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课件
单元整合
一、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 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 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 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 境。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三、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 1.知识角度:苏联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 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 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 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 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 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 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 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对应训练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 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 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 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一、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 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 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 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 境。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三、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 1.知识角度:苏联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 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 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 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 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 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 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 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 化单元 整合课 件(15 张)
对应训练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 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 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 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提示: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 益。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 因。 提示: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福利开支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满。
核心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新发 展需要巨额的资金,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 的承受能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 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消费需求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效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 (1)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 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 维护经济秩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公共支出总额 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 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 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 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 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民权运动取得了什么成就。 提示:成就: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政策,黑人获得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提示: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 益。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 因。 提示: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福利开支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满。
核心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新发 展需要巨额的资金,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 的承受能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 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消费需求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效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 (1)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 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 维护经济秩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公共支出总额 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 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 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 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 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民权运动取得了什么成就。 提示:成就: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政策,黑人获得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三者的共同点,A 仅适合于赫鲁晓夫; B 仅适合于戈尔巴乔夫;C 仅适合于勃列日涅夫;D 属于三者推 行改革的背景,故属于三者共性。
6.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 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 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 )
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 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 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 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D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 C.重工业发展过快 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
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
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 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 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3.苏联的解体: 1991 年 8 月 19 日,几位苏联领导人 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 12 月 26 日, 苏联解体。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 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 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 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 苏联 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失调。
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 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D.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 解析:从材料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固定收购,超 售奖励”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苏联模式义务交售制的 农业管理体制,故 B 项正确。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三者的共同点,A 仅适合于赫鲁晓夫; B 仅适合于戈尔巴乔夫;C 仅适合于勃列日涅夫;D 属于三者推 行改革的背景,故属于三者共性。
6.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 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 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 )
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 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 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 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D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 C.重工业发展过快 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
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
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 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 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3.苏联的解体: 1991 年 8 月 19 日,几位苏联领导人 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 12 月 26 日, 苏联解体。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 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 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 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 苏联 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失调。
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 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D.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 解析:从材料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固定收购,超 售奖励”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苏联模式义务交售制的 农业管理体制,故 B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3)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 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2.经济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 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 义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国家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2)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面临很多挑 战,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 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3.文化方面。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 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了社会生产力。西方“和平演变”战 略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政治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发展 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冷战中形成的两极 格局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福利国家” 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 定积极作用,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运动兴起,使黑人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妇女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整合
第八单元
单元整合
历史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 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 归纳整合
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时空构建:1945—1955年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期,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欧洲国家经济逐渐恢复,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逐渐 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2.核心知识 (1)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逐渐由战时同盟 关系演化成冷战对峙,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西欧的控 制,同时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 极格局正式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 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各国普遍建 立了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阶级矛盾逐渐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科学技术得 到新发展。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陷入停滞, 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4)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新兴的民族国家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继续奋斗, 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中东的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 拉美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亚非拉国家为建立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继续努力。
三、苏联战略进攻下的美苏争霸 1.时空构建:1973—1985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苏联处于相对优势的地 位,美国进行战略收缩。西方国家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同时,世界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中国成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2.核心知识 (1)世界格局: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再加上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被迫 进行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与中国缓和外交关系。苏联则加大了在全球范 围内与美国争夺的力度,1979年,苏联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变化: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 “滞胀”阶段,这迫使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削减社会 福利开支,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各国经济逐渐走出“ 1.时空构建:1985—1991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国重新加强了对苏联 的遏制,苏联则进入全面收缩的阶段,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 最终瓦解。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单元整合
历史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 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 归纳整合
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时空构建:1945—1955年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期,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欧洲国家经济逐渐恢复,东欧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逐渐 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2.核心知识 (1)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逐渐由战时同盟 关系演化成冷战对峙,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西欧的控 制,同时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 极格局正式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 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各国普遍建 立了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阶级矛盾逐渐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科学技术得 到新发展。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陷入停滞, 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4)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新兴的民族国家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继续奋斗, 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中东的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 拉美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亚非拉国家为建立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继续努力。
三、苏联战略进攻下的美苏争霸 1.时空构建:1973—1985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苏联处于相对优势的地 位,美国进行战略收缩。西方国家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同时,世界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中国成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2.核心知识 (1)世界格局: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再加上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被迫 进行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与中国缓和外交关系。苏联则加大了在全球范 围内与美国争夺的力度,1979年,苏联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变化: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 “滞胀”阶段,这迫使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削减社会 福利开支,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各国经济逐渐走出“ 1.时空构建:1985—1991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国重新加强了对苏联 的遏制,苏联则进入全面收缩的阶段,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 最终瓦解。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 初
美国对苏联 采取强硬态 度,而苏联 全面收缩
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 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 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 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整合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 整
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效仿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这次经济政策 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得到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 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扩大就业;普遍建立 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 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在加强。
第八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整合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 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 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 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 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 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 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整合二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演变
时间
特点
表现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探究点二 欧洲走向联合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 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 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 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 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探究点一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 材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 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 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 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 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右图,1947 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 为“财政贷款”)
深化拓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 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 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 机”
(2)可能性: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 系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 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西欧 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 实现和解。
深化拓展
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 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④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探究点二 欧洲走向联合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 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 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 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 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探究点一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 材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 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 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 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 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右图,1947 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 为“财政贷款”)
深化拓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 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 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 机”
(2)可能性: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 系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 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西欧 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 实现和解。
深化拓展
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 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④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日益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 对衰弱。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弱和日本、西欧、中国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1)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2)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 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 条约》,_裁_军_取得重要进展。
(3)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_东_欧_ 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 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探究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 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 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 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论从史出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 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2)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 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 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和美日关系出现了 什么变化。
课件1: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7)邓小平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 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 成就。
谢谢观看!
