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PPT课件五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课件)

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
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了不起的伟
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 、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 收集 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 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外貌、 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 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 欢的方 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 步理解课 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外,来不及防备。 序幕: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 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 大事件的开端。
朗读课文,理解“烽火”,看看课文主要记 叙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 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 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 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烽火》公开课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卢沟桥烽火》公开课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我军
悄悄进发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冒
卢沟桥烽火
一、谈话导入。
1、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 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 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歌曲《松花江上》 。 ) 2、揭题: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有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 点火相告。 )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偷偷地 摸 气势汹汹 恼羞成怒 首先 我军 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 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 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 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 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 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 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 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 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 喊娘,狼狈而逃。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 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 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 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 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 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 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 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 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 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 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 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2019-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共39张PPT)-文档资料

2019-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共39张PPT)-文档资料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 火,企图侵占宛平城, 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 结抗战,以及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支援。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 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 久的挑衅(xìn)行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 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 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 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 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以拉开“序幕”作比,形象地揭示了卢沟桥事变 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从日军“全副武装”可以看出他们早有准备;行 迹败露,偷袭不成,却又以士兵失踪为由,要到中国 驻军的领地去“搜查”,这一切都在日本侵略者的计 划之中,可谓“蓄谋已久”。当日军行动被中国官兵 发现后,他们的回答却气势汹汹、蛮横无理,可见这 是一种“挑衅”行为。
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guǎ)悬殊, 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 城……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 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 杀得哭爹(diē)喊娘,狼狈(bèi)而逃。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 敌人疯狂,我军英勇;敌人的吼叫歇斯底里,我军的 喊杀声响彻天地!“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等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 守军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讲座-5卢沟桥烽火PPT(上课专用)学习文档

讲座-5卢沟桥烽火PPT(上课专用)学习文档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 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卢沟桥烽火
(1)“序幕”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在文中,“序幕指的是抗日战争。 (2)如火如荼,形容旺盛、激烈。在 课文中体会到抗日战争的持久与激烈。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述了“卢沟桥事变”的 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 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 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 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 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卢沟桥烽火
“偷偷地”和“摸”是贬义词, 讽刺挖苦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
“悄悄地”和“进发”是褒义 词,赞美中国军队正义反击侵略行 为。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1)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中国形 势非常严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 的时候了。
卢沟桥烽火
理解词语
学习第一段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卢沟桥烽火
学习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卢沟桥烽火
1937年7月7日深夜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 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 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 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 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 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 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 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 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在靖国神社里有许多东西都是展示日本帝国军人的“好战功绩”,有16面浮雕, 其中有10面与侵略我国有关,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领南京”等等。振惊中外 的“南京大屠杀”在这里面竟成了天皇及他部下的丰功伟绩了,令中国人民不堪入目。 现在靖国神社已成为战刀与征战、侵略的象征了。 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5《卢沟桥烽火》最全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5《卢沟桥烽火》最全课件
5、卢沟桥烽火
ɡ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 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 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 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 八百年历史。
我能行
fēnɡ wànɡ wěi hóu xù
烽 妄 伪 喉 蓄
烽火 妄图 虚伪 咽喉 蓄意
我能行
línɡ lónɡ diē nà jiān
凌 聋 爹 呐 歼
凌晨 耳聋 爹爹 呐喊 歼灭
(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 关键词语。
当天晚上 :
日军 抱头鼠窜 我军 悄悄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仔细品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 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 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 时间 敌军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我军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立即还击
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 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1)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中国 形势非常严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 存亡的时候了。
(2)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 是按范围的从小到大安排的,说 明中国的领土正在被日寇逐渐蚕 食。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 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 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 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 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1937年7月7日 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5-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5-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
25
按时间顺序 ➢“九一八”事变后(1) ➢1937年7月7日深夜(2—3) ➢第二天凌晨(4) ➢当天晚上(5)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7—8)
.
26
卢沟桥烽火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 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 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
27
卢沟桥烽火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 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 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 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 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严词拒绝 开枪还击
①表明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 策划的。②表现了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 狰狞面目,也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
39
卢沟桥烽火
1937年7月7日深夜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
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
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 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
• (1) (名)基本义: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2) (名)比喻义:战火或战争。也说烽烟。
.
5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 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 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 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 八百年历史。
.
6
.
7
.
8
.
9
5 卢沟桥烽火
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
33
.
34
.
35
卢沟桥烽火
学习第一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 身上 ,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 “我” 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 着感情 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 幽默 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 挨打 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 于启 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 他也 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 么多 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 中,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如火如荼
近年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越演越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 的历史意义吗? 一、何为靖国神社
日本的靖国神社,地处东京市中心的皇宫附近,周围环境怪异,它源于日本民间悼念 死去亲人。50年代后,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不断地把参加二战的一些战犯供养在里,现在 里面有1067个被盟军处死的“甲级”战争罪犯,以及在侵略战争中战死的200多万死难者。 这里被视为军国主义的象征,阴森中透出一股杀机。
在靖国神社里有许多东西都是展示日本帝国军人的“好战功绩”,有16面浮雕,其中 有10面与侵略我国有关,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领南京”等等。振惊中外的“南京 大屠杀”在这里面竟成了天皇及他部下的丰功伟绩了,令中国人民不堪入目。现在靖国神 社已成为战刀与征战、侵略的象征了。 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hhh5《卢沟桥烽火》课件PPT

