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PPT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控制情绪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监测血压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遵医嘱用药
04
R
特殊人群护理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进行持续的医疗观察和管理。
健康档案建立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五官科、妇科等,以及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以早期发现并预防潜在的疾病。
饮食计划
喂食技巧
饮食卫生
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避免患者呛咳或窒息。
保持喂食环境的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03
02
01
用温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内衣,保持内衣的清洁和干燥。
更换内衣
身体擦洗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者的干燥和舒适。
更换尿布
根据天气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干燥。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生命体征的观察基础护理技巧常见疾病护理特殊人群护理生命体征异常及处理基础急救措施
01
CHAPTER
生命体征的观察
正常值为36.0℃-37.0℃。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体温降低可能提示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
正常范围
最常使用的是腋测法,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擦干腋窝,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腋窝,5分钟后读取数值。
总结词:血压升高、血压降低
详细描述
血压升高: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休息、平复情绪等措施。
血压降低: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加强营养等措施。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监测血压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遵医嘱用药
04
R
特殊人群护理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进行持续的医疗观察和管理。
健康档案建立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五官科、妇科等,以及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以早期发现并预防潜在的疾病。
饮食计划
喂食技巧
饮食卫生
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避免患者呛咳或窒息。
保持喂食环境的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03
02
01
用温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内衣,保持内衣的清洁和干燥。
更换内衣
身体擦洗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者的干燥和舒适。
更换尿布
根据天气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干燥。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生命体征的观察基础护理技巧常见疾病护理特殊人群护理生命体征异常及处理基础急救措施
01
CHAPTER
生命体征的观察
正常值为36.0℃-37.0℃。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体温降低可能提示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
正常范围
最常使用的是腋测法,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擦干腋窝,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腋窝,5分钟后读取数值。
总结词:血压升高、血压降低
详细描述
血压升高: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休息、平复情绪等措施。
血压降低: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加强营养等措施。
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全篇
侧肢体 5 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
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喔2-3cm(或距腘窝3-5cm
6 放气不可过快,以4mmhg/s为宜,舒张压的变音和 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可记录两个读数,即收缩压/ 变音/消失音数值
7 尽可能使用水银血压计,如果使用无液面式血压计, 应在测血压开始和结束后检查指针是否位于0位,并 且每6个月对无液血压计校准一次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37度 (36.2-37.2) 36.5度 (36-37) 37.3度 (37.1-37.4)
1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2 发热程度判断
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度
中等热 38-39度
高热
39-40.9度
超高热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心动过缓: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率,三联律
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每个正常 搏动后跟一次提早搏动称二联率,每2个后跟 一次提早搏动称三联率。
脉搏短绌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血压的形成 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正常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
生理变化 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增高, 性别:更年期前,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差别不大 昼夜和睡眠:清晨低,傍晚高 环境:寒冷环境,血压升高:高温环境,血压升高 体形: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体位:立位》坐位》卧位 身体不同部位:右上肢》左上肢,下肢》上肢
反射性调节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缩小反 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肌梭),防御 性反射
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喔2-3cm(或距腘窝3-5cm
6 放气不可过快,以4mmhg/s为宜,舒张压的变音和 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可记录两个读数,即收缩压/ 变音/消失音数值
7 尽可能使用水银血压计,如果使用无液面式血压计, 应在测血压开始和结束后检查指针是否位于0位,并 且每6个月对无液血压计校准一次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37度 (36.2-37.2) 36.5度 (36-37) 37.3度 (37.1-37.4)
1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2 发热程度判断
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度
中等热 38-39度
高热
39-40.9度
超高热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心动过缓: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率,三联律
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每个正常 搏动后跟一次提早搏动称二联率,每2个后跟 一次提早搏动称三联率。
脉搏短绌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血压的形成 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正常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
生理变化 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增高, 性别:更年期前,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差别不大 昼夜和睡眠:清晨低,傍晚高 环境:寒冷环境,血压升高:高温环境,血压升高 体形: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体位:立位》坐位》卧位 身体不同部位:右上肢》左上肢,下肢》上肢
反射性调节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缩小反 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肌梭),防御 性反射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全
❖ 临床表现 ▪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 冰冷、躁 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 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 环境温度 22~24℃
▪ 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 ▪ 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
▪ 病因治疗
▪ 积极宣教
体温评估
❖ 水银体温计
三、体温的测量
口表
肛表 腋表
体温的测量
❖ 电子体温计 ❖ 〔1〕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
❖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达的最高值 ❖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到达的最低值 ❖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 影响血压的因素 ▪ 每搏输出量-影响收缩压 ▪ 心率-影响舒张压 ▪ 外周阻力-影响舒张压 ▪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体温的测量
【本卷须知】 假设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去除玻璃碎屑,再口
服蛋清或牛奶,假设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 汞的排出 防止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 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假设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 分钟后再测量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 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 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体温的测量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
