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化学染色
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
⒉粘蛋白
在同一种上皮和腺体内常可同时分泌2种 粘液物质,而在同部位的分泌物中两者 的比例和含量都有所不同。
⒉粘蛋白
粘液物质一般具有下列性质: ①对异染性染料具有异染性; ②对碱性染料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③除胃粘蛋白外,其他粘液遇醋酸时 都会发生沉淀; ④可溶于弱碱性溶液。
2.在心肌病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用显示糖原的特殊染色,可以观察到由缺 血缺氧所致急性早期心肌坏死病灶内的糖 原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呈均质的浓染状态, 而病灶周围则出现反应性异常糖原增多; 已愈合的心肌梗死灶周围的心肌纤维内可 有糖原颗粒浸润;心肌的横纹肌瘤也有大 量糖原存在。
3.糖原累积病的诊断及研究 用显示糖原的 特染方法可观察到由先天性遗传缺陷引起的 糖原累积病时,心、肝、肾、骨骼肌、单核 吞噬系统等器官内均有大量的糖原堆积。
1、有学者认为从物理学角度看,染色剂和组织 细胞的结合是“溶解”或“吸收”。例如苏丹类染 色剂使脂质着色,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 度大于在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一特性。有些染 色剂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和毛细血管作用而被吸 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胞的小孔中去而着色的‘这种 机制的染色是很少的。
2、另有学者认为染色是染色剂与组织、细胞之间 的化学性结合。如显示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反 应是最典型的例子。
5)蒸馏水洗涤数次。
6)用Schiff试剂浸染5一 10min,如温度低时 可延长浸染时间。
7)倾去Schiff试剂,直 接流水冲洗10min。
8)用明砚苏木素染液浅 染胞核2—3min,过 染时可用o5%盐酸乙 醇液稍分化。
9)流水冲洗5一l0min。
10)乙醇脱水,二甲苯运 明,中性树胶封固。
注意事项
2、类化学方法 有少数方法的染色反应有特 殊性,但机制不明。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和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是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和性质。
HE染色则是常用的常规组织染色方法,用于观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实验步骤。
1.获取组织标本:首先,需要获取要研究的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固定的组织标本一般使用10%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抗原修复处理:将切片放入抗原修复液中,通过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处理,使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保持完整。
修复液的选择和具体实验要求有关。
5.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切片浸入阻断液中,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6.一抗孵育:将合适浓度的一抗溶液加到切片上,使其孵育一段时间。
根据要检测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一抗。
7.二抗孵育和信号增强:将与一抗结合的二抗溶液加到切片上,同时可以加入信号增强剂,提高检测灵敏度。
8.反应显色:将切片加入显色液中,使阳性细胞或组织部分显示出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方法有原位杂交、过氧化物酶法和碱性磷酸酶法等。
9.脱水和封片:经过显色后,将切片在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然后用透明介质嵌片,并保护封片,以便于观察。
HE染色的实验步骤如下:1.获取组织标本:同样,首先需要获取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和水化: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然后用醇和水进行水化,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酸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血红素作为酸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色。
5.碱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溴化钡和噻唑蓝作为碱性染料,将细胞质和胞浆染成红色。
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最新]
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8脱水和透明:95%酒精2分钟,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二甲苯Ⅰ5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步骤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一)、ABC法:(注,下面各种方法,均为手工操作,如没特别说明,均在室温下进行)1.切片经二甲苯Ⅰ5分钟。
2.切片经二甲苯Ⅱ5分钟。
3.无水酒精Ⅰ30秒。
4.无水酒精Ⅱ30秒。
5.95%酒精Ⅰ30秒。
6.95%酒精Ⅱ30秒。
7.90%酒精30秒。
8.80%酒精30秒。
9.70%酒精30秒。
