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1)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通过实验展示氧气与蜡烛反应产生火焰并放大声音,引导学生猜测氧气的性质。
介绍氧气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氧气的实验方法:氧气的性质实验。
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3. 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有较好的掌握。
4. 拓展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气球充气、氧气瓶等,激发学生对氧气应用领域的好奇。
引导学生对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探究,如氧气与铁的反应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到的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总结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展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氧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氧气》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观点和特性;2. 掌握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4. 能够诠释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氧气的观点和特性2. 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4. 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氧气对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氧气的观点和特性1. 讲解氧气的观点和性质,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生物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气体。
2. 展示氧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氧气的性质,加深对氧气的理解。
第三步:进修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 讲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呼吸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
2. 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生物体在缺氧和充氧环境下的反应,加深对氧气在生物体内的理解。
第四步:进修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1. 讲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氧气在钢铁生产、焊接和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2. 讲解氧气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如氧气在援救和手术中的重要性。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展示。
第五步:进修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1. 讲解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包括氧气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气体,是动植物生存的基础。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氧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珍爱环境、减少污染的建议。
四、总结反思:教师指挥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珍爱环境,珍惜氧气资源。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氧气》的课后习题;2. 撰写一篇关于氧气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议文;3. 在家中观察氧气的应用途景,并记录下来。
六、延伸拓展: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氧气的更多应用和钻研领域,拓展对氧气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1)硫和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为什么放少量水?(2)可燃物(如硫、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说明了什么?(3)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与木炭、硫、铁等物质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讨论后分析归纳: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高低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为什么实验前瓶底放一些水?
1.观察并描述现象
。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3】(2)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演示实验】用镊子夹持木炭,用酒精灯点燃,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2.2氧气(1)教学设计
设计
戴礼银(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②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规范描述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合
作
探
究
【合作探究1】出示一瓶氧气,组织学生观察,并阅读(P33)第一、二段,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工业上生产的氧气的贮存方法。
1.学生观察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结合问题思考氧气的物理性质。
2.阅读(P33)第一段,划重点(或记笔记),小组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归纳能力。
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课题2 氧气作者及工作单位同江市第二中学张怀宇师徒结对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两种基本化学类型两部分。
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合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学情分析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
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更多仪器,并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②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③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王绍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科学探究掌握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活动、实验探究,激发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加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学习时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第七单元《金属》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本节是该教材第一次对一种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知道和启示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比如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也知道分离液态空气、电解水、光合作用会得到氧气,但对于“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学生还不了解,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用问题教学的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提出问题,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还有第二单元中的《空气》。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 学生学习能
趣,学习比较主动,对氧气的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 力分析
对氧气缺乏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教师应该利用演示,引
导学生观察实验,体会实验过程,记录,对产生的现象
加以分析,使学生对氧气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 讲授法 2 演示实验法 3 归纳法
验,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练习
实验基本操作,为课题三制取氧气做好铺垫。
1 认识氧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2 认识氧气能与其他的物质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助燃性) 教学目标
3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
叙述实验能力。
4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学生已经学习了序气的用途
回顾复习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
二提出问题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组成,那么今天我们
就来认识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氧气。
三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
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淡蓝色液体(液氧),在一 教学过程
定条件下也能转化成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氧气》
称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2
《氧气》,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在了解氧气的成分及其用途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氧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碳(黑色固体)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氧气二氧化碳 为使木炭充分燃烧,应使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 中
铁丝(银白色固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 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2)铁丝的下端系 一根火柴,(3)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 细沙。
察觉的氧化。如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呼吸、钢铁生
锈等。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一定放热,但不一定发光。
知识拓展
(1)化合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从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来考虑的;而氧化反应不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它是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考虑
的。
(2)化合反应与氧化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
课例研究综 提供帮助。本节课中我最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
述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堂课实验较多,现
象出忽学生的想象,学生获取知识积极主动,激发学生
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实
验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对学生
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氧气相关
知识。
在进行氧气物理性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实
教学策略选 验得出结论。在进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时,通过指导
择与设计 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独立思考,小组
讨论等综合形式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情景导入
[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氧化性。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硫粉、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湖泊等,提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呼吸到什么气体?”引导学生回答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
2、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要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的反应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包括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的反应演示实验:将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S +O₂点燃SO₂。
《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能够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四、课前预习: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水准与什么因素相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简述:一、理解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1、硫与氧气的反应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3、铁丝与氧气的反应《氧气》学情分析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既熟悉又陌生。
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学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有点入门困难。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基础知识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初中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本节的知识点以及在考试中出现的考点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1、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摆清自己的位置2、结合知识点讲解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②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自然界中的氧循环3、讲解对应练习题二、自由改正,把握做题方法自学目标(1)再次认真看学案,我为什么会错?(2)根据这个知识点,拓展延伸一下其它题目检查反馈:(1)a知识点都能掌握了吗?b我又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学情分析】这是一次在学完新课后的复习课,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题型也有一定了解。
可以简单讲解,学生自主做题。
【效果分析】一堂精彩的课,是在确定的时间里展示了你的课堂。
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发掘,不但能让课堂多出一些亮丽的瞬间,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首先得有兴趣,然后才能从中找出乐趣。
对于我的这节课,我觉得对课堂环节掌握还不够熟练,导致在上课时有些环节的连接显得很生疏,不够自然。
二是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走向精练,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
只有这样,才能有一节完美的课。
【教材分析】《氧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节的有关知识。
并且让学生在做题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可以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氧气?它有什么实际应用,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硫B.红磷C.木炭D.细铁丝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增加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装药品B.制备C.收集D.验满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再挤压胶囊将药品吸入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撤离水中,后熄灭酒精灯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到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6.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二、填空题7.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原理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也有所不同,请填写: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H2O2溶液、MnO2①________①________KMnO4①________(2)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①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①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3)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发生了如下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选填“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三、实验探究题8.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生们通过实验和图表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了
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实验设计要更加具体:在实验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操作不够清晰,
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下次在设计实验时,我需要更加具体地说明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2. 提问方式要更富启发性: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发现提问的方式可能有些单一,没有很
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下次我会尝试更富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3. 知识点讲解要更加生动有趣:在知识点讲解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下次我会尝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来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也有一些亮点。
我会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
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每一堂课都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更加热爱化学学科。
感谢
学生们的配合和努力,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感谢。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2、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会归纳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实验归纳物质(氧气)性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作业设计:
1、在实验课前,为防止各种原因出现的制氧气过慢,教师先准备若干瓶氧气是
必需的,这样可以保障整节课的时间控制。
2、实验前把铁丝先布置学生做好,可节省时间。
3、实验安排把每一实验分解为若干步骤,每步按本步注意讨论---实验---记录归
纳,分步推进,效果交换较好。
4、抓住实验中的学生错误情景(如集气瓶变红、一女生衣服多处染有高锰酸钾),
及时教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