hhh5《卢沟桥烽火》课件PPT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首先 我军 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
(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 关键词语。
第二天凌晨:
日军 人仰马翻 狼狈 我军 同仇敌忾 举、冒
(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 关键词语。
当天晚上 :
日军 抱头鼠窜 我军 悄悄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 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1)自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地抗击侵略者的? (3)齐读本段,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烽火 妄图 虚ónɡ diē nà jiān
凌 聋 爹 呐 歼
凌晨 耳聋 爹爹 呐喊 歼灭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 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 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 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 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逐步:
(1)同学们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文中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 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 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 的惨败。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 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 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 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 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 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 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 事变”。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卢沟桥烽火》PPT课件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 文通 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 来概括 。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 跃然 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 过写 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 程
1937年7月7日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深夜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立即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当天晚上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手握 腰佩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内容,你能讲述“卢沟桥事变”
发生的经过吗?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 折服,这节 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 谈;可以讲 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 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 越自我。

卢沟桥烽火教学课件.ppt

卢沟桥烽火教学课件.ppt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 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 “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 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 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 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 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 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 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 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 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 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 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 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 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 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 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 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 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 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 批慰问品。
, 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 如荼地展开了。
5、卢沟桥烽火
这显然是蓄谋以久的挑衅行 为。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 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 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 地向卢沟桥摸来。
继续
• 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 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 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 军队开起火来。
严词拒绝
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 击。
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 翻。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 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 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 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 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 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 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 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 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 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 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 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 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卢沟桥烽火》 优秀PPT课件5

《卢沟桥烽火》  优秀PPT课件5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 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 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 喊娘,狼狈而逃。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 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 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 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 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 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 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烽 (fēng)
烽 (fēng) 烽火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蓄谋已久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挑 衅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恼羞成怒 狼狈而逃 如火如荼 鬼哭狼嚎 猝不及防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 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 第二部分:(第二——五自然 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 还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 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 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 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 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 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 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 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 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 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 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悄悄进发
日军
当天晚上 我军
猝不及防 悄悄进发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卢沟桥烽火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 第三部分:(第六——八自然 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 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 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
• 第四部分:(第九自然段)写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 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 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 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 魔爪伸向全中国。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 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 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 喊娘,狼狈而逃。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 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 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 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 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 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 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 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 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 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 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 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 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
日 军 我军
第二天凌晨
日 军 我军
同仇敌忾
第二天凌晨
日 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第二天凌晨
日 军 我军
烽 (fēng)
烽 (fēng) 烽火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蓄谋已久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挑 衅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恼羞成怒 狼狈而逃 如火如荼 鬼哭狼嚎 猝不及防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 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 第二部分:(第二——五自然 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举、冒
第二天凌晨
日 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冒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冒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 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 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 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 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 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 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 还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 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 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 “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 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 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 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 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悄悄进发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冒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 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日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我军偷偷来自 摸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喝问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气势汹汹
喝问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气势汹汹
喝问 严词拒绝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偷偷地 摸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
1937年7月7日深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 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 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 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 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 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1937年7月7日深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