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合集下载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巳节”或“上巳祭”。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和意义: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驱除疫病和邪恶。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阳气复苏、万物生发的时刻,人们通过祭祀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习俗和活动: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在家中或庙宇中设香案、燃香烛、献祭食品等。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踏青游玩、草地上放风筝、吃特色美食等传统习俗。

3. 地区特色:三月三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较著名的有江南地区的草地放风筝、踏青游玩,以及湖北的登山祭祖等。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一个与祭祀、庆祝春天到来相关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崇拜自然和祖先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欢度春天、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月三的节日起源_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节日起源_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节日起源_三月三的传说故事三月三节日起源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有一年,壮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

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

”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

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

”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壮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壮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

”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

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

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

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三月三是啥节日

三月三是啥节日

三月三是啥节日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的“水节”。

三月三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祭祀山神的活动。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由于人们极为依赖山水,他们将山神视为自然灾害的调解者和保佑农作物的神灵。

因此,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山脚下,祭祀山神,祈求顺利的农耕季节和丰收的年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月三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祭祀山神外,还有许多与水相关的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水边放龙船,这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据史书记载,放龙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扔龙舟可以驱除疫病和灾害,保佑平安和健康。

因此,他们会在节日期间动员和组织起来,一起制作龙舟并在水中放舟。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三月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放龙船外,三月三的庆祝活动还包括草地龙舟比赛、舞龙舞狮表演、水上露天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加,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一些地区,三月三还有另一种庆祝方式,那就是涂山粉。

涂山粉是一种由各种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的颜料。

在这一天,人们会涂抹这种颜料在脸上,化身成为各种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

这一活动既可以增加乐趣,也可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此外,三月三在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江南地区的苏州,人们会举行船灯游行,将成千上万盏装饰精美的船灯点亮江面,营造出迷人的景象。

而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人们则会举行大规模的山歌祭祀活动,展现当地的山歌文化。

对于我国的许多民众来说,三月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情关怀,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总的来说,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在洞外和田野里唱歌。

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歌圩节”。

有人说三月三是纪念刘三杰的日子,所以三月三也会被称为“歌仙会”。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恋人,他们经常用专业的方法唱民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此时两人无法结婚,于是选择了为爱而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人们说他们将在三月三唱歌哀悼。

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关于刘三杰。

壮族歌仙刘三杰经常用民歌这样歌颂劳动和爱情,也用这种方式揭露富人的罪恶。

一年三月三,刘三杰在山上砍柴时,富户选择派人砍掉藤蔓,导致刘三杰死亡。

为了纪念这位歌唱家,后人选择了在这一天聚会唱歌。

在这个时候,唱三天三夜,从而形成了三月三的习俗。

然而,这些传说现在很难查证,但早在宋代就有记载。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汉族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今日是三月三,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关于三月三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与借鉴!▼▼目录▼▼●三月三来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

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壮族三月三习俗No.1五色糯米饭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

《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

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

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传说_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行的地区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那么大家知道三月三具体是什么节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的来历传说,欢迎阅读与借鉴!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三的来历(1)相传有一对青年男女用山歌传情,但是因为封建礼教而未能在一起,被迫分离,后来两人双双殉情,之后大家为了纪念两人广西壮族就有了每年三月三对唱山歌的节目。

(2)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刘三姐,因为刘三姐人美歌甜,常常用歌声来揭露财主们的罪行,后来财主们为了报复她,让其跌落山谷而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因此每年三月三都要唱歌三天三夜。

三月三来历介绍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

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

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20223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农历三月三,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不同地区对于“三月三”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说法一:【上巳节】上巳节的由来已久: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水的节日: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

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内容是临水洗浴,以祛除不祥。

时当暮春,风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边,撩水于身,踏青于野,别有一番生活情致。

《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在暮春之时,穿着春装,在沂水中沐浴,就是这种节日习俗的痕迹。

最早记录这个节日的是西汉初期的文献,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经过文化名人的点缀,这个节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调。

上巳节习俗:着汉服、跳《踏歌舞》、放风筝、沐浴、踏青、祭祀高禖。

曲水流觞,传说:“上巳节”也与中国书法有着联系——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会绍兴兰亭,并写就《兰亭序》,此后“文人雅聚,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食俗: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

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

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说法二:【敬祖节】首先是三日节。

闽南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有敬祖旧俗,叫做三、三节,也叫做三日节。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

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三月三节日起源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风俗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在中国文化中,鬼神文化是很多特的一支。

儒家提倡”无鬼神,应厚葬”,墨家提倡“敬鬼神,应薄葬”,最后国人的观念都在信与不信之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欢迎大家参考! 【1】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传统节日。

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

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另外,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的鬼节。

鬼节的传说和起源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民间活动: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山神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春季踏青祈福的节日。

据《礼记·大学》记载:“君子于其所不明而若明焉,人于外其诸民皆视之而亲焉,邻国视之而战焉,是以君子无所持而不明也。

故请四时而藏之,泽以行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称颂君子应该对外表现出无所持的英明,那么,四时之中,春天被详尽地藏在景象之中,所以,决定从春天这个默默无闻的万物之首上学习。

因此,也就催生了古人们在农闲时举行春游或插柳等活动的传统。

三月三的风俗主要表现为踏青、猜灯谜、扬旛、比武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具体习俗,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风俗活动和特点。

