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保存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瞬时记忆的保存量,通过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评估被试在视觉和听觉刺激下的瞬时记忆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瞬时记忆实验仪(型号:DP-EP807)2. 实验指导手册3. 数字和字母卡片4. 实验数据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一组进行视觉瞬时记忆实验,另一组进行听觉瞬时记忆实验。
2. 视觉瞬时记忆实验:- 被试面对实验仪的主试面板,主试通过操作启动键开始实验。
- 刺激以数字和字母的形式随机呈现,标准刺激时间为0.01~9.99秒,每秒间隔10ms。
- 被试需在刺激呈现后尽快通过键盘盒回答操作键进行再现,主试记录被试再现的正确数量。
3. 听觉瞬时记忆实验:- 被试戴上耳机,通过实验仪的音频输出接收刺激。
- 刺激以数字和字母的声音形式随机呈现,标准刺激时间与视觉实验相同。
- 被试需在刺激呈现后尽快通过键盘盒回答操作键进行再现,主试记录被试再现的正确数量。
4. 实验流程:- 实验前对被试进行简单的指导,确保其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
- 进行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实验,每种方法进行3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视觉瞬时记忆实验:- 部分报告法:平均保存量为9.6个数字或字母。
- 全部报告法:平均保存量为7.2个数字或字母。
2. 听觉瞬时记忆实验:- 部分报告法:平均保存量为8.5个数字或字母。
- 全部报告法:平均保存量为6.1个数字或字母。
五、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瞬时记忆的保存量在视觉和听觉刺激下存在差异。
视觉瞬时记忆的平均保存量高于听觉瞬时记忆。
2. 部分报告法的结果显示,瞬时记忆的保存量较大,这可能与被试在部分报告法中能够有更多时间进行信息处理和编码有关。
3. 全部报告法的结果显示,瞬时记忆的保存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被试在全部报告法中需要同时处理更多信息,导致信息过载和遗忘现象。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瞬时记忆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重要认知功能,它负责短暂存储和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处理大量的信息。
为了深入了解瞬时记忆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的参与者为20名健康成年人,他们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的记忆任务。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一些基本的背景调查,并确保他们没有任何与记忆相关的疾病或药物使用。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数字的闪烁屏幕,并在每次闪烁后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数字。
每个数字的闪烁时间为1秒,而闪烁的间隔时间为0.5秒。
实验进行了10轮,每轮包含10个数字。
我们记录了参与者在每轮结束后正确记住的数字数量。
结果显示,在第一个阶段中,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平均而言,参与者每轮只能正确记住大约5个数字。
此外,我们还发现,随着实验的进行,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逐渐减缓。
在第二个阶段中,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记忆任务。
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像,并在每个图像消失后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信息。
与第一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些图像的呈现时间和间隔时间都有所变化,以增加任务的难度。
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参与者在第二个阶段中的记忆表现有所下降。
平均而言,参与者只能正确记住2到3个图像。
这表明,随着任务的复杂度的增加,瞬时记忆的负荷也随之增加,导致记忆能力的下降。
为了进一步了解瞬时记忆的特点,我们对实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通过脑电图(EEG)技术,我们发现在数字和图像呈现时,参与者的大脑出现了特定的电活动模式。
这些模式与瞬时记忆的工作机制密切相关,表明大脑在瞬时记忆任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在人类认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不同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和脑电图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瞬时记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瞬时记忆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瞬时记忆姓名:虞结琴班级:10级人力2班学号:2010950077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
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
小组每人各当一次被试和主试,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详细记录了各自的实验数据。
3、研究结果:分别求出立即和延迟报告的平均值。
关键词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1 引言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作用的时间很短,转瞬消失。
此实验是关于视觉的感觉记忆,也叫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一般保持时间在0.25秒至1秒。
这种记忆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是产生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前提条件。
因此,对瞬时记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报告法虽然在识记时仍要求被试记住全部内容,但在再现时却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
2方法2.1被试选取安徽财经大学10人力资源管理系(2)班的六位同学作为被试。
各被试生理各项指标正常,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801速示仪,卡片42张,注视卡片1张,笔、纸若干。
2.3程序1.从实验卡片中任取30张,随机分成3组,把每组的卡片号码写在记录纸上,交给被试作反应记录纸(要求回忆行数不要写上),另一张记录纸上主试要写上要求被试记忆的行数。