3.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原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纷纷独立,亚洲的印度民族独立,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 洲开展捍卫主权斗争,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这种浪潮下瓦解。亚非拉国家在 民族振兴、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不合理的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坚持不 懈的斗争。
核心知识·要点整合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君主立宪制、责任内 政治制度
阁制、两党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 集权)、一党制、 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多样性、民族性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 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 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 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苏联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 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 这一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 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毛泽东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 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58年,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 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D.
联全面收缩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辨识不清
退出这些地区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是
美国对苏联采取 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
朝鲜战争停战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D排除。
20世纪80年代 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强硬态度,而苏 (1)推理反证法:结合史实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末90年代初 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发展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 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4.影响 (1)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 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壮大与发展。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 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 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的斗争。 3.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 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 大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 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史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 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 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 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 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 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3)在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和 反越战运动。
[易误提醒] 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重 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 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史料一 二战后美国政府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 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 从 1945 年至 1970 年共计达 175 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 国外市场,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干预的增加 (1)原因 ①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 的冲击与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表现: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 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 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 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知识点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内容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 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 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总人数中的比例,第 一产业分别为7.3%和11.8%,第二产业分别为37.1%和33.6%,第三产业均为 54.6%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者的比例,第一产业均下降到2%—3%, 第二产业均降到28%,第三产业均上升到70%左右。
2.国内经济的干预 (1)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2)内容(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政府开支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经济计划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杠杆调节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3)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4)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 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 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 制。 (2)事件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 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 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 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年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37 千克增至40千克,而美国人均肉产量却达到100千克以上,三、 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特征,并结合苏联 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提示:主要特征:企图以高产作物为突破口,以提高产量为主 要目标;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 济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意孤行。问题:立足国情,从实际出 发;科技兴农;群策群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 的生活水平。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 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 很大提高。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但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 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材料三
1950—1990年中苏粮食产量走势图
——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 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产生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提示:趋势:中国——粮食产量迅速增加;苏联——粮食产量 不断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 积极性。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中国改革新征程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 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加 强
20 世纪 80 年代 末 90 年 代初至
今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
力构筑单极世界
东欧剧 ②欧洲联盟成立
新的世界
变、苏联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格局尚未
解体,两 的步伐
形成,世
极格局 ④俄罗斯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 界多极化
结束 事力量
①西欧走向联合 ②日本经济“起 飞”,并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 ③中国的和平崛 起 ④第三世界国家 的兴起和联合斗 争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 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 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 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 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 得到尊重
重点归纳
单元整合
-1-
知识网络
重点归纳
一、战后三种经济模式的比较
项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西方模式)
体制(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国模式)
生产 资料 所有 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为主导,适当发展 混合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指导 思想
凯恩斯主义
教条化的马克思主 中国化的马克思
义
主义
制和利用国家政 场机制作用,限制商 特点 权,并通过国家政 品货币关系,用行政
权干预和调节经 命令管理经济,具有
市场机制作用, 利用计划和市场 经济手段,具有
济
封闭性、僵化性
开放性
重点归纳
二、战后苏联针对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
趋势加强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
高
试题回放
1.(2019·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 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 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内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 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 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不能实现物价下降和 推动通货紧缩,故A项正确,B、C两项均错误。放弃经济自由的说 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试题回放
2.(2018·全国Ⅰ卷,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 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试题回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美 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从图表数据看,从1945年至1975年间, 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非洲、亚洲成员国的比重发展 趋势是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故A项正 确;欧共体的成员国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加入了联合国, 对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世界贸易 和经济区域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
内容
苏联模式的问 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措施
管理 高度集中的政 权力下放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经济
体制 治经济体制 的管理
产业 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 业落后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 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 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
①美苏在欧洲的 政治、经济、军 事的全面对抗 ②在亚洲的热战 ③古巴导弹危机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 发;造成朝鲜分裂、德 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 世界分裂;妨碍世界经 济发展;导致世界局势 动荡不安
重点归纳
阶 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20 世纪 ①美苏实力 50 年代 相对下降 后期至 ②西欧、日 80 年代 本、第三世 末 90 年 界、中国的 代初期 崛起
劳动 者态 度
地方、企业和个 人的生产积极 性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 产积极性
分配 “大锅饭”现象 制度 严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重点归纳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阶 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两 极 格 局 的 形 成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至 20 世纪 50 年代 中期
①美苏战时 同盟关系破 裂 ②美苏国家 利益和意识 形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