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合集下载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源于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存在。

此外,教育脱离生活世界还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结合实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势已经初现。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美国的社区学院也在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当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投入,这可能会给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学校带来压力。

其次,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和实践效果,防止教育成为单纯的职业培训,也是一个需要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以确保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推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我见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我见

个基 于“ 育 生活 ” 独 特 的“ 活世 界 ” 教 的 生 关 键 词 : 育 ; 归 ; 活世 界 教 回 生 中 图 分 类 号 : 0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3 9 9 ( 0 0) 9 0 1 — 4 G4 A 17 —0 4 2 l O — 03 0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势 。 学校 教 育 是 教 育 的最 主 要 形 式 , 们 在 学 校 所 学 习 和 掌 握 的任 何 知 识 . 是 我 都
人 类 在 认 识 自然 、 造 自然 的 过 程 中 获 得 的 生 活 改
经 验 的 凝 结 。可 是 由 于 现 代 科 技 理 性 的 控 制 本 性 和工具 主 义 的盛行 , 得 学 校 教 育过 分 注重 文 化 使 知 识 的 传 承 ,而 忽 视 了学 生 主体 性 和 创 造 性 的 培 养 , 程 内容 繁 难 偏 旧 , 离 了学 生 的 生 活 世 界 和 课 远

_0、 、 。 、


≮ l l。 l_ 。 _
J '。 。


、 , . ,
一 。0 。 “ i .
。=,
h ,
、 ■。, 。 ■ ■ , _ 。 Fra bibliotek 、

~ 一
、 , 。
、 、
i I ; : 、 j、 _ 0t 一 | 、 、 l
0 ●
“ 育 回 教
陈 井 婷
摘 要 : 教 育 回 归 生 活 世 界 ”自提 出 以 来 , “ 引起 了教 育 界 学 者 的 激 烈 争 论 。 文 在 厘 清 生 本
活 世 界 这 一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对 教 育 回 归 生 活 世 界 进 4- 性 思 考 , 为 应 废 除 “ 育 回 归 生 活 5理 认 教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许多幼儿教育似乎偏离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过分追求学术成绩和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体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这不仅包括各种玩具、故事书籍、乐器、绘画材料等教具,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身边创造一个充满情感、互动和启发的氛围。

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孩子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关爱和尊重,教育者应该用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和合作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应该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实践和体验。

通过在生活中观察、探索和实践,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室内外的环境,让孩子亲自去观察植物生长、动物生活,通过自己的动手和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记忆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幼儿教育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比如在日常盥洗时教会孩子爱护自己的身体,帮助别人时培养孩子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理,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实施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学校也应该在教育方案和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探究百草园,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生活世界

探究百草园,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生活世界

探究百草园,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生活世界摘要】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生活,走进幼儿教育。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更不是将幼儿教育演变成教学任务,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发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真正地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生命的脉动。

在开展的百草园一系列活动中,文中通过筛选、整合各类百草园资源,丰富、完善百草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积聚各种教学途径,让幼儿直观感受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探究发现关注1百草园探究的意义开展百草园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百草园里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生动地道出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孩子们在这里从事一些简单却有趣的活动,让他们直观感受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不仅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一切生物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们的耐心、观察力、探究等方面能力。

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才是我们最需要探究,深入解读的课程。

2如何进行百草园的探究百草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育,让幼儿更了解自然,更喜爱自然,能用探究的眼光去看这个百草园的一切。

这既满足了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又能从百草园这个小自然界中,得到很多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知识。

教师对于百草园教学的探讨首先教师需要对百草园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教师组织了有关与百草园知识的竞赛,这带给教师更多有关于百草园的思考,也让教师在组织百草园实践活动中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教师还对于百草园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讨论、研究、梳理,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逐步缩小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组织指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不过幼儿的眼睛可比老师们亮,关注的东西也比老师们多,所以还是有更多的百草园活动内容等着我们去梳理。

对于百草园活动的探究,肯定是需要长期以往的。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呢?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离开了生活世界,走向了过度的学业化和知识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如何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呢?我们需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因为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幼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幼儿接触和体验生活世界,而不是过分强调课业和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接触自然,比如带着他们去郊外踏青、去动物园参观、去植物园游玩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神奇。