10.自来水洗。
(后面的切片脱蜡至水一般都是1-10)11.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12.水洗。
13.抗原修复。
14.PBS洗3次,1分钟/次。
15.加入血清孵育20分钟。
16.摔干血清,加入一抗60分钟。
17.PBS洗3次,2分钟/次。
18加入二抗孵育30分钟。
19.PBS洗3次,2分钟/次。
20.加入ABC复合物,孵育30分钟。
21.PBS洗3次,2分钟/次。
22.DAB-H2O2孵育切片5-10分钟。
23.PBS洗,水洗。
2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2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二)、LSAB法。
(SP法)(Labelled streptavidim biotln)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3.水洗。
4.抗原修复。
5.PBS洗3次,1分钟/次。
6.加入血清孵育10分钟。
7.摔去血清,加入一抗孵育30-60分钟。
8.PBS洗3次,每次2分钟。
加入二抗,孵育20分钟。
9.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0.加入SP复合物孵育20-30分钟。
11.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2.DAB-H2O2孵育5-10分钟。
13.PBS洗,水洗。
1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1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三)真空负压LSAB法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真空负压处理5min.3.水洗。
4.如果需要,可进行抗原修复。
5.PBS洗3次,每次1分钟。
6.加入正常血清真空负压处理5min。
《组织化学染色》课件
科学研究
通过染色技术,研究人员可 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
药物开发
染色技术也可以用于药物开 发过程中的药效评估和分析。
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
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与组织或细胞结构中的特定 成分结合,从而产生颜色反应。
组织化学染色的步骤
1
标本制备
将组织标本收集、固定和包埋,以便进行 Nhomakorabea一步的染色过程。
2
染料选择
根据需要染色的组织或细胞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染料。
3
固定和染色
将标本与染料处理,使染料与目标结合,并增强染色效果。
优点和限制
优点
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用 于研究和诊断。
限制
染色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标本 质量和染色剂的稳定性。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染色结果不明显
可能因为染料浓度不足,可以尝试增加染料浓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
1 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常用于染色细胞核和某些细胞器,例如血液涂片中的噬菌体。
2 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主要用于染色胞浆和细胞骨架,如组织切片中的嗜酸性细胞。
3 特殊染料
特殊染料用于特定类型的细胞或组织元素,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染色。
染色技术的应用
医学诊断
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学中广 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定。
《组织化学染色》PPT课 件
欢迎来到《组织化学染色》的课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组织化学 染色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准备好扩展您的知识,并让我们 一起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旅程吧!
染色的定义和作用
染色是一种在组织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通过使用染料将细胞和组织的特定结构染色,以显示 其形态、组织类型和功能特点。
组织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技术切片染色方法可以显示不同细胞和组织形态,以及细胞和组织中某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一、染色的目的任何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等如果不经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及其它组织成分的轮廓,即使由于组织内部各种物质的折射指数不同,从光线的明暗上能观察到一些组织结构,但也是极其简单有限的,远不能满足观察和借以诊断的目的。
染色的目的,是将染料配制成溶液,将组织切片浸入染色剂内,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组织或细胞及其他异常的成分染上不同深浅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因此,染色在组织形态学,特别是病理形态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染色的原理染色就是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有关两者结合的原理,有不同的学说,一般认为其过程是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
