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由来的历史故事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3月3的来历作文
3月3的来历作文篇1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历史悠久,在宋代的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节”相关的记载。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里就有说到:“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的人民们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地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以此来欢庆佳节。
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直到天将破晓。
三月三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浙江昌化江畔的黎族人民们遭受了一次很大很大的洪灾,人和牲畜都是伤亡惨重,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
兄妹俩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去寻找各自的伴侣,并相约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要一同带着自己的伴侣回到燕窝岭下去相会。
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
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
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
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
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
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
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
后来,每逢三月三,黎族劳动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吉祥盛日。
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
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
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是其中的典型。
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在街头唱歌,聚集在河边过节。
以下是边肖精心推荐的3月3日节日传说和故事简介,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三月三日最早可以推到记傅。
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从土里造人,繁衍后代。
伏羲在河南东部被尊为“先人之祖”,太昊陵古庙建在淮阳(伏羲的都城)。
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是太昊陵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举行蟠桃晚会的日子。
清末有一首七言律诗《都门杂咏》,描写当年庙会盛况:“三月初三日长,桃园焚香;沿河风微起,十红尘四起。
”传说西王母原本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吃长生不老药,一个是吃仙桃——蟠桃延年益寿。
传说中的嫦娥在吃了丈夫后羿带来的太后仙丹后,飞到了月宫。
此后,在一些奇怪的小说中,西王母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皇帝的生日。
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镇天真武宣天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军。
生于上古轩辕世界,中国历三月三日,道教中掌管军事和战争的神。
3月3日,世界各地的道观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道教信徒会在寺庙里烧香祈祷或在家祈祷。
真武山上的真武铭文,对真武大帝的来历、中国的主要真武道场、真武“救兵”的“仁心”进行了简洁而艺术的阐释。
说明3月3日人们纪念真武帝的由来和意义。
在古代,三月初三被认为是“上思”,汉朝被指定为节日。
“正月初三,东临流水,官民皆洁,意为洗尽,远离垢(病),大”(《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来又增加了宴会和水边郊游的内容。
晚上,每个家庭都会在自己家的每个房间里放鞭炮,炸鬼。
据说这一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节日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庆祝“黑米节”,家家煮黑米,全家人一起吃,送给亲朋好友。
同时,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来纪念这个节日。
连江县小昌民族自治县的畲族人民也庆祝吴梵节,这在山村里非常热闹。
黑米是畲族利用山上一种叫做吴桥树的野生植物,取叶子熬汤,然后将糯米浸泡在汤里几个小时,用木甑蒸熟而成。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四篇)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____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____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____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三月三的由来民间故事
三月三的由来民间故事三月三的由来有很多民间故事,以下是其中几种:1.纪念伏羲氏: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而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众多优美的动人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不满,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
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3.纪念上巳节: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
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
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
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巳节是我国民间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上巳,系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而三月的上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了。
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忽略。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
到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
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由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
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
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
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上巳节还是古代帝王招魂续魄的日子,郑国习俗,上巳日在溱水淆水进行招魂续魄的祭奠。
