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科学探究研究报告
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通用8篇)
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通用8篇)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研究性学习。
高二的学姐在给我们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门“可以增强女汉子技能”的学科。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之后,我想学姐要表达的,应该是这门科目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吧。
(一)课程总结1、新知识研究性学习,在我看来,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极强的学科。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在老师的指导和教授下,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研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对文科和理科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如设计实验时对方案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要有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以及强大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实践打下了基础,指导我们在进行研究前要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等等。
2、九连环和四巧板九连环和四巧板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最有意思的内容了。
九连环和四巧板都是中国的传统益智游戏,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
九连环是小时候就学会的,看到老师带着一大箱九连环来到教室的时候,觉得很亲切。
下课了同学们常常花上10分钟的休息时间来一场速度大比拼。
可以说玩九连环的时候,整个人的思维都必须高度集中,要能提前预想到下一步甚至是整个解锁的过程,先下哪个环,再装哪个环,注意力稍不集中有可能就会解错掉。
我更喜欢的是四巧板。
我们不仅花了一节课亲手制作了四巧板,了解了它的组成和构成的过程,而老师给大家尝试的那些图案,更是让我兴趣满满想要挑战一下。
最后在我和小伙伴们的齐心研究后,我们成功地从“幼儿园”级别拼到了“研究生”级别,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3、我的收获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研究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等,原本我以为做研究就是查查资料、做实验,没想到可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研究。
这为我们小组后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让我觉得十分新颖。
研究性学习报告展望未来,发现自我
研究性学习报告个人总结篇1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刘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刘克祥老师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遇到研究学习的困难的时候,刘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进行指导。
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
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
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研究性学习任务。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
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
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
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
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
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
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学生开放性科学活动方案
学生开放性科学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科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了一套开放性科学活动方案。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设置1.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实验。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以锻炼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调研,让他们深入社会、学校和家庭,了解科学问题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调研,学生可以培养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创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例如制作小发明、设计项目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
五、参与方式1. 学生自愿参与:鼓励学生自愿参与科学活动,建立兴趣驱动的学习模式。
2.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由学生自行组成,可以互相激发创新和合作意识。
3. 导师指导:安排老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学生活动的指导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
六、资源支持1. 实验室设备: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2.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提供相关的科学书籍和期刊,供学生阅读参考。
3. 互联网资源:学校提供网络支持,让学生能够查找和获取科学信息。
七、活动时间及安排1. 实验活动和调研活动: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每周进行一次。
2. 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安排不同的时间。
八、成果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报告
探究性实验报告探究性实验报告引言:在科学研究中,探究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本文将以探究性实验为主题,探讨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探究性实验的定义探究性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的方法。
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一个已知的理论或假设,而是为了发现新的现象、关系或规律。
它强调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开放性的探索。
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1. 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2. 激发创造力和探索欲望: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人们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探索欲望,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3.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实验要求科学家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之前,需要先提出明确的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2.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严谨、可重复,并且能够有效地回答提出的问题。
合理的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 收集准确的数据:在实施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4.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这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5. 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通过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这些问题和方向可以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结论:探究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激发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探究性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提出明确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收集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并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
