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小蝌蚪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小蝌蚪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小蝌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线描画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绘画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小蝌蚪画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青蛙)(2)教师: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小蝌蚪)(3)教师:小蝌蚪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小蝌蚪》。
2. 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教师示范小蝌蚪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线描画的造型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3. 学生练习(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4. 展示评价(1)教师将全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全体同学选评出较优秀的习作。
(2)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心得体验。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创作,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小蝌蚪-湘美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小蝌蚪-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小蝌蚪》一课。
通过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成长变化,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动态,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新课:讲解小蝌蚪的特征和绘画方法,示范绘画步骤。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小蝌蚪的绘画作品。
4. 展评: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绘画方法。
板书设计1. 小蝌蚪2. 重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绘画方法3. 难点: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特征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小蝌蚪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绘它们的成长变化。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征,并给予适当的绘画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蝌蚪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蝌蚪的特征。
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小蝌蚪》的教学中,教学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案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教案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阶段,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为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一节关于小蝌蚪的教案,帮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并通过绘画作品展现蝌蚪的可爱和生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的特点和习性;2. 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3.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蝌蚪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板书:蝌蚪的生长过程;2. 教具:彩色笔、画笔、颜料、画纸、水杯、毛巾等;3. 实物:蝌蚪模型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蝌蚪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蝌蚪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对蝌蚪的兴趣。
2. 学习蝌蚪的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蝌蚪的基本信息。
3. 观察蝌蚪的细节(15分钟)教师展示蝌蚪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蝌蚪的细节,例如蝌蚪的眼睛、躯体、尾巴等部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绘制蝌蚪的形象(25分钟)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绘制蝌蚪的形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绘制蝌蚪的眼睛、躯体、尾巴等部位,让蝌蚪形象更加生动。
5. 交流展示(5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美术教学,学生在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同时,通过绘画作品展现蝌蚪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了愉快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绘画蝌蚪的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展现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美术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小蝌蚪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小蝌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形象特征2. 青蛙的生长过程3. 线条、色彩的表现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蝌蚪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形象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等。
(2)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2)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画一幅小蝌蚪的画。
2. 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尝试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其形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小蝌蚪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形象特征,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收获快乐和成长。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学习”和“实践操作”环节。
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小蝌蚪教案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当堂检测。检测题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蝌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小蝌蚪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4)小蝌蚪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5)如何保护小蝌蚪和生态环境?
请同学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检测结束后,我将对大家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蝌蚪的基本概念:小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2.小蝌蚪的特征:小蝌蚪的身体呈长形,皮肤湿润,有许多细小的脚,它们用鳃呼吸。
3.小蝌蚪的生活习性:小蝌蚪生活在水中,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它们需要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4.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小蝌蚪在孵化后会经历蝌蚪期、长肢期、变态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最终发育成成体青蛙。
8.小蝌蚪的保护意义: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小蝌蚪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保护小蝌蚪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蝌蚪的日记》等与小蝌蚪相关的书籍,以加深对小蝌蚪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了解。
b.视频资源:观看科普视频《小蝌蚪的成长之路》,了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完整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
5.小蝌蚪的生存环境:小蝌蚪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溪流等,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6.小蝌蚪的自我保护机制:小蝌蚪具有自我保护机制,如能分泌黏液以防止天敌的捕食,并能迅速逃避危险。
7.小蝌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小蝌蚪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
01
目 02 录 03
04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作品展示 作业要求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第二部分
新课讲解
1、小蝌蚪的外形是什么样子? 2、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3、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4、小蝌蚪生活的环境中都有哪些植物呢? 5、我们看见小蝌蚪,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比一比,哪一幅更像小蝌蚪? 找一找,哪里又不像小蝌蚪呢? 我们来把它们都变成小蝌蚪?
• 根据同学们刚刚思考所了解的,每个同 学在纸上画3只不同的小蝌蚪。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画,也可以画不同的 大小,不同的动作。
你知道吗?
用四小幅画面讲述一个 故事而组成的作品叫四 格绘画。
一群小蝌蚪在————, 另一群小蝌蚪在——— , 还有几只在————。
比一比哪幅更漂亮?
小蝌蚪喜欢成群结队的玩耍,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第三部分
作品展示
第四部分
作业要求
评一评: 你最喜欢那件作品? 它有哪些优点?