另外,“三月三”除了上巳节外还是西王母生日,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 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
由此在一些志怪小说中,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8篇)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8篇)广西三月三由来篇一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四说,远古时期,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
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广西三月三的故事
广西三月三的故事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三月望”,在每年农历三月
初三举行。
这个节日是壮族人民祭祀祖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
要日子。
下面是广西三月三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壮族先祖遭遇到灾难,天空久久不肯放雨,导致农
作物干旱无收,人们生活困难。
他们决定到神树下拜祭祖先神灵,求他们
施以慈悲,以便让雨水降临。
他们点着香烛,磕头礼拜,谦虚诚恳地祈祷,最终天空终于降下了一场甘霖,洒满了干涸的田野。
从那以后,壮族人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
仪式,以感恩神灵的恩赐。
当天,人们会穿上盛装,手持五谷丰登的仪器,用米酒、肉类、饼干等食品祭祀祖灵。
同时还会举行龙船竞渡、跳竹竿舞
等传统活动,以展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祭祀仪式和传统活动,广西三月三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那就是
火把节。
在夜晚,人们点火把,在基山、桂林等地方舞动火把,燃烧着熊
熊烈火,这些美丽壮观的场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
之一。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不仅能够缅怀祖先、感恩天地,更能够感受到
壮族人民对生命、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在洞外和田野里唱歌。
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歌圩节”。
有人说三月三是纪念刘三杰的日子,所以三月三也会被称为“歌仙会”。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恋人,他们经常用专业的方法唱民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此时两人无法结婚,于是选择了为爱而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人们说他们将在三月三唱歌哀悼。
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关于刘三杰。
壮族歌仙刘三杰经常用民歌这样歌颂劳动和爱情,也用这种方式揭露富人的罪恶。
一年三月三,刘三杰在山上砍柴时,富户选择派人砍掉藤蔓,导致刘三杰死亡。
为了纪念这位歌唱家,后人选择了在这一天聚会唱歌。
在这个时候,唱三天三夜,从而形成了三月三的习俗。
然而,这些传说现在很难查证,但早在宋代就有记载。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汉族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壮族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女儿节 > 正文三月三为何叫做上巳节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0日来源:网络据悉在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壮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一、由来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传说,在古代龙王统治下的南海中,有一只鹿,它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识别毒草并为人类指路。
一天,一个壮族的姑娘在森林里迷路了,遇到了这只鹿,鹿带着她走出了森林,并向她传授了很多生存技巧。
从此以后,壮族人们就把这只鹿视为神灵,每年三月三日,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鹿的崇敬之情。
二、习俗壮族三月三的习俗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舞狮、打黄蜡和祭鹿等习俗。
舞龙舞狮是壮族三月三最为热闹的活动之一,是表达对龙和狮的崇敬之情。
舞龙舞狮的音乐曲调欢快,舞者会穿着色彩鲜艳的龙和狮的服装,在广场上跳跃嬉戏,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打黄蜡是壮族三月三的另一项传统活动,是为了象征着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人们开始享受休闲生活。
活动时,人们手持黄色的蜡烛,在夜晚里游行,传递着快乐和祝福的信息。
除此之外,祭鹿也是壮族三月三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壮族传统中,鹿是一种神圣的动物,有着独特的意义。
传统上,人们会在树林里穿上壮族服装,抬着祭鹿的图像,在林间祭祀,向神灵表示崇敬之情以及对拥有丰收和幸福的深切期盼。
三、壮族三月三文化的现代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已经呈现出了现代化的趋势。
在广场上,人们会穿着现代化的服装,在音乐的伴随下跳起传统的舞蹈。
人们也开始使用网络来分享祭鹿的图片和视频。
在城市里,壮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也开始采用现代营销手法,通过广告、电商和线上抽奖等方式来推广文化和产品。
总之,壮族三月三作为一个独特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无论是在传统活动还是在现代化的表现中,它都体现了壮族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影响也逐渐扩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多元文化的机会。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行的地区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那么大家知道三月三具体是什么节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的来历传说,欢迎阅读与借鉴!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三的来历(1)相传有一对青年男女用山歌传情,但是因为封建礼教而未能在一起,被迫分离,后来两人双双殉情,之后大家为了纪念两人广西壮族就有了每年三月三对唱山歌的节目。
(2)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为刘三姐人美歌甜,常常用歌声来揭露财主们的罪行,后来财主们为了报复她,让其跌落山谷而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因此每年三月三都要唱歌三天三夜。
三月三来历介绍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欢迎查阅!三月三的来历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字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在中国文化中,鬼神文化是很多特的一支。
儒家提倡”无鬼神,应厚葬”,墨家提倡“敬鬼神,应薄葬”,最后国人的观念都在信与不信之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欢迎大家参考! 【1】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传统节日。
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
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另外,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的鬼节。
