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改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教师:梁静一、盛唐时期边塞诗兴盛的原因⏹1、边境战争的深刻影响。
⏹2、多数诗人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3、对于前代优秀边塞诗的继承。
二、盛唐边塞诗的内容1、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
岑参《轮台歌》、《走马川行》;高适《塞下曲》、《送李侍御赴安西》;王维《出塞》、《从军行》;2、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
高适《燕歌行》;李白《战城南》;杜甫《前出塞》、《后出塞》;王维《老将行》;3、抒发将士及诗人思乡的情绪。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一)高适1、生平经历:a.出身比较贫寒,和下层社会接触较多;b.颇具豪气,为人落拓不羁,“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河岳英灵集》);c.青少年时屡遭挫折但并不灰心,仍然积极谋求用世的机会;d.晚年入仕且官运亨通,但好诗也愈来愈少。
2、边塞诗的内容:1)歌颂将士安边卫国的英勇斗志;2)表现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揭露军中将士间的苦乐不均,鞭挞了边将的腐败荒淫;3、边塞诗的特点:1)大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将边塞见闻、功名志向、不遇的感慨和对边事的议论糅合在一起,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2)部分采用七言歌行,气势沉雄,音调流畅,如《燕歌行》;(二)岑参1、生平经历2、边塞诗的内容:1)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边疆战争;《走马川行》、《轮台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2)抒写自己为国安边的抱负;《送人赴安西》:“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3)反映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往来以及关系的融洽;《奉陪封大夫宴》:“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边塞诗
李益
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 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 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 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 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 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 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 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 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 夸张、渲染、烘托等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 ⑴从内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 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 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 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 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⑵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 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 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 ⑶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 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分析。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内容与成就。
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情和壮丽景色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他们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高适的生平和诗歌风格高适(约公元704年—约公元765年),字长贵,唐代著名诗人,先祖是匈奴人,后裔和儿郎迁至唐朝而居。
他曾任过安西都护府功曹员外郎,后来又历任秦州刺史、河中郡太守等职,晚年在家乡故居隐居,以写诗和著书为乐。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写边塞风光的能力尤其突出。
他的代表作《长恨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高适的边塞诗高适的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边疆生活为主题,表现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他的《过华清宫绝句》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两句简洁而意蕴丰富,通过描写流水落花,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这种感慨抒发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都是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三、岑参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岑参(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0年),字文子,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宣武军副都护。
他的诗歌风格婉约清丽,善于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他擅长边塞诗,尤以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著称。
此诗描绘了壮美的雪景和边塞风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四、岑参的边塞诗岑参的边塞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辽阔的边塞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理解。
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平沙日未没,黯黯见北辰”一句描绘了边塞荒凉和北方的边远景象,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叹。
五、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成就高适和岑参以其杰出的诗歌成就,成为了我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唐代边塞风貌和壮丽景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们的边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域特色,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成就在唐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
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赏析——探寻盛唐气象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边关将士戍守疆土,保家卫国,涌现出一批以描写边塞生活、战争场景和戍边将士情感为主题的诗人,史称“边塞诗人”。
他们的诗歌,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既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也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展现盛唐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一、高适:边塞诗歌的开山鼻祖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渤海人,是盛唐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岑参并称“高岑”。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苦生活。
他不像一些诗人那样仅仅描写边塞的景色,而是将边塞的自然环境与战争、政治、人物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篇。
高适的边塞诗歌,常常以写实的笔法描绘边塞的景象,例如《燕歌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象,就将边塞的寒冷和肃杀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又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别董大》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就将送别友人时的悲凉气氛渲染得十分到位。
高适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高适代表作品赏析:•《燕歌行》:此诗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悲壮的氛围闻名,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被后世无数诗人所传诵。
•《别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凄凉而动人,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塞上听吹笛》:这首诗以听笛声起兴,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和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李益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李益的古诗词诗歌鉴赏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
李益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他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我在此整理了李益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益的古诗词鉴赏1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一作:回乐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写情李益〔唐代〕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
诗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形象地表现了失恋的痛苦。
全诗语言简练,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虚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诗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3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唐代〕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李益的古诗词鉴赏21江南曲李益〔唐代〕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
岑参的生平事迹材料岑参,唐朝诗人,宰相岑文本曾孙,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岑参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岑参的生涯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
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边塞诗代表作
边塞诗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代表诗人简介:王昌龄王昌龄(698—756),字少伯。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从《少年行》、《长歌行》等作品中可看出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
他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岑参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少年天纵,却因避家讳而与科举无缘,致使一生落魄,只活了27岁。
诗人虽短命,然写作有专攻,诗写富于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表现方式也暗合意象化手法,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极高。
诗人思维奇特,且多用逆思维,达到反常规处理意象,让人一新耳目。
他还能跳跃性诗写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凄美爱情,不仅接近现代诗的形式感与节奏感,而且很凝缩,却不会产生任何板结。
“诗鬼”之于李贺,可谓实至名归。
代表作品:1、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岑参的诗词全集
岑参的诗词全集岑参,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岑参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岑参(715年-770年),南阳人,唐朝诗人,宰相岑文本曾孙,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去世之时56岁。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1岑参的诗词全集《失题》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
可即疲献赋,山村归种田。
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
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登总持阁》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过酒》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汉川山行》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南池夜》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
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
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万事信苍苍,机心久无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塞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蓟门行五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
