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与中外交流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பைடு நூலகம்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典例2】(2014·浙江高考·T39)(节选)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 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 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 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 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
【典例1】(2015·广东高考·T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
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时期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第三年 51.759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0.4 0.003
58.3 48.238
微课主题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我国提出三大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2)两极格局遭到挑战: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 “一大片”政策,广泛与亚非拉国家建交,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 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3)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我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国际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
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1 对外开放的原因
目录
2 对外开放的进程
3
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的原因
国际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日本、 西方等国家差距拉大
国内
1. 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2. 文革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心思治 3. 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 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浦东创下的 全国第一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 一 个 “ 11 0 ” 电 话 报 警 系 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进与利用外资的需要)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对外开放的进程
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
海南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沿江和沿边开 放城市
内地
全方位

线

多层次
宽领域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 成为全国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PPt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PPt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未来展望
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将继续扩大,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技术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技术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将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区域合作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推动对外开放格 局向更高层次发展。
开法律法规 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公平竞争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 政垄断和地区封锁。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
CHAPTER 0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与挑战
对外开放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助于吸引 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 进国内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进
加强国际合作
0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
优化营商环境
02
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
性,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培育新动能
03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
能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THANKS FOR WATCHING
意义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可 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
对外开放的历程与现状
历程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到内地、从 一般加工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的逐 步推进过程。
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 大货物出口国。

第六章_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1.02

第六章_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1.02
19


(4)外贸顺差增长较快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贸易差额
2000
2001 2002
4742.9
5097.6 6207.9
2492
2661.5 3255.7
2250.9
2436.1 2952.2
241.1
225.4 303.5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
2 2 2 2 1
8.9
8.87 9.7 10.6 10.5 12
22
表3:2008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大国前十位(单位:十亿美元,%)
国别 德国 中国 美国 日本 荷兰 出口额 1465 1428 1301 782 634 占比 9.1 8.9 8.1 4.9 3.9 增速 10.4 17.2 11.9 9.7 15.1 国别 美国 德国 中国 日本 法国 进口额 2166 1206 1133 762 708 占比 13.2 7.3 6.9 4.6 4.3 增速 7.4 13.9 18.5 22.7 15.5
国别
中国
出口额
占比(%) 12016.6
国别
9.76 美国 9.10 中国 8.58 德国 4.72 法国 4.05 日本 3.86 英国 3.29 荷兰 3.00 意大利
进口额
占比(%) 15581.3 12.39 8.00 7.39 4.38 4.38 3.82 3.55 3.26
德国
美国 日本 荷兰 法国
12.8 9.1 6.9 4.5 3.9 3.6 3.4 3.1 2.9 2.8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历程① 1980年起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②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后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④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至今,我国建立了包括359个市、县,3亿多人口,50多万平方公里的对外开放地区。

一个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经颇具规模。

3.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4.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意义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还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

带动了10多万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造,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有力于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中中国国“第第“一中一座中国现条华第代磁第一化悬一塔的浮楼”垃铁”圾路发电厂 全国第东一方金个明茂保珠大税电区厦─视─塔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特 特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可以大于内地。特区的经济
殊 经
殊 经活作用动经。在济社活会动主以义市计场划调指节导为下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
济 管(济 政便七。)对企对外业在商所特投得区资税举给按办予1的5优%外征惠商收和投;方资收便企取业场给地予使优用惠费和按方不 理 策同行业和用途给予优惠;对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 体 、华吸侨收和和港利澳用同外胞资简为化主入境手续。
汕头
厦门
海南
2020/4/22
深圳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 场化的序幕; 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 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 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奏响了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序曲;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开启了劳 动力商品化的先河;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2020/4/22
2020/4/22
一、春的构想——对外开放的背景
(一)原因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3、现实原因:“文革”使国民经济崩溃,亟需恢复和
发展经济;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
(二)条件 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020/4/22
二、“春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对外开放》PPT课件