(一)染色的化学反应在组织细胞内,一般有酸性和碱性区别,酸性物质部分能与溶液中的阳离子结合,碱性物质部分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
在细胞核中,特别是核内染色质,一般有酸性物质组成(其中主要有核酸),故与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很强,易于染色,以氧化苏木素代表的碱性染料中有染色作用的是阳离子。
在细胞浆中则由碱性物质组成,所以胞浆与酸性染料有较强的亲和力,以伊红染料为代表的酸性染料中有染色作用的是阴离子。
(二) 染色的物理作用1. 毛细作用及渗透作用组织有许多小孔,染料因渗透作用进入组织,它与组织没有牢固的结合,所以是单纯的物理作用,不能称为直接染色作用。
因所谓染色必需是染料留贮于组织内与组织有较稳固的结合。
2. 吸收或溶液作用组织吸收染料,作牢固的结合,组织的着色与溶液颜色相同,但不是和干燥染料的颜色相同。
如复红溶液为红色,所染组织也为红色,而干燥的复红带绿色。
3. 吸附作用吸附作用是固体物理的特性,它能从周围溶液中吸住一些细小的物质微粒,这些微粒可能是溶于溶液中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只在溶液中单独存在的离子,如染液中分散的色素粒子进入被染物质的间隙内,由于分子的引力作用,色素粒子被吸附而染色。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细胞研究中,染色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之一、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内的各种器官、蛋白质、核酸等结构或分子可视化,从而更好地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
1.原位杂交染色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核酸探针与目标细胞中的特定DNA或RNA 序列结合,从而实现靶分子检测和定位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查看细胞中特定基因或RNA的表达情况,从而揭示该基因或RNA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原位杂交染色中,探针可以用荧光标记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或放射性成像等方法进行检测。
2.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分析的方法。
由于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蛋白质、多肽、糖、核酸等生物分子上,所以免疫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免疫染色可以通过荧光染色或酶标染色来实现,进一步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可以定量或定位地研究细胞内的各种分子。
3.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染色的方法。
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哈维氏酸碱性染色、格里姆萨染色、伊红-Wright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用来观察细胞内的DNA、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器等结构,并通过显微镜观察,从而对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组成进行研究。
4.核酸染色核酸染色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或放射性染料对DNA或RNA进行直接染色的方法。
通过核酸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细胞的分裂、DNA合成和RNA转录等过程。
核酸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和核酸复合物染色等,其中荧光染色可用于显微观察,核酸复合物染色则可通过放射性成像等方法进行检测。
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与分子可视化,从而更好地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肿瘤组织染色方法
肿瘤组织的染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HE染色:也被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是组织学和病理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不同组织结构与不同染料的结合程度不同,染料苏木精能将嗜碱性结构(包括核糖体、细胞核等)染成蓝色,而伊红能将嗜酸性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外基质等)染成粉红色。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等差异。
特殊染色:也是科研及病理实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各种特定的染料进行染色,以识别组织细胞中的不同组分,包括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肌肉、纤维素及淀粉等组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比分析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这些组分的形态差异性。
组织化学染色: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质中某种物质的存在,用于鉴别肿瘤组织来源及类型,如黏液、糖蛋白、黑色素和含铁血黄素等。