首先是踏青,踏青是三月三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穿上盛装,整齐庄重地排列成队伍,沿着山间小路或河边小道,欢呼着踏青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边走边唱,边赏赏花。

踏青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也是增进亲情、友情、爱情的最佳时机。

其次是猜灯谜,猜灯谜是三月三的特色活动之一、在这一天,各地会悬挂各种形状的灯笼,并在灯笼上写上谜语。

人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猜谜语,猜对者即可得到奖品。

这一活动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又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扬旛是三月三的重要活动之一、古人认为头上扬旛可以带来平安和好运,所以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头上扬起五色旛,希望给自己带来好运。

同时,也是传统的祈福仪式,人们祈求来年庄稼丰收、平安吉祥。

这一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

还有一个特点是比武,比武是三月三的活动之一、在这一天,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比如:射箭、踢毽子、斗鸡、柔道等等。

这也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活动,有助于增进团队合作和友谊。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以踏青、猜灯谜、扬旛、比武等活动为主。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代社会中,三月三的风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很多年轻人也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月三名词解释

三月三名词解释

三月三名词解释
摘要:
1.简介
2.三月三的起源
3.三月三的庆祝方式
4.三月三的寓意
5.三月三在当代的意义
正文:
1.简介
三月三,又称为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月三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周朝,至魏晋时期逐渐消失,唐宋以后又有恢复。

这一节日沿袭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三月三的起源
关于三月三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三月三是黄帝的生日。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神话时代的领袖,他统一了华夏诸部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人们为了纪念黄帝的丰功伟绩,便将他的生日定为三月三。

3.三月三的庆祝方式
庆祝三月三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踏青、赏花、对歌、跳舞等活动。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龙舟赛、放风
筝等民间活动。

总之,人们会通过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节日,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4.三月三的寓意
三月三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寄寓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同时,三月三也代表着对先祖的尊敬和怀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5.三月三在当代的意义
在当代,三月三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们能够了解祖先的生活习俗、民间风俗等。

其次,三月三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一览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一览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一览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

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

”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有祭祀高禖、畔浴、赶歌圩、曲水流觞、野外踏青、吃荠菜煮鸡蛋等。

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7、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

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

每年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每年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趣味民俗常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答案:三月三是壮、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其中以壮族的三月三最为著名。

1、汉族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汉族,有吃地(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

当天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2、壮族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节日,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3、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清晨,姑娘们到菜园采来半篮蔬菜,洗净,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树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们伺机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便与姑娘约定还篮日期,届时回赠水果与布料。

从前有对青年男女相爱,而女方妈妈将她许给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

初三这天,相爱的这对情侣在莫嘎树下,悲愤欲绝,跳潭殉情。

为纪念他俩,每年三月三,当地青年便来到这里吹笙对歌,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

4、苗族“三月三”又称“挑葱节”,是从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恋爱节日演化而来,据传每到三月三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葱为名汇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亲相爱,边挖野葱边说话边唱苗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要到了,尤其壮族、黎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必须是特别激烈与期盼的,因为节日到来之际,大家会载歌载舞,好不喧闹。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大全,盼望大家喜爱。

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闻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闻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爱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闻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斗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白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春游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闻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

三月三的由来民间故事

三月三的由来民间故事

三月三的由来民间故事三月三的由来有很多民间故事,以下是其中几种:1.纪念伏羲氏: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而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众多优美的动人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不满,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

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3.纪念上巳节: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

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

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习俗云南瑶族有“干巴节”。

各村寨男女老幼结对进山打猎或下河捕鱼,集体宴饮,共祝丰收,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三月三,海南岛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渔猎丰收的节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谈爱日”。

是日,村寨集会预祝丰收,青年男女对歌欢舞,以“三月三”为定情之日。

老人们则拎着酒坛,走亲串友,曰喝“团结酒”。

云南布依族家家户户做花糯米饭招待亲友,以此日为合家欢聚、亲友聚会之节日。

有布依族三姐妹请外公吃饭之传说。

汉族农历三月三,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广西壮族有“歌圩节”“歌仙节”,相传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举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饭、做红鸡蛋,祭祀祖先,接待亲友。

人们赶歌圩、搭歌棚、办歌会,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嬉戏娱乐,终日歌声不断,成为今之“歌节”。

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

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

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

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

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_农历三月三的发展史

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_农历三月三的发展史

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_农历三月三的发展史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_农历三月三的发展史农历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有传统活动,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农历三月三民间习俗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壮族通常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饭。

另外,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广西“三月三”的特色食品。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农历三月三历史发展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三月初三时节有的地区还很寒冷。

农历三月初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

“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

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关于三月三有什么来历和风俗你有了解吗?以下是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三月三的来历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进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化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化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

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三月三的传奇
据古老传奇,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日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

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人游乐的日子。

并从三皇五帝以至禹
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季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进展。

这一天,宫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礼,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

由于天子的提倡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玩耍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查找或约会情人。

《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

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就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情景。

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相思。

从今,“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女相见于野外水边,自由选择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也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生产,繁衍后代。

同时“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利于社会的和谐进展和文明进步。

三月三的风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预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赏识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盛,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竞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致,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净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漂亮,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予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凳子,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唱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唱。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看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意,唱喜爱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足,便趁旁人不留意,静静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始终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进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假如不情愿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假如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