《蛙声十里出山泉》 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 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 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 水墨画。画面上没有 蛙,只有几只活泼的 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 中欢快地游动着,真
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第十课 小蝌蚪
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6课《小蝌蚪》。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形式,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
难点:如何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水粉颜料、画纸、画笔等。
学具:水粉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特征,示范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3.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水粉颜料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幅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生长过程,注意表现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学内容应详细描述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生长过程,包括其形态特征和生长变化。
二年级美术上册《小蝌蚪》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从技能、创意、合作等方面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知识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绘画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升华:教师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沟通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完成作品。同时,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绘画水平。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绘画创作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业评价:
1.课堂作业:教师将在下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绘画技巧、创意表现等方面的进步。
2.拓展作业和思考作业:教师将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深度和情感体验。
4.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蝌蚪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满好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小蝌蚪这一主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创作,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小蝌蚪》教案
2、教师点评价并指导学生欣赏《群鸭图》等名画,拓展延伸。
旁注
教
学
后
记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小蝌蚪》教案
科目
美术
年级
2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10课小蝌蚪1课时
教学
目标(知识能力品德)
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材
分析(重点难题)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1)不能太长。
(2)不能太短。
(3)不能太粗。
4、 出示小蝌蚪的范图,板书“小蝌蚪”
5、向学生展示蝌蚪的“照片”。
6、 教师示范添将“点点”添画成一群姿态不用的小蝌蚪。(向摆着尾巴上下游,勾着尾巴往左右游,拉直了尾巴快速游。)
7 组织“给蝌蚪拍照”游戏。
二、创设情境、展开故事
1、播放FLSAH动画歌曲《小蝌蚪》。
2、以动画形式说故事:
(1) 场景一、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2)场景二、小蝌蚪们排好队,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3) 场景三、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了一颗小石子。
三、拓展想象、绘画构思
1、组织学生以时间(几分钟后、中午、下午、黄昏)推移,蝌蚪在旅行途中将会遇到的种种情况。
2、以场景推想(火辣辣的太阳、下雨的傍晚),蝌蚪们的各种不同表现。
教学难点: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教具
时序
教育过程设(重点写怎么教与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ppt课件
注意画面构图和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如 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等,并学会在绘画 中合理安排小蝌蚪和背景的位置关系。
指导学生掌握比例关系的基本知识,如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并学会在绘画 中准确表现小蝌蚪与周围物体的比例关
系。
鼓励学生运用构图和比例关系的原理, 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设计独特的形象和场景,让小蝌蚪更 加生动有趣。
确定创作主题和情节,如“快乐的小 蝌蚪”、“勇敢的小蝌蚪”等。
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细节处理,使 作品更加完整和精美。
04
绘画技巧指导
线条运用和造型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线条的画法, 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并学 会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小蝌蚪的形
态。
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动态特征, 通过描绘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 • 创意构思:如何表现小蝌蚪 • 绘画技巧指导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水生动物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美术课程背景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 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 重要途径。
本课程旨在通过绘画 实践,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和表达。
乌龟
长寿的象征,背上有坚硬的甲 壳,行动缓慢。
螃蟹
横着行走,有两只大钳子,生 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海豚
聪明友善,身体呈流线型,擅 长跳跃和游泳。
欣赏相关艺术作品拓宽视野
1 2
齐白石的虾 以水墨画表现虾的灵动和透明感,展现了中国画 的魅力。
徐悲鸿的鱼 用浓墨重彩表现鱼的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
3
外国艺术家的海洋生物画作 如莫奈、雷诺阿等画家的海洋生物作品,展现不 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
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小蝌蚪(共12张PPT)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的头。
●添加小蝌蚪尾巴时,应避免:
●(1)不能太长。 ●(2)不能太短。 ●(3)不能太粗。
二、了解小蝌蚪的不同动态。
(1)小蝌蚪在静止不动的时候尾巴通常是
直直的。
(2)小蝌蚪在游动的时候,尾巴通常呈波浪形
第一个遇到了谁?鱼儿 第二个遇到了谁?乌龟 第三个又是谁………? 可能是龙虾也可能是螃蟹…. 大胆的想象吧!
创作作业: ●孩子们大胆的表现出小蝌蚪在找妈 妈的路途中都遇到了什么情况或者 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孩子们,尽情的畅游在绘画的世界 里吧!