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诊断常规检测技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通过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进行染色。
以上是肿瘤组织染色的主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定义: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免疫组化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物,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免疫组化检测标本1、组织标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冰冻切片;2、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细胞涂片。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①石蜡切片制作1、固定:取组织,用PBS冲洗,放入4% 多聚甲醛溶液内固定12 h。
2、脱水:倒去固定液,用蒸馏水冲洗3次,再用50%酒精冲洗2次,用酒精逐级脱水,70%酒精1 h,80%酒精1 h,95%酒精1 h,无水酒精(Ⅰ)、(Ⅱ)各1 h3、透明:1:1无水乙醇二甲苯溶液30 min,二甲苯溶液中10 min(组织块透明即可)。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或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是细胞学(cytology)或组织学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ing)是在血细胞的原位上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性质,包括蛋白、脂类、糖类、无机盐和酶等,在保持细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的定位、定性及半定量的观察,是血液病形态学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细胞免疫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是鉴定某些细胞或组织的病态细胞(如微小巨核细胞)和白血病的重要的辅助性检验技术。
一、涂片细胞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一)细胞化学染色1.铁染色正常骨髓中存在一定量的贮存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多分布在巨噬细胞内,称为贮存铁。
骨髓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含有铁颗粒,为细胞内铁,含内铁的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少数成熟红细胞也含有小的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以上铁质均可用普鲁士蓝反应加以显示。
(1)原理:骨髓内含铁血黄素的铁离子和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在盐酸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反应),定位于含铁粒的部位。
(2)试剂:铁染色液(临用时配制):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5份加浓盐酸1份混合;复染液:1g/L沙黄溶液。
(3)操作:取新鲜含骨髓小粒的骨髓涂片,于铁染色架上,滴满铁染色液;室温下染色30分钟,流水冲洗,复染液复染30秒;流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4)结果判定1)细胞外铁:细胞外铁呈蓝色的颗粒状、小珠状或团块状,细胞外铁主要存在巨噬细胞胞质内,有时也见于巨噬细胞外。
“-”为涂片骨髓小粒全无蓝色反应;“+”为骨髓小粒呈浅蓝色反应或偶见少许蓝染的铁小珠;“++”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片状或弥散性阳性物;“+++”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密集小块或成片状;“++++”为骨髓小粒铁粒极多,密集成片。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组织学技术是研究组织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在生物学、医学和病理学领域,人们广泛应用组织学技术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方法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改变组织的颜色和形态结构,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组织。
本文将介绍组织学技术和染色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常规组织学技术常规组织学技术是指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组织学技术,主要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其中,固定是针对活体组织的一种处理方法,用于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同时杀死细胞,以避免组织或细胞的萎缩变形。
主要方法有酸性酒精、福尔马林等。
包埋是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合适的包埋剂中,使组织变硬,便于制备切片。
切片是将包埋后的组织切成同样大小的薄片,然后染色或进行其他特殊处理,便于观察和诊断。
二、染色方法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
染色可以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结构和化学成分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研究组织。
