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蜗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身体外覆壳,属于腹足纲。

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喜欢吃植物和腐败的有机物。

蜗牛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土壤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小学科学38《蜗牛》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展示蜗牛的外部特征和壳的结构。

2.录像或图片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3.纸和铅笔等绘制蜗牛的画图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蜗牛的基本认知。

2. 学习蜗牛的外部特征(约15分钟)向学生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他们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同时,通过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软体身体、外壳、头部、触角等部分。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蜗牛的简笔画,并在画上标出不同部位。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完成,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成果。

3. 学习蜗牛的生活习性(约20分钟)通过展示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描述蜗牛在湿润的环境中生活、爬行的方式、触角的作用等。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记录下蜗牛的一些特殊行为。

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蜗牛行为,并从中找出蜗牛的共同点和特征。

4. 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约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地考察,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存环境。

教师可以谈论蜗牛生活的湿润环境和它们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思考蜗牛对自然界的贡献,引导他们关注土壤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拓展延伸(约1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分类、繁殖方式、食性以及人类与蜗牛的关系等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3、新授:(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蜗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蜗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力分析 学生自学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自学意识淡薄,
二、学生不会自学。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创设自主课堂,使之逐步主动自
觉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合适的方法,认真的
态度,良好的习惯予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相结
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 备 2 只蜗牛,便于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教学。可有两位学 生没等老师来上课,他已经把蜗牛给弄死了。另一位学 生课前拿来玩弄时,不小心蜗牛掉到地上,刚好经过的 同学给踩死了。对于以上三位学生,我在课堂上进行了 批评教育,并呼唤学生珍爱每一个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构造时,大部分学生都细致观察,并 把观察中地发现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有少数学 课例研究综 生就不听指挥了。有把两只蜗牛面对面放,观察它们是 述 否会打架;有把蜗牛放到女同学的头发上,吓唬女同学 的;有用手在蜗牛后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赶蜗牛往前爬。 当时我都一一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并引导他们用放大 镜去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在画蜗牛图时,大部分学生 基本能画出蜗牛的各个部件,虽然不是很美观。粗心的 学生画得并不完整。在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时,学生 们都比较认真地去做,去观察,也比较积极汇报自己在 观察中地发现。
合,才能加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分组: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
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策略选
3.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通过展示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重点:1. 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观察和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1. 指导学生准备筷子、放大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 准备蜗牛模型或图片等用于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关于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将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更加了解蜗牛的特点。

二、展示和讲解(10分钟)1. 准备一只真实的蜗牛或者使用蜗牛模型或图片等展示给学生观察。

2.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蜗牛的形状、颜色、壳的纹路等。

3. 讲解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蜗牛爬行的方式、喜欢吃什么等。

三、观察和描述(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各自观察一只蜗牛,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2. 每位小组成员依次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蜗牛的特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讨论。

3.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和详细地描述蜗牛的特点。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与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

2. 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结果展示在教室的展示板上或者课堂博览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3. 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以增加互动和学习效果。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完成《蜗牛二(2)》的习题或者写一个关于蜗牛特点的小短文。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蜗牛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六、作业布置完成《蜗牛二(2)》的习题或写一篇关于蜗牛特点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蜗牛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教案名称:蜗牛适用对象:大班教案时长:1个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学习如何对待小动物,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3. 训练观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绘本《小蜗牛的家》、幻灯片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播放器3. 辅助工具:尺子、放大镜、放大器教学过程:引入:1. 预热活动:播放一段关于蜗牛的视频片段,唤起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外貌和特点。

探究活动:2. 展示图片与蜗牛故事绘本《小蜗牛的家》,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 展示幻灯片,介绍蜗牛的生活环境、食物、运动方式等特点,引导学生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

4. 分发放大镜和放大器,让学生观察手中的蜗牛壳,并引导他们发现壳上的纹路和颜色等特点。

活动设计: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蜗牛。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记录下来。

6.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蜗牛特点和习性,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绘画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给大家。

7. 整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和讨论的结果整理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出蜗牛的一些特点和习性。

巩固练习:8. 分发绘本《小蜗牛的家》,让学生阅读绘本,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9. 讲授知识:通过绘本中的内容,讲解蜗牛的生长变化、繁殖方式等知识。

10. 操作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蜗牛宝宝栖息地”,可以利用纸盘、泥土和草等材料搭建一个小型蜗牛栖息地。

11. 学生展示: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蜗牛宝宝栖息地”,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和结构。

总结反思:12. 温馨提示:对学生进行总结提醒,不可随意捉拿、虐待小动物,要保护和关心它们。

13. 思考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你在掌握了蜗牛的特点和习性后,你会如何保护它们呢?”,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科学《蜗牛》教案5篇

科学《蜗牛》教案5篇

科学《蜗牛》教案5篇科学《蜗牛》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

”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

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

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

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

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形成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二、教学重点1.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2.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发掘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引入生活场景,介绍蜗牛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出没情况、形态特征等。

2. 概念及知识点讲解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讲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性格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实验环节1.学生分小组,进行蜗牛观察实验:分别观察蜗牛的活动时间、行动方式等基本特征。