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作者:莫增忠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2期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542699)莫增忠一、提出问题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这样解释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
自然界中,不同植物之间、同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的顶端优势现象。
那么,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有哪些呢?二、探究方式及目的尝试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采用“发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完成探究→得到结果、分析所得结果→得出结论及体会”的科学探究模式。
同时运用教育信息理论的相关原理,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
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来探究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生长素是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该激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
课本对其解释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四、设计实验方案该探究活动在高二年级(2)班(理科重点班)和(9)班(理科普通班)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在选材上,有的组选择观察生长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有的组选择观察生长在不同环境的同种植物,有的组选择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同种植物。
在方法设计上,既受到教材的启发,又在教材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和超越。
通过横向交流、集思广益,学生初步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再帮助补充、完善,使实验方案科学、可行性强。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组:观察对象——光叶海桐对修剪过的光叶海桐和未修剪过的光叶海桐进行观察和比较。
第二组:观察对象——南洋杉、桃对生长在相同环境的南洋杉、桃进行观察和比较。
第三组:观察对象——泡桐对泡桐树苗和成年开花的泡桐树进行观察和比较。
高中研究性报告个人小结(精选12篇)
高中研究性报告个人小结(精选12篇)高中研究性报告个人小结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经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该好好写一份小结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
你还在为写小结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研究性报告个人小结(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研究性报告个人小结1一.选择课题原因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此课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制作的乐趣。
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以酸奶的制作为例初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和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其次,通过研究此课题,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对此次研究充满无限期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2)知道酸奶的作用(3)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4)清楚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研究方法:(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2)进行制作酸奶的实验(3)讨论并交流(4)总结并归纳五.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xx年11月—11月底)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1.围绕课题在网上查找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2.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3.小组内进行课题研究实践;4,展开小组内经验交流与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1.与其他组交流实践经验并展示课题成果;2.撰写小组及个人结题报告。
初二话题作文:我的研究报告_250字
初二话题作文:我的研究报告_250字我的研究报告。
最近,我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研究对象是植物
的生长速度和光照条件之间的关系。
我选择了两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另一盆放在角落里光
线较暗的地方。
每天我都会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包括叶子的颜色、大小和数量等。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我发现阳光充足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叶子也更
加翠绿。
而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叶子也变得苍白无光。
通过这个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光照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更加茁壮成长,而光线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这个研究让我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
思考。
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报告,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希望我的研究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一起为美丽的地球尽一份力量。
利用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
利用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鹿邑县高级中学校-----肖素敏[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实验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开放性实验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改革化学实验,开展探索性、开放性实验,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巩固和提高实验技能。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能力一、关于化学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讨探究性实验是探究化学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所具有的什么样的组成、性质。
探究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如何产生结果,并发现新的化学现象,总结新物质的性质。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探究性实验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形式。
探索性实验是前者,化学概念的形成是后者,前者是后者的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实验的角度来看,探究性实验应该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学习者需要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入手,进行自己的实验。
其次,学习者需要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出自己的解释。
第三、学习者需要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改自己的解释,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实验装置。
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教材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几种类型的实验。
目前的教材大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很少,学生分组实验、小实验的总数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因此,学生没有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如何提高探索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是由教师进行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模式探究
