保健旅游等。特点: • (1)消费较高(2)选择目的性较强,重游率较 高(3)外出季节性较弱
4、公务型旅游者
• 定义:出于工作方面的需要而外出旅游者,其目 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 形式: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和奖励 旅游。 • 特点(1)消费水平高,对价格不敏感 • (2)、对旅游服务要求较高 • (3)人数较少 • (4)对目的地选择没有多大的自由。
5、宗教朝觐型旅游者
(一)旅游需要:指当人处于缺乏 旅游需要: 旅游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旅游愉 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 中的意识反映 1、积极的产生 旅游是享受学习的积极的休闲 造就具 途径: 在实现生 途径: 存空间转换中调节人的心理环境
• • • • P67 (1)目的明确 (2)出行时间固定(汉传佛教宗教节日) (3)对教义规定的香烛、纸、鞭炮等有特 殊的需求。 • (4)重游率高 • (5)接待方式按宗教规定进行
汉传佛教宗教节日
• • • • • • • • • • 正月 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 家 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 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 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 • • • • • • • • • • • • 五月 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 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 萨圣诞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 七月 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 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 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十月 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 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 日 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

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

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旅游者是指那些离开他们正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停留并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商务等活动的人群。

他们到达目的地旅游之前,可能是有目的性的计划行程,也可能是自由行的方式,但无论如何,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旅游者的界定对于旅游者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时间和活动。

首先,旅游活动是短期停留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时间作为一个界定旅游者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长期在一个地方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不被认定为旅游者。

具体的时间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一般来说,停留在目的地的时间在一天到几个月之间。

其次,活动也是一个界定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进行的活动通常与休闲、娱乐、观光和商务等相关。

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还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体验当地文化、参加节庆活动、购物和参加商务会议等。

综上所述,旅游者的界定可以简要概括为“那些短期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和商务等活动的人群”。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旅游者的形成条件是多方面的,以下列举了几个关键的条件。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旅游通常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以及旅游项目的费用等。

因此,一个能够成为旅游者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时间条件旅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也是成为旅游者的条件之一。

这包括工作休假、学校放假、退休等时间的安排。

兴趣和需求兴趣和需求的驱动也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重要条件。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景、历史等感兴趣,或是追求休闲和放松的需求,都可能驱使一个人选择成为旅游者。

信息和技术条件信息和技术条件对旅游者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预订机票和酒店,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旅行安排。

政策和法规条件政策和法规条件也对旅游者的形成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对旅游者的签证、入境手续、安全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这些政策和法规对旅游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限制和引导作用。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
(1) 以下几种人为国际旅游者:
※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等原因而旅行的人; ※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 ※ 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即便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人。
(2) 下列几种人不属于国际旅游者:
※ 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 ※ 寄宿在校的学生; ※ 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越国界到邻国工作的人; ※ 途经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不管其停留时间多长。
(1)消遣(周末度假或假期);
(2) 健康(温泉浴或海水浴治疗);
(3) 出差或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体育比赛活 动、讨论会、朝圣或代表大会等);
(4) 商务旅行;
(5)改变课堂教学的修学旅行(如海上课程或 滑雪课程)
4、我国的定义。
• 国家旅游局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为了观光游 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就业疗养等目的而离 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停留时间不 超过6个月,且目的不是为了取得报酬。
一、收入水平 (income level)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 能否成为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 费结构,并且还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其 旅行方式的选择等。所以,收入水平是影响旅游 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
影响:1.动机、2.消费结构、3.旅游目的地和 方式的选择。
国内不过夜旅游者(domestic excursionists):是指基 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2、北美国家的定义。
• 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是否属 于国内旅游者 p46
• 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价委员会(the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Review Commission)—— 80km(单程)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者
下列哪些是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 ?
(1)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 (2)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或回国作短暂停留 的侨民。 (3)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会议、 学习的目的而访问他国的人; (4)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5)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机上的乘务人员; (6)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7)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人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8)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9)第(8)条中所述人员的随从;
第三章 旅游者
(三)其他客观因素
1、科学技术因素
2、人口结构及素质
人口数量增长,为旅游者增加奠定了基础 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年人喜欢外出旅游 文化教育素质:受教育程度越高,求知欲望越强, 收入越高,外出旅游可能性越大
第三章 旅游者
3、家庭生命周期
1)成长学习期 2)单身阶段 3)新婚阶段 4)初为父母 5)空巢阶段 6)分解阶段
闲暇时间包括: 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
第三章 旅游者
20世纪人的平均时间 分配: 每年工作47周; 21世纪的时间分配 一生工作47年 ; • 工作5万小时(减少一半); 一生工作10万小时; 25万小时用于就学、社 • 就学、社交、休闲、旅游 交、休闲、旅游等活动 。 38.8万小时(增加13.8万小 时); •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工作时 间的7倍以上。 ——21世纪是人类真正的休闲 时代。
2、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
以外出旅行的距离为标准进行界定,不论其是否在外过夜。
3、欧洲国家(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国)
标准是在异地逗留的时间长度

