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3.1《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重点:通过对本节内容学习,(1)了解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及《海国图志》书影及内容。

(2)重点掌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主张及影响。

(3)重点掌握民主共和思想的发展历程。

难点: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核心素养】归纳中国人学西方、求变革的历程,学习中国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考情分析】近几年考试集中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不同阶段、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多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选择题分值约2-4分,材料分析题分值约20分左右。【导学流程】

★回顾旧知

回忆所学知识,说说关于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物,你知道的事迹有哪些?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8--51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睁眼看世界”

1.历史背景:清朝国势渐趋衰落,________日益尖锐;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沉浸于“________”的迷梦中。

2.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当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________”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的第一步。

3.主要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________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______________,以探求_______________。

(2)洋务派逐步形成“________,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________。

二、维新变法

1.维新思想的发展

(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________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出现。

(2)19世纪90年代,________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2.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

(1)1895年,康有为发动“________”,提出具体改革措施;1898年,他出版《孔子改制考》,

用__________提出变法要求。

(2)梁启超发表《________》等一系列文章,宣传_______学说,提倡____________,要求“伸

民权”“设议院”,实行______________。

(3)谭嗣同大胆批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

缚彻底决裂。

(4)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

3.维新变法思潮的历史意义: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________运动。

(1)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________,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2)进步性:力图让中国走上________道路,顺应了_______________。

(3)具有启蒙作用:宣传________、________观念,批判_____________,冲击陈旧腐朽的旧文

化。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__________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

1.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

(1)维新改良道路受挫。 (2)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________空前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资产阶级________思想蓬勃兴起。

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主张。

(2)1903年,章太炎发表《________________》,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邹容发表《________》

等著作,宣传反清革命。

(2)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明确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定为政治纲领。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1)状况: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

(2)影响:促进了________的传播,为________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