1. 常用染色方法(1)H&E染色H&E染色是组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利用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性质不同,在染色后能够将细胞核染成深蓝色,胞浆和细胞质染成淡粉红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2)伊红染色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样本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和骨髓切片。
该方法主要利用伊红染料的亲和性,将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紫色,细胞质和其他组织及细胞结构则染成红色,能够明显突出血液细胞和骨髓组织结构。
(3)PAS染色PAS染色是糖和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组织中糖和糖蛋白的检测和定量。
该方法主要利用PAS染料与糖类物质形成复合物的性质,将糖染成淡红色或玫瑰红色。
2. 新兴染色技术(1)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抗原等,从而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生课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方法及ppt图片演示
特殊染色用于显示标本中的一些结构, 使其在显微镜下与其它组织或细胞区别.
特殊染色 单一特殊染色 一种染料对一种组织 结构或细胞进行染色 复合特殊染色 多种染料对多种组 织结构或细胞进行 染色
糖原染色方法:
糖原为细胞内的多糖或粘多糖, 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的糖原最多。 糖原的多少,可以反映机体糖代谢的情况。 例如: 先天性糖代谢紊乱-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淋巴肉瘤、间皮瘤、肾上腺瘤,肝细胞内 都可聚集过多的糖原。
(1)切片脱蜡至水; (2)入0.5%碘乙醇5-10min, 自来水洗,蒸馏水洗; (3)入0.5%硫代硫酸钠3-5min; (4)Weigert 铁苏木精10-20min,自来水洗; (5)1%盐酸乙醇分化,自来水洗蓝化;
(6)入丽春红酸性品红液3-5min,蒸馏水速洗; (7)入1%磷酸钼水溶液5min; (8)倾去磷酸钼,直接用2%亮绿液染3-5min;
Masson ′ s三色染色法显示胶原纤维
1、取材:皮下组织或肠系膜铺片 2、固定:Zenker\Bouin\ 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
3、染液配制
(1)Weigert铁苏木精
A液:苏木精 10g, 95%乙醇100ml B液:29%三氯化铁水溶液 4ml 25%盐酸 1ml 蒸馏水 95ml 用时甲乙两液等份混合,只能用数天。
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显示方法:
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一、 网状纤维
分布:肝、肾、脾、淋巴结等器官内。
纤维直径0.2-2.0µ m,分支多,交织 成网。 网状纤维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组成,表 面被覆糖蛋白,在镀银切片呈黑色称为 嗜银纤维。
Gomoris镀银法显示网状纤维 1、取材:淋巴结 2、试剂配制 (1)硝酸银溶液: 硝酸银 10.2g,溶于100ml蒸馏水。 (2)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3.1g,溶于100ml蒸馏水。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一)、ABC法:(注,下面各种方法,均为手工操作,如没特别说明,均在室温下进行)1.切片经二甲苯Ⅰ5分钟。
2.切片经二甲苯Ⅱ5分钟。
3.无水酒精Ⅰ30秒。
4.无水酒精Ⅱ30秒。
5.95%酒精Ⅰ30秒。
6.95%酒精Ⅱ30秒。
7.90%酒精30秒。
8.80%酒精30秒。
9.70%酒精30秒。
10.自来水洗。
(后面的切片脱蜡至水一般都是1-10)11.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12.水洗。
13.抗原修复。
14.PBS洗3次,1分钟/次。
15.加入血清孵育20分钟。
16.摔干血清,加入一抗60分钟。
17.PBS洗3次,2分钟/次。
18加入二抗孵育30分钟。
19.PBS洗3次,2分钟/次。
20.加入ABC复合物,孵育30分钟。
21.PBS洗3次,2分钟/次。
22.DAB-H2O2孵育切片5-10分钟。
23.PBS洗,水洗。
2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2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二)、LSAB法。
(SP法)(Labelled streptavidim biotln)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3.水洗。
4.抗原修复。
5.PBS洗3次,1分钟/次。
6.加入血清孵育10分钟。
7.摔去血清,加入一抗孵育30-60分钟。
8.PBS洗3次,每次2分钟。
加入二抗,孵育20分钟。
9.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0.加入SP复合物孵育20-30分钟。
11.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2.DAB-H2O2孵育5-10分钟。
13.PBS洗,水洗。
1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1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三)真空负压LSAB法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真空负压处理5min.3.水洗。
4.如果需要,可进行抗原修复。
5.PBS洗3次,每次1分钟。
6.加入正常血清真空负压处理5min。