研究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模式探究杨金华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在高校教育上,教会学生如何“捕鱼”,比给学生一条“鱼”更加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高校教育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变得必要和迫切。
对于遗传学实验教学而言,开放性实验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思考,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提升,在能力和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培养,本文针对于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实验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模式遗传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发展迅速的前沿带头学科。
它在生命科学中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又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
近年来,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遗传学的新技术突飞猛进,与日俱增。
遗传学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在实验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遗传学实验课堂不仅仅是对遗传学理论的验证,更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朝有专业特色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遗传学理论的发展。
一、遗传学实验教学现状(一)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遗传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
不少的高校,由于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的限制,开设验证性实验较多,这类实验一方面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另外不需要大型的仪器设备,如利用玉米果穗材料验证遗传学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这类实验内容单一,操作简单,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二)基础性实验多,前沿性实验少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遗传学知识不断地更新,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遗传理论和相关的实验技术。
但目前部分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分子遗传实验内容却很少,如DNA提取、酶切、连接、扩增与检测技术等实验,这些实验目前已成为分子遗传学或生物技术的最基本内容,是现代实验室必须开设的实验操作技术。
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比较研究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实验教学设计和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是两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教学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找出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教学方法介绍1.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是基于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和推理等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和实施实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比较分析1. 目标定位实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标明确、可衡量。
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相对模糊,难以量化评估。
2. 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设计通常是按照预定步骤进行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更加自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研究方向,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3. 培养能力实验教学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技巧、观察、记录和总结等方法。
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学习效果实验教学设计通常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依赖较强,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在知识掌握方面可能存在欠缺。
三、改进方案1. 教学融合将实验教学设计和开放性探究教学策略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原理的讲解和实验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测量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科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表3 进 行 实验 操 作 的 态度
念度 百 分 率 课 前 会 认 真地 预 习该 实 验 ,并 敢 于 提 m不 同 的方案 , 改进 实验 , 拨要求 认真操作 , 并详 细 9 . 6 % 地 记录 实 验 数据
原 本本拨课本婴求进行实验 无 目的性 , 仪 于好 奇心观察实验现象
8 1 5 % 8 . 9 %
舌 的 小 同 部位 对 甜 、 酸、 苦、 成 的 敏感 区 的测 定 , i 音传播 的快慢因素研究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 定律 , 二力平衡 的条件 , 影 响水分蒸发快 慢的 冈素 , 增大和减小乐强的方法 , 阿基米德原理 , 影响 体溶 解度大小的因素, 研 究 气 流 的流 速 与压 强 的关 系 , 值 物的向性 ,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 的因素 , 探究光合作用 需 要 二 氧 化碳 。
、
从 我 国教 育 发 展情 况 看 , 长期 以来 , 由于 片 而 追 求升学率的影响 , 中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应 试教育 的束缚。 多少年来 实验教学都从属 于理论教学 , 实验 教 学 长期 以来 被 视 为理 论 教 学 的补 充 ,它 仍 然 受 行 为主 义理论模式 的影响 , 成为“ 刺激一反应一强化 ” 的单一模式 。这种以教师 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就 是 在 实 验 中 缺 乏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力 的 真 正 原 因 之 所 在。 为此 , 笔 者 就 该 问题 在 八 年 级学 生 中做 了一 个 问
科 学 的研 究方 法 , 增 强创 造 性 的思 维 和 能 力 , 激 发 学
百分率 7 5 %
2 O %
关于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优秀7篇)
关于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优秀7篇)关于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篇1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关于研究性报告心得体会篇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寒假的研究性学习终于告一段落了。
在这短短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本人除了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成果以外,还颇有些研究性学习以外的收获。
那是一些经验,一些心得体会。
在研究性的学习中。
我充分地发挥了细密观察和缜密分析推理的能力,因此能够从“头型”出发,来研究高空坠物。
我个人认为我还是比较具有创新的意识的。
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
免不了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这个方面,我选择了两个途径。
一个是上网搜索。
一个是直接观察法。
上网搜索可谓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文献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所有能用的资料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使用“拿来主义”对其进行加工便可以了。
在我的研究性成果中的图片,就属于这一类型。
“直接观察法”可谓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法”的一个小分类。
在这里,我选择了从大街去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发型。
这样子,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考验自己的眼力和观察力。
让科学课更有开放性
的是 培 养学 生 的科 学素 养 , 应
有适 当的机 动 与灵 活性 , 使教
: 程跟 随 学生 的学 习过程 , 紧贴
往, 充 分利 用 大 自然 赋予 我们 的 丰
富资 源宝 库 , 把 广 阔 的 世 界 作 为 学
习 科 学 的 大 课 堂 。例 如 《 植 物》 《 水》 《 动物 》 章 节的学 习 , 就 可以 带 同学 到操 场 、 树 林 等地 方进 行 实地
、