2.将主机与附机EP801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瞬时记忆→学号→姓名→A视场(1秒)→间隔(10秒)→次数(10),把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把第一组中第1张卡片插入A视场,对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实验开始后,主试在屏幕上“”指着间隔时,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更换卡片。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储存。研究者认为,瞬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这一特征是由斯珀林(Sperling,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此前的研究传统,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的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这类报告成为全部报告法,它认为人的瞬间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而斯珀林认为这个数值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许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瞬间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珀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 。
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音——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容量达到平均9.1个项 。
全部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
M
SD
M
SD
4.27
1.42
5.36
1.5
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T(33)=-3.531,p=0.001<0.05,差异显著,说明部分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显著大于全部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3.2 延迟部分报告法
通过计算得出三种延迟时间(1ms,500ms,1000ms)下部分报告法的的瞬时记忆容量如表2所示:
删除未按实验要求做的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的被试的数据四个,保留了34个有效数据,并比较了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以及三种延迟时间下的记忆容量。
3.1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如表1所示: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信息输入大脑后的第一阶段记忆,通常保持时间极短,从几十毫秒到几秒钟不等。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瞬时记忆的研究对于理解记忆过程、信息处理机制以及大脑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探讨瞬时记忆的容量、保持时间以及不同报告方法对瞬时记忆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6人,女性14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随机排列的数字、字母和图片,每组实验材料包含10个刺激项。
3. 实验设计:采用2(性别:男/女)×3(报告方法: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4. 实验程序:(1)被试随机分组,每组实验者接受一种报告方法的训练。
(2)实验开始前,主试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刺激呈现阶段、信号出现阶段和报告阶段。
(4)刺激呈现阶段,主试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持续时间为50毫秒。
(5)信号出现阶段,主试在刺激呈现结束后立即向被试发出信号,提示被试开始报告。
(6)报告阶段,被试尽量回忆并报告刺激材料中的内容。
5. 数据收集:记录被试在报告阶段回忆出的刺激项数量。
三、实验结果1. 瞬时记忆容量:根据实验结果,瞬时记忆的平均容量为9.1个刺激项,表明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
2. 不同报告方法对瞬时记忆的影响: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对瞬时记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3. 性别对瞬时记忆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瞬时记忆容量上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1. 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平均容量为9.1个刺激项。
2. 不同报告方法对瞬时记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表明瞬时记忆的容量不受报告方法的影响。
3. 性别对瞬时记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表明瞬时记忆的容量不受性别的影响。
4.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十毫秒到几秒钟之间。
5. 瞬时记忆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外界信息传递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
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报告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报告瞬时记忆是人类大脑的一项神奇能力,它允许我们暂时存储和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
这种记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记住电话号码、临时的购物清单以及路线指示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瞬时记忆的机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瞬时记忆实验。
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记忆阶段和回忆阶段。
在记忆阶段,被试者需要观看一系列的图片,每张图片仅显示一秒钟,然后被遮挡。
每个试次中,图片的数量会有所不同,以便观察不同记忆负荷下的表现差异。
在回忆阶段,被试者需要尽量回忆并描述他们在记忆阶段中看到的图片。
首先,我们观察到被试者在记忆阶段的表现。
随着图片数量的增加,被试者的表现逐渐变差。
当图片数量较少时,被试者能够准确地回忆大部分图片的细节,甚至能够描述图片的颜色、位置和形状等特征。
然而,当图片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被试者开始出现记忆混淆和遗漏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将不同试次中的图片混淆,或者忘记一些图片的细节。
其次,我们观察到被试者在回忆阶段的表现。
无论记忆负荷的大小,被试者往往能够回忆出一部分图片的主要特征,如物体的形状、大致颜色等。
然而,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被试者的回忆准确性明显下降。
他们可能会忘记一些图片的细节,或者混淆不同图片之间的特征。