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步骤: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胶原纤维呈黄色或 黄褐色,细胞核呈灰褐色或灰黑色。
3、Foot染色法 原理同Gomori染色法,用Foot碳酸银溶液着
色。
较复杂,所需时间长,易脱片,但染色结果较 稳定。
方法步骤: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或黑褐色,其他组织 呈复染颜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染色剂 (溶解或吸收) 组织、细胞
例如脂肪染色:
苏丹类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酒精 中的溶解度
溶解于酒精的苏丹类染色剂与组织中 的脂质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 移”到脂质中,从而使脂质着色。
2 、化学机制(Chemical mechanism):
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的化学结合
(1)
染料 ﹤ 阳性离子 ﹥ 组织 阴性离子
网状纤维染色方法
1 、氢氧化银氨染色法Ⅰ(改良GordonSweets)
原理:胺银液被组织吸附,与组织的蛋白质结合,经甲
醛作用后还原成黑色或棕黑色的金属。
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细胞核呈红色,胶原纤 维呈黄色至棕黄色,胞质呈淡黄色。
2、氢氧化银氨染色法Ⅱ(改良Gomori) 原理:
此法简单可靠,染色时间短,常用于活检病理 组织检查。
苏木素是一种天然染料,是由中、南美洲等地产 的一种称为“洋苏木树”的树芯木抽提出来。
苏木素本身无染色能力,只有经过氧化,使其分 子结构失去两个氢原子,将一个苯环转化成具有 醌型结构的苯环而成为苏木红(hematein)。
苏木素的化学结 构已为大家熟悉, 但其染色机制还 不很明确。
1、苏木素经过氧化转 化成苏木红染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原剂
银盐溶液附着于嗜银颗粒
金属银
例如:类癌的嗜银反应。
3.组织化学染色
脂类物质染色
应用: 证实和区别脂肪变性。 显示病变的脂质沉着,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胆固醇沉积;显示脂肪栓塞;显示先天性类脂质 沉积病,如戈谢病(Gaucher disease),尼 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等。 脂肪源性肿瘤的诊Amyloid)是一种细胞外无定形,嗜酸性物
• 中性黏多糖: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上皮、幽门腺、十 二指肠腺等处;
• 酸性黏多糖:其基质成分可分为硫酸性(HID染色呈棕 黑色)和非硫酸性(AB染色呈蓝绿色)两种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黏液腺分泌物 中; • 黏蛋白:是由糖和蛋白质结合而构成,故又称糖蛋白, 见于各种组织上皮和腺体导管的分泌物中。
染色方法的分类
按照染色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分类: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 按主要组织和细胞成分分类:结缔组织染色, 肌组织染色,神经组织染色 按染色对象种类分类:切片染色法,组织块 染色法,大体标本染色法
染色方法的命名
按发明者姓名命名:如Van. Gieson(VG) 染色 按所有染料分类:如苏丹IV染色,锇酸染色 按所染组织分类:如网状纤维染色 其他分类:
染色的常用术语
促染剂:促使染料着色,增强染色能力,但本身不 参与染色反应,如乙酸 异染性染色:组织经过盐基性染料染色后,出现与 染料不同的颜色
分化:指用某种溶液选择性脱去过深的着色,并使 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成分脱色的过程,HE染色时的 盐酸酒精分化 蓝化作用(返蓝):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碱性条件下呈蓝色,HE染色时在酸分化后,再用碱 性水使核变蓝,称蓝化
质,刚果红染色后在偏正光镜下呈“苹果绿”的双折射,具 有独特的原纤维超微结构,大多数由B-折叠层构象的蛋白质 构成。 淀粉样物的沉积与很多疾病有关,不同疾病所构成的淀粉 样物的蛋白质不同。如骨髓瘤相关淀粉样变为免疫球蛋白轻 链;Alzheimer病为淀粉样蛋白B前体。
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
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一、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技术,通过发现组织中特定的抗原,用抗体与其结合,并通过染色方式对其进行标记,从而实现对组织中特定抗原的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二、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的原理1. 抗原获取:首先需要获取样本组织中的目标抗原。
2. 抗体结合:将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标记:将标记物标记在抗体上,通常使用酵素或荧光物质进行标记。
4. 染色:将标记后的抗体与组织样本反应,形成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目标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强度。
5. 观察:根据染色结果进行光学或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三、全面评估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1. 技术优势:- 高灵敏度:能够检测组织中的微量抗原,并在显微镜下清晰显示出来。