旅游者 PPT

旅游者 PPT
探亲访友、宗教 使团会议代表、体育
其他
二、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比例最大 2、季节性强 3、选择自由 4、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对价格较为敏感
(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差旅型旅游者是以业务为主,兼顾观光娱乐活动的一
种旅游行为 。 2、人数上相对较少,但是在出游次数上却较为频繁。 3、出行没有季节性。 4、服务质量要求高。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 一、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分类


者 列

旅 游
游 客





侨居海外国民
乘务人员(非居民)
非居民

访

游览船旅客

白昼旅客

乘务组员

永久入境移民


临时过境移民


外交人员

统 计
领事馆代表
武装部队成员
过境旅客 难民 游牧民 过境工人
度假、出差 治病、学习
2、“短程旅游者”,指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不 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旅游者)。
(三)我国旅游统计中的界定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 宗教活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且其主要目的 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 台同胞。
约翰·托马斯列举的旅游动机
三、 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性别、年龄和教育 2.经济能力、余暇时间和职业 3.心理因素 (二)社会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治安等因素,构成个人 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均具有 强烈的限制影响作用。

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

旅游者的界定与形成条件
种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观光型旅游者
观光型旅游者是指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离开 常住地外出旅行的旅游者。他们希望通过 参观、游览异国他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获得一些美好、 特殊、新奇的感受。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观光型旅游者是世界各国最普遍、最常见 的旅游者,是旅游者中的主要类型。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包括下列人员:①为了娱 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宜、体育活动、会议、学习 或过境进入国家者;②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 在某国稍作停留者;③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 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④负 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 访问的旅行侨民。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
观光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 观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花费不大 观光旅游者出游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长,而且
重游率低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指以娱乐、消遣求得 精神松弛为主要目的而离开长住地外出旅 行的旅游者。由于娱乐消遣旅游可以调节 人们的生活节奏,摆脱紧张工作带来的烦 恼,所以这类旅游者正在不断增多,在发 达国家的所有旅游者中.娱乐消遣型旅游 者所占比重最大。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主要指那些为达到消除 疲劳,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治疗慢性疾 病等目的而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 康方面的旅游活动的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特点
主要参与者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旅游者 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收入较高者,以中 老年人居多;有较高的收入、较多的闲暇 时间,因此停留时间较长;保持健康或恢 复健康的欲望较强;对旅游项目中的保健、 康复功能比较敏感。

