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全部万能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7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7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7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能用构造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3.基于对细胞分化事实的理解,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感受生命的奥秘,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细胞分裂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裂。

)展示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细胞种类增多。

)引出细胞分化,提问: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细胞分化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提问: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教师补充: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分化的意义多媒体展示结肠黏膜上皮、骨、神经组织和肾小体的图片。

提问:这四幅图片的组织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体内起着支撑的作用;神经组织可以传递神经兴奋;肾小体可以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追问:这说明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

(①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根底。

②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构造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使生物体可以正常发育。

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进步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资料: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那么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那么相反。

提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DNA的状态是不同的。

)(三)稳固进步提问: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意义一样吗?(细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一样的细胞,只有分化的细胞才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或器官,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根底。

高中生物教案标准模板【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案标准模板【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案标准模板【优秀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生物教案标准模板【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万能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生物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授新课(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2)通过板书、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3)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1)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讨论(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验操作(1)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6.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加高效。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优秀7篇)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优秀7篇)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优秀7篇)万能教案高中生物篇1一、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通过讨论交流DNA分子的复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体会证明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2.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在传递遗传信息的时候是如何由一份变成两份传递给后代的呢?引出课题——《DNA的复制》。

(二)新课教学1.播放DNA复制的视频,并提出要求仔细观看,在视频结束之后要描述DNA 复制的大体过程。

2.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问题:(1)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2)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3)DNA复制的场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师补充:DNA复制所需要的酶有多种,教材中介绍的“DNA解旋酶”、“DNA 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在大体了解DNA复制的过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叙述整个过程,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叙述。

3.教师补充:结合教材经典实验中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图例,计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个数及所占比例,进一步强调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让学生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

提问:DNA自我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

(三)巩固提升角色扮演小游戏:10名同学组成DNA分子一条链,两条链共20名同学。

扮演复制一次形成的DNA分子。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搜集基因的资料。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篇2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生物课教学设计模板优秀9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设计模板优秀9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设计模板优秀9篇高中生物课教学设计模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1、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明确: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优秀5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优秀5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学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努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矿质元素及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反映了《新大纲》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相关联,具有显著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这节内容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还为将来学生设计实验做好铺垫,为此,我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面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设计,观察想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构造及植物根、茎、叶构造等内容联络非常严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浸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浸透吸水的原理。

2、才能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才能和创造思维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浸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浸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展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刚分析^p 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过程。

问:刚刚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别分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别离。

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别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别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复原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复习重点: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3、严峻的环境问题4、人类开展和生物圈的关系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才能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消费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才能,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外表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

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燃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二、重点习题讲解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以下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分析^p :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等。

- 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 带好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 预习相关知识点,做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相关知识点。

2. 课堂讲授- 按照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知识点。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4.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各自观点。

- 教师引导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总结讨论结果,归纳总结知识点。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记忆。

- 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讨论交流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可以知道,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高中生物详细教案【篇1】【课标要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考向瞭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

(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

[(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

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7篇

高中生物教案7篇

高中生物教案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8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8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8篇)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4、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

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

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教师总结: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叫同学们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投影展示出来,结合教材P123讨论题讨论分析之。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

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1、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2、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特定基础控制的主动性死亡。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6篇)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6篇)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6篇)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

(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

(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必备六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篇1知识目标: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过程: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

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找出规律。

那么,如何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呢?或者说通过什么方法来寻找规律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

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

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

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

我们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一节,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同时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来完成。

1、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比拼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四、学情分析及教法设计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学生。

他们学习化学才一年多的时间,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因此对本节课重点内容难以把握,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障碍。

本节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直接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然后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陌生的化学结构式让学生很难领悟,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相关推荐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⑴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⑵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解决方法: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得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

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

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

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

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

⑵细胞分化的过程。

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

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

教案设计万能模板高中生物

教案设计万能模板高中生物

一、课程名称二、教材来源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2)情境导入(3)问题导入2. 新课讲授(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3)讲解示范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2)小组讨论(3)课堂小结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总结本节课重点、难点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2)预习下节课内容七、教学反思一、课程名称1.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二、教材来源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2)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2)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2)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PPT课件(2)实验器材:光强计、叶绿素提取液、蒸馏水、NaOH溶液等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2)准备实验报告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 新课讲授(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影响因素。

(3)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分享观点。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复述、列举____(2)解释、说明、概述____(3)完成、解决____例:说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解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过程与方法(1)感受、参与____,提高____(2)讨论、交流____,提高____(3)尝试、分享____,提高____例:通过图文结合,提高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和情景体验,提高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通过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关注____(2)形成、养成____(3)确立、树立____例: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合作精神,形成生物学习的兴趣;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____2.难点(1)____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 (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又是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2.讲授新课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