- 特异性: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抗原,对于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定量分析: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能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 彩色标记:染色结果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方便对多种抗原同时进行检测和比较。
2. 技术挑战:- 样本处理: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严格的脱水、嵌入和切片处理,以保证染色效果和信号清晰度。
- 试剂选择和配比:选择和配比不当可能会影响染色效果。
- 染色条件:温控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温控有助于保证染色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物质化学染色诊断单独温控法在临床医学和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并且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温控是保证染色效果和信号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单独温控法的使用可以更为准确地控制染色条件,提高染色质量和可重复性。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1组织脱水、包埋及切片(1)将剥离出瘤组织切成合适大小的组织块放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天,固定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个月;(2)将组织块从固定液中取出,PBS漂洗1h,然后开始进行组织脱水,程序如下:70%乙醇浸泡30min—80%乙醇浸泡30min—90%乙醇浸泡30min—95%乙醇I浸泡30min—95%乙醇I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II浸泡30min—二甲苯I浸泡30min—二甲苯II浸泡30min;(3)将组织块完全浸泡在蜡液中60℃过夜;(4)打开包埋仪器,设置相应参数,2h后将蜡液中的组织块取出放入包埋机的蜡缸中,将包埋所用铁槽清理干净放入蜡缸,用镊子将组织块放于铁槽正中央,取出铁槽接取少量蜡液使凹槽填满,将包埋盒倒置卡在铁槽上,放于低温工作台上冷却凝固,待其完全凝固后,取下包埋好的蜡块;(5)在切片前,先将蜡块表面修平,切成连续的厚度为5µm的切片,放入冷水中展片,用刀片将连续蜡带分开,然后放入40℃水浴锅中,用防脱载玻片捞出目的蜡带,放入烤片机上过夜,组织切片4℃保存。
2免疫组化染色(1)首先,用二甲苯脱蜡,然后用梯度酒精和水使切片充分复水,详细流程为:二甲苯I浸泡10min—二甲苯II浸泡10min—无水乙醇I浸泡5min—无水乙醇II浸泡5min—90%乙醇浸泡5min—80%乙醇浸泡5min—自来水冲洗5min;(2)抗原修复:微波炉中火预热配制好的枸橼酸缓冲液3min,将切片浸入修复液内,用微波炉中火加热3min,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修复液溢出,以免切片变干,加热后室温冷却5min,加热冷却过程重复3次,修复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PBS清洗3次,每次5min;(3)滴加适量的3% H2O2覆盖组织,室温孵育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摇床上PBS清洗3次,每次5min;(4)用PBS配制5%的山羊血清,滴加适量至组织上封闭1h;(5)封闭结束后,甩干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残留液体,将载玻片放人湿盒内,滴加由5%山羊血清稀释的一抗,一抗液体要完全覆盖组织,放入4℃冰箱内孵育过夜;(6)将组织切片从冰箱中取出,放于室温静置至室温,用PBS摇床清洗3次,每次10min,用5%山羊血清稀释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覆盖组织表面,室温孵育45min,PBS摇床洗3次,每次10min;(7)组织表面滴加适量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30min,PBS洗3次,每次5min;(8)DAB显色:配制DAB显色液,滴加至组织表面,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待出现明显棕色且背景无明显着色时放于自来水中终止显色;(9)苏木素染核1-2min,用自来水冲洗终止染色;(10)将组织依次放入80%乙醇、9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各5min,再放入二甲苯I 10min,二甲苯II 10min,完成组织脱水和透明;(11)滴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室温保存。
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此法简单可靠,染色时间短,常用于活 检病理组织检查。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癌和肉瘤的鉴别:癌巢周围存在网状纤维;
肉瘤中网状纤维围绕每个细胞 尤文氏瘤和淋巴瘤:尤文氏瘤无网状纤维,
肌组织染色,神经组织染色 按染色对象种类分类:切片染色法,组织块
染色法,大体标本染色法
染色方法的命名
按发明者姓名命名:如Van. Gieson(VG) 染色
按所有染料分类:如苏丹IV染色,锇酸染色 按所染组织分类:如网状纤维染色 其他分类:
染色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选择适当的组织处理方法:包括固定液和切 片的选择,如脂肪和酶类染色需冰冻切片
• 应做阳性切片作对照,保证染色结果的可靠性。 • 染色所用的器皿都必须清洗。
常用染色方法和应用
结缔组织染色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的骨架成分构成, 分为无定形的间质(如硫酸盐和非硫酸盐黏多 糖)和定形或纤维型间质(如胶原纤维,弹力 纤维。网状纤维)。各种纤维成分的识别有助 于病理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退行性染色:又称后退性染色,先使组织着色过度, 再用某些溶液脱去多余染液,达到合适染色强度