《对外开放》PPT课件
1、特区成立前,深圳还只是边陲小镇,仅有两条小巷和一条小街
2·3 特区的发展之路
2、深圳市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80—1985
1986—1992
1993—1997
1997年至今
局部改革 单项突破
配套改革 全面推进
体制创新 建立框架
持续发展 走向国际
1984年,邓小平决定到特区去看一看。 看到深圳由过去“渔民村”变成“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看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邓小平欣然题词: “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3·2 特区现状
香港蝉联榜首,而深圳却从第四位下滑至第五位,自2009年以来呈持续下跌趋势。
深圳也有“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
如何继续“特”的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加大,特区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特别的竞争力了。过去特区发展的很多政策条件,已经逐步丧失了。
3·3 未来展望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 积极地谋划未来的发展,确立了“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深圳未来30年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继续发挥好特区的功能,在科学发展的成绩上求“特”,力争科学发展的成效更大。我们要通过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来引领现代产业,引领现代生活,把深圳努力打造为一个可以与新加坡、香港甚至欧美现代化城市媲美的先进城市。在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让深圳成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国际先进要素聚集的城市。
特区总面积将由过去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3·1 深圳对外开放的回顾
深圳30年发展成就印证了对外开放的正确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讲解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讲解
19
(三)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
1.“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2.“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3.“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4.“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5.“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3、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9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十五和十一五计划期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由单方面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转向更加平衡的全面 开放战略 3.“引进来”为主的开放模式,转变为“引进来”、“走 出去”的双向开放模式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
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 GDP )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 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贸易 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 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 标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表明 我国经济开放度提高,对外贸易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15
概述: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4743.0
14221.2 17606.9 21738.3 25616.3 22073 29727.6 36420.6
31.5
23.2 23.8 23.5 17.8 -13.9 34.7 22.5
2492.0
7620.0 9690.8 12180.2 14285.5 12017 15779.3 18986.0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 世界贸易增长率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 著提高 4.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高 5.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6.进出口市场不断扩展 7.对外贸易方式多样化 8.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9.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 基地 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文知识点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文知识点解析岳麓版必修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文知识点分析全析提示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议,今后我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渐渐形成,它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方面:的一个特别渠道。

1. 五个经济特区( 1)时间和地址: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接踵于1980 年和 1988 年景立。

查一查:什么叫经济特区?特区的“特”表此刻经济上仍是政治上?解答: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国家划出必定范围,推行特别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系统的地区。

我国设置的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履行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来源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它的特别主要表此刻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一样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当前海南省正在向“把海( 2)开设原由: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设特区,主假如南建成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发挥它们的两大地区优势,一是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信道或重要海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胜运港口,二是凑近港澳台地区,是有名的侨乡。

1988年七届人大二次地”的目标行进。

会议定定划定海南为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的优势主要在于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总之,开设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充足发挥这些地区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翻开对外开放的打破口。

( 3)作用:这些特区二十多年来不单实现了自己经济的连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且有力地促使了其余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如深圳特区,已由开放前的小渔村发展成综合沿海城市加开放区,使沿水平在世界均匀水平之上的重要城市。

海地区全面推行对外开放,形2.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和 4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必定深圳等经济成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前线。

特区发展的基础上,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1984 年国家又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优秀课件19 岳麓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优秀课件19 岳麓版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全 国人民开放的热情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中 国人民汲取了过去的经验 教训)
二、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发展 实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前身:1948年1月1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 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 地聚起座座金山。……
请思考

“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是 指什么重大事件?
考一考,动动脑

1,深圳建立特区后经济发展如何?
2深圳特区高速发展原因是什么? 地理位置优越,中央重视,给预极大政策扶植, 开放早,建设者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有拼搏精神) 3谈谈你对深圳口号”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 是生命”的看法?
多层次、有重 广州上海等14 点、点线面结 个城市 合的全方位开 放格局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区
4、内 地
环渤海地区
实践探究



1:我国对外开放总格局:(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我国对外开放总格局具 体特点:(多层次,有重点, 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全 方位)?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形 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等开放区经济高 速发展;我国外界贸易组织 原则: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① 中国需要世界。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 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 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 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增强国力。 ② 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 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 诱人的大市场。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 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38张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38张 精品
经济特区“特”在 何处?它与特别行政 区有何区别?
相同点:都隶属于中央政府; “特”:特殊的经济政 不同点: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沿海开放城市
天津 秦皇岛 大连 青岛 连云港 广州 北海 湛江
烟台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3、沿海经济开发区
1、时间 2、性质 3、过程 4、影响
2001年12月11日
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 性统一市场 1981年——1986年——2001年
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 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一: 龙永图曾经这样妙喻中国入世——WTO与 卖菜的小贩:“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 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 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但是如果要进 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 进入市场,……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 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原因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闭关国 衰,开放国兴;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 要求;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
含义: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 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地区。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 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 我国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思考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 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 地方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一是在自然交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 在对外交通与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与中外交流一、命题角度猜想: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并指出,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是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理清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反思中外交流对于文明演进的影响,树立积极开放、互利共赢的外交意识,是备考的重点。

