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与地震》教案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
火山与地震教案
火山与地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影响;3.能够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火山(1)火山的定义和分类•火山的定义:指地球表面上的裂隙或断层处,由于地球内部高温物质的喷发和流动而形成的地形。
•火山的分类:根据喷发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火山岩浆喷发和火山灰喷发两种类型。
(2)火山的形成原因•火山的形成原因:地球内部高温物质的喷发和流动是火山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上升,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就会喷发出来,形成火山。
(3)火山的特征•火山的特征:火山口、火山喷发、火山岩浆、火山灰等。
(4)火山的影响•火山的影响: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灰、火山熔岩、火山气体等物质的喷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地震(1)地震的定义和分类•地震的定义:指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和位移,释放出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现象。
•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种类型。
(2)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的形成原因:地球内部的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和位移,释放出的能量引起地面振动。
(3)地震的特征•地震的特征:震源、震中、震级、地震波等。
(4)地震的影响•地震的影响:地震会造成地面的破坏、山体滑坡、海啸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火山和地震的特征和影响;3.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火山(1)火山的定义和分类1.讲解火山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火山的形成原因1.讲解火山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火山的特征1.讲解火山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火山口、火山喷发、火山岩浆、火山灰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1.火山与地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和地震现象出发,说明地壳运动有时是非常剧烈的,导致地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在教材中还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和防震抗灾的基本措施。
最后,教材利用地图描绘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相反,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来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3.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己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世界各地各种地形的图片。
(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师:同学们,大家看个刚才的这组图片,谁能归纳总结一下,刚才你看到了哪几种类型的地形。
生: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火山和地震》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山和地震》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
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
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
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
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
“主要地震带”的教学。
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
“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
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火山与地震》第一课时(课件共17张)
烈度是指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破坏的程度
1~2度:人们没感觉 3度:室内有人感到轻微的震动
4~5度:室内物件有些摆动,门窗作响 6度:人行走不稳,器皿倾倒,房屋出现裂缝
7~8度:人站立不稳,房屋遭到破坏,高大烟囱可能断裂 9~10度:房屋严重破坏,地表裂缝很多,铁轨变形 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说一说地震有哪些危害?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 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而且由地震的破坏还会引起一系列其它的灾害,如:火灾、水灾和煤气、 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火山
1.火山的形成 2.火山的类型 3 .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地震
说一说火山喷发有哪些现象?
灼热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向天空,或者沿着山坡往下流动,形成一片火海。 火山口喷出浓浓的火山灰和水汽烟雾,充满在大气中。
滚滚的岩浆
喷发的火山
火山形成的岛屿
辩论会
火山的利与弊
火山的危害太大了,喷发的岩浆堵塞交通,铺天盖地的火山灰使河 水污染、电路中断、机场关闭、公路瘫痪、造成严重的损失,给人 类带来巨大的灾害。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1节 火山与地震(1)
1、知道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 2、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了解火山喷发带来的利与弊和地震的危害
想一想
为什么地形会产生变化?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受到如火山和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作用时,地形会产生剧变。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
尽管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树木和庄稼长势 良好。火山中还常有矿产,而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
《火山和地震》优秀教案
●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
学
习
新
课
一、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1、谈话: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2、师生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4火山和地震
火山成因:火山是由于地下熔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球成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
●学生讨论: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两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现象?
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印度洋海啸对你的启示?