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本卷须知 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
❖ 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 环境温度 22~24℃
▪ 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 ▪ 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
▪ 病因治疗
▪ 积极宣教
体温评估
❖ 水银体温计
三、体温的测量
口表
肛表 腋表
体温的测量
❖ 电子体温计 ❖ 〔1〕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
❖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达的最高值 ❖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到达的最低值 ❖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 影响血压的因素 ▪ 每搏输出量-影响收缩压 ▪ 心率-影响舒张压 ▪ 外周阻力-影响舒张压 ▪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体温的测量
【本卷须知】 假设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去除玻璃碎屑,再口
服蛋清或牛奶,假设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 汞的排出 防止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 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假设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 分钟后再测量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 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 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体温的测量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
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本卷须知 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1 次;降至38.5℃以下时, 改为每天测量4次;降至正 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天测 量1次
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 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 良、药物中毒、重症疾病。 –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 分泌疾病:如甲低等。 –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 醉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口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最方便,但易引起交叉 感染
舌下热窝 3~5min
禁忌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 常、口腔疾病、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腋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安全易接受,但准确 性不高
腋窝 8-10min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 者
禁忌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 者、消瘦者
体温的测量方法
• 体核温度 –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 体表温度 – 皮肤温度 –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一、
1. 体温的形成
–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2. 产热与散热
–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基础代谢 – 散热 食物特殊动力作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用肌肉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部位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2)优秀课件
部位 腋下 口腔 直肠
正常范围 36.0~37.0 ℃ 36.3~37.2 ℃ 36.5~37.7 ℃
平均温度 36.5 ℃ 37.0 ℃ 37.5 ℃
(二)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药物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一)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是指机 体在致热源的作用 下,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使 产热增加、散热减 少,引起体温升高 并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症发热等。
想一想
病人李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40℃,拟诊发 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测T40.3 ℃,P110次/min, R28次/min,BP135/9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 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上 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 ℃,大量出汗, 口干,下午2 :00体温升至39.8 ℃。
(二)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 度衰竭的病人。
症状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 呼吸减慢、皮肤苍白等。
三、体温测量的方法
(一)、体温计的种类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 用物准备
❖ 步骤:备齐用物、做好解释。 ❖ 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测量3分钟。 ❖ 腋温:腋窝深处夹紧。测量10分钟。 ❖ 肛温:轻插肛门3-4厘米,婴儿只需将贮汞槽轻
请问:1.李某发热呈何热型?
4. 护理措施
1.降低降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病情观察:测T:q4h,正常3d后→1-2次/d 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等 4.休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5.促进舒适、预防并发症: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改变, 导致血管壁产生节律性的搏动。
32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1 .脉率:每分脉搏搏动次数。 正常:60~100次/分。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型、活动、
药物等。
33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2.脉律(pulse rhythm):均匀、间隔相等 3.脉搏的强弱: 4.动脉壁的情况:
34
35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tach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2.心动过缓(brad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36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2.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37
(三)强弱异常
1.洪脉(full pulse): 2.丝脉(thready pulse): 3.交替(alternanspulses):
冲净擦干 冲净擦干备用
体温计的检查法
24
3、体温测量
步骤:备物、解释。
– 口温:舌下热窝。3~5分钟。 – 腋温:腋窝深处夹紧。8~10分钟。 – 肛温:轻插肛门3-4厘米。3分钟。 – 擦净、读数、记录、消毒。
25
口 温 测 量
26
腋 温 测 量
27
肛 温 测 量
28
注意事项
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 放入热水。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s fever
15
5.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16
6.体温过高的护理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定时测体温: 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3000 ml为宜 清洁:口腔、皮肤 安全:防坠床、舌咬伤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2
3
体温:(体核温度)身体胸腹腔、 中枢神经的温度。
皮温:(体壳温度)易受影响,较前 者低,易测量。
4
5
基本概念
体温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2.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体位 情绪
50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 >140/90mmHg
2.低血压(hypotension)血压 <90/60~50 mmHg
51
52
(一)血压计种类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 体核温度
6
体温的产生与散失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7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不超过0.5-1℃)
– 昼夜变化:在24h周期性波动。 – 年龄:基础代谢水平不同。新生儿。 – 性别:女性高0.3℃。 – 药物:麻醉药。 – 其他:情绪、进食、环境等。
38
(三)强弱异常
4.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由于
收缩压↑舒张压↓使脉压差增大所致。见 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39
(三)强弱异常
6.奇脉(paradoxical pulse)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奇 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2
2.发热程度的判断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13