2.学生参与呼吸实验:通过观察水中的蜗牛是否呼吸和消耗氧气,发现蜗牛呼吸现象。

3.参与蜗牛觅食实验:观察蜗牛对口香糖的反应,了解蜗牛觅食特性。

4. 总结学生小组发表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

6. 拓展练习1.向学生介绍蜗牛的分类、分布与生长发育情况。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调查蜗牛的生长环境。

六、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

2.学生口头表述。

3.学生课堂表现。

七、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积极发掘、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特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

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其实践、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蜗牛》说课稿

《蜗牛》说课稿

《蜗牛》说课稿蜗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主题是《蜗牛》,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讲述蜗牛的成长经历和蜗牛的坚持不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努力与奋斗的精神。

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努力奋斗,永不言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卡片图片3.小提琴演奏音乐片段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蜗牛的图片,引入话题,唤起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观察蜗牛的特点(10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张蜗牛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颜色、形状以及身体的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步:口头描述蜗牛的特点(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蜗牛的特点。

第四步:运用音乐和绘画来感受蜗牛的生活(15分钟)教师播放小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想象力来感受蜗牛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体会蜗牛在阳光下匍匐前进的感觉。

然后,学生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出对蜗牛生活的感受,教师在绘画完成后进行集中展示和点评。

第五步:读绘本《小蜗牛快快跑》(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绘本《小蜗牛快快跑》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来了解蜗牛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提醒学生学会像蜗牛一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六、课堂训练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蜗牛的认知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以图文形式呈现。

八、板书设计黑板上可以留下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关键词。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蜗牛》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蜗牛》
通过对蜗牛的实验探索,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蜗牛的身 体结构和特点,还可以在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注上有更进一步 的思考。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动物为适应生态环境所做出的改 变,也可以通过对生命体的观察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等方面的认知 和理解,提升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更为全 面和深入的科学素养。
过程。
分组进行实验
以及如何在观察过程中保持镜头稳定。
先观察蜗牛的外壳,观察其有无伤痕。老师可以
观察蜗牛肌肉的收缩情况
给每个小组一个或多个蜗牛,让学生们进行酒精法夹 取,并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外壳表面有无明显的伤痕 或病菌感染等情况。
采用荧光素钠溶液可以使肌肉活动更加鲜明,有 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蜗牛肌肉的功能和反应速度。这 一过程中,我协助学生正确使用荧光素钠溶液和显微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
结构特点
观察蜗牛的触角、嘴部和背壳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们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学习内容。我通过简
让学生们进一步观察和描述蜗牛的细节结构,理解不
短的实验原理讲解或者视频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们对
同部位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以及其生态适应性。老
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实验
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醒其注意观察和描述详细程度,
小生命,大奥秘
科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
蜗牛
本次实验的具体Βιβλιοθήκη 求和要点:一、实验器材:显微镜、蜗牛、显微镜玻片、盖片、刀片、荧光素钠溶液、盐水、酒精、牛奶。
二、实验设计思路或创新点: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蜗牛身体的观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蜗 牛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分析蜗牛的头部、身体、壳等不同部位的特征和功能,可以 更全面地认识蜗牛的生物特征以及生存环境中的适应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强 调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让他们逐渐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实验技 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向学生传授了科学实验的精神和方法,同时也深入启发他 们的自学能力和想象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蜗牛(一)》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蜗牛(一)》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五、说教法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 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的图片和蜗牛爬行的影像,使学生对蜗牛 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吸引了学生 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 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思绪活动进入了正轨,学生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发现学生对蜗牛 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二、说学情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 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壳 ,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除此之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却不多,因为不 曾细致观察过。因此,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非一张白纸,学生对蜗牛的 认知是有发展空间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基础。本课教学,将发展学生 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和能力。
头——尾
有序观察,整体——局部,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把着力点放在“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新 的课程标准把认识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采 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 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 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地去观察,探究、 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②观察要耐心,要安静;
③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
④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
7、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交流和记录情况。

2024《蜗牛》说课稿范文

2024《蜗牛》说课稿范文

2024《蜗牛》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蜗牛》是2024年教材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经过学习了动物与植物生长的基础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蜗牛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蜗牛的生长过程,掌握蜗牛的基本结构和特征;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③情感目标:在学习蜗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蜗牛这个主题时,我认为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实验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和反思总结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蜗牛的标本和幻灯片,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我会以一个问题开始课堂:你们知道蜗牛是如何生长的吗?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蜗牛的兴趣。

然后,我将展示一张蜗牛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的外形特征。

通过这个引入环节,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对蜗牛产生兴趣。

环节二、实验探究,了解蜗牛的生长过程。

我将准备一些蜗牛的幼体和成体,并进行观察实验。

学生将跟随我的指导,观察蜗牛的外表和行为特征,并描述它们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

环节三、案例分析,探究蜗牛的生态地位。

我将给学生呈现一些关于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蜗牛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以及它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将理解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并培养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

环节四、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我将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并形成小组报告。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巩固和深化对蜗牛的理解和认识。

