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 系列(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作系列(三)
阅读三:鲁侯养鸟和浑沌之死
阅读下文,完成试题。
语段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语段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1.翻译语段一。
2.翻译语段二。
3.思考两文的共同的寓意。
写作三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读写作三参考答案:
阅读:
1.翻译语段一。
从前,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国君(认为是神鸟)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宗庙里并向它献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安排牛羊猪三牲备齐的筵席给它吃。海鸟却头晕目眩,忧愁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掉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喂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啊!
2.翻译语段二。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3.思考两文的共同的寓意
一篇是写海鸟之死,一篇是写浑沌之死,是不同的。但两者死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都是主观主义的思想及办事方法在作怪;《鲁侯养鸟》是用养人的方法来养鸟,缺少针对性,海鸟必死;《浑沌之死》中的倏、忽不考虑客观事物各自的特殊性,而强求一律,必然以好心办成坏事而告终。
拓展阅读:
己养与鸟养
这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大意是说,鲁国城郊飞来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就用车子迎接它,在宗庙里向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饿死了。庄子因此下了个结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鲁侯爱鸟,把鸟供在庙堂,给它吃大餐、享美乐,这哪里是养鸟,分明是养人。华屋美服、美酒琼浆,雅乐正声,自己喜欢,便以为海鸟也会喜欢,结果要了鸟命。
无论养鸟、养孩子、养树,乃至养万物,都要顺其天性,而不要凭一己之喜好行事。写作:
提纲示例及范文1: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1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析》一类卷(63-70)P3)
一、比兴:
暖风(良性评论)与阴风(恶性评论)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对比分析:
1、良性的评价的作用及评价准则:
作用:能将你带入正轨,纠正其偏离正能量的方向的行迹。准则:以尊重他人、传播正义为准则。
2、恶性的评价的成因和表现:
成因:多发表评论一句,自身的品味与见解似乎就高一个层次。表现:基于一副热心肠向你抛来橄榄枝并加以评述(与事实存在偏差的)。
三、应对的方法:
1、(被评论者)摒弃、拒绝恶意评论,吸收借鉴良性、正确评论,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2、(评论者)妄加评论只是打扰别人本如春水的生活。
3、加以评论前先审视自身的价值观,接受评论前放平心态,这样大众视野下的评论才能逐渐以其优胜面而战胜其消极面。
四、结尾:
点题并呼应开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类卷(63-7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视角常被“公共化”,接踵而至的便是“公共化”的
评论,因而几股暖风掺杂几丝阴风猝不及防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暖风,我们自然接受并回馈以感激;阴风,我们也自然要有所提防。
事物矛盾的两面性决定了评论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评论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不容小觑,这是值得我们承认的。个人常会被囿于自我世界中无法自拔,这时他人的评论就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具有神奇功效,能将你带入正轨,纠正其偏离正能量的方向的行迹。无论是作为“评论”的主体还是作为“被评论”的对象,我们都应以尊重他人、传播正义言论为准则,切不可自以为拥有言论自由,就将其纳入自身特权范围内而妄加挥霍。
对于以上“评价他人的生活”的功效的确是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充满了声音与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莎士比亚的这句话恰好可以送给那些为单纯评论而胡乱评论的人。有时候常有这样一个奇谲的心理:多发表评论一句,自身的品味与见解似乎就高一个层次。这实在令人不解。除了这种出发点本身存在误区以外,尚有一种更无奈的现象----此人本性向善,基于一副热心肠向你抛来橄榄枝并加以评述,而你明知其评论与事实存在偏差,也不好横冲直撞地予以反击。“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魔鬼。”帕斯卡尔一席话道明了出发点与实际间颇为狭小的空间,一旦稍有逾越,就会有本质性的区别。(这无异于“鲁候养鸟”,“倏、忽报浑沌之德”,以己养养鸟,主观臆断。)客观存在的事实既难以改变,主观能动性就应较好地发挥。对于无意或有意吹来的阴风,甚至是邪风,我们要拿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魄,坚定自己的立场。我这当然不是在为拒绝一切良性评论的人开脱。人始终是要立足于社会之间的,接触各式各样的评论在所难免,在摒弃、拒绝恶意评论,吸收借鉴良性、正确评论,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读来甚至颇觉有几分诗意的句子,却掩藏着一个令人扼腕的现象:妄加评议只是打扰别人本如春水的生活。当然,我并不否认微风习习,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美好,只是想说与其刮起一阵恶风,不如不去打搅别人自成的生活体系。
个人与社会者需要良性的声音、合适的温度。加以评论前先审视自身的价值观,接受评论前放平心态,这样大众视野下的评论才能逐渐以其优胜面而战胜其消极面。
愿风乍起,非是为吹皱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