3.分 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病人寒战、 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 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病人皮肤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 退热期:散热>产热
14
4.热型(fever type)
测量,计时1分钟。
45
46
血压(blood pressure)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47
(一)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动脉管壁的弹性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48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正常血压
收缩压 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49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7
2.体温过低
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18
2.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分度
–轻度:32—35℃ (89.6—95.0℉)
–中度:30—32℃ (86.0—89.6℉)
–重度:
<30℃ (86.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73.4—77.0℉)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 隔30分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 夹紧。
29
注意事项
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分 钟后测量。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体温与病情不符,床旁检测,对照复查。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30
31
脉搏(pulse)
随着心脏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19
体温过低的护理
保暖: 去除病因: 加强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测
量一次,直至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20
测量体温
21
测量体温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2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3
2、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消毒液浸泡5min 消毒液浸泡30min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口温 、腋温、肛温的正常值
部位
平均温度
腋窝
36.7℃
口腔
37℃
直肠Βιβλιοθήκη 1037.5℃二、体温评估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11
(一)体温过高
1.发热(fever, pyrexia)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40
(四)动脉壁异常
❖ 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 动脉迂曲或有结节,
❖ 见于动脉硬化。
41
42
(一)测量部位
43
(二)操作步骤
正 常 脉 搏 测 30 秒
44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混淆。 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如发现脉搏短绌,由两人同时
32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1 .脉率:每分脉搏搏动次数。 正常:60~100次/分。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型、活动、
药物等。
33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2.脉律(pulse rhythm):均匀、间隔相等 3.脉搏的强弱: 4.动脉壁的情况:
34
35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tach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2.心动过缓(brad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36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2.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37
(三)强弱异常
1.洪脉(full pulse): 2.丝脉(thready pulse): 3.交替(alternanspulses):
冲净擦干 冲净擦干备用
体温计的检查法
24
3、体温测量
步骤:备物、解释。
– 口温:舌下热窝。3~5分钟。 – 腋温:腋窝深处夹紧。8~10分钟。 – 肛温:轻插肛门3-4厘米。3分钟。 – 擦净、读数、记录、消毒。
25
口 温 测 量
26
腋 温 测 量
27
肛 温 测 量
28
注意事项
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 放入热水。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s fever
15
5.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16
6.体温过高的护理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定时测体温: 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3000 ml为宜 清洁:口腔、皮肤 安全:防坠床、舌咬伤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2
3
体温:(体核温度)身体胸腹腔、 中枢神经的温度。
皮温:(体壳温度)易受影响,较前 者低,易测量。
4
5
基本概念
体温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2.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体位 情绪
50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 >140/90mmHg
2.低血压(hypotension)血压 <90/60~50 mmHg
51
52
(一)血压计种类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 体核温度
6
体温的产生与散失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7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不超过0.5-1℃)
– 昼夜变化:在24h周期性波动。 – 年龄:基础代谢水平不同。新生儿。 – 性别:女性高0.3℃。 – 药物:麻醉药。 – 其他:情绪、进食、环境等。
38
(三)强弱异常
4.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由于
收缩压↑舒张压↓使脉压差增大所致。见 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39
(三)强弱异常
6.奇脉(paradoxical pulse)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奇 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2
2.发热程度的判断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13
3.分 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病人寒战、 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 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病人皮肤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 退热期:散热>产热
14
4.热型(fever type)
测量,计时1分钟。
45
46
血压(blood pressure)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47
(一)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动脉管壁的弹性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48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正常血压
收缩压 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49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7
2.体温过低
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18
2.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分度
–轻度:32—35℃ (89.6—95.0℉)
–中度:30—32℃ (86.0—89.6℉)
–重度:
<30℃ (86.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73.4—77.0℉)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 隔30分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 夹紧。
29
注意事项
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分 钟后测量。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体温与病情不符,床旁检测,对照复查。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30
31
脉搏(pulse)
随着心脏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19
体温过低的护理
保暖: 去除病因: 加强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测
量一次,直至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20
测量体温
21
测量体温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2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3
2、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消毒液浸泡5min 消毒液浸泡30min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口温 、腋温、肛温的正常值
部位
平均温度
腋窝
36.7℃
口腔
37℃
直肠Βιβλιοθήκη 1037.5℃二、体温评估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11
(一)体温过高
1.发热(fever, pyrexia)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40
(四)动脉壁异常
❖ 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 动脉迂曲或有结节,
❖ 见于动脉硬化。
41
42
(一)测量部位
43
(二)操作步骤
正 常 脉 搏 测 30 秒
44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混淆。 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如发现脉搏短绌,由两人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