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比如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洗脸、洗手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比如让幼儿学会剪纸、折纸、画画等,这些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以上的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比如通过游戏让他们认识颜色、形状、数字等,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再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比如让他们在超市购物、在公园游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学会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增强他们的生活技能。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也需要做好引导和支持工作,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体验生活世界。

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比如郊游、登山、游泳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比如让他们帮忙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让他们学会生活的细节;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比如让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交际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叙事,让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2019年精选文档

教育叙事,让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2019年精选文档

教育叙事,让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碰撞与分野有力地推动了二十世纪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回归生活世界, 它所带来的震撼力很快波及教育领域。

正如胡塞尔强调的那样, “科学不应当把人的问题排除在外”。

以质的研究为取向的叙事研究为教育所借鉴, 并迅速走向繁盛。

教育研究不再只是关注宏观理论层面, 而是真正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为人们所习以为常又熟视无睹的生活世界, 教育叙事应运而生。

一、教育叙事,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 传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在揭示教育的本质、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等许多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

但其研究多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一味追求自然科学的那种规范、客观的标准,以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 而不考虑个人生活因素中的人文价值以及人文精神, 从而使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严重分离。

(一)望洋兴叹的理论传统的教育理论研究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片面追求教育理论的“科学化” , 在追求过程中教育研究严重割裂了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忽视了教育生活中富有情感的个人, 最后陷入到纯粹的经院式哲学的思辩之中。

科学主义的教育研究在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可实证性的同时, 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抽象化、理性化、规范化。

因此, 这样的教育研究成果往往是术语连篇、深奥难懂、枯燥乏味[1] 。

用这样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实践时, 一线的教师经常是看不懂、难理解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去读这些高玄的文章。

这就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分裂。

现实中, 教育理论中相当多的研究已经成为专家们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 无法承担起解释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专家言论中的理论指导实践似乎成为部分专家的“单相思”。

(二)熟视无睹的实践教育, 是人教人的事业。

教育研究本来就是对个体生活经验的研究, 具有很强的人文意味和人文精神。

而且教师的教育生活是具体的,是生动的。

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 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摘要】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幼儿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

重视幼儿自主性和探究性、注重幼儿生活体验的渗透、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发展规律、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创造贴近自然和社会的教育环境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当更加贴近生活和实践,给每个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每个幼儿都值得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和改进教育环境和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世界、自主性、探究性、生活体验、个性、发展规律、传统教育模式、自然、社会、教育环境、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教育的现状当前,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国家的未来发展之基石。

在中国,幼儿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状表现在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忽视,过多注重学习成绩与考试,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化的教学,甚至存在着过度竞争和功利化倾向。

这些现象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失衡和片面性发展,使得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受到了威胁。

教育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幼儿是天真可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引导,而不是过度的压力和限制。

我们急需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真正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这样才能为孩子们建立起一个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1.2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是成长的种子,他们的教育关乎着社会的未来发展。

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知识和经验的吸收和学习能力极高。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摘要: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

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

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

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关键词:教育世界;生活世界;现代性困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与争议焦点,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基本问题;二是生活世界理论的兴起契合了革新教育模式的时代要求;三是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反思。

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概念的基础之上,分别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等多维视角予以考察,并指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限度与困境所在。

一、生活世界的意蕴“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中心范畴之一。

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意指我们生存于其中,我们的一切活动和社会产物都得以产生的现实而具体的生活境域,它是科学世界和文化世界的现实基底与意义之源。

胡塞尔将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

①前者是以知、情、意等知觉经验和各种趣味、情感、目的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场所;后者则是主观的先验世界。

胡塞尔所说的“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奠基性、直观性、主观化等特征。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欧洲人的危机。

他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科学世界的极度膨胀,而遗忘了作为自己基底与根源的生活世界,由此而导致欧洲人对于工具理性的狂热追求与对道德理性的漠视和遗忘,引发了欧洲的人性危机。

与胡塞尔同时期的分析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则提出了与“生活世界”理论大体相似的“生活形式”说。

他认为生活形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情感、体验、期望、意向、语言等都是生活形式的重要表现方式,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

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需要建设,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接下来主要谈论教育回归生活的这两个方面。

(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建设西方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本应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人类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被教育遗忘了,不仅带来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带来了人类文化的危机。

为消除这种危机,他发出了“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并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建设方案。

教育脱离了生活。

胡塞尔认为,教育生活世界同教育科学世界相比具有优先性。

因为在生活世界中,人和环境是联系统一、互为条件、互为意义与价值的,而科学世界是从这一前科学的、直观的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

