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料仓设计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设计计算
固体料仓的校核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a)根据地震或风载的需要,选定若干计算截面(包括所有危险截面)。
b)根据JB/T 4735的相应章节,按设计压力及物料的特性初定仓壳圆筒及仓壳锥体各
计算截面的有效厚度δe。
c)按6.1~6.18条的规定依次进行校核计算,计算结果应满足各相应要求,否则需要
重新设定有效厚度,直至满足全部校核条件为止。
固体料仓的外压校核计算按GB 150的相应章节进行。
6.1 符号说明
A ——特性纵坐标值,mm;
B ——系数,按GB 150确定,MPa;
C ——壁厚附加量,C=C1+C2,mm;
C1 ——钢板的厚度负偏差,按相应材料标准选取,mm;
C2 ——腐蚀裕量和磨蚀裕量,mm;
腐蚀裕量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取不小于1 mm;对于不锈钢,当介质的腐蚀性极微时,
取为0;对于铝及铝合金,取不小于1 mm;对于裙座壳取不小于2 mm;对于地脚螺栓
取不小于3 mm;
磨蚀裕量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铝及铝合金一般取不小于1mm,对于高合金钢一般取
不小于0.5mm。
D i ——仓壳圆筒内直径,mm;
D o ——仓壳圆筒外直径,mm;
E t——材料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MPa;
F f ——物料与仓壳圆筒间的摩擦力,N;
F k1 ——集中质量m k引起的基本震型水平地震力,N;
F V ——集中质量m k引起的垂直地震力,N;
F Vi ——集中质量i引起的垂直地震力,N;
0-
F——料仓底截面处垂直地震力,N;
V
I
I
F-——料仓任意计算截面处垂直地震力,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N;V
g ——重力加速度,取g =9.81m/s2;
H——料仓总高度,mm;
H o ——仓壳圆筒高度,mm;
H c ——仓壳锥体高度,mm;
H i ——料仓顶部至第i段底截面的距离,mm;
h ——计算截面距地面高度(见图3),mm;
h c ——物料自然堆积上锥角高度(见图7),mm;
h i ——料仓第i段集中质量距地面的高度(见图3),mm;
h k ——任意计算截面I-I以上集中质量m k距地面的高度(见图3),mm;
h W ——料仓计算截面以上的储料高度(见图7),mm;
I I E M -—— 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N·
mm ; 0
0-E M —— 底部截面0-0处的地震弯矩,N·
mm ; e M —— 由偏心质量引起的弯矩,N·mm ;
I
I w M -—— 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风力弯矩,N·mm ; 00-w M —— 底部截面0-0处的风力弯矩,N·mm ; I I M -m ax —— 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最大弯矩,N·mm ; 00m ax -M —— 底部截面0-0处的最大弯矩,N·
mm ; m c —— 仓壳锥体质量与仓壳锥体部分所储物料质量之和,kg ; m min —— 料仓最小质量,kg ;
m t —— 单位面积的仓壳顶质量与附加质量之和,kg ; m o —— 料仓操作质量,kg ; m 05 —— 料仓储料质量,kg ; p —— 设计压力,MPa ; p o —— 设计外压力,MPa ;
I I h p -—— 物料在仓壳圆筒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水平压力,MPa ;
I I v p -—— 物料在仓壳圆筒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垂直压力,MPa ;
a a h p -—— 物料对仓壳锥体计算截面a -a 处产生的水平压力,MPa ; a a n p -—— 物料对仓壳锥体计算截面a -a 处产生的法向压力,MPa ;
a a v p -—— 物料对仓壳锥体计算截面a -a 处产生的垂直压力,MPa ;
II II n p -—— 物料对仓壳锥体大端II -II 处产生的法向压力,MPa ;
II II v p -—— 物料在仓壳锥体大端II -II 处产生的垂直压力,MPa ;
q o —— 基本风压值,见GB 50009,或按当地气象部门资料,但均不应小于300 N/m 2; q w ——
基本雪压值,N/m 2。
对我国主要地区,q w 可从GB 50009中选取。
当表中查不到时,可向当地气象部门咨询或取 q w =300 N/m 2 。
当料仓露天建在山区时,应将上述雪压值乘以系数1.2。
R eL —— 常温下材料屈服点,MPa ;