二、知识储备摘要:1.中国古代的开放与封闭(1)汉唐宋元时期的开放。

原因:主要是国力强盛、科技先进、文化领先、交通发达。

特征:汉代主要是单向,即以中国输出为主,输出商品以丝绸为主,从交通上看以为主,即所谓的。

唐代则兼收并蓄双向交流,从商品、技术、文化上,都有交流,从交通上来看,呈现并举的特点。

宋元主要是商贸,同时伴有四大发明中的、、完成外传。

交通线以中唐为节点,有一个从向海上转变,这种转变也同时伴随着中国古代中心的南移。

(2)明清时期的封闭。

根本原因:主要是政府出于维护经济和统治的目的。

文化原因:宋朝国力衰弱,所产生的更为保守;客观原因:开辟,西方殖民者东来,骚扰中国沿海。

另外,也为了防止沿海人民与海上反政府势力的联合。

后果:中国错过第一次工业化和开拓世界市场机遇,并使中国隔绝于世界而闭目塞听。

虽然依然领先,但缺乏创新性,呈现停滞状态,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最早对民间外贸严加禁阻的是,清朝时期,颁布禁海令的是,后又颁布“”。

2.鸦片战争后的被迫开放(1)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多次以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强制签约的方式,强迫中国打开国门并与之交往。

《》、《》、《》三大不平等条约在使中国被迫对外交流的同时,也使外交主动权被西方所操纵。

列强侵华的目的也明显呈现阶段性特点,以为界,之前主要是为了获得和的商品输出,并以(国名)为主;之后,未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

(2)为了改变中国外交上的屈辱状况,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运动中“外争国权”,中共大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孙中山重新解释主义、大革命时期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1945年的持久抗战更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收回了治外法权,并且成为的创始国与常任理事国。

3.新中国的对外交流(从有限开放到全方位开放)(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局势经历了从美苏“冷战”到美苏争锋,从两极格局下多极化的呈现,再到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

中国对外关系与这一世界格局演变密切相关。

(2)“”是中国外交的原则。

建国初基于两极对峙的现状实行“”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50年代中缓和与邻国、新独立国家关系,但总体上是与国家交往为主;60年代在反美反苏的同时,着力加强与亚非拉部分发展中国家关系;70年代恢复联合国席位和、关系正常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并形成建交高潮。

1978年以来,以积极和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实行政策,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到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有了本质的提高:“”、“”等外交方针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力;在“”指导下,恢复了对港澳地区主权的行使;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变进一步得到发挥;推进由中俄首创的以上合组织等新型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三.历史启发1.对外开放是文明演进的方向。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各种文明只有在交融中才能得到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只有深入对外开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两个基点。

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在当今时代,尽管提供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四.重要概念解读1.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2.海禁政策与闭关政策概念:海禁是明初与清初推行的一项贸易政策,是指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也不准外国人来中国经商;闭关政策是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指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后果和影响: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海禁的严厉,使私自出海的人不敢再回来,于是留居南洋的华侨增加。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由于清朝统治行死板地执行这一政策以致使它拒绝接受新事物,甚至还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愚蠢地统统予以摈斥。

这使中国人民耳目愈益闭塞,思想愈趋保守,并且失去了及时吸取西洋先进思想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用以改造中国落后的社会经济的机会,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同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这两种政策虽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巩固练习:1.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2.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驰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④“倭”指的是日本国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5.新中国成立后某一个时期,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管制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的公私存款。

又与苏联建立中苏金属公司,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民航公司等一些合资企业。

与此相关的方针政策市A.没收官僚资本B.公私合营C.“一边倒”D.“另起炉灶”6.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7.“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A.朝鲜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 C.美国实力下降 D.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8.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出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

”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9.“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10.据《中国教育》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500余人。

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

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

这主要反映出A.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11.1979年3月,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2.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

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