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护理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案例:
例如,在讨论一个儿童难以控制的行为时(不听父母的话、 发脾气,挑衅),你们会吃惊,甚至失望地发现经典的心理学教 材可以给你们四五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可能强调孩子的一般气质及生物基础(生物观); 另一种解释可能认为问题行为是习得性的条件反射,因为父 母通过满足儿童的愿望来奖励(强化)儿童的问题行为(条件反 射或行为观点);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仅仅是潜在的无意识冲 突的症状,无意识的根源是儿童在幼儿时期的人际关系(心理动 力学观点)。 心理学家不仅创造了大量的解释性理论,而且他们还对儿童 和家庭的评估和治疗提出截然不同的方法,有对儿童的药物治疗, 还有行为矫正和家庭治疗。
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 可能不发生。
案例评析
案例3-2 琼斯的一位病人叫彼得,是一个3岁的男孩,由于某种不明
显原因,他害怕小兔子。琼斯给彼得采用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 敏疗法,治疗过程中先将彼得安置在房间的一边,将兔子放在 房间的另一头。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时段,兔子逐渐地、一步一 步地放在接近彼得的地方,直到最后,彼得不再害怕兔子并能 够自由在地与兔子一起玩耍。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
1.直接性 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 激效果更大;
2.一致性 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 果越大;
3.已形成事件 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 状态具有直接的关系;
4.结果特征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三)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Watson J.B.)创建了行为 主义心理学(也称行为学派)
华生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 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 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的过程。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借助通信工程、信息论、计算机
科学以及语言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 重点揭示人是如何获得客观环境中的信息,
即信息是如何作为知识得以再现和转换,如何被 储存,以及如何被用于指导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二)认知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
❖ 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认为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 条件,但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 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识过程,个体利用过去 经验中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 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 。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生物学理论
预习案例:
案例3-1: 心理理论对初学护理心理学的同学来说是一个
最让人困惑的领域。例如,学生在开始学习心理理 论时,吃惊地发现,看起来很简单的人类行为,人 们却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对行 为的解释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理论倾向。
第三百度文库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1 陈述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 2 举例说明什么是防御机制?你常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 3 描述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4 比较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1.阿尔波特·埃利斯的ABC理论
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 艾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 方法。
阿尔波特·埃利斯
在ABC理论中 A 代表诱发事件 B 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 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埃利斯的ABC理论
A (诱发事件)
B (自我信念)
C1 - 消极结果
C2 – 积极结果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概念:
1.强化:是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的过程。如果 两者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
2.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 够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 反射的效果。
3.消退:是指当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时,已 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便消失的现象。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Skinner B.F.,1904—1990) 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 反射理论。
斯金纳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
的事件。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 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事件进行直 觉评价的结果。直觉评价具有主观的和生理的两种成分,并 受到以往记忆经验的影响,这就是再评价过程。
(三)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认知理论
1.阿尔波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的ABC理论 2.阿伦·T.贝克(A.T.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二、人本主义理论评述
❖ 人本主义心理学突破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 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治疗诸方面独树 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的发展,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 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 有评论认为,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 而马斯洛则将心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自我实现的 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基本观点
人的性善论
自我实现论
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论; 高峰体验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 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 以避免疾病。
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是,满足基本 需要对成功的治疗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生物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D (观念调整)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非理 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 诱发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 和解释造成的。
2. 阿伦.T.贝克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贝克的理论基于临床经验,认为人们早年经验形 成了“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 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影 响人们的行为,而又不为人们所察觉。这些假设并不 一定都与现实相符合。
预习案例:
思考: 1.究竟哪个理论正确? 2.各种心理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哪里?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理论, 19世纪末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Freud S,1856—1939)创立。
弗洛伊德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潜意识。
快乐原则
本我 ( Id)
潜意识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精神分析理 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 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以后的人格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童年时代的欲望满足和挫折与人格形成发展的关系密切。
1.口欲期(出生至1岁半左右) 2.肛欲期(1~3岁) 3.性器期(3~5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20岁)
(四)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避免精 神上的痛苦、缓解矛盾冲突、达到心理平衡而表现 的心理反应体系。
1.压抑 2.否认 3.反向 4.转移 5.退行 6.投射 7.升华
二、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在病理心理学领域。在当时的年 代,它不仅消除了心理障碍的神秘感和超自然解释,还开创了 全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开创了以精神分析疗法为代表的深层 次的心理治疗,被认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弗洛伊德提出 的系统的人格理论对人性的解释也是划时代的。
评 析: 琼斯采用了行为理论的反条件技术来治疗彼得对兔子的恐
惧症。
第三节 认 知 理 论
❖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70 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主 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 忆、思维和语言等。
❖ 心理学中凡是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称 之为认知心理学派。
倾向。
二、认知理论的评述
认知理论对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启迪了临 床心理学家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心理障碍的成因、干预与治疗, 提出了认知治疗假说及方法和技术。认知疗法是目前发展最快 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
认知理论同许多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也不能解释或解决所 有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 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解释人的认知很难体现人的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 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 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班杜拉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
❖ 人本主义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和误区。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过 分强调人性自然因素的作用,忽视宏观社会环境和社会实 践在形成和发展现实人性中的决定性意义,具有个人本位 主义倾向。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心理学的心理生物学理论方向,是由生理学 家和心理学家以生物学的方法探索心身相关的规 律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生物学研究是目前心身相关研究中的最 前沿部分,也是今后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向。
人有实现倾向,人类具有自我概念,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二)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相信个体中蕴藏着 实现倾向的强大动力,相信积极的成长力量,相信人有能力调 整和控制自己,相信人是能够发现其自我概念中的问题的,会 评价自我经验对自我实现的作用,使自我概念适应于新的经验, 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
他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 潜意识 前意识 三个层次。
(二)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人格是由 本我 自我 超我 三部分构成。
人格构成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三者平衡发展,构成健全人格。
道德原则 现实原则
超我 (Superege)
自我 意 识 (Ego)
前意识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理论的依据缺乏有力 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 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无意识冲 突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且其 结论大多来源于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与正常人的情况有较大的 区别,因此结论的代表性也受到质疑。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人本主义理论主要的内容
(一)马斯洛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理论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 人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称为“似本 能”,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 于后天的环境。
马斯洛
(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的五个层次:
贝克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错误逻辑推理:
①极端思维:即用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 ②主观臆断:即没有支持性或相关证据就武断做出消极的结论; ③选择性概括:即仅凭某一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 ④过度引申:由一个偶然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情况; ⑤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事件或情境; ⑥个性化:即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
(二)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罗杰斯将个人内部的主观意识状态、体验称为现象域、经验域。
罗杰斯强调人的主观性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 个基本特性——“来访者中心”。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这些是与生 俱来,而 “恶” 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每个人都有 着自我实现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