[]t R ——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T1 ——料仓基本自振周期,s;
W e ——地震载荷,N;
W s ——雪载荷,N;
ρ——物料堆积密度,kg/m3;
δ——仓壳圆筒或仓壳锥体的有效壁厚,mm;
e
δ——各计算截面设定的仓壳圆筒或仓壳锥体的有效壁厚,mm;
ei
δ——仓壳顶的有效壁厚,mm;
t
θ——仓壳锥体的半顶角,(°);
φ——焊接接头系数;
μ——物料与料仓壳体间的摩擦系数;
σ——物料与料仓壳体间摩擦产生的应力,MPa;
f
σ——组合轴向应力,MPa;
z
σ——周向应力,MPa;
θ
σ——组合应力,MPa;
∑
ψ——松散物料内摩擦角的最小值,(°);
ψ’——松散物料与壳体壁面的摩擦角,(°)。
6.2 料仓的结构类型
a ) 裙座式支座
b ) 带整体加强环耳式支座
c ) 耳式支座式
图1 料仓的支承结构类型
6.3 料仓质量计算
料仓的操作质量按式(7)计算:
e a o o o o o o m m m m m m m m ++++++=54321 ………………………
(7)
式中:m o —— 料仓的操作质量,kg ;
m o 1 —— 仓壳(包括支座)质量,kg ; m o 2 —— 内件质量,kg ;
m o 3 —— 保温、防护材料质量,kg ; m o 4 —— 平台、扶梯质量,kg ; m o 5 —— 操作时料仓内物料质量,kg ;
m a —— 人孔、接管、法兰及仓壳顶安装的附件质量,kg ; m e —— 偏心质量,kg 。
料仓的最小质量按式(8)计算:
e a o o o o m m m m m m m +++++=4321min (8)
6.4 自振周期
6.4.1 直径、厚度相等的料仓的基本自振周期
直径、厚度相等的料仓其基本自振周期应按式(9)计算:
3
3
1103390-⨯=i
e t o D E H m H
.T δ (9)
6.4.2 直径、厚度(或材料)沿高度变化的料仓的基本自振周期
直径、厚度(或材料)沿高度变化的料仓可视为一个多质点的体系,如图2所示。
其基本自振周期按式(10)计算。
其中直径和厚度不变的每段料仓质量,可处理为作用在该段高度1/2处的集中质量。
1.114=T 式中:m i —— 第i 段的操作质量,kg ;
I i 、I i-1 —— 第i 段、第i-1段仓壳截面惯性矩,mm 4。
仓壳圆筒段: 8
)(3ei
ei i i D I δδπ+=
............................................................
(11)
仓壳锥体段: )
(42
2if ie ei
if ie i D D D D I +=
δπ ………………………………………..
(12)
式中:D ie —— 锥壳大端内直径,mm ;
D if —— 锥壳小端内直径,mm ; 6.5 地震载荷
6.5.1 水平地震力
任意高度h k (见图3)的集中质量k m 引起的基本振型水平地震力按式(13)计算:
g m F k k k 111ηα= (13)
式中:1k F —— 集中质量m k 引起的基本振型水平地震力,N ;
k m —— 距地面k h 处的集中质量,kg ;
1α—— 对应于料仓基本自振周期T 1 的地震影响系数α值;
α
—— 地震影响系数,查图(4),曲线部分按图中公式计算。
m ax α—— 对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表18;
表18 对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 ax
α
1k η—— 基本振型参与系数;
∑∑===
n
i i
i n
i .i i .k
k h
m h m h
1
31515
11η (14)
T g —— 各类场地土的特征周期,见表19 。
表19 场地土的特征周期T g
ζ
——
阻尼比。
固体料仓取 ζ=0.02;
1η—— 直线下降段下降斜率的调整系数,按式(16)计算:
()8
05.002.01ζη-+=
(16)
2η —— 阻尼调整系数,按式(17)计算:
ζ
ζ
η7.106.005.012+-+
= (17)
6.5.2 垂直地震力
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区的料仓应考虑上下两个方向垂直地震力的作用,如图5所示。
料仓底截面处总的垂直地震力按式(18)计算:
g m F eq v v max 00α=-... .. (18)
式中:m ax v α—— 垂直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max max 65.0αα=v ;
eq m —— 料仓的当量质量,取o eq m m 75.0=,kg 。
任意质量i 处所分配的垂直地震力按式(19)计算。
∑=-=n
k k
k v i i vi h m F h m F 1
00(i =1,2,......n ) . (19)
任意计算截面I-I 处的垂直地震力按式(20)计算。
n
图5 垂直地震力作用示意图
6.5.3 地震弯矩
料仓任意计算截面I-I 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按式(21)计算(见图3):