有时,被试者会出现错误的回忆,即他们会描述一些并不存在的图片。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记忆负荷对瞬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和容量有着显著影响。
较少数量的图片可以在被试者的瞬时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并且能容纳更多的细节信息。
然而,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瞬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减少,容量也受到限制。
这说明瞬时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负荷后,记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受到影响。
除了记忆负荷,我们还发现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瞬时记忆的表现。
例如,被试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可能会对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年龄较大的被试者往往表现出较差的瞬时记忆能力,而那些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被试者则表现出更好的记忆能力。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XX(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3150201班山西 041004)摘要本实验以20张英文字母为实验材料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立即报告法和部分延迟报告法对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3级心理系的45名学生进行瞬时记忆保存量的测试,结果显示全部报告法与部分延迟报告法的瞬时记忆保存量相差不大,三种报告法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立即报告法部分延迟报告法1.前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便产生感觉知觉,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按原来的形式保持一个极短暂的瞬间,犹如按原先的样子登记了下来,这种短暂的保持或登记就是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0.25-2秒。
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
再现法是早期瞬时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
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部分报告法是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
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Sperling(1960)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比全部报告法的多。
另外,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结果发现,延迟时间逐步增加是会遗传及逐渐下降。
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的回忆成绩基本相同。
2.研究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学13150201班的45名同学,其中男生6名,女生39名。
年龄在18到22周岁之间。
2.2实验设计本实验为实验室实验法,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报告方法,有三个水平,全部报告法,部分立即报告法和部分延迟报告法,因变量为被试的瞬时记忆保存量。
本次实验,将女生随机分为三组,并将六名男生平均分入三组中。
记忆实验报告
(1)全部报告法:
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请你将看到的英文字母输入到下面的文本框中,记住多少就输入多少,顺序不限。按回车键确认后再次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将进行很多次。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保存量5.8 6.9 5.8
百分数48.3%57.5%48.3%
3.2统计分析结果:
表3: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报告方法样本数量平均数标准差t值自由度显著性
全部25.110.97 0.0761.3350.949
部分25.252.33
表4: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3实验开始屏幕随机呈现3×4的字母矩阵20张。每呈现完一张都提示被试回忆并报告识记过的字母。共3种方法,即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参数中设定的报告方法及相应的指导语,回忆并输入识记的字母。计算机记录保存量及正确回忆百分比。注意实验前应使计算机在输入字母状态。
2.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回到“参数设置”重新设置报告方法继续实验。或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的“数据”菜单中查看结果。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
1引言
感觉记忆或感官记忆又称为瞬时记忆。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便产生感觉知觉。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按原来的形式保持一个极短暂的瞬间,犹如按原先的样子登记了下来,这种短暂的保持或登记就是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0.25-2秒。感觉记忆中保持的材料如受到注意它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没有受到注意,它就会很快消失。
瞬时记忆时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时实验报告研究背景瞬时记忆是指人们对于短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暂时性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比如我们需要记住电话号码、购物清单、路线指示等。
因此,研究瞬时记忆的机制和特性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瞬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进一步了解瞬时记忆的特点。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计算机- 音频播放设备- 刺激材料:一系列不同数字的音频文件实验步骤1. 让被试者坐在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中。
2. 对被试者进行简要的实验说明和知情同意征得。
3. 启动音频播放设备,依次播放不同数字的音频文件。
4. 被试者听到每个音频时,需尽可能记住其顺序和内容。
5. 实验结束后,被试者进行记忆回忆任务。
6. 记忆回忆任务包括:通过计算机界面逐一展示数字,被试者根据记忆按照顺序操作键盘输入。
7. 实验记录被试者在记忆回忆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
