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合集下载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数学

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数学

一、会议时间:2022年9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四、会议主题:探讨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五、会议内容:1. 新学期教学计划讨论(1)组长李老师首先介绍了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各位老师针对教学计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张老师认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王老师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经过讨论,教研组达成共识,制定以下教学计划:①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技能。

②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③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2. 教学方法探讨(1)针对新学期的教学内容,各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方法。

① 张老师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② 王老师建议,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 李老师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① 小学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

② 小学中年级: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③ 小学高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 教学资源分享(1)李老师分享了学校图书馆的数学教学资源,鼓励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张老师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数学教育网站,供老师们参考。

(3)王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教学案例,供大家借鉴。

六、会议总结本次教研组集体备课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讨论,老师们对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新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9.7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的教一节内容,为后边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认识打下材基础。

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简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析系,知道数级、数位。

1、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3、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活会“位值”的意义。

动4、呈现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过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

程活动时间9.11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例 5 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呈现2011 年 6 个国家到我国旅材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简教材明确提出:“你会比较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意析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一、教学中的困惑1、合作交流时应交流什么内容?2、“做一做”第 2 题比较四个数大小,学生会感到困难,如何突破难点?二、修订意见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比较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解决措施过1、教学中,应抓住关键环节组织交流,比如,在独立比较两程个数的大小后,说一说“比较过程和结果”;在交流展示多个比较结果后,说一说“怎样比较大小”等。

2、由复习准备 - 自主尝试、交流 - 讨论、总结 - 练习应用,实现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效迁移和提升。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表
XXX老师评:
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提供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我在练习设计上着重层次性,灵活性:
1、基础练习;x+19=2 x-12.3=3.817-X=12.3
让学生巩固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拓展练习:一公交车原有30人,到一站牌下车12人,上车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请用方程解答。
结合生活情景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总结提炼,深化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方程教学的具体建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一上课就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想不想一起来了解这位新朋友?” 课件动画出示天平,紧接着就以交朋友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你们猜我在天平两边放上物品会出现哪些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演示在天平两边放上物品会出现左偏、右偏和平衡的情况,从而引入课题《天平游戏》,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的性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填写日期]
会议概述
本次集体备课会议旨在讨论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师资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会人员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按实际情况填写参会人员名单)
讨论内容
1. 本学期数学教案设计和教材选用建议
2. 数学教学难点与疑惑分享
3. 优秀案例介绍和经验分享
(按实际情况填写讨论内容)
决定事项
1. 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填写时间]
2. 下次备课讲师:[姓名]
3. 配置数学教具:[具体要求]
4. 组织小组研修活动:[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实际情况填写决定事项)
其他事项
- 提醒参会人员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
- 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学经验- 提醒参会人员确认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按实际情况填写其他事项)
下次集体备课
- 日期:[填写日期]
- 地点:[填写地点]
会议记录者:[姓名]
(记录者填写自己的姓名)
---
以上为本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请参会人员核对并签字确认。

[空行留给参会人员签字]。

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3年3月25日上午9:00-11:30地点:小学数学教研组办公室参与人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备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验证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加法和减法。

3. 教学过程导入- 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新课导入- 老师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学生通过例题和练题,巩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课堂练- 学生分组进行练,老师巡回指导。

- 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总结与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 老师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4.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 老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 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课堂练和测试- 老师进行课堂练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用能力。

5. 教学反思- 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 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6. 下一步计划- 老师们商讨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以上是本次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记录,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六时间:第一周主备人:XXX学科:数学备课内容:分数乘法与练参备人:XXX课时划分:分数与整数相乘1课时分数乘分数1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与练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研究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2、让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4、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1、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用分数解决相关的问题。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研究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本周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

教材分析如下: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6是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

由于题目中增加了一个条件,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且解题时需要两次判断把哪一个量看着单位“1”,这就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表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表
二、教师建议。
赵老师:李老师这节课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研究圆周率并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为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郭老师: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我们要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表
教研组别
数学
时间
2022.10.28
教研主题
集体备课《圆的认Biblioteka 》中心发言人李老师
主备人
李老师
参加人员
5-6年级数学教师




一、主备教师阐述备课思路。
本节课设计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圆的曲线特征。通过用实物画圆和把剪好的图形纸片反复对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是曲线圆形,找到并认识圆心,为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在圆上找圆心、找半径、找直径以及用圆规画圆,使学生在折、画、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张老师:整节课我们要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握“操作与想象”的度,以操作积累活动经验,以活动经验支撑想象,最终实现探究规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李老师针对评课老师们提出的意见总结反思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李老师:结合大家的建议,我会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学习画圆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尝试的过程,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1/3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刘景龙、刘秀芹
学习内容
研讨“学习活动设计”《认数》(有效反思之二)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情况摘要:
本次业务学习采用先独立解读教材,再集体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
刘景龙: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宋桂真: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刘秀芹: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刘景龙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
刘秀芹:数位之间的关系。

(刘景龙:准备怎么突破?)
祝先仕: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

刘景龙: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

(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

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

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

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

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

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刘景龙:(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
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4)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

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

(5)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
“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6)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

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刘秀芹:谈教学设想及意图。

想用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认数还是比较枯燥的。

宋桂真:从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入手,让学生自己读解决会读的问题。

祝先仕:我认为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

突破满十进一的迁移。

刘景龙总结:不管怎样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好。

中间对整百数的认识和对这些数的真实感觉也是这节课重中之重。

准备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思考的。

下星期我们每个人就这节课进行实践,然后主要对课堂导入部分和如何认识整百数进行薇格分析。

我们也思考一下,这节课完了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这一单元上完了,孩子们会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