∑=--=n
i
k k k I
I E
h h F M
)(1 (21)
直径、厚度相等的料仓的任意截面I -I 和底截面0-0的基本振型地震弯矩分别按式(22)和式(23)计算:
)41410(17585
.35.25.35
.201h h H H H
g m M I I E +-=
-α …………….………(22) gH m M E 010035
16
α=
- (23)
6.6 风载荷
6.6.1 水平风力
两相邻计算截面间的水平风力按式(26)计算:
601110211110-⨯=D l f q K K P (24)
602220221210-⨯=D l f q K K P (25)
6002110-⨯=i i i i i D l f q K K P (26)
式中:1P , 2P ,……, i P —— 料仓各计算段的水平风力,N ;
D 01, D 02, ……, D 0i —— 料仓各计算段的外径,mm ;
i f —— 风压高度变化数系,按表20选取:
H it —— 料仓第i 段顶截面距地面的高度, m ; K 1—— 体型系数,取K 1=0.7;
K 21, K 22 ,……, K 2i —— 料仓各计算段的风振系数,当料仓高度H≤20m 时,取K 2i =1 .70,当H >
20m 时,按式(27)计算:
i
zi
i i i f K Φ+
=νξ12 (27)
i ξ—— 脉动增大系数,按表21选取;
—— 第i 段脉动影响系数,按表22选取; —— 第i 段振型系数,根据h it / H 由表23选取; —— 第i 计算段长度(见图6), mm ;
表2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i f
ξ表21 脉动增大系数
i
表22 脉动影响系数 i
ν
表23 振型系数
6.6.2 风弯矩
料仓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风弯矩按式(28)计算:
++++++=
+++++-)2
()2(221211i i i i i i i i i I I w l
l l P l l P l P M (28)
料仓底截面为0-0处的风弯矩按式(29)计算:
++++++=
-)2
()2(232132121
100l l l P l l P l P M w ……..…………………
(29)
6.7 ge m M e e = (30)
式中 e ——偏心质量重心至料仓中心线的距离,mm 。
6.8 最大弯矩
料仓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最大弯矩按式(31)计算:
⎪⎩⎪⎨⎧+++=----e
I
I W I
I E e I I w I I M M M M M M
25.0max
取其中较大值 (31)
料仓底部截面0-0处的最大弯矩按式(32)计算:
⎪⎩⎪⎨⎧+++=----e
W E e w M M M M M M
00
0000
0max
25.0 取其中较大值 (32)
6.9 物料对仓壳圆筒的作用力
6.9.1 特性纵坐标系数
特性纵坐标系数A ,其值按式(33)计算:
3
)
2
45(42c
i
h tg tg D A --
'=
ψ
ψ ……………………………………(33) ψtg D h i
c 6
=
(34)
6.9.2 物料对仓壳圆筒的垂直压应力
物料对仓壳圆筒任意截面I -I 处产生的垂直方向压应力v p ,见图7,其值按式(35)计算:
91103)1(---⨯⎥⎦⎤⎢⎣
⎡++=c w w I
I v
h A h
h g p ρ (35)
6.9.3 物料对仓壳圆筒产生的水平压应力
物料对仓壳圆筒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水平压应力h p ,按式(36)计算:
9
210)1(14---⨯⎥⎦
⎤⎢⎣⎡+-'=
A h tg gD p w i I I h ψρ (36)
图7 仓壳圆筒受力简图
6.9.4 物料与仓壳圆筒间的摩擦力
在计算截面I -I 以上,产生于仓壳圆筒表面的摩擦力按式(37)计算:
92
210)
(4--⨯+=
A h gh D F
w w i I I f
ρπ (37)
式中: I
I f F - —— I -I 截面上仓壳圆筒表面的摩擦力,N 。
6.10 雪载荷
仓壳顶的雪载荷W s 按式(38)计算:
62104
-⨯=
w
o s q D W π (38)
6.11 仓壳圆筒应力计算
6.11.1 仓壳圆筒轴向应力计算
仓壳圆筒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轴向应力分别按式(39)、式(40)、式(41)及式(42)计算:
设计压力产生的轴向应力:
I
I ei
i
I I z pD --=
δσ41 (39)
式中:I
I ei -σ—— 设计压力在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ei δ—— 仓壳圆筒计算截面I -I 处的有效厚度,mm 。
物料与仓壳圆筒间摩擦力产生的轴向应力:
I
I ei
i I
I f I I z D F ---=
δπσ
2
(40)
式中:I