实验变量- 自变量:音频中数字的数量。
- 因变量:记忆回忆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
结果与分析共有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
他们均在实验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按照实验设计完成实验任务。
容量测试结果在容量测试中,我们分别播放了2个、4个和6个数字的音频文件,然后要求被试者按顺序回忆这些数字。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音频数字数量正确率(%)平均反应时间(秒)2 90 3.24 75 5.66 60 7.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被试者在记忆2个数字时的正确率最高,平均反应时间最短;随着数字数量的增加,正确率逐渐下降,平均反应时间逐渐增加。
这说明人们的瞬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数量有限。
持续时间测试结果在持续时间测试中,我们播放了一个包含6个数字的音频文件,然后要求被试者在特定时间间隔后回忆这些数字。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间隔(秒)正确率(%)平均反应时间(秒)2 80 4.14 70 6.36 50 8.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被试者在时间间隔为2秒时的正确率最高,平均反应时间最短;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正确率逐渐下降,平均反应时间逐渐增加。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报告瞬时容量记忆实验瞬时记忆容量是多少瞬时记忆的概念短时记忆的容量篇一:yj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摘要:本实验选用26名同学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瞬时记忆保存量测量。
实验采用sperling的研究范式,即分别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被试在全部报告法中保持的信息要比部分报告法和延时部分报告法多;不同报告方法对瞬时记忆容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1 前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储存。
研究者认为,瞬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
这一特征是由斯珀林(Sperling,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此前的研究传统,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的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
这类报告成为全部报告法,它认为人的瞬间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
而斯珀林认为这个数值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许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瞬间记忆中消退了。
为此,斯珀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
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呈现,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容量达到平均9.1个项。
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容量达到平均9.1个项。
另外斯珀林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
结果发现,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
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的回忆成绩基本相同,而当延迟超过1秒时两种报告法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篇一: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姓名:张辛班级:10心理1班学号100305054043摘要:本实验通过两个实验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得到的结果,来比较瞬时记忆的差异。
进进而验证短时记忆之前还有瞬时记忆,并测量瞬时记忆。
关键词:实验心理学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引言: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
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实验方法:1、被试:内蒙古民族大学10级心理学1班同学2、材料:计算机及Psykey心理学实验软件3、实验步骤: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
实验为组间设计。
全部报告法:字母呈现完后,屏幕提示进行回忆。
请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输入到屏幕上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
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延迟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屏幕提示延迟,2秒之后出现箭头。
让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项目,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一共做30次,在第15次后有一段时间的休息。
实验结果: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结果分数:总量:6.40结果分数:总量:4.20 上:2.40 上:2.30 中:3.10 中:1.40 下:0.90 下:0.5 备注备注测验耗时:214秒测验耗时:262秒组号对应的各秒=2部分报告组号对应的各秒=2部分报告参数表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500准备时间(毫秒)=500 呈现时间(毫秒)=75 呈现时间(毫秒)=75延迟时间(毫秒)=XX 延迟时间(毫秒)=XX 休息时间 (秒)=30休息时间 (秒)=30讨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实验五瞬时记忆1、实验简介:全部报告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全部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存量。
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报告法再现时,只要求被试再现指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ing的试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
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学习部分报告法。
3、实验程序3.1 被试:本科生一名,女性,20岁,视力正常。
3.2 实验材料:386计算机一台3.3 实验设计:本实验的呈现材料是由12个互不重复的英文字母组成的图片,分3行排列,每行4个,呈现时间是50ms,延迟部分报告在刺激呈现完毕后有1s的延迟。
