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土司的居住文化特点剖析_以老司城考古遗迹遗物为线索_孔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顺土司的居住文化特点剖析

——以老司城考古遗迹遗物为线索

孔 觅

(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

摘 要:永顺土司是中国西南土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剖析老司城遗址所体现的永顺土司居住文化,以及对老司城珍贵文化遗产的考察,发现老司城的居住建筑和地下墓葬均体现出尊重自然生态、富有地域特色和充实的文化内涵。从居住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文化认同价值可以看出老司城是一个承载着珍贵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老司城; 建筑文化; 墓葬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2) 06-0006-05

土司研究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学术界对土司的研究是从土司制度开始的。随后,研究领域逐渐拓展,比如土司区变动研究、土司政治文化结构研究、土司政治文化互动研究、土司文化开发利用研究、土司贵族生活方式研究等方面。随着对永顺老司城遗址开发的推进,近年来对永顺土司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较多,但对居住文化的探索并不多见。本文以土司居住文化为视角,将永顺土司的居住空间分为地上的建筑和死后的地下墓葬两部分,并通过老司城遗迹遗物剖析永顺土司的居住文化。

一、老司城的建筑文化特点

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民族心态的综合反映,是人类在居住范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体呈现。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收缩和拓展,体现了人们建造房屋的成就以及在建造和居住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意识观念及约定俗成的礼仪等内容。湘西永顺经历了

长达八百余年的土司统治。永顺土司已经模塑化了一系列的心态、行为、制度成果和物态现象,而居住文化是呈现的最佳视角。

(一)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

永顺老司城是八百年永顺土司王朝都城所在地,开端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土司彭福石选址现老司城处建城,并于明中期至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老司城地处武陵山脉中段的黑山山脉,位于湖南湘西北部永顺县境内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属灵溪镇司城村,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8′10.32″,北纬28°19′01″。老司城遗址以秀美的自然山水为依托,以中心城址为核心,外围遗址顺灵溪河自上而下沿河两岸分布,是一个在地形极为峻峭的地域建立的城市范例。

通常所说的老司城是对分布在永顺灵溪河畔的众多土司建筑的统称。在明王朝建立后,土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洪武五年(1372),永顺宣慰司正式设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统治区域。老司城遗址由老司城山水、中心城址及外围遗迹三部分构成。

收稿日期:2012-09-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湖广土司的历史民族学研究”(12YJA850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孔觅(1987-),男,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

第14卷 第6期 铜仁学院学报

V ol. 14 , No.6

2012年 11 月 Nov. 2012

在老司城城区,灵溪河贯穿其中,黑山山脉环绕其外。因此,功能区依托地势成线状分布,距离相对较远,处于分散状态。

老司城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坡度大于30度。城区建筑依山形地貌分布着宫殿区、衙署区、礼制建筑区、墓葬区等古代城市主要功能区,城区外门有东门、南门、南门码头。据当地人传说,老司城有八街九巷,“现尚存有正街、右街、左街、五屯街、紫金街、鱼渡街”[1]224,隔河的绣屏山顶布有烽火台。老司城的中心城址背依高耸的太平山。太平山下有三座相依的小山,分别叫福山、禄山和寿山,合起来叫三星山,含太平盛世、三星照耀的寓意。主体建筑宫殿区建在福山山麓,可以眺望前后左右的山岭,山山相邻,层层叠嶂,有万马归朝之势。

老司城建筑不仅靠山面河,还沿着灵溪河线状联系。例如,祖师殿位于老司城东南约2华里的灵溪东岸的玄武山下二级台地上,面对灵溪河,海拔258.2米。祖师殿建筑区主要包括祖师殿、皇经台、玉皇阁,并依山势从下至上排列分布,可以通过数百级台阶沿山体下达灵溪河,气势雄伟而壮观。

虽然由于地势狭长、坡度较大的地形关系,建筑均靠山面河,可用建筑面积较少,但在历史全盛时期,老司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殿区、衙署区以及墓葬区的建筑平面)突破了山坡地势的局限,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堆填,从而增加了建筑的平面空间。从衙基建筑遗址来看,宫殿区和衙署区内的房屋看似依山而建,西北略高,东南略低,但依自然山势筑成多层平台,从山脚到山腰,台基一层一层地呈梯状分布,形成了4至5层重叠的建筑平台,表现出多层台的建筑风格。此外,墙基建筑材料普遍使用卵石拌石灰;墙体上部及地面普遍使用青砖,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顶为板瓦;建筑内部的青砖地面、隔墙、贮藏窖穴、地下取暖设施、排水设施一应俱全,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水平。

可见,老司城虽然处于用地受限的封闭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却完美融入在重峦叠嶂之中,山水与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征服和利用自然,获取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多元文化的建筑特色

湘西地区土家族由于多居住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因此传统建筑主要是依山而居,处于沟壑纵横、高低错落的高坡之地。虽然有生存空间的限制,土家工匠却根据复杂多变的地势合理规划、依山顺势、就地取材,运用支撑、悬挑、构架、堆砌等构造方法,将民宅建于高低不平的土坡之上,实现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映,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样,老司城建在灵溪河畔,东侧山脉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南侧山脉似一条巨大青龙,宫殿区处于“凤尾龙颈”上,在历代风水家的眼里,的确是一块龙凤呈祥的风水宝地。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有青龙绕殿,后有金凤朝阳;左有黄龙到宫,右有玉笋参天;河中有灵溪石鼓,岸畔有插帽金花”。老司城以山为城,有万马归朝之势,又有三星山之灵气。由此可见,土家人择地建屋的美学观念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老司城仅仅体现土家族的建筑特色,可能无法涵盖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在老司城的考古遗迹遗物中,我们多能发现汉族地区所使用的器物。比如,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根据瓷片底部丰富的有关年代、作坊、纪念性的题款,可以推断这些青花瓷是景德镇专门为永顺宣慰司定制的产品,如“五百年忠孝世家制”、“宣慰使司”、“大厅忠孝堂记”、“世恩佳器”等[2]355。这些都是与永顺土司相关的纪念性题款。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土司管辖的地域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作为中央朝廷任命官员的土司已经频繁进京朝贡或率部为朝廷作战。在与中央朝廷联系的过程中,土司受到沿途官府衙门的接待,见过衙署、居室等营建样式,在京城也感受到皇宫的格局与气派,因此“在土司区,土司因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可以无休止地征用土司区的人力与物力,其宫殿、住所及其城池自然向周边的流官区官府看齐”[3]338。土司的生活办公场所举全土司区之力建成,豪华程度远高于当地水平,与周边的土家族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宏大的土司建筑遗址也不足为奇。

老司城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为祖师殿。祖师殿位于老司城东南约2华里的灵溪东岸的玄武山

第6期 孔 觅:永顺土司的居住文化特点剖析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