I z -2σ—— 摩擦力在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最大弯矩在仓壳圆筒内产生轴向应力:
)
(324
4max
3
i o I
I o I I z D D M D -=--πσ
(41)
式中:I
I z -3σ—— 最大弯矩在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由计算截面I -I 以上料仓壳体重及垂直地震力产生的轴向应力:
I
I ei
i s
I I V I
I up
I I z D W F g m ----++=
δπσ
4
(42)
式中:I
I z -4σ—— 壳体空重及垂直地震力在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I
I up
m -—— 计算截面I -I 以上的料仓壳体及附件质量,kg ,按式(43)计算:
I
I aup I I up I I up I I up I I up I I up m m m m m m ------++++=4321 ………..……………
(43)
式中:I
I up m -1—— 计算截面I -I 以上的料仓壳体质量,kg ;
I
I up m -2—— 计算截面I -I 以上的料仓内件质量,kg ; I I up m -3—— 计算截面I -I 以上的保温、防护材料的质量,kg ; I I up m -4—— 平台扶梯质量,kg ;
I
I aup
m -—— 计算截面I -I 以上的人孔、接管、法兰及仓壳顶安装的附件质量,kg 。
6.11.2 仓壳圆筒周向应力
设计压力p 和物料的水平压应力I
I h
p -在计算截面I -I 处仓壳圆筒中产生的周向应力按
式(44)计算:
I
I ei i
I
I h I
I D p p ---+=δσθ
2)( (44)
式中:I
I -θ
σ—— 由设计压力
p 和物料的水平压应力h p 在计算截面I -I 处产生周向应力,MPa 。
6.11.3 应力组合 6.11.3.1 组合拉应力
组合轴向应力按式(45)计算:
I
I z I I z I I z I I z I I z ------+-=4321σσσσσ (45)
式中:I
I z
-σ—— 组合轴向应力,MPa 。
组合拉应力按式(46)计算:
I I I I z I I I I z I I zL -----++=θθσσσσσ22)()( (46)
式中:I
I zL -σ—— 组合拉应力,MPa 。
6.11.3.2 组合压应力
组合压应力按式(47)计算:
I I z I I z I I z I I z I I zA --------=4321σσσσσ (47)
式中:I
I zA -σ—— 组合压应力,MPa 。
6.11.4 应力校核
仓壳圆筒任意计算截面I -I 处的组合拉应力与组合压应力分别按式(48)及式(49)校核:
组合拉应力: []φt
I I zL σσ<- …………….……..……………………
(48)
组合压应力: []er I I zA σσ<-…………….……………………………
(49)
[][]⎩⎨⎧=t o
o er
R K B
K σ 取其中较小值 (50)
式中:
[]er σ—— 仓壳圆筒材料的许用轴向压应力,MPa ,按式(50)确定: K o —— 载荷组合系数,取K o =1.2。
6.12 仓壳锥体应力
6.12.1 仓壳锥体任意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6.12.1.1 仓壳锥体特性纵坐标系数
仓壳锥体特性纵坐标系数A z ,其值按式(51)计算:
3
)
2
45(42
zc
a a zi
z h tg tg D A --
'=
-ψ
ψ (51)
ψtg D h a a zi
zc 6
-= (52)
式中:z A —— 仓壳锥体特性纵坐标值,mm ;
a a zi D -—— 仓壳锥体计算截面α-α处的内直径,mm ;
h zc —— 物料在仓壳锥体计算截面α-α处的锥角高,mm 。
6.12.1.2 物料对仓壳锥体的垂直压应力
物料对仓壳锥体任意截面a -a 处产生的垂直方向压应力v p ,见图8,其值按式(53)计算:
91103)1(---⨯⎥⎦⎤
⎢⎣
⎡++=zc z w w a
a v
h A h h g p ρ (53)
6.12.1.3 物料对仓壳锥体产生的水平压应力
物料对仓壳锥体任意计算截面a -a 处产生的水平压应力h p ,按式(54)计算:
9210)1(14---⨯⎥
⎦
⎤⎢⎣⎡+-'=
z w zi a
a h A h tg gD p ψρ (54)
图8 物料对仓壳锥体的垂直压应力
6.12.1.4 仓壳锥体任意截面处的法向压应力
物料在仓壳锥体任意计算截面a -a 处所产生的法向压应力n p 按式(55)计算,此压应力与仓壳锥体间产生的法向压应力。
θθ22cos sin a a h a a v a a n p p p ---+= (55)
6.12.1.5 周向应力
仓壳锥体任意截面a -a 处由设计压力p 和和垂直于其壁面的法向压应力a
a n
p -产生的
周向应力按式(56)计算。
θ
δσθ
cos 2)(a
a ei a
a zi
a a n a
a D p p ----+= (56)
6.12.1.6 轴向应力