自变量一为再现方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
自变量二为行数,有三个水平,分别是上、中、下行。
因变量是被试正确报告的字母数。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1)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中,三行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2)呈现的字母的大小、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均控制不变。
3.4 实验程序:1、被试准备好记录用的纸和笔;2、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图片。
3、先做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不必按顺序,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后,屏幕即出现一个空白方框,框左边有一个指向某一行的箭头(箭头颜色分为绿、红、蓝),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字母,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5、延迟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完后,屏幕延迟1s后出现箭头,被试回忆箭头所指行的项目,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瞬时记忆是指人脑对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过程。
人们处于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各种不同的信息,有些信息比较重要,需要长期存储和记忆,而有些信息则只是短暂性的,只需要在瞬间进行处理和临时记忆即可。
因此,瞬时记忆是人类生存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和观察人类在瞬间记忆的情况,并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以期提高对瞬间记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方法3.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的普通学生。
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纸笔、数字图片(共10组图片,每组图片各包括9个不同的数字)。
(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让实验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2)每名实验对象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观察10组数字图片,每组图片呈现3秒钟,然后消失。
(3)实验对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记住每组图片呈现的数字顺序,时间到了之后,在回顾所见图片的同时写下记忆中呈现的数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每组图片的记忆时间间隔为30秒。
(4)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数据处理:对实验对象的答案进行记录和统计,计算其正确率和答题时间,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共20名实验对象,其中有18名实验对象记住了全部10组数字图片,2名实验对象忘记了其中的2组图片。
平均答题时间为2.5分钟,正确率为90%。
4.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实验对象在短暂时间内可以准确地记住图片呈现的数字顺序,并且记忆时间间隔在30秒内的情况下,实验对象的正确率和答题时间没有明显降低。
这说明人类具有较强的瞬时记忆能力,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储存。
五、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具有较强的瞬时记忆能力,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储存。
yj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摘要:本实验选用26名同学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瞬时记忆保存量测量。
实验采用sperling的研究范式,即分别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被试在全部报告法中保持的信息要比部分报告法和延时部分报告法多;不同报告方法对瞬时记忆容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1 前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储存。
研究者认为,瞬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
这一特征是由斯珀林(Sperling,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此前的研究传统,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的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
这类报告成为全部报告法,它认为人的瞬间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
而斯珀林认为这个数值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许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瞬间记忆中消退了。
为此,斯珀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
斯珀灵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呈现,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容量达到平均9.1个项。
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记忆容量达到平均9.1个项。
另外斯珀林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
结果发现,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
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的回忆成绩基本相同,而当延迟超过1秒时两种报告法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斯珀林的实验结果,即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时间条件下瞬时记忆容量是否存在差异,并学习和掌握瞬时记忆的研究方法。
瞬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指信息在感觉器官接收后,在短暂时间内保持的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中的第一个阶段,对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初步编码至关重要。
瞬时记忆广度是指个体在瞬时记忆中能够保持的信息数量。