鬼节的传说和起源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民间活动: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三月三的历史故事
三月三的历史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呢,三月三可是个超级大日子。
传说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
黄帝是谁呀?那可是咱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就像家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一样。
当时呢,大家就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祭祀活动,来纪念黄帝的诞生,祈求老祖宗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且呀,三月三在古代还是上巳节呢。
这上巳节可有趣了。
在这一天,男男女女都会跑到河边去。
干啥呢?可不是单纯地看风景哦。
他们会进行一种叫“祓禊”的活动,简单说就是在河边洗洗手、洗洗脸,把身上的晦气给洗走。
这就好比咱现代人有时候压力大了,去做个大扫除或者泡个温泉,让自己焕然一新。
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呢,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这上巳节啊,也是个超级浪漫的情人节呢。
小伙子们瞅见心仪的姑娘,就会上去搭话,送个小礼物啥的。
你想啊,河边垂柳依依,年轻人们欢声笑语,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甜蜜的气息。
在壮族那边呢,三月三更是热闹非凡。
传说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纪念日。
刘三姐那可是唱歌超级厉害的人,她的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动听。
每到三月三,壮族的兄弟姐妹们就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聚在一起对山歌。
那场面,人山人海的,歌声此起彼伏。
你一句我一句,这边唱着美好的生活,那边就回敬着对未来的憧憬。
就像一场超级大型的歌唱比赛,但是又比比赛多了好多欢乐和浓浓的情谊。
农历三月三的来历与历史资料
农历三月三的来历与历史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农历三月三的来历与历史资料农历三月三在古时称为上巳节,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大概起源于周朝,《论语》中就曾谈到过这个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介绍说:三月上巳,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挈。
是说上已节时,大家都到江水边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灾除邪,古语称之为祓禊。
但是,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每年都是不同的,所以到魏晋时便以固定的三月初三来代替上旬已日。
据《法书要录》记载: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王羲之与太常孙统等四十有一人,会于会稽上阴之兰亭,修禊事,酒酣赋诗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写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可见这时在三月三过上已节已成定规。
又据《梦梁录》载:三月三上已之辰,曲水流触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说明带有迷信色彩的上已祓禊,到唐时已只剩下饮酒踏青的内容了。
从上已节到三月三,从祓禊到踏青,节日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进步历程。
因为上古先民是不懂得什么叫洗澡的,正如谁见过灵长类自己洗澡呢?要知道,洗澡与到湖、塘里打滚纳凉是含义不同的两码事。
听说至今北方的个别地方仍是一生三洗:出生洗一回,结婚洗一回,死后洗一回,看来是保留了些许古风。
到周朝时,起码华夏族的统治阶层懂得洗澡的好处了,这就是祓禊的实质性内容。
《论语》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云,咏而归证明士人已知浴乎于沂水。
但这时的洗浴还不是经常性的,所以,具有迷信色彩的上已节就成为了固定的洗浴日子,这对人的健康当然有好处。
待到唐朝时,洗浴已成为统治阶层的一种享受,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明证。
老百姓虽无福消受温泉,但自然也会受些影响。
因此,三月三的洗澡内容便不那么重要了,代之以踏青。
而三月三的时间和节日内容与清明节如此的相近、相似,因此,三月三在现今的汉族群众中可说已不成其为节日了,仅只保留了某些痕迹而已。
(知识积累)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
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壮族三月三,是壮族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壮族的歌节和情人节。
大家知道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故事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仅供参阅!更多三月三相关内容推荐↓↓↓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广西三月三传统食物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意义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有哪些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拜祖先、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也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三月初三时节有的地区还很寒冷。
农历三月初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
“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经典传说“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相传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1、祭祖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三由来的历史故事
三月三,又称为“三月三娘娘节”或“三月三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节日的由来有多种传说,以下是其中之一:
**祭龙神话:**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倪尚的青年英俊,他为了拯救百姓免受洪水的侵袭,勇敢地去求助龙王。
然而,龙王对他的请求并不理会。
倪尚感到非常焦急,于是决定找来三百六十五个儿童,每个人手持葱花,头戴红巾,口中念咒语,一起来祈求龙王降雨。
于是,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他们开始了祭龙的仪式。
传说中,龙王见到了这么多孩子,心生怜悯,决定降下雨水。
雨水滋润了大地,百姓免受了干旱之苦,而倪尚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英雄。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便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举行祭龙、游百里、踏青等各种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个祭龙的传说是三月三节日由来的其中一个版本,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传说和庆祝方式。
总体而言,三月三是一个庆祝自然、祈福丰收的节日,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