六、作业点评:
●1、每组选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组作品 的创作思路。
左右扭动或者勾着尾巴游动等。
(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动态哟!)
三、了解小蝌蚪三五成群游动时,队 伍会发生疏、密变化。
四、学生们大胆想象阶段:
孩子们,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途中, 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或者会发生什么 有趣的事情呢?
“?”
有趣的事情:
五、学生们大胆创作阶段:
孩子们,我们在回顾一下刚开始听到的儿 歌内容,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路途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孩子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就像我们今天所学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样, 同样青蛙妈妈也在焦急的,找她的孩子们。我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要 学会体谅我们的妈妈,知道她的不容易。
● 所以我们面对:
● 1、学习时,要勤思考,回家按时完成作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 2、生活时,要注意干净,回家多帮助妈妈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好的生 活习惯。给妈妈捶捶背,捏捏肩,因为她的肩膀为我们担负了太多的爱。
2024版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PPT课件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PPT课件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手工制作:立体造型小蝌蚪•艺术欣赏:名家作品中的小蝌蚪•课堂总结与延伸活动课程介绍与目标01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本课程以“小蝌蚪”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表现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感知和表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小蝌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绘画表现,第二课时为手工制作。
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02观察真实的小蝌蚪或清晰的图片,注意其身体颜色、形状、大小等细节。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小蝌蚪独特的特征。
鼓励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小蝌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实物或图片描述小蝌蚪外形特征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大而扁平,尾部细长。
全身黑色或深褐色,有的品种在身体两侧有金色或银色的斑点。
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嘴巴位于头部下方,呈吸盘状,用于吸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它们喜欢聚集在水草丰茂、水质干净的地方。
小蝌蚪对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小蝌蚪生活在清澈的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河流等。
在自然环境中,小蝌蚪会遇到各种天敌和危险,如鱼类、昆虫等。
了解小蝌蚪生活环境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03使用流畅的曲线描绘小蝌蚪的身体,注意曲线的变化和动态感。
运用短促、有力的线条表现小蝌蚪的尾巴,使其看起来富有弹性。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0.小蝌蚪(共17张PPT)
Hale Waihona Puke 10.小 蝌大大的脑袋 细长的尾巴 黑灰色的身体
一分钟时间,在你的作业纸上添画一只小蝌蚪吧!
尾巴太细太直
尾巴太粗
尾巴太短太细
游动的小蝌蚪
在画小蝌蚪时,除了要抓住它的外形特征,还可 以画出不同样子的蝌蚪!
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的还是成群结队的呢? 大小、前后、稀疏组合
小蝌蚪们在旅行中会遇到什么?
下节课见
看看老师画的小蝌蚪的奇妙之旅吧!
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画的小蝌蚪的奇妙之旅吧!
艺术实践
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 到什么情况呢?请把自己的想法画 下来吧!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 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画面上没 有青蛙,但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 中欢快地游泳,作品非常生动、巧妙。
二年级美术上册《小蝌蚪》优秀教学案例
1.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培养他们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2.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学生体验美的创造过程,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自信、自主、自强的精神品质。
4.倡导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形态变化,为绘画创作提供生物知识支撑。
2.讲解绘画小蝌蚪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
3.演示绘画小蝌蚪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4.强调观察、想象、创造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个性和创意。
二年级美术上册《小蝌蚪》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二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中,我们选取了《小蝌蚪》这一主题,旨在通过描绘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与自然界的美好。本案例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探索、体验和表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关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感受美术的魅力。
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本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绘画技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观察细节、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创作,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教案
- 鼓励与激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延伸评价:
- 小蝌蚪观察日记:对学生的小蝌蚪观察日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绘画作品展示:组织学生绘画作品的展示活动,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1. 审美素养:通过观察和描绘小蝌蚪,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升审美情感。
2. 创意素养: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小蝌蚪的形象进行创意性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 美术技能素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描绘小蝌蚪的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力,提升美术技能素养。
4.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小蝌蚪的相关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蝌蚪的寓意,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绘小蝌蚪的外形特征: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能够用简单、尾巴等部分的形状、大小、比例等方面的特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蝌蚪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 《蝌蚪的形态特征》PPT:提供一份详细的PPT资料,展示蝌蚪的各种形态特征,帮助学生加深对蝌蚪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