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古代交通

第一节北京与周围地区交通

1向各地主要通道:

沿太行山前山麓地带的南北大道: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

华北通向东北的三关:古北口(北京密云县)、喜峰口(河北迁西县)、山海关(秦皇岛市)。

华北通向内蒙、山西的主要太行关口:居庸关(北京昌平区)、紫荆关(河北易县,拒马河)、倒马关(河北唐县,唐河)、井陉(河北井陉县)。(地图上看是从上到下)

2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冲积扇顶端物质粗大,中部土质较细,土壤肥沃,地下水位适中,底部扇缘地带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虹吸效应)。

3太行山东麓关口

太行山东麓存在冲积扇群,

众多关口的形成:河流切穿太行山。形成山口。也就形成了关口。

主要关口:居庸关(北京昌平区)紫荆关(河北易县,拒马河)倒马关(河北唐县,唐河)

井陉(河北井陉县)。(即通向内蒙,山西的主要关口,都是河流切穿太行山。。。)

4安史之乱与河北地形:

安史之乱的进程与太行山东麓有关。最初,常山郡郡太守颜杲卿抵抗。把守井陉关关口(山的西侧是娘子关)。贼军绕行长驱直下洛阳,被高仙芝,封常清阻挡在潼关,久攻不克。后因为唐玄宗听信谗言,杀高仙芝,换将哥舒翰,用相同办法守关。安禄山很囧杨国忠进谗言,哥舒翰出战,败。潼关丢,长安沦陷。玄宗入蜀肃宗继位。

Remark: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平山县,十分接近井陉关)表达面对华北的决心。其实选址很有讲究,一旦遇到国民党军队骚扰就可顺着井陉关退回太行山深处,与主力部队会合。

明朝在关键的黄土高原等地,面对蒙古武装力量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口。平型关是明长城关口:此地八路军和晋军一起打击了日本的辎重。

5内长城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自东向西)

6土木堡之变:

居庸关:土木堡事件。明英宗。英宗继位时年幼,在宦官王震的劝告下临时征召出征,短时间内征兵,尚未训练。未遇蒙古部队(瓦剌)。王震先提出走蔚州经紫荆关回京,后又建议走回原来路径。归程在土木堡(集地铺附近)(军队给养少,是补给站而非据点)。

(闲谈:居庸关,居庸之地,刑徒较多。)

7燕山山中三个重要关口:喜峰口、古北口、山海关(产生时间相对较晚,13世纪才开始启用)

8东北部战事

辽西走廊:辽西走廊为辽西低山丘陵东南的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走廊地带背山面海,形势险要,是天然交通要道。

山海关控制的位置就在辽西走廊(大约180km*20~30km)最窄处。中国历史上的五镇包括北镇(广宁),是今天锦州北面的出口屏障。明朝军队一直驻扎在北镇。

满族人最早在长白山崛起,在沈阳建立了大清政权。

(1)抚顺,萨尔浒在平原与山区交界处。

(2)辽沈战役:满洲人进入抚顺,军事地理上清从辽东破入辽西。

(3)广宁之战(北镇)明朝未采取守的战术,渡辽河,败。退至宁远。

(4)宁远之战:袁崇焕上任后,发动宁远之战,使用红衣大炮(本为红夷大炮,讽刺葡萄牙人)——努

尔哈赤败退,病亡,袁崇焕乘势攻下锦州。推动战线到锦州广宁一侧。

皇太极采用一部分军队走喜峰口,一部分军队在其他地区进行袭扰,并离间皇帝与袁崇焕关系,袁死(5)松山之战:洪承畴战败,锦州城破,清朝卡住了关内外的联系。

(6)山海关之战: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

第二节中原地区主要陆路交通道路

郑州→许昌→襄城→叶县→南阳(中原南下湖北)

洛阳→临汝→鲁山→伏牛山→南阳(中原南下湖北)

函谷关→洛阳→成皋→荥阳→定陶→临淄(东西向)

南阳是盆地为湖北和中原的连接,南连襄阳。南阳为刘秀家乡。昆阳之战(叶县)。

第三节川陕交通

A关中

1综述:天府之国最先是指关中,(张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关中政治经济地理优势巨大。

关中平原(近陕西省组成部分):地堑型平原(两侧有较高山地,地壳运动导致差异性上升或下沉造成)陵墓地带。

关中为众多关口包围:函谷关(旧关、新关、)、萧关(宋代移到黄县)武关(陕西丹凤县)。散关(陕西宝鸡市)。为关中赢得四塞之国的地形(但四塞只是泛指)。此外还有潼关(函谷以西、唐朝之后取代函谷关地位)。蒲津关(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嶢关(峣关)(陕西商州市,北周移蓝田县,称青泥关,后改为蓝田关)、

2秦朝迁都与历史地理(都城: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沿渭河道路。)

都:雍(宝鸡,渭河)——栎阳(洛河与渭河与黄河交界)——咸阳(泾渭交界)

定都雍:目的用首都地位威慑戎狄民族。】

定都栎阳:是洛河与黄河相夹的地方,目的是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原因,魏国人据此,秦人关中不稳定(关中的东部边界为黄河)由魏强->魏秦平衡(代表事件:魏在洛河附近修长城)->秦强

最后定都咸阳:咸阳与后世的长安均是控制渭河大道的枢纽,渭河大道在咸阳以西沿渭河北岸走,咸阳以东沿渭河南岸走。所以长安咸阳,控制了天下的东西延伸。

现代:①兰新铁路和陇(天水)海(连云港)铁路②312国道上海->哈萨克斯坦边界->中亚大陆桥都需要经过关中!

3重要关口(从西向东):蒲津关函谷旧关函谷新关另有武关

①蒲津关,黄河上游的一个渡口。隋末李渊父子从蒲津关由山西杀入关中,借关中地势一统天下。②再如刘邦绕路函谷关从武关(丹江)进入汉中。③孟尝君“鸡鸣狗盗”发生在函谷关。④商鞅没有通行证,未走出函谷关。⑤武关控制丹江上游,刘邦发现正面攻击函谷关不易,绕路丹江,从武关进入汉中。函谷旧关和函谷新关都是一侧临河,一侧临关。

4杂谈:秦:连横之策远交近攻。(远交齐楚,近攻三晋)所谓山东山西,此时是以崤山东西来划分的B川峡交通

1秦岭通道主要道路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 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

灙骆道:最短,是由灙水和洛水切割山地而产生。东汉末年到三国才开始通行

褒斜道:利用过程中建立了与关中的联系。其中“褒斜”指“褒水”,“斜水”。秦岭之前与褒水相连。山丘不多。褒姒有“烽火戏诸侯”,是褒国存在的证据之一。郿县:董卓老家“郿坞”,在留坝和褒城中间穿越秦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