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管齐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发表时间:2012-02-06T09:55:09.880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胡榕[导读]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养成,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十分的重要。
胡榕
摘要:学习的自主性的养成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作为行为动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实效;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带着问题并发挥想象,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养成,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十分的重要。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自愿地、有计划地、独立地主动学习。学习的性质由“假学习”变成了“真学习”。一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了,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将会逐步、稳步提升。然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非一日之功。
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摸索中,我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必须有学习兴趣作为行为动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实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言之旨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乐知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新理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机会,搭建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灵活开放的课堂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像我在讲述《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找出七个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分角色扮演各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扮演者分别说出其学派的主张。,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的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说到他的教育成就时,还要检查学生对《论语》里的知识掌握多少?并让他们根据语文上所学的进行展示。
再比如我在讲唐朝经济时先让大家齐读杜甫诗篇《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体会诗篇内容的同时提出问题:这些描述体现了唐朝什么盛世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设置使学生兴趣陡增,全身心投入思考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好的教学内容,而无好的教学技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保持和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设计各式各样的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其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
如在讲战国七雄时,对于七国的位置的记忆,我给他们编成了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从而准确记忆七国的地理位置。再比如我教学生记忆西域的范围时,通过两首唐诗中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和“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记住阳关和玉门关;还有,在讲三国中的吴国的位置时,我会通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中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进行记忆,既记住了吴国的地理位置又记住了吴国的经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既准确又牢固,并且真正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理念。
第三、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灵活开放的课堂氛围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总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构建灵活开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体现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多元交流、机会均等、积极体验、人人有份的原则,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四、要精心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比如我在讲述《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先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看完课文内容之后,我对他们说:“同学们,现在大家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两宋时期,给你们几分钟想象一下当时的你穿着怎样的衣裳?住着什么样的房子?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在那时的夜市上你又会吃到什么美味?等分别是怎样的呢?当时有啥样的娱乐场所又会到欣赏到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呢?”大家热情可高了,都开始陷入想象之中。这节课他们上的特别高兴,下课的铃声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带着问题并发挥想象,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心境、情绪比作一池春水,而巧设情景会在平静的“水面”激起阵阵涟漪,趣味丛生,思维闸门顿开。然后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中,在探索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发现”中品味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更进一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拓展能力的目的。如此,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中真正体现出来。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