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上册第二次调研考试题
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王海审核人:杜婧超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1--15每小题每题1分,16—45小题每题2分,共计75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A .宣扬仁和礼 B.主张仁政C.宣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发明本心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5.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科技模型。
此模型代表的科学技术大约出现在A.西周B.春秋 C.战国 D.西汉6.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这种传统绘画主要指的是A.风俗画B.山水画 C.花鸟画D.文人画7.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8.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1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涿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班级类型:文科班;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 100分第I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4.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 B.重新评估传统 C.反思西方文明 D.肯定孔孟之道5. 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
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6.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30 题,共计45 分)
1.《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雏形形成
C. 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
2. 在实行分封制的社会形态里,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诸侯
B.皇帝
C.王
D.联盟首领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4.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 名进士的出
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新唐书卷64)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於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针对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①枢密院②三司③行省制④通判
1。
高二历史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
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
”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论语》 B.《道德经》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2.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3.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的共同点是A.相信除人之外神的力量B.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为专制中央集权服务4.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
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5.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
观_____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 《春秋繁露》B: 《四书章句集注》C: 《藏书》D: 《明夷待访录》6.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7.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致良知D.天人合一8.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精品解析: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选修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2022学年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选修)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 汉代皇帝授予使臣代表皇帝的“节”,也是国家的象征。
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卧起操持(节)节旄尽落”。
两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交还皇帝。
两人事迹反映了A. 汉节的礼仪象征B. 对国家的坚守与忠贞C. 专制皇权的影响D. 汉人坚忍不拔的品格2. 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此时,阁臣不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
其五大主要职掌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A. 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B. 内阁名义上可以节制六部C. 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D. 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3. 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
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
这反映了清朝A. 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B 分化事权以获集权C. 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D. 封建制度由盛转衰4.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
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的.5. 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 法条律令的繁杂B. 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 价值观念的混乱D. 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 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十堰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历史 (2024年1月)本试题卷共6页,共19道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89—1690年,英国议会将拨付给国王的永久性收入作了划分:一部分供王室和政府的日常开支,一部分则用于战争等非常财政支出。
威廉三世在1695 年 12 月月底召开的议会上,发言说,“目前王室专款的金额无法维持我的正常生活了,你们应该对此表示关注”。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B.君主立宪制受到了冲击C.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维护D.国王试图挑战议会权威地位2.图 1 为一幅版画,刻画了 1939年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
版画所示的历史事件有利于A.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B.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C.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3.梁启超在《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中反思戊戌变法运动时说:“为了防止别人争权而把他应有的权力收掉,必然导致大家讳忌争权而遇事推诿,其恶果是‘因噎而废食者必死,防弊而废事者必亡’。
”材料旨在说明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C.维新派改革措施的失当D.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4.唐代的取士制度主要有常科和制举两大系统。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二顾为代表的史地著作大量出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推动和实学发展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其强调性心修养而不是游历,大量史地著作的问题,对于加强皇权专制并无多大裨益,而明清时期以传教士为主的西学东渐对于史地著作的影响非常有限,BCD三项错误。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 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A. 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主张有限制的君权,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民力,反对君主专制,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BD不符合“最早”,排除。
13.“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 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 B. 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D. 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11.20世纪60年代,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莱芜四中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在原始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
人类文明产生之初A. 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 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D. 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2.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A. 中华文化吸引力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3. 布克哈特认为:“摆脱中世纪桎梏的文化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
”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主要来源于A. 古希腊罗马文化B. 法国启蒙思想C. 中国儒家文化D. 欧洲宗教神学4. 梅里曼《欧洲现代史》写道:“350头猪被哥伦布带到古巴,到了1514年猪已繁殖到3万头。
这些猪……啃坏了途经的林地,破坏了原住民的梯田。
”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 打破了当地生态平衡 B. 引发了物价飞速上涨C. 改变了商业经营方式D. 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5.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应当承认,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繁荣昙花一现,未能持久,但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英国、荷兰和法国很快承袭了它们的衣钵,崛起为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16-17世纪,这些国家的崛起是基于A. 圈地运动 B. 殖民扩张与掠夺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6. 一位启蒙思想家说:“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并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在这里,他主张A. 三权分立B. 自由平等C. 主权在民D.反对教权的7. 《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由此可知,《权利法案》A. 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B. 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C. 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D. 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8. 麦迪逊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
高二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必修)-人教版高二必修历史试题
某某市龙冈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必修)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A.儒家B.法家C.道家 D.墨家2.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X的A.仁政学说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X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5.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X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C.“大一统”的主XD.“三纲五常”学说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X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7.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 该言论A.主X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8. 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9.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2、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C.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某某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4、“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某某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反映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B.李贽C.王阳明 D.黄宗羲5、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统一度量衡、货币2、秦统一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下令罢免郡县长官B、统一文字C、开辟“五尺道”D、举行科举考试,广纳人才3.“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恩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一位诗人对当时官员选拔情况的感叹,诗中的“英雄”是指()A.战功卓著的武将 B.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C.皇族子弟 D.开国功臣5.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6.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右图),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A.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B.羁縻府州,形成制度C.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D.修筑长城,加强边防7.《孔子家语.观思》“汝之民为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賑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②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代表广大百姓的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在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崇尚法制学说D.独尊儒术学说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充分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5.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6.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的评价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
”这一运动 (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欧洲教会的特权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蓝图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中山一中高二班级其次次统测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见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三者都主见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礼法并施是强国之法2.孔子的政治抱负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孟子反对孔子的思想主见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孔孟政治抱负不符合当时时代要求3.《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恳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行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对此生疏错误的是A.反映孔子“正名”主见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4.“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商鞅B.孔子C.荀子D.韩非子5.《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推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乐观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6.“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推断,“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C.主见儒法并用D.强调三纲五常7.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
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8.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涿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班级类型:文科班;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 100分第I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4.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 B.重新评估传统 C.反思西方文明 D.肯定孔孟之道5. 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
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6.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 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7.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A.中体西用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C.君民共主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9.《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11.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12.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表明李大钊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13.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指出了西方启蒙思想宣传上的缺陷C.抵制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D.否定了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4.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做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1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6.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7.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8.“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9.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
”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A. 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 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C. 改革力量弱小D. 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20.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
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
”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22.从晚清到民初,“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
对这一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革命”的目标彻底实现B.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C.“革命”造成社会各层面剧变D.“革命”话语拥有了至高地位23.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24《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5.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2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8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29.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30.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31.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3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3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