任意截面a -a 处由设计压力p 和物料垂直压应力a
a v
p -产生的轴向应力按式(57)计算:
θ
δπθδσ
cos cos 4)(a
a ei a a zi a
a c a a ei a a zi a a v a
a z
D g
m D p p -------++= (57)
式中:
a
a c m -——
仓壳锥体计算截面a -a 以下的仓壳锥体质量与仓壳锥体计算截面a -a 以下的仓壳
锥体所储物料质量之和,kg 。
6.12.2 组合应力
截面a -a 处组合应力按式(58)计算:
a a a a z a a a a z a a -----∑-+=θθσσσσσ22)()( (58)
6.12.3 应力校核
截面a -a 处组合应力按式(59)校核:
[]φt a
a σσ<-∑ (59)
6.13 仓壳顶计算
6.13.1 自支承式锥形仓壳顶
自支承式锥形仓壳顶适用于壳体内直径不大于5m 的料仓,见图9。
仓壳顶的有效厚度按式(60)计算,但不得小于4.5mm 。
当t δ> 6mm 时可以考虑采用加强筋结构。
C E
g
m D t t i t +⨯=
-310sin 24.2βδ (60)
g
q m m m m w
t t ti t +
++=32 (61)
式中:1t m —— 单位面积的仓壳顶质量,kg/m 2;
2t m —— 单位面积的仓壳顶附加质量,kg/m 2;
周向应力θσ按式(63)校核:
[]φ
t σσθ< (63)
6.13.2 自支承式拱形仓壳顶
自支承式拱形仓壳顶的球壳内半径取料仓内直径的0.8~1.2倍, 见图10。
拱形仓壳顶球壳的有效厚度按式(64)计算,但不得小于4.5mm 。
当t δ>6mm 时可以考虑采用加强筋结构。
C E
g m R t
t n
t +⨯=-3
1010δ (64)
式中:n R —— 拱形仓壳顶球壳内半径(见图10)
,mm 。
受内压拱形仓壳顶的周向应力,按式(65)计算:
t
i
pD δσθ4=
(65)
周向应力θσ按式(66)校核
[]φt σσθ< (66)
6.13.3 仓壳顶加强筋
加强筋宜以仓壳顶中心为准,呈辐射状均匀并对称分布,如图11所示。
加强筋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核计算:
a) 加强筋的最大弯矩
加强筋的最大弯矩按式(67)计算:
39
3max 10410
48--⨯+
⨯=
n
D W n
g
m D M i
Z t i π (67)
式中:m ax M —— 加强筋最大弯矩,N·m ;
Z W —— 集中载荷,N ;
n —— 直径方向加强筋的数量。
b) 所需加强筋截面模数按式(68)计算:
[]
3max
min 10⨯=
t
R M Z (68)
式中:min Z —— 所需加强筋最小截面模数,mm 3。
c) 已设定加强筋的截面模数应≥min Z 。
否则需要调整加强筋的数量或型钢规格直到满
足为止。
图11 仓壳顶加强筋结构
6.14 仓壳顶与仓壳圆筒连接处的加强结构
加强用的包边角钢与仓壳圆筒的连接可以采用对接或搭接型式,见(图12)所示。
仓壳顶与仓壳圆筒连接处的有效面积(包边角钢横截面积加上与其相连的仓壳圆筒与仓
包边角钢自身的对接接头及包边角钢与仓壳圆筒、仓壳顶连接的焊接接头应为全焊透结构。
6.15 仓壳锥体与仓壳圆筒连接处的加强结构
仓壳锥体与仓壳圆筒连接处的加强结构形式见(图13)。
图13 仓壳锥体与仓壳圆筒连接处的加强结构
仓壳圆筒圆周方向拉力按式(70)计算:
2
)
(i
h S D p p Y += (70)
式中:s Y —— 仓壳圆筒圆周方向拉力,N/mm 。
仓壳锥体母线方向拉力按式(71)计算:
θ
πθcos cos 4)(1i c i v D g
m D p p Y ++=
(71)
式中:1Y —— 仓壳锥体母线方向拉力,N/mm 。
θ
cos )(2i
II
II n R p p Y -+= (72)
式中:2Y —— 仓壳锥体圆周方向拉力,N/mm 。
θsin 12i c S n R Y B Y B Y Q -+= (73)
式中:Q —— 仓壳锥体圆周方向拉力,N ;
n B —— 仓壳锥体有效加强长度,mm ; c B —— 仓壳圆筒有效加强长度,mm 。
θ
δcos 26
.0e
i n D B = (74)
2
6
.0e
i c D B δ= (75)
承压圈区域内所需截面积按式(76)计算:
[]φ
σt
c Q
A =
(76)
式中:c A —— 承压圈区域内所需截面积,mm 2。
当n n c c c t B t B A +>时需要增加具有相当于)(n n c c c t B t B A +- 截面积的补强圈。
6.16 仓壳圆筒加强结构 6.16.1 仓壳圆筒设计外压
仓壳圆筒设计外压按式 (77)计算:
in i o p q f p +=025.2 (77)
式中:in p —— 料仓内部负压值,MPa 。
6.16.2 料仓许用临界外压力
料仓许用临界外压力值[]cr p 按GB 150计算:
6.16.3 加强圈个数及位置
当[]cr p <o p 时,需在仓壳圆筒外设置加强圈,加强圈的最少数量及其在当量仓壁上的位置,应符合表25。
表25 仓壁加强圈最少数量及位置
6.16.4 加强圈最小截面尺寸
加强圈最小截面尺寸宜符合表26的规定。
表
26 加强圈最小截面尺寸
mm