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

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

3.巩固练习(1)练习题1:(2)练习题2: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点评。

师:本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作为小老师,总结下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生:学到了____生:学到了____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正确,看的出来大家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____,学到了____。

5.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查阅“____”相关材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标题知识点1.______知识点2.______知识点3.______备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北京欢迎你》旋律响起)教师演唱(屏幕展示歌词):“我家大门常打开。

双层磷脂迎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糖被喜欢你,不管亲(亲脂性)疏(疏水性)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细胞欢迎你!”学生边听优美的音乐边回顾细胞膜的特点。

在《北京欢迎你》歌曲的拟音之中,轻松愉快地再现了膜的结构特点、选择特性、识别功能、亲脂疏水性等细节知识.且以优美旋律统领知识,印象深刻。

细胞膜是细胞王国繁华的边贸线,是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

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和河流的图片。

设问:这两张图为什么老师把它放在一块?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的界面,河流是河两岸的界面。

都看作是某个系统的界面。

提问: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过河?学生活动:磷脂双分子层就像河流,蛋白质就像船,而人就像要通过细胞的物质。

游过去,坐船过去,架桥,水下隧道等(同学们尽情地展开想象)。

将细胞膜比喻成边贸线,有利于学生理解细胞模式控制物质出入的通道。

将细胞膜比喻成河流,有利于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

更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颇感兴趣。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图片,这些物质跨膜就好比人过河一样。

思考并讨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

学生观察图表,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作出评价。

结合教材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被动运输实物演示:一滴蓝黑墨水在清水中扩散。

教师介绍物理上的扩散现象,得出扩散的概念。

同时引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概念。

学生观察幻灯片,分析水分子过细胞膜的现象。

同时在书上找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1.自由扩散提问:“在做凉拌萝卜丝的时候,当你把萝卜切丝,再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再播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的动画。

通过现象分析,得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学生回答:“盐腌过的萝卜丝会有水渗出。

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会变硬挺。

”在书上找到自由扩散的概念。

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些人,他们若要过河,就直接从河中游过,某些物质要通过细胞膜能直接从磷脂双分子层中间穿过?且有方向性由物质浓度大小决定。

多媒体展示简单扩散的动态图。

哪些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呢?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

(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高浓度→低浓度方向)。

结合教材P70相关信息,归纳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自由扩散的概念及特点。

让学生回归课本,总结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

2.协助扩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要过河,他坐船,正好这条船是顺水漂行,这种“顺水行舟”的过河需船运载,顺水漂行。

学生总结协助扩将协助扩散比喻成“顺水行舟”,形象而生动,学生容易方式有哪些特点?船行方向如何呢?物质以这种方式通过细胞膜,称之为协助扩散。

那么,协助扩散有什么特点呢?散的特点。

(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能量,高浓度→低浓度方向)。

理解。

3.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异同大屏幕展示教材P71图4-7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

以表格的形式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被动运输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见附表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思考与讨论”部分的三道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表格,比较两种被动运输的异同。

通过完成“思考与讨论”,强化学生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特点的理解,增强比较学习法的认识。

同时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运用到课堂。

(二)主动运输 如果一个人不会游泳的人要过河,只能“逆水行舟”。

那么需要哪些条件? 当细胞内外的物质需要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就好比“逆水行舟”,不仅需要船运载还需要马达供能。

这就是“主动运输”。

展示P72图4-8主动运输示意图。

提问:这种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教材中表4-1让学生分析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原因,并作出解释,多媒体展示动画。

提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 提问: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需要船运载,还需要马达供能。

学生勾画主动运输的概念并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

(需载体、需能量、通常从低浓度→高浓度) 回答:是否消耗能量。

回答: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用“逆水行舟”比喻主动运输让学生容易理解。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主动运输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表格分析,加强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师生问答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听讲效果。

(三)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1、练习 2、以填表格形式,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行比较(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见附表2)。

完成练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表格。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

(四)大分子的运输 多媒体展示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学生根据阅读文字和观看动画,经过讨论,组织语言对大分子跨膜运输进行描述。

直观展示过程,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五)知识延伸 学习了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如何绘制坐标图?学生思考,讨论,并动手绘制。

充分体现学生结合数学坐标图,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联系社会实际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细胞膜有关的科技研究进展,如膜通道蛋白研究、与膜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等。

(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与膜有关的科技发展。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长自己的见识。

2. 探究实验的操作步骤一般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六大步。

万用模板讲解教案首页:(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课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一、教材分析____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哪本书》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____,本节内容____(本节内容学习的意义)。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本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极大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