它把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形式化和片面化,结果把人从统一的世界图景中作为对象抽象出来置于一个理性的教育科学空间当中,按照外在的逻辑对之加以塑造、规训,结果形成了口头上的以培养人为目的、实际上都没有人的教育。

以致出现了理性上有意义与价值、实际上正在失去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科学图景。

正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这种分裂,导致了科学世界与人类存在的危机。

“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基础”。

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都以大规模向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教学的绝对优势而雄霸整个学校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它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以致于学生现实层面的实践能力十分薄弱。

纵观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无一例外、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生活世界相脱离的现状,导致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

在高举“素质教育”旗帜的今天,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斥着知识的当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市场,教育不得不回归生活。

因为,“最为重要的值得重视的世界,是早在伽利略那里就以数学的方式构成的理念存有的世界开始偷偷摸摸地取代了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教育理解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教育理解
“ 测 与反驳 ” 科 学 的根本 方法 就 是“ 错法 ” 即尝 猜 , 试 ,
重 视学 生 的需 要 。学 生 有 异 议 , 师 不 必强 求 学 生 教
都 认 同他 人 的 看 法 , 允 许 学 生 保 留 自己 的 意 见 。 应
因为 随着学 生 知识 和 年 龄 的增 长 , 们 在很 多 方 面 他
维普资讯
7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6年 第 5 ( 第 9 期 ) 期 总 9
权威 性”1。科 学知 识 依靠 人 的批 判 理 性 和 创 造 精 L J 神, 通过不 断 地创 造 假 说 和排 除 错 误 而 不 断 增 长 。 他认 为 , 切科 学 理论 都是 针 对 问题 所 作 的探 索 性 一
会 有 自己新 的 认 识 。 因此 , 育 应 立 足 于学 生 的差 教 异, 承认学 生是 一个 实 实在 在 的人 , 是一 个 不断发 展 着 的人 。每个 学生 都有 着 自己的优势 智力 领域 和发 展 领域 , 重 他 们 的 选 择 , 为 他 们 创 造 发 展 的 时 尊 并
空 , 能使 每 一个 学生 的潜 能得 到充分 的 开发 。 就
[ 考 文献 ] 参
[ ] 波普 尔 .猜 想 与 反 驳 [ ] 上 海 :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9 6 3 0 1 M . 上 1 8 :4
3 1, 4, 0 6 3 3 8.
试 与清 除错 误 的方 法 。
的 目的在于 培养 统 治 国家 所 需要 的有 知 识 、 力 和 能
品德 的人 才 。这 种教 育 在被 历代 专制统 治 者沿 用 的 过 程 中得 到 了进 一 步 发 展 : 育 开 始从 现实 的生 活 教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者:杨秀坤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7期摘要:教育来源于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育与生活逐渐形成分离甚至疏远的状态。

在当代教育中,现实的教育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了学生人格上的培养和精神上的唤醒。

让教育回归社会生活,把教育与生活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用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育中学会知明理,在生活中学会生存。

关键词:教育生活回归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48教育永远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生活是教育的广阔情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提升人类的生活。

因此,教育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

生活与教育互相交融,相互渗透。

教育为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对积极生命进行引导。

1 生活渗入教育的原因背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中的一小部分,生活教育才应该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现实学校中的教育却越来越远离生活,学生一味的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

学生的学习目的则变成了应付考试。

长期以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主要是以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这种教育体系使教学内容变得僵硬刻板。

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这种教学体系的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来,老师一味的传授理论性的知识,漠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得许多的年轻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去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快速的发展,造成许多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道德上的危机,这些都是由于当今教育与生活的脱离。