6.16.5 加强圈与仓壳圆筒的连接形式
加强圈与仓壳圆筒的连接形式按附录A 确定。
6.17 裙座
6.1
7.1 裙座壳底截面的组合应力按式(78)和式(79)校核,见图14:
[]
⎩⎨⎧≤++--t
sb
v sb R K B K A F g m Z M 0200000
0max
cos )(cos 1ϕϕ (78)
⎩
⎨⎧≤++-eL sb sb e w
R B K A g m Z M M 9.0cos )3.0(cos 120max 0
0ϕϕ (79)
式中:0
0-V
F —— 0-0截面处的垂直地震力,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N ;
sb A —— 裙座壳底部截面积,mm 2;
ϕ—— 裙座半顶角,对圆柱形裙座,ϕ=0,(°);
sb Z —— 裙座壳底部截面模数,mm 3; is D —— 裙座壳底部内直径,mm ;
s δ—— 裙座壳底部壁厚,mm ;
0K —— 载荷组合系数,取0K =1.2。
max m —— 料仓最大质量,如不进行水压试验,可取max m =0m ,kg 。
4/2
s is sb D Z δπ= (80)
s is sb D A δπ= (81)
6.1
7.2 裙座上较大开孔(图15)处截面h -h 组合应力按式(82)和式(83)校核:
[]
⎪⎩⎪⎨⎧≤++---t
sm h h v h h o sm h h K B K A F g m Z M σϕ
ϕ020max cos )(cos 1………………………(82) ⎩⎨
⎧≤++--s
sm
h h sm e h h w
B K A g m Z M M σϕϕ9.0cos )3.0(cos 120max (83)
式中:h
h F
F -—— h -h 截面处的垂直地震力,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N ;
sm A —— h -h 截面处裙座壳的截面积,mm 2;
m b —— h -h 截面处水平方向的最大宽度,mm ;
—— h -h 截面处裙座壳的内直径,mm ;
m l —— 开孔加强管长度,mm ;
h
h max M -—— h -h 截面处的最大弯矩,N·mm ; h
h w M -—— h -h 截面处的风弯矩,N·mm ; h
h m -0—— h -h 截面以上料仓的操作质量,kg ;
h
h max m -—— h -h 截面以上料仓的试验质量,如不进行水压试验,可取为h
h m -0,kg ; sm Z —— h -h 截面处裙座壳的截面模数,mm 3;
[]∑-+-=m es m m es im sm A )b (D A δδδπ2 …………..……………
(84) m m m l A δ2= (85)
∑--=
)2
(4
2
m es
im
m es im sm Z D b D Z δδπ
(86)
[]b
b b R b
max
73.1σδ= (90)
有筋板时(见图17)的基础环厚度:
[]b
s
b R M 6=
δ (91)
无论无筋板或有筋板的基础环厚度均不得小于16 mm 。
式中:b δ—— 基础环厚度,mm ;
[]b R ——
基础环材料许用弯曲应力,MPa ;
max b σ—— 混凝土基础上的最大压应力,MPa 。
⎪⎪⎩
⎪⎪⎨⎧++±+=---b b e W b V b
b A g m Z M M A F g m Z M max 0
00
0000max max 3.0σ 取其中较大值 (92)
其中:0
0-V
F 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
矩形板计算力矩按式(93)计算:
{}Y X S M M M ,max = ...............................................(93) 2max b C M b X X σ= .................................................(94) 2max l C M b Y Y σ= . (95)
其中系数X C 、Y C 按表(27)选取。
表27 矩形板力矩
、计算表
6.18.2 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按式(96)计算:
⎪⎪⎩
⎪
⎪⎨⎧--++-+=----b v b e w E b b e W B A F g m Z M M M A g
m Z M M 0
000000min 0025.0σ 取二者中较大值 (96)
式中:0
0-V
F —— 0-0截面处垂直地震力,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N ;
B σ—— 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MPa ;
b A —— 基础环面积,mm 2; b Z —— 基础环的截面模数,mm 3。
)(4
2
2ib ob b D D A -=
π
(97)
ob
ib ob b D D D Z 32)
(44-=
π (98)
当B σ≤0时,料仓可自身稳定,但为了固定料仓位置,仍应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的地脚螺栓。