你在其它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本课的核心活动是两个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教材中安排的是一个加热土豆泥中的蕃茄酱来进行的。在进行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免加热后的蕃茄酱喷出时烫伤学生。除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实验外,传统的“水底的火山”,即加热水里的高锰酸钾来进行模拟实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觉得也比较好。而对于模拟地震的实验方法则更多了。在我们书本上所安排的模拟实验属于构造地震,同时,也可借助一些媒体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火山与地震现象的多角度认识。
3、情感与态度:认识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人为了生存可以战胜自然。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
重
点
火山和地震的具体成因。
难
点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课前
准备
教师:地震模拟器、水槽、火山喷发模拟器、录像
学生:气球、积木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现代地震仪的幻灯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纸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看老师手中拿着是什么?(可乐),你们想不想喝。
(想)谁要是这节课表现的好,就把这罐可乐奖励给谁,好不好?(好)下面找一个同学上来玩一个游戏,就是把可乐使劲摇晃,然后打开。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同学们猜一猜,喷发这种方式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火山爆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老师研究下---火山和地震。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那关于火山,同学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那下面我们播放一段录像—火山爆发和形成。
板书-火山形成看了刚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有哪些了解,那大家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火山爆发是什么样子呢?(想),那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实验一、做火山模拟喷发的模拟实验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的景象。
教学准备: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①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②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③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你认为那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下面老师演示一下,首先我们用烧杯把番茄汁倒入火山口里,然后用把土豆泥拍扁,薄薄的一层盖住火山口,接着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应加热火山底部),我看了有的小组没把酒精灯熄灭,下面跟老师一起操作怎样把酒精灯熄灭。
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版
第一节,火山与地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二>. 教学过程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
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1.火山<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板书> 2. 火山的分类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
《地震和火山》地理教案
《地震和火山》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震和火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震和火山的了解。
2.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介绍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2)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能量来源。
3.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1)展示地震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布规律。
(2)分析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4.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邀请学生举例说明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展示地震和火山灾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
5.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1)介绍地震和火山的预测方法,如地震前兆、火山活动监测等。
(2)讨论地震和火山的防范措施,如建筑抗震设计、火山喷发预警系统等。
6.课堂小结(2)强调地震和火山的预测与防范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一张地震和火山分布图,标注出我国主要的地震带和火山。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在讲解地震和火山成因时,适当简化复杂概念,以便学生理解。
3.增加地震和火山灾害防范的实用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地震和火山图片2.地球内部结构图3.地震和火山分布图4.地震和火山灾害案例5.地震和火山预测与防范资料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3.安全意识:了解学生在地震和火山灾害防范方面的认知和行动。
重难点补充:1.地震和火山的成因(1)难点解释:通过动画演示地壳运动,让学生直观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华师大版七上科学:6.2火山和地震教案
破坏性的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或崩落,大地褶皱断裂,地面隆起或塌陷。(2)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例如,2011 年3月11日在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并且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3)在城镇,由于房屋倒塌,导致水电中断,并且会引起火灾,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在在教室室等人多的地方: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在地震发生后用书包保护头部,有组织地迅速撒离到空旷地方。
2.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需要10余秒钟)。
3.家中:关闭燃气,熄灭火炉,切断电源。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应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或者到牢固的桌下、床下躲避。
我国有火山遗迹600多处,其中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吉林省的长白山、云南省的腾冲等地都有完整的火山遗迹。
知识点二地震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1.地震的形成
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而造成的。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一次 地震的时间大约持续几十秒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地震是“刹那间的巨变"。
(1)活火山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活火山有500余座,著名的如日本的富士山(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
(2)死火山指在人类历史上以前爆发过的火山。在已知的2000余座死火山中,著名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就是一.座死火山, 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我国境内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火山群也是典型的死火山。
知识点四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1.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一喜 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火山与地震教学设计001
3观看地震的前异常现象图片
4讨论地震来了怎么办(或者搞简单逃生练习的实验)
观察视频,提问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其他知识点,最后重点做好逃生实验并讨论地震来了怎么办
Ppt,视频,图片,了解地震成因,危害,如何逃生
新课之三:
观察地球的地震火山带的图片,并
讨论
观察,讨论—地震火山基本集中在一起---原因地壳活动---为什么;下一课学了就可以知道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相反,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来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3.教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逃生。如何让预防火灾
3.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己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二、教学环境选择
是□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导入:显示高原,盆地,平原,山地等图片
提问:地形一直这样吗
Ppt上的图片目的引入新课
Ppt,图片,把最后一题留着,作为悬念,为下一课作准备
火山与地震教案
《火山与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共一课时。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领域。
本节主要介绍火山和地震这两个主题。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要学习的是“变化的地形”,地形的变化有时剧烈有时缓慢,本章第二、三节的“海路变迁”和“缓慢的地形变化”主要都是以长期的缓慢的大地变化。
而由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明显剧烈的,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这样安排使学生对之后要学的缓慢地形变化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顺序安排很重要。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同学们经常会从新闻报纸上听闻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报道,尤其对近年来全国以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有所了解。
只是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它们的分布情况等知道的比较少,并且对两者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可能更未曾了解。
【能力方法方面】本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对比观察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地震带和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和震时措施。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防震抗灾意识。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大地是不平静的,但具体的对于地形是怎么运动变化着的也有待加深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火山喷发带来的弊与利,地震的危害2、知道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3、知道地震是可预报的,并了解震时的应急措施4、知道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情况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视频实验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得出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地震可以预报以及震时在不同场合的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火山和地震,能体会到地形是变化着的。
掌握防震抗灾的科学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震的危害以及地震来时的应对措施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3)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教学难点】1)火山与地震的成因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课件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器具【教学器具】PPT七、教学过程<一>教学任务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奉化应该很熟悉了,那就你们对奉化的观察,觉得奉化有哪些地形学生回答:平原、丘陵、盆地(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一些地形知识)教师:一个小小的奉化就有这么多种的地形,可想而知地球上的地形是变化万千、各种各样,我们世界上的地形主要分为五大基本类型(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改变我们地形的两种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板书),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火山(板书)<二>教学任务二:火山教师:大家都开过饮料罐吧,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当我们在打开饮料罐之前先摇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教师:知道为什么饮料会喷射出来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回答教师:解释饮料在摇晃一下以后打开会喷射出来的原因,从而引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饮料喷射是相似的,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提出火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教案初中