纵观现代,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无不存在与实际生活有所脱离的状况,导致一些学生进入社会出现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 (二)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 (三)缺乏主客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
( 一 ) 遗 忘 了 人 的 生 命 价 值
案例2: 《中国青年》杂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电视记者对偏僻乡村一个放牛娃的现场 采访电视记者与放牛娃的对话如下。 问:“孩子,你在这儿放牛为了什么?” 答:“让牛长大!” 问:“那牛长大了呢?” 答:“卖钱,盖房子。” 闽:“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答:“娶媳妇,生娃。’’ 问:“生了娃呢?” 答:“让他来放牛呗。”
四、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内容
(一)教育要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解放 “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真谛是把教 育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反对用统一的 理念和规范塑造每一个人,主张从个体差异出发 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教育,塑造具有丰富个 性特点的“受教育人”,使个体从与现代理性主 义相联系的社会禁锢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使教育真正成为自主的教育,成为训练学生 批判性思维和个性自由发展的解放过程。
我不希望被同学看不起,所以我举手了
我让他坐下,没有批评他,心里有些纳闷:他为什 么这次举手了呢?为什么又不知道答案?他的羞愧和慌张 说明了什么呢? 下课后,我把王一凡叫到办公室。我安慰他说,今天 你举手了,这很好,这说明你在思考教师的问题。你能不 能告诉老师,你当时究竟是怎么考虑那个问题的呢?没想 到王一凡说:“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不希望被同学 看不起,所以我举手了,希望能够侥幸蒙混过去。可是老 师偏让我回答。”
(二)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 案例3:《历史题该怎么考》
中国: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那一年死?最远打到 哪儿? 甲午中日战争是那一年爆发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 美国: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 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日本:日本跟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 ,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什 么原因?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和生活态度的塑造。

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似乎已经偏离了生活,变得过于功利化和理论化。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它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在过去,教育更注重传授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参与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情感世界往往被忽视,他们的品德培养也常常被忽略。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教育回归生活还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的身心健康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必须要走的道路。

只有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和价值。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整合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

在这些手段中,重点是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以促进幼儿的总体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一、园所环境:营造生活化氛围
园所是幼儿的学习场所,应营造出生活化氛围。

我们可以借助环境布置和教具设计来实现这个目标。

环境布置可以有意识地设置“小家庭”,比如做饭、生活、游戏等区域,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教具设计应以幼儿生活为出发点,最好是与生活场景相呼应、与生活实用有关的。

通过这样的营造,幼儿会更愿意投身到教育活动中来。

二、方法手段:生活化情境教学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以生活化场景为背景,结合动画、音乐、语言等手段进行教授,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幼儿学习中加入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幼儿在情境中乐观、自然的行为,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策略: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
幼儿阶段是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幼儿在成长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接受不同的比较和评价已经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出发点,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

鼓励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更容易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也会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需要回归生活世界,创建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和情境,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和引导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价值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从道德、社会和思维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也会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和满足。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幼儿教育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发展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速推动,许多的幼儿教育已经脱离了生活世界,变成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和符号,过多的强调了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导致孩子们变得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性。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生活世界,让幼儿教育变得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和需要。

首先,生活世界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真实环境。

孩子们从出生起就要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和成长,这是他们的自然栖息地,每一天都在和周围的人和事发生着有趣的互动,他们的教育活动应该围绕这个环境展开。

生活世界是孩子们认知和思维的体验场所,应该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和探索,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态度习惯。

其次,回归生活世界可以让幼儿教育更加注重情感和社交的因素,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放和友爱。

生活世界中孩子们需要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也是幼儿教育中主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生活世界中的各种活动和经验,比如家务劳动、社区服务、园艺种植等,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最后,回归生活世界还可以让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现代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充满机会,但孩子们的自由时间和活动环境却越来越少。

大量的时间被安排在课堂和培训班中,孩子们缺乏自主和探索的时间,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够将幼儿教育和孩子生活的真实场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得到深度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和方向,它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孩子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情感,成为一个自信、开放和友爱的人。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文章首先对教育回归生活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将对教育回归生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以期为推动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教育与生活的哲学关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源远流长,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之中。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教育始终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紧密相连,互为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活的引导,是人们在生活中寻求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所有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都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思和提炼。

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都应当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地引导人们的生活。

教育对生活具有塑造和引导的作用。

教育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引导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

然而,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生活的轨道,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技能,忽视了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育模式的后果是,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无法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导致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创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首先概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和策略。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阐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脱节、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提出本文的核心观点和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要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需要采取一系列基本方式和策略,包括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式和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基础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思考。

这一理念主要源自对现代教育弊端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反思。

现代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导致教育与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旨在纠正这一偏差,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具人文关怀。

该理念还受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陶行知则进一步提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应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思想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还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
会进步等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教育似乎离生活越来越远,学校教育和生活似乎成了两个独立的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育回归生活,首先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
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然而,生活能力同样重要,它包括社交能力、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其次,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
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最后,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
分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然而,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总之,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要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西方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本应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人类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被教育遗忘了,不仅带来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带来了人类文化的危机。