本实验旨在探究瞬时记忆广度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并分析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瞬时记忆广度在不同刺激类型(视觉、听觉)下的表现;2. 分析瞬时记忆广度与个体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3. 研究不同任务难度对瞬时记忆广度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数字、字母、汉字等视觉刺激,以及音节、单词等听觉刺激;2. 实验对象: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3. 实验设计:采用2(刺激类型:视觉、听觉)×2(任务难度:简单、困难)×3(年龄组:18-22岁、23-25岁、26-30岁)的混合设计;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视觉、听觉和混合刺激类型的实验;(2)每组被试先进行简单任务难度实验,然后进行困难任务难度实验;(3)实验过程中,被试需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呈现过的刺激项目;(4)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的回忆正确率,计算瞬时记忆广度。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类型对瞬时记忆广度的影响:视觉刺激下的瞬时记忆广度显著高于听觉刺激,说明视觉瞬时记忆广度优于听觉瞬时记忆广度;2. 年龄对瞬时记忆广度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瞬时记忆广度逐渐降低,说明年龄是影响瞬时记忆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3. 性别对瞬时记忆广度的影响:性别对瞬时记忆广度无显著影响;4. 任务难度对瞬时记忆广度的影响: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瞬时记忆广度逐渐降低,说明任务难度是影响瞬时记忆广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视觉瞬时记忆广度优于听觉瞬时记忆广度,这与斯珀林的部分报告法实验结果一致;2. 年龄是影响瞬时记忆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瞬时记忆广度逐渐降低,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神经元连接等因素有关;3. 任务难度对瞬时记忆广度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越高,瞬时记忆广度越低,这与认知资源分配有关;4. 本实验结果还表明,性别对瞬时记忆广度无显著影响,这与部分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的实验报告篇一: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引言: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
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实验方法:1、被试:内蒙古民族大学10级心理学1班同学2、材料:计算机及Psykey 心理学实验软件3、实验步骤: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
实验为组间设计。
全部报告法:字母呈现完后,屏幕提示进行回忆。
请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输入到屏幕上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
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延迟部分报告法:字母呈现完之后,屏幕提示延迟,2秒之后出现箭头。
让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项目,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一共做30次,在第15次后有一段时间的休息。
实验结果: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结果分数:总量:6.40结果分数:总量:4.20 上:2.40 上:2.30 中:3.10 中:1.40 下:0.90 下:0.5 备注备注测验耗时:214秒测验耗时:262秒组号对应的各秒=2部分报告组号对应的各秒=2部分报告参数表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500准备时间(毫秒)=500 呈现时间(毫秒)=75 呈现时间(毫秒)=75延迟时间(毫秒)=20 延迟时间(毫秒)=20 休息时间 (秒)=30休息时间(秒)=30讨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中的第一阶段,它是信息从感官输入到意识之前的短暂存储。
瞬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0.25秒到2秒之间。
为了探究瞬时记忆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瞬时记忆的容量;2.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瞬时记忆的保持效果;3. 探讨瞬时记忆与注意力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20名大学生,男女各半,年龄在18-22岁之间;2. 实验材料:随机生成的数字序列,每个序列包含5个数字,数字范围在1-9之间;3. 实验设备: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4. 实验步骤:(1)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2)第一组被试者接受刺激,刺激呈现时间为0.1秒;(3)第二组被试者接受刺激,刺激呈现时间为0.5秒;(4)两组被试者均在刺激呈现后立即进行回忆测试,要求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刺激中的数字;(5)记录两组被试者的回忆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第一组被试者回忆出的数字平均数为2.5个;2. 第二组被试者回忆出的数字平均数为3.5个;3. 两组被试者的回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五、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瞬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且受到刺激呈现时间的影响。
在刺激呈现时间为0.1秒时,瞬时记忆的容量较低;在刺激呈现时间为0.5秒时,瞬时记忆的容量有所提高。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即瞬时记忆的容量受到刺激持续时间的限制;2. 实验结果还表明,瞬时记忆的保持效果与注意力有关。
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被试者更容易注意到刺激,从而提高瞬时记忆的保持效果;3.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瞬时记忆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论本次实验探究了瞬时记忆的容量、保持效果以及与注意力的关系。
结果表明,瞬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且受到刺激持续时间和注意力的限制。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瞬时记忆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机工程实验