当B σ>0时,料仓必须设置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根径按式(99)计算:
[]214C R n A d bt
b
B +=
πσ (99)
式中:1d —— 地脚螺栓螺纹根径,mm ;
2C —— 地脚螺栓腐蚀裕量,mm ;
n —— 地脚螺栓个数,一般取4的倍数,对小直径料仓,可取n=6;
[]bt R ——
地脚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6.18.3 筋板
筋板压应力按式(100)计算:
2
1l n F G G δσ=
(100)
式中:G σ—— 筋板的压应力,MPa ;
F —— 一个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力,N ; n 1 —— 对应于一个地脚螺栓的筋板个数;
2l —— 筋板宽度,mm ;
G δ—— 筋板厚度,mm 。
n
A F b
B σ=
(101)
筋板的许用压应力按式(102)或(103)计算:
当c λλ≤时
[][]v
R R G
c c ⎥⎦
⎤⎢⎣
⎡-=2)(4.01λλ (102)
当c λλ>时
[][]2
)
/(277.0c G
c R R λλ= (103)
式中:[]c R —— 筋板的许用压应力,MPa ;
λ—— 细长比,按式(104)计算,且不大于250;
i —— 回转半径,对长方形截面的筋板取0.289G δ,mm ;
k l —— 筋板长度,mm ;
v —— 系数,按式(105)计算;
c λ—— 临界细长比,按式(106)计算:
E —— 钢板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
[]G R ——
筋板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i
l k
5.0=
λ (104)
2
)(325.1c
v λλ+
= (105)
[]G
c R E
6.02πλ=
(106)
筋板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许用压应力,即G σ≤[]G σ。
但G δ一般不小于2 / 3基础环厚度。
6.18.4 盖板
6.18.4.1 分块盖板最大应力按式(107)或式(108)计算:
无垫板时
2
323
)(c
z d l Fl δσ-=
(107)
有垫板时
2
242323
)()(z c z d l d l Fl δδσ-+-=
(108)
式中:z σ—— 盖板的最大应力,MPa ;
2d —— 垫板上的地脚螺栓孔直径,mm ; 3d —— 盖板上的地脚螺栓孔直径,mm ; 2l —— 筋板长度,mm ;
3l —— 筋板内侧间距,mm ;
4l —— 垫板宽度,mm ;
c δ—— 盖板厚度,一般分块厚度不小于基础环的厚度,mm ; z δ—— 垫板厚度,mm 。
6.18.4.2 环形盖板的最大应力按式(109)或式(110)计算:
无垫板时
2
323
43c
z )d l (Fl δσ-=
(109)
有垫板时
2
242323
)(4)(43z c z d l d l Fl δδσ-+-=
(110)
式中:z σ
一般环形盖板厚度不小于基础环厚度。
盖板最大应力应等于或小于盖板材料的许用应力。
6.19 仓壳圆筒与裙座连接焊缝
6.19.1 仓壳圆筒与裙座搭接焊接接头
图19 仓壳圆筒与裙座搭接焊接接头示意图
[]t
w o w
J J v J J w J J R K A F g m Z M 8.00max ≤++--- (111)
s o w
J
J max w e J
J w K ..A g
m Z M M .σ908030⨯≤++-- (112)
其中J
J v
F -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
式中:w A —— 焊接接头抗剪断面面积,按式(113)计算,mm 2
;
ot D —— 裙座壳顶部截面外直径,mm ;
J J v F -—— 搭接焊接接头处的垂直地震力,N ;
J
J max M -—— 搭接焊接接头处的最大弯矩,N·mm ; J
J w M -—— 搭接焊接接头处的风弯矩,N·
mm ; J
J max m -—— 水压试验时(或满仓时)料仓最大质量(不计裙座质量),kg ; J
J o m -—— J -J 截面以上料仓操作质量,kg ;
w Z —— 焊接接头抗剪截面模数,按式(114)计算,mm 3;
[]t w R ——
设计温度下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取两侧母材许用应力的较小者,MPa 。
es ot w D .A δπ70= (113)
es ot W D .Z δ2
550= (114)
6.19.2 仓壳圆筒与裙座对接焊接接头 对接焊接接头J -J 截面处(见图20)的拉应力按式(115)校核:
es it J J v J J o es
it J J D F g m D M δπδπ-----2max 4≤0.6[]t
w o
R K (115)
其中J
J v