中职 旅游概论课件第二章 旅游者

中职 旅游概论课件第二章  旅游者

? 闲暇时间===工作以外的时间
时间
法定的工作时间:8小时每天,每周最多40小时
必要的附加工作时间:加班,第二职业 必要的社交活动的时间: 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吃饭、睡觉 做家务的时间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它必须占 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消遣 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特点
(1)对价格敏感 (2)追求物有所值 (3)花费较高 (4)重游率高 (5)参与性强
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特点: (1)消费较高 (2)重游率高 (3)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文化型旅游者
特点: (1)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2)具有某方面的专长或具
有特殊的兴趣 (3)可能重游
公务型旅游者
特点:
入境境旅游者:在内地旅游设施过夜
入境一日游游客:在内地旅游设施不过夜
出境游客:
是指离开我国,出于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 养、购物、参加会议、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 目的,到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陆地区居民。其在外连 续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12个月,并且活动主要目的不是通 过所从事的活动来获取报酬的人。
第二节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问题 导入
1.你知道旅游者是如何形成的吗? 2.旅游者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重点: 1.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2.旅游者形成的主观调价; 难点: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重点与
第二章 旅游者
难点
8
一、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1.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2.闲暇时间 3.旅游动机 4.其他条件
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所下的定义
入境旅游者
游客
入境游客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的是未在访问目的 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 客。
但是,各个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为了 统计的方便。但是,其核心内容不变。
中国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
是指来我国内地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 疗养、参加会议、购物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 同胞。其中,外国人是指非我国国籍的人, 包括加入外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指持 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 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 台湾省的中国同胞。
1、旅游者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ourist
• 理论性定义:
旅游者就是离开居住地 到异国他乡作暂时的 旅行、访问活动而非 谋生的人。
• 技术性定义: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为了便于旅游的实际操作,虽然各地都不尽相同,但 是原则上已经取得了统一。
国际旅游者international visitors
• 下列八种人不包括在国际旅游者内:
1.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 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
2.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官员、外交人员及随行的 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住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 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 国口岸的中转游客;
• 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Short-lived League of Nations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超过24小时的人” 以下几种人是国际旅游者: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 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即使逗留时间不足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国家的定义
❖ 英格兰旅游局在其进行的英国旅游调查 (British Tourism Survey)中规定,国内旅游者 指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 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欧洲国家的定义
❖ 法国旅游总署的定义则是:凡以下列原因离 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 不超过4个月的人均可视为国内旅游者。这些 原因包括: ①消遣(周末度假或假期); ②健 康(温泉浴或海水浴治疗);③出差或参加各种 形式的会议(体育比赛活动、讨论会、朝圣或 代表大会等)④商务旅行;⑤改变课堂教学的 修学旅行(如海上课程或滑雪课程)。
旅游者的统计标准
❖ 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标准 ❖ 国内游客的统计标准
❖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 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 或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 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 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2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 客观条件 ❖ 收入水平 ❖ 闲暇时间 ❖ 其他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
❖ 旅游动机 ❖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 美国著名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将旅
游动机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 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 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 下列人员不包括在国际游客之列:①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 该国谋求就业的;②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 的;③任何上述各类人员的随从人员;④流亡者、流浪者或 边境上的工作人员;⑤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
小时,但不足一年的人,其目的可以为消遣、 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 习和宗教等。但是,国内旅游者不包括那些 外出就业的人。国内短程游览者指基于以上 任何目的在访问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罗马会议的定义
❖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又称罗马 会议),对国际联盟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对旅游者的 统计范围作了新的规范,具体内容如下:
❖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指除 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非自己常住国 家观光、访问的人。游客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活动(包括 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和体育活动等),也 可以是工商事务、家庭事务、公务、出席会议等。根据游客 在一个国家停留的时间长短将其分成两类:在一个国家作短 暂停留超过24小时的称为旅游者;在一个国家作短暂停留不 超过24小时的称为游览者(包括海上巡游途中来访的游客)。
❖ 本章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 生熟悉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 理解,了解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把 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条件,认识 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 本章难点: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3.1 旅游者的界定
❖ 国际联盟的定义
❖ ①为消遣、家庭事务或身体健康原因而出国 旅行的人;②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 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 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③为工商业务而 出国旅行的人;④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登岸访 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包括下列人员:①为了娱乐、 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宜、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 进入国家者;②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 作停留者;③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④负有持续时间不 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主要指那些为达到消除疲 劳,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治疗慢性疾病等 目的而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 的旅游活动的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特点
❖ 主要参与者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旅游者以 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收入较高者,以中老年 人居多;有较高的收入、较多的闲暇时间, 因此停留时间较长;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的 欲望较强;对旅游项目中的保健、康复功能 比较敏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
❖ 观光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 ❖ 观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花费不大 ❖ 观光旅游者出游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长,而且重
游率低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是指以娱乐、消遣求得精 神松弛为主要目的而离开长住地外出旅行的 旅游者。由于娱乐消遣旅游可以调节人们的 生活节奏,摆脱紧张工作带来的烦恼,所以 这类旅游者正在不断增多,在发达国家的所 有旅游者中.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重最 大。
北美国家的定义
❖ 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 衡量其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
❖ 加拿大政府部门规定:旅游者是指离开其居 住地边界至少80 km以外的地方旅行的人。
❖ 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调查统计局 (the US Travel Data Center and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用的标准则是160 km
❖ 个性心理因素 ❖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修养 ❖ 社会条件
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
3.3 几种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 观光型旅游者
❖ 观光型旅游者是指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离开常 住地外出旅行的旅游者。他们希望通过参观、 游览异国他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长 见识,扩大视野,获得一些美好、特殊、新 奇的感受。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观光型旅 游者是世界各国最普遍、最常见的旅游者, 是旅游者中的主要类型。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 参与愿望较强,追求娱乐、消遣和观赏享受 ❖ 外出季节性很强,除退休者外,几乎都是选择较好
的季节利用带薪假期旅游 ❖ 旅游的灵活性较大,如遇天气变化、不安全因素、
产品质量、价格等问题时,可以临时改变计划,取 消旅游或改去他处 ❖ 由于娱乐消遣旅游项目内容多,一般停留时间较长, 少则1~2天,多则4~5天或更长,因此旅游者花费 较多 ❖ 多是自费旅游,对价格比较敏感,要求物有所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