1年级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1年级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趣味放大镜你的桌子上有一个放大镜和一张小纸条请你用放大镜看看这张小纸条上写了什么字。

看好后举手告诉老师。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老师姓什么了,咱们来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

湘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3单元《蜗牛》教案

湘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3单元《蜗牛》教案
这种反应说明了什么?
整顿纪律
讲解
请3号同学取出一只洁净的棉签,并蘸取磨口瓶中的白糖水,将棉签轻轻放在蜗牛嘴巴下,所有同学观察味蜗牛的反应。(一定要轻)
说明了什么?
师补充说明,将准备好的蜗牛吃过的菜叶展示给全体同学看。
蜗牛有选择的吃东西,说明了什么?
请4号同学在蜗牛上方30厘米处用力击掌三声,所有人观察蜗牛的反应。
细化实验要求
和实验步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不断训练实验的执行力。
在这里提出:要尊重实验结果,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事实,严谨思维。因为蜗牛的活跃程度不同,验证结果就不尽相同。不能够充分说明蜗牛有味觉。
设计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谜语:说它是头牛,不会拉车走, 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跑?P1
2小组得分情况,表扬先进组。
这节课,让我们对蜗牛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你是不是也开始喜欢蜗牛了?下节课我会继续探究可爱的蜗牛P6
下课!!!
回答:蜗牛
学生回答:壳、触角、嘴、脚、眼睛……
学生填空
学生回答:用腹足爬行
学生回答:腹足收缩前进,分泌粘液。
学生语言描述足印及感觉。
小组讨论:粘液对于蜗牛行走所起到的作用。
蜗牛爬行有什么特点?
请1号同学用手摸一下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什么感觉。P3
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蜗足印形状,足印摸起来什么感觉?
请同学们思考:蜗牛爬行时分泌粘液有什么作用?
小结:粘液的作用
吸盘防止摔下来
润滑减小摩擦力
师导:我们人要靠眼睛看有视觉、鼻子闻有嗅觉、嘴巴尝有味觉,手触摸有触觉,耳朵听有听觉(将五觉卡纸贴于黑板),那么蜗牛呢?蜗牛能不能闻到、摸到、看到呢?能不能感知外界的气味、声音或者其他的刺激呢?

小学科学蜗牛 教案示例2(第二课时) (1)

小学科学蜗牛 教案示例2(第二课时) (1)
观察蜗牛爬行的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讨论: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谈话: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观察:
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学生交流。
学生认识。
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观察蜗牛的爬行
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进一步认识。
延伸探究
参与长期的探究活动。
关于的蜗牛的爬行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的。
准备下一节探究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进行准备
板书设计
观察的蜗牛爬行
蜗牛的腹部——腹足。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目标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谈话: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
谈话:
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观察:
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模仿。
组织学生观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
描述:蜗牛的爬行
模仿:蜗牛的爬行
观察:
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蜗牛-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蜗牛-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蜗牛-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识目标•了解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用磨玻璃观察能力提高的方法;•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观察能力提高方法;•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归纳和得出结论;•能认识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护小动物;•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培养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难点: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小蜗牛、磨玻璃等。

导入新课1.请学生观察小蜗牛,找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用笔画出来;2.询问学生们看到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打开教材,找到蜗牛的相关内容,阅读并讨论;2.教师辅助学生理解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实验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用磨玻璃观察小蜗牛的过程;2.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使用观察能力提高方法,了解最终能看到什么效果;3.让学生归纳总结观察能力提高方法。

延伸拓展1.请学生思考白天和黑夜对蜗牛有什么影响;2.让学生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如:变白的北极熊、有眼的盲蛇等。

总结归纳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2.检测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和观察能力提高方法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1.家长带孩子到户外观察小动物,并记录所见所闻;2.回家整理出观察方式和观察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用磨玻璃观察能力提高的方法,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培养好奇心和观察能力,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第2课 《蜗牛(一)》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2课  《蜗牛(一)》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

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等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熟悉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

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教学目标】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按照教科书介绍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出示课件)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生:蜗牛。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

(板书:蜗牛)(设计说明: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既生动有趣又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蜗牛的生活环境师:我们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一只小蜗牛,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你们在什么地方捕捉到小蜗牛?生:在花坛里,在草丛中。

师:我们捕捉到蜗牛的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是充满阳光还是比较黑暗的?生:阴暗、潮湿。

师: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设计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捕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如何观察师:通过捕捉蜗牛,我们知道它生活在阴暗潮湿。

那么关于蜗牛,你们想要了解什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8 蜗牛 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8 蜗牛 教学设计

8《蜗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生:有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科学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观察蜗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蜗牛的生长、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设计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蜗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爱护小动物,培养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详细观察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蜗牛为什么有这样的外貌特征?生长规律是怎样的?2.实验活动(3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要进行一个观察蜗牛的实验,将蜗牛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蜗牛的活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情况。

3.实验数据分析(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填写到表格中,课堂上一起分析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情况,看看有没有规律。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5.归纳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蜗牛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的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准备蜗牛样本供学生观察。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容器、土壤等器材。

4. 教学板书: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内容。

七、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学生填写实验观察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

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

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