下面一起欣赏高适最著名的10首边塞诗: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1、《蓟门行五首》【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赏析:“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
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
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赏析:“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其三】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赏析: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
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
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
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
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其四】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浅谈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相同之处
浅谈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相同之处高适与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边塞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它反映了唐代边塞地区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
而高适与岑参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将从诗歌主题、艺术手法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浅谈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相同之处。
从诗歌主题来看,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多以塞下曲为主题,反映了边塞地区的风景和人文风情。
高适在《赠婢》中写道:“昨夜东风吹血色,朔风吹雪花,吹落星如雨,飞入凉关门,情人在巴顿,行行重行行。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寒冷和荒凉,表现了武士远征的悲壮情感。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黯黯黄云鬼物吹,新城晚望霁光低。
十两银钩重马尾,沙头宛宛吹戍旗。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风雪风貌和军营生活,表现了军中的孤寂和壮丽。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情,突出了边塞地区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
从艺术手法来看,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采用了较为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音韵技巧。
高适在《赠婢》中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通过描绘东风和朔风的冷酷风景以及情人在凉关门的离别情感,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壮美。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了较多的拟人手法,将黄云比作鬼物,将马尾比作银钩,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苍凉和戎马风情。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采用了较为丰富的音韵技巧,押韵和对仗处理得当,具有较强的音乐美感。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在艺术手法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和审美追求。
从影响力来看,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和雄浑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清新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塞诗[1]
高适岑参诗选
高适岑参诗选
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4]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4]
思想内容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高适岑参放诗选
高适岑参放诗选
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边塞诗(自用)
[李贺·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 昭王所筑。《战国策· 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 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白话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
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 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 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天寒地冻, 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 沉。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 迷失了回家的路。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下雪隔断了边 塞,隔断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 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 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狐”字,使 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 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突出戍 卒的思乡之情。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 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 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 “愁云”和“迷”, 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 达。
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 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 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 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 死如归。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中国历史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简介 岑参是怎么死的?岑参的代表作品
中国历史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简介岑参是怎么死的?岑参的代表作品人物档案姓名:岑参别名:岑嘉州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唐朝出生地:河南仙州去世时间:公元770年出生时间:约公元715年职业:诗人、官员官职:太子中允、嘉州刺史等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品:《岑嘉州集》《岑参集》十卷等主要成就: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岑参唐朝南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曾祖开始家中长辈多以文墨位至宰相。
到了岑参父亲岑植一代,也坐到了晋州刺史这个位置。
岑参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怎么也该生活富足,接受最好的教育,日后可能也会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入仕从官。
不过可惜的是,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自此家境日益困顿。
岑参幼年之时,跟随兄长读书习字,十五岁后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二十岁来到长安求仕不成,于是各地漫游。
天宝三年的时候,岑参高中进士,此后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五年后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今日我们都知道,岑参边塞诗写的最好。
他就是在这一年,初次来到边塞的。
天宝十年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人交好。
十三年,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这是岑参第二次出塞,也是感受最深的时刻,他的边塞诗大多诗成此时。
乾元二年,岑参改任起居舍人。
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后罢官准备东归,不想未曾断,最后客死成都居所,享年五十六岁。
岑参是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共称“高岑”,其诗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
1
边塞诗
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 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 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 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从于是奇情壮丽的 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一些有切身边 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 历的见闻来写作;我们把这些反映边地生 活的诗歌通称为边塞诗。其代表人物是高 适、岑参、王昌龄。
叙事 实写 抒情 虚写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曲
14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此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 的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 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 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25
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 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 思想感情特点。
26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
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 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 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 27 中原的风光 ……
—李 白 《塞下曲六首》
6
五、边疆将士思乡之苦。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返回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
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边塞诗人的意思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与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与军旅生活。
那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呢?1、高适高适(700-765),字达夫。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期精神。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2、岑参岑参(715—770),南阳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也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以后曾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
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
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试题:
有哪些?
答案:
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等。
【相关阅读】
唐朝
边塞诗的内涵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资料,或描述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这类诗的思想资料极其丰富:能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能够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能够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能够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能够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由于国力强弱不一样,在对外战争中的胜负不一样,初盛唐边塞诗中多昂扬奋发的格调,中唐前期尚有其余响,而中唐后期及晚唐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慕以及凄凉现实的哀叹。
终唐之世,边塞诗始终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
其代表人物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等。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资料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仅仅资料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维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