火山和地震教案初中教学对象: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掌握地震的成因、分级和预测方法。
3. 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灾害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1. 火山的类型、分布和影响。
2. 地震的成因、分级和预测。
教学难点:1.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2. 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
2. 地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3. 教具:地球仪、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什么了解?它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火山(10分钟)1. 讲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展示世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火山分布规律。
3. 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如:破坏性、环境污染等。
4. 介绍火山喷发的预测方法及应对措施。
三、地震(10分钟)1. 讲解地震的成因、分级和预测方法。
2. 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分布规律。
3. 分析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如:破坏性、次生灾害等。
4. 介绍地震的预测方法及应对措施。
四、火山和地震的应对措施(10分钟)1. 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应对措施,如:逃生、防范次生灾害等。
2. 进行火山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认为火山和地震对人类有什么启示?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火山和地震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及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同时,结合现实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火山和地震的危害,增强灾害防范意识。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变化的地形第一节火山与地震教案华东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和地震现象出发,说明地壳运动有时是非常剧烈的,导致地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在教材中还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和防震抗灾的基本措施。
最后,教材利用地图描绘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相反,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来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3.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己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世界各地各种地形的图片。
(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师:同学们,大家看个刚才的这组图片,谁能归纳总结一下,刚才你看到了哪几种类型的地形。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1 •火山与地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衣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売运动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血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和地震现象出发,说明地壳运动有时是非常剧烈的,导致地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在教材中还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和防震抗灾的基本措施。
垠后,教材利用地图描绘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述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相反, 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來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口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 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3. 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 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C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世界各地各种地形的图片。
(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师:同学们,大家看个刚才的这纽图片,谁能归纳总结一下,刚才你看到了哪几种类型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教案
火山和地震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火山和地震的奥秘教案目标:1.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火山和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知识讲解:3. 介绍火山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4. 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地震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5. 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如火山喷发会导致火山灰、熔岩流等,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山体滑坡等。
6. 探讨火山和地震的防范措施,如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等。
实践活动:7.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自行选择一个火山或地震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事件的成因、影响和相关防范措施。
8.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使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进行展示。
巩固练习:9.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10. 点评和讨论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的疑惑。
课堂总结:11. 总结火山和地震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地球科学的其他领域,如气候变化、地质演变等。
教学评估:1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14.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5.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火山地区或地震遗址,以加深他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理解和体验。
教案特点:1. 引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延伸部分提供了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火山与地震教案
火山与地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知道火山和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是可以预测的。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方法与过程:
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图文影视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组织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教学重点:地震发生的原因,发生时的现象和自救。
教学难点:火山会改变地形的解释和发生了地震如何自救。
通过告诉事实——分析原因——教会预防这三个步骤,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对象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变化的地形》第一节课,《变化的地形》这一章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的重点是:
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⑵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积极参与讨论、学会概括总结等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探索,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通过启发诱导、共同探讨、学生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做好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小实验材料。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猎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了解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神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打算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创造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②提问:你刚刚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庞大的灾害呢?⒉揭题: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庞大的损失。
2、提出探究问题:①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商量商量。
②依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工程:〔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工程有:〕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世界上什么地方简单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x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x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x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3、导入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神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
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
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
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②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讨论>
讲解
板书地震按成因分类:自然地震,人工地震
第一节火山与地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火山与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观察和监视火山与地震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
2.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提高人们防震抗灾能力;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震的有关知识,大家都知道大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地震可不可以像天气那样预报呢?换句话说,地震前有没有一些征兆呢?
学生讨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汉代张衡发明了第一架测地震方位的仪器——侯风地动仪;1975年2月14日,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域的7.3级地震。
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地震前兆,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植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震形变等。
过渡:尽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的预报每一次地震,假如有一天,我们这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2.地温明显增高,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3.用仪器测出当地的地形有微小的变化
4.一些动物行为异常,如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慈溪是不是地震多发地区呢?火山呢?
那么世界上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观察课本上图4.1.9和图4.1.10
归纳: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设疑:从上述两幅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地震与火山的分布基本是重合的,为什么有这一规律
呢?(为下章打下伏笔)
学优∽中≦考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