F -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
式中:it D —— 裙座顶截面的内直径,mm 。
a ) 圆筒形
b ) 圆锥形
图20 仓壳圆筒与裙座对接焊接接头示意图
6.20 耳式支座
耳式支座按JB/T 4725标准选用及校核。
6.21 环座式支座
6.21.1 刚性环耳式支座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图21 刚性环、垫板与壳体的组合截面图
料仓筒体和支座垫板圆筒的有效加强宽度按式(116)及式(117)计算:
e o e o s D .D .L δδ115502=⨯= (116)
1111115502δδD .D .L i s =⨯= ……………………..………….(
117)
式中:s L —— 料仓筒体有效加强长度,mm ;
si L —— 垫板圆筒有效加强长度,mm ;
1D —— 垫板圆筒外径,mm ;
1δ—— 垫板圆筒有效厚度,mm 。
组合截面的惯性轴X —X 距刚性环外缘的距离a 按式(118)计算:
s
e si e s si L L T B B L B L B T B a ⋅+⋅+⋅++⋅++⋅+⋅⋅=δδδδδδδ11111)
21()21(21 (118)
式中:a —— 组合截面的惯性轴X —X 距刚性环外缘的距离,mm ;
B —— 刚性环宽度,mm ; T —— 刚性环厚度,mm ;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按式(119)计算:
321I I I I I i ++=∑= (119)
式中:I ——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mm 4;
1I —— 刚性环对于惯性轴X —X 的惯性矩,按式(120)计算,mm 4;
1a —— 刚性环中心对于惯性轴X —X 的距离,mm ;
2I —— 垫板有效加强段对于惯性轴X —X 的惯性矩,按式(121)计算,mm 4; 2a —— 垫板中心对于惯性轴X —X 的距离,mm ;
3I —— 仓壳圆筒有效加强段对于惯性轴X —X 的惯性矩,按式(122)计算,mm 4; 3a —— 仓壳圆筒中心对于惯性轴X —X 的距离,mm ;
213
112
1a T B T B I ⋅⋅+= (120)
2
2
131212
1a L L I si si ⋅⋅+=δδ (121)
2
3
3312
1a L L I s e s e ⋅⋅+=
δδ (122)
6.21.2 支座处作用于刚性环上的力
支座处作用于刚性环上的力F (见图22),按式(123)计算:
h
b
F F b ⋅=
(123)
式中:b ——
反力b F 至壳体的力臂。
设有垫板时,至仓壳圆筒的外表面;不设垫板时,至仓壳圆筒截面的中心,mm ;
h —— 耳式支座的高度,mm ;
F —— 支座处作用于刚性环上的力, N ;
b F —— 作用于支座上的反力,按式(124)计算,N ;
1b F —— 作用于一个支座上的反力,按式(125)计算,N ;
J J M -m ax —— 支座底部截面J —J 处最大弯矩,N·
mm ; n —— 支座的数量;
b D —— 反力b F 作用点的直径,mm ;
1b b nF F = …………….…………….……..…………
(124)
n
g
m nD M F o b J
J b +=-max 14 …………………….……..…………
(125)
6.21.3 刚性环组合断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刚性环组合断面上的内力和应力分布(见图23)。
6.21.3.1 支座处应力校核
支座处内力矩按式(126)计算:
2
)ctg (21s r F M θθ--= (126)
式中:s D —— 组合截面惯性轴直径,mm ;
1r M —— 支座处内力矩,N·mm ;
θ—— 两支座之间半夹角,弧度。
4个支座时:4
πθ=
弧度
图23 刚性环组合断面上的力和力矩
支座处周向力按式(127)计算:
θFctg T r 2
1
1=
(127)
式中:1r T —— 支座处圆周力,N ;
支座处组合应力按式(128)计算:
A
T I
a M r r r 1
11+
⨯=
σ (128)
式中:1r σ—— 支座处组合应力, MPa ;
A —— 组合截面的面积,s e s L L T
B A δδ++⨯=11,mm 2
;
支座处组合应力按式(129)校核:
[]R r <1σ (129)
6.21.3.2 两支座中间处应力校核
两支座中间处内力矩按式(130)计算:
2
)sin (22s r F M θθ-=
(130)
式中:2r M —— 两支座中间处内力矩,N·mm ;
两支座中间处周向力按式(131)计算:
θ
sin 1
212F
T r =
(131)
式中:2r T —— 两支座中间处圆周力, N ;
两支座中间处组合应力按式(132)计算:
A
T I
a M r r r 2
22+
⨯=
σ (132)
式中:2r σ—— 两支座中间处组合应力, MPa ;
支座处组合应力按式(133)校核:
[]R r <2σ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