瞬时记忆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瞬时记忆实验仪,学习采用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检测被试者的记忆效果。
二、实验仪器:本仪器由微电脑控制,由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面板、被试键盘盒等部分组成。
主试面板(图1)设有实验选择键、瞬时时间设置键、启动键、复位键及三位数码管等。
被试面板设有18位数码管及键盘盒连接插座。
被试键盘盒设有回答提示灯及回答操作键。
图1主试面板三、实验要求:本实验两人一组,一人为主试一人为被试,可轮换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计算出瞬时记忆保存量、记录设定的瞬时刺激时间、行为瞬时记忆广度值和最大记忆位数值。
四、实验步骤:1.主试者应将被试操作键盘盒的插头插在仪器后面板相应插座中。
将电源线的插头插入220V电源中,打开前面板的电源开关。
2.选择实验:按“实验”键上方的“I”灯亮,表示实验I;“II”灯亮,表示实验II。
3.瞬时刺激时间设定:按“转换”键,表示时间的第一位数码管闪动,按“+”键,调整时间的秒数;再按“转换”键,第二位数码管闪动,按“+”键,调整时间的0.1秒数;再按“转换”键第三位数码管闪动, 按“+”键,调整时间的0.01秒数。
注:如果设定的瞬时刺激时间为0.00秒,实验将进入自检功能。
4.实验I:(1)当被试者做好准备后,主试按下“启动”键。
(2)蜂鸣响时,主试面板显示实验次数。
蜂鸣器响后,主试面实时显示刺激时间,并在被试面显示随机呈现的记忆信息。
显示信息呈现于被试面板中央的三排数码管,每排四个,由数字或字母组成,显示完后,将在某一行提示“————”,表示要求回答的行数。
(3)被试键盘上的回答指示灯亮,被试通过键盘按要求行的记忆信息顺序回答,中间没记住的可按“*”键。
如果按“*”键或回不正确,将出现错误声响,并在此位显示“—”。
请注意字母“b”与数字“6”的区分。
(4)被试回答稍等待后,将再次按设定的时间显示不同的随机记忆信息,回到第(2)步。
任何时候,再按“启动”键实验在完成回答后结束。
记忆实验
瞬时记忆实验 记忆广度实验
1、瞬时记忆实验过程
记忆材料( 记忆材料(100ms) )
注视点( 注视点(800ms) )
瞬时记忆实验过程
再认与休息(3000ms) 再认与休息
再认行标记(1000ms) 再认行标记
结果对照
实验中依次 呈现的组号
再认行
2、记忆广度实验过程
记忆材料( 记忆材料(1000ms) ) 注视点( 注视点(800ms) )
记忆广度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通过记忆广度测试仪学习和 研究数字记忆广度的心理特 点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记忆广度测试仪
功能介绍: 功能介绍:
1.刺激材料: 1.刺激材料:三位到十六位共十四个位组 刺激材料 三位: 483 261 198 857 九位:673421675 123489345 456899034 238995774 数组:0.25 数组: 分 位组: 分 位组:1分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5.每一数组呈现完后,被试可见到“回答”灯亮,按顺 5.每一数组呈现完后,被试可见到“回答”灯亮, 每一数组呈现完后 序回答所记忆的数字,回答数位满, 回答”灯灭, 序回答所记忆的数字,回答数位满,“回答”灯灭,按 下回车键,仪器马上呈现下一组数码。 下回车键,仪器马上呈现下一组数码。如被使记不住显 示的数码,可按动任一数字键,仪器响蜂鸣提示出错, 示的数码,可按动任一数字键,仪器响蜂鸣提示出错, 再按下回车键,仪器也马上提取下一组数码。如此循环, 再按下回车键,仪器也马上提取下一组数码。如此循环, 直到仪器出现停机蜂鸣,测试结束。 直到仪器出现停机蜂鸣,测试结束。 6.停机蜂鸣后,主试按下“停蜂鸣” 6.停机蜂鸣后,主试按下“停蜂鸣”键,改变“计分/计 停机蜂鸣后 改变“计分/ 时”开关位置,记录被试测试的成绩。 开关位置,记录被试测试的成绩。 7.重新按下复位键,开始对新的被试进行测试。 7.重新按下复位键,开始对新的被试进行测试。 重新按下复位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瞬时记忆是指人们对于短暂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也被称为工作记忆。
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记住一串数字、一段话或一张地图等信息,然后进行
相关的思考和决策。
而瞬时记忆实验就是为了研究人们在短时间内记忆信息的
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一些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段和职业背景。
首先,我们给参与者展示了一系列的数字,每个数字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大约只有一秒钟。
然后,参与者需要在数字消失后,依次回忆出他们刚才看到
的数字。
实验进行了多次,每次数字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参与者的瞬时记忆
能力随着数字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数字的数量超过了参与者的记忆容量时,
他们往往只能记住部分数字,或者干脆忘记了其中的一些数字。
这说明人们的
瞬时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无限地存储和处理信息。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了参与者在回忆数字时的一些策略。
有些参与者选择将数
字以口诀或者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这样能够增加数字在记忆中的可持续性。
而另一些参与者则倾向于将数字进行分组,比如将连续的数字划分成几个小组,这样能够减轻记忆的负担。
这些策略的使用表明了人们在瞬时记忆过程中的灵
活性和创造性。
除了数字的数量和记忆策略的影响外,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因素对瞬时记忆
能力的影响。
例如,参与者的年龄和教育程度与其瞬时记忆能力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关性。
年龄较小的参与者和受过较高教育的参与者往往具有更好的瞬时记
忆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大脑更加灵活,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学习和记忆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和技巧。
此外,我们还对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进行了测试。
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时,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与瞬时记忆实验的对比,我们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差异。
参与者在瞬时记忆实验中的表现与他们在工作记忆测试中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这表明瞬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虽然有一定的重叠,但也存在一些独立的特征。
综上所述,瞬时记忆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记忆能力的机会。
通过研究人们在短时间内记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揭示记忆的机制和规律。
这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瞬时记忆与其他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技巧提高人们的瞬时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