为消除这种危机,他发出了“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并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建设方案。

教育从生活中来。

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充实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对生活价值的追求,成就人类可能的幸福生活。

人类从初到世上的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首先面对的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作为现实生活世界的主体的人之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人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这种转化才可能成为现实。

事实也证明,一个人由其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经验对他的影响远远大于抽象的说教。

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活浑为一体,个人在与集体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教育自己,从而形成其性格、才能和道德品质。

此时的教育,简单且纯粹地存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的目的在于培养统治国家所需要的有知识、能力和品德的人才。

这种教育在被历代专制统治者沿用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教育开始从现实的生活中分化出来,在学校中进行。

但此时能接受学校教育的,还只有统治阶层的子弟,绝大部分民众还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着自我教育。

进入工业社会后,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工业的进步,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读、写、算能力的人才。

也是在此时,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课程门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科学理性的逻辑也使教育愈来愈专门化与系统化,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被分门别类地当成一门功课,彼此孤立地进行教与学。

于是,学校与生活的脱节问题开始变得严重。

20世纪70年代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20世纪末21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变革,使得教育与生活脱离的情况更为严重。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经济时代,不同的名称传达着同样的信息:知识爆炸了,要想把掌握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显得不合时宜了。

这也是引发当前人类教育危机以及使我国素质教育陷入窘境的原因所在。

教育脱离了生活。

胡塞尔认为,教育生活世界同教育科学世界相比具有优先性。

因为在生活世界中,人和环境是联系统一、互为条件、互为意义与价值的,而科学世界是从这一前科学的、直观的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

它把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形式化和片面化,结果把人从统一的世界图景中作为对象抽象出来置于一个理性的教育科学空间当中,按照外在的逻辑对之加以塑造、规训,结果形成了口头上的以培养人为目的、实际上都没有人的教育。

以致出现了理性上有意义与价值、实际上正在失去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科学图景。

正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这种分裂,导致了科学世界与人类存在的危机。

“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基础” [1]。

中国自古以来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全社会兴教重学的氛围和自由研究的热情,但它后来与科举制度的过分“亲密”,在“学而优则仕”的功利主义价值驱使下,评价方法纯粹地以考试为中心,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变得僵硬而死板。

近代夸
美纽斯、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思想更加强化了这种教育范式,使得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去甚远。

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后,传统教育进一步被强化,“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漠视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同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分裂。

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校毕业生不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心理危机、生存危机……这些都是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都以大规模向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教学的绝对优势而雄霸整个学校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它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以致于学生现实层面的实践能力十分薄弱。

纵观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无一例外、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生活世界相脱离的现状,导致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

在高举“素质教育”旗帜的今天,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斥着知识的当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市场,教育不得不回归生活。

因为,“最为重要的值得重视的世界,是早在伽利略那里就以数学的方式构成的理念存有的世界开始偷偷摸摸地取代了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 [1]。

让教育回归生活。

让教育回归生活,正是胡塞尔的科学理想使他晚年看到了欧洲科学的危机,并在对科学危机的诊治过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从理想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前科学的生活世界[2]。

教育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教育促使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当今,伴随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交错,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资源变得异常丰富且繁杂,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挑战,扑面而来、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舆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与社会的良好磨合。

胡塞尔认为,“现存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体的,是经验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

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是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 [1]。

只有使教育真正地面向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真实地走人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 [3]。

他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 [4]杜威与胡塞尔分别从不同的视野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

正如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所言:“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本身。

” [5]
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不仅对哲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也为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还向当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践理念。

教育对生活的真正回归,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回归到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下具体的生活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内部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知识经验等等。

不难看出,这种日常生活批判范式意义上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代表着传统教育范式的深刻转变。

同样,对教育来说,也应当树立起从生活世界中汲取“养分”的思维,将专业化、综合化、实用化结合起来。

教育要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和他人一起生活” [6]。

人类既是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又是生活交往的主体,他们在生活中实现主体间的对话,产生智慧的碰撞,达到多元的“思想融合”。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魂交流的活动” [7]。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达到彼此间的理解,相互间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更多的是源于师生交往中的沟通交流和对生活本身的体验与感受。

没有交流,没有体验,学生的感受便是苍白的、肤浅的,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老师的说教中,难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因此,高校要致力将“教育生活化”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里,使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般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切实地把教育过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让学生真正地接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