媒染剂:具有促进染色能力,对染料和组织都有亲 和力并与染料和组织结合在一起的试剂。如硫酸铝 钾等
染色的常用术语
促,如乙酸
异染性染色:组织经过盐基性染料染色后,出现与 染料不同的颜色
淋巴瘤内存在大量网状纤维 脑膜瘤和胶质瘤:脑膜瘤有网状纤维。胶质
瘤少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应用
某些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已被免疫组化取代,很少用 ①平滑肌瘤的瘤细胞间可见大量平行分布的网状纤维; ②纤维肉瘤则见大量网状纤维密集包绕细胞; ③滑膜肉瘤的梭形细胞产生网状纤维少。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二、染料的分类
染料的来源分类:天然和合成染料 化学反应分类: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中性染料 用途分类:
细胞核染料:苏木素,核固红,结晶紫等 细胞质染料:伊红,酸性复红,苦味酸等 脂肪染料:油红O,苏丹III,苏丹IV 纤维结缔组织染料:苦味酸,亮绿等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三、染料的原理
分化:指用某种溶液选择性脱去过深的着色,并使 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成分脱色的过程,HE染色时的 盐酸酒精分化
蓝化作用(返蓝):苏木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碱性条件下呈蓝色,HE染色时在酸分化后,再用碱 性水使核变蓝,称蓝化
染色方法的分类
按照染色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分类:常规染色,特殊染色等 按主要组织和细胞成分分类:结缔组织染色,
从而使脂质着色。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三、染料的原理
化学机制: 组织和细胞中含有碱性和酸性物质,分别与染料中的阳
离子和阴离子结合。 如HE染色:细胞核主要由核酸构成,与碱性染料-苏木
素结合,而胞浆主要由碱性物质构成,与酸性染料-伊红 结合。
染色的常用术语
普通染色:又称常规染色,即指HE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 HE)
特殊染色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染色的意义和目的
用染料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同 成分被染上相应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 利于光镜观察和分析。病理染色属于生物性染色 的范畴。
特殊染色(special staining)
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 色剂,显示组织或细胞的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 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称特殊染色(Special staining) 。
染色液的有效期和保存方式 染色液的浓度和pH值 染色时间的控制 染色前切片的预处理:如脱甲醛色素,脱汞
盐固定液的汞结晶等
染色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 注意特染的应用范围,如某种病变应用什么方法染色才能 达到目的,一般根据HE切片所见,选择适当的特染方法。
• 必须掌握各种特殊染色的结果,避免导致错误的结论或严 重的误诊,如在网染时把胶元纤维误以为网状纤维。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的特性
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 广泛分布于实质器官内,其中最丰富的区域是肝脏、脾脏、
淋巴结、骨髓、基膜、血管等 形态学上为交织成网的纤细纤维 化学成分为网状蛋白,一种特殊的胶原蛋白,抗酸 病理状态下可转化为胶原纤维 具有嗜银性,又称嗜银纤维 HE染色着色淡,特殊染色可显示
染料和染色的原理
一、染料的特点:
组织病理学染料是生物学染色剂 对所染组织成分具有亲和力 染色剂中同时具备发色团和助色团才具有染色功
能 发色团是使染料显色的化学团(色原),一种染
料由一个或多个发色团,染料颜色取决于发色团 多少和强弱。 助色团指使色原产生电离成为盐类,对被染物产 生亲和力的原子团
特殊染色:除HE以外的所有染色,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
单一染色:用一种染料进行的染色,如甲苯胺蓝染幽门螺 杆菌
多色染色:用两种以上染液染色的方法,如三色染色 对比染色:又称复染或衬染,先将某一成分或结构染色后,
再用另一种染料染其他成分,如苏木素衬染细胞核
染色的常用术语
进行性染色:渐进性染色,采用低浓度的染液,使 组织成分着色自浅入深,直到达到合适强度,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原理
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相同,即经过 氧化剂的氧化使网状纤维对银离子具有选择性的亲和 能力(嗜银性),并在媒染剂的作用下网状纤维吸附 二氨合银离子,在经甲醛将其还原为黑色金属银而显 示出网状纤维。
结缔组织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常用网状纤维的染色方法 Gomori染色法
物理机制: 毛细管渗透作用:染色剂沿组织间微孔渗透到组织中。 吸收或溶解作用:组织吸收或溶解染料而着色,如脂肪染
色 吸附作用:染料的色素粒子浸润组织中,因分子引力,色
素粒子被吸附而染色
• 例如脂肪染色:
苏丹类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酒精中的溶 解度
溶解于酒精的苏丹类染色剂与组织中的脂质 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移”到脂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