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泾源县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部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于2012年年初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过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我县申报方案后最终于2012年12月确定我县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课题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探索》,为了顺利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根据泾源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方案要求,特制定本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方法和规律。
2.建构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
3.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提高教师熟练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成长,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方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融合研究、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5.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人人通空间和教研互动平台进行网络研修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2.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避免空谈。
3.求实性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逐渐完善。
4.指导性原则。以课题研究,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导方向,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顺利进
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拓宽思路,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设计、现象、案例、以及过程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吸取经验与教训,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终对课题研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五、研究步骤
本研究周期为3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确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各试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并进行课题论证、撰写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教育体育局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到试点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常态课的听课、评课、研讨和指导。
2.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督促各试点校按照研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开展研究行动;中心校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城乡帮扶、领衔校帮扶薄弱校等方式,帮助其他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教育体育局将组织开展优质课评选、示范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论文评选、网络教研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阶段性课题经验交流研讨会,对各校课题研究情况随时掌握并及时指导,各学校要做好资料整理收集、阶段性总结工作。
3.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各学校对课题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提炼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完成课题报告。
4.第四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
召开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形成课题成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的先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物化课题成果并进行推广。
六、研究成果
1.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论文集。
2.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案例集。
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教学设计汇编。
4.充实本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5.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报告总结汇编。
七、组织与实施
1.各乡(镇)学区中心校负责辖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
合研究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教育体育局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成专业支持团队,组建由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学校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工作校长负责制,组建课题小组,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应用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内涵,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基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活动,总结、推广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经验。
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工作采用“整体规划、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推进策略,“由易到难、从无序到有序,分层递进”的推进过程。确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作为“试点校”,组建由“试点校”为中心的区域内课题研究核心团队,充分发挥“试点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各学校开展实践研究,实现经验和资源共享,用三年时间完成: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总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