和谐 、 民主 、 融 洽 的 学 习 环
( 科 学课 ・ 2 0 1 4 年9 一 l O Y 1
68
这样 , 教师教得轻松 , 学 生 也 学 得
多问、 多想 , 学 生 才会 积 极思 维 , 深 入研 究 。 在鼓 励 学 生质 疑 时 , 教 师 要 善
科 学 过 程 的 开 放 性 还 体 现 在
记住 了; 亲 自做 过 实 验 的 , 我 明自
了。 ”
教师 、 学 生 参 与 教 学 的 程 度 与 情况 而 展开 。因此 , 科 学 教 育
、
时 间 的 开 放 性
对 于科 学 课来 说 , 课 堂上 的 4 0
在教 学 中 , 我 们 要 坚 持 老 师 指
标 、 内容 、 过 程 到结 果 都应 该 分 钟 是远 远 不够 的 , 学 生 经 过 一 节
考察 。
: 的学习需 求 , 让 学 生 学 有 所 或 经 历整 个 过程 的 , 这 就 需 要 学 生
有 成效 。
在4 0 分 钟 以外 来完 成 。正 如课 程
树 立 开放 意 识 , 就 是 要求 教师 标 准 提 到 的 教 师不 能 把上 下课 铃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在中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授课,而更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实践与探究的过程。
通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将学生置于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研究性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扮演着主导的角色,通过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制定学习计划、收集信息和进行实践探究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2.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 合作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4. 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多学科综合运用知识,通过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科知识的深度。
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科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科知识的内化与理解。
3. 锻炼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和熟悉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培养科学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4.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侯小波-矿物与岩石) -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三、课程资源情况(三)教育人员情况侯小波,1978年6月出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石景山区骨干教师,京源学校地理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之一。
从教10年,9年初中地理和9年高中地理(跨头)教学经验,北京市翱翔计划地理基地校指导教师,8年经验,有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授课经验。
杨胜天,1965年10月出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持并参与国家科研项目40余项,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论文100多篇。
北京市翱翔计划地理领域高校指导教师。
京源学校学校气候与标本专业地理实验室:实验室位于京源学校初中楼403室,2014年底建成,占地100平。
主要包括气候气象观测仪器:气温、湿度、光照、风速风向等专业传感器和实验仪器;岩石土壤相关实验仪器: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土壤标本百套,烘干机、显微镜、天平等相关标本和仪器;地理野外设备和相关仪器若干等。
北师大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批建,下设遥感(RS)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基础研究、数字地球与景观模拟、全球定位系统(GPS)与GPS测量(建设中)等五个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长期致力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遥感应用研究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
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植被冠层遥感建模与反演、遥感信号的尺度效应与尺度纠正、热红外与微波遥感应用、景观与生态模拟、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及城市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以及"3S"技术应用集成方法等。
五、2015下半年可开设的活动课程:课程名称:矿物与岩石所属领域:自然环境(NE)涉及学科:地理物理(P)活动形式:W、E、M开放时间:周三下午每次接待人数:16人附件2: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矿物与岩石课程编号:所属领域:自然环境(NE)涉及学科:地理物理(P)活动形式: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动手制作接待对象:初一、初二都可以接待人数:16人协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二.目标与内容:活动目标:学生能在野外鉴别简单的岩石类型,并能说出岩石的主要构成矿物。
初中化学开放性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开放性探究教案
目标:通过开放性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
究能力。
时间:2学时
设备与材料:试剂瓶、试管、烧杯、温度计、火柴、蜡烛、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活动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如:“点燃一根蜡烛,燃烧会释放热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是否伴随着热现象。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将一些硫酸倒入试管中,测量温度。
然后将适量的氢
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中,观察并记录试管外的温度变化。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观察试管外温度的变化,讨论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
的原因。
4. 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出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拓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实验探究。
评价:评价学生对化学变化中热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
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反应中热现象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研
究问题和研究方向。
备注:本教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通过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
素养。
开放性探究:在化学课堂上开展科学探究的一些实用方法
开放性探究:在化学课堂上开展科学探究的一些实用方法作者:熊侃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2年第11期本栏目文字与图片由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WWW。
nsta,org)版权所有,授权我刊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特此声明。
“哦,我不知道在我的课堂上是否可以尝试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
这太难了,我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你常听到类似的评论吗?可能你自己就已经作过这样的评论。
科学探究以“学生易学、教师难用”而闻名。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科学探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于任何级别的学生、一个学年中任何科学课程的任何教学时间点,它都适用。
本文以盐酸和铝箔之间化学反应为例,阐述了如何帮助化学课的学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他们自己的研究问题,我们称其为“开放性探究”。
但开放性探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本文中我们将说明如何构思探究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经历,从而调整探究活动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直截了当的方法来对他们正在采用的研究活动作出改进。
什么是科学探究?它为什么重要?“科学探究”的一个实用性定义为:“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研究问题的一个主动学习过程”(BeU,Smetana和Binns,2005,p31)。
科学探究集假设、调查、观察、解释及评估等科学实践于一体(NRC,2011)。
但是,请注意以下3点说明:(1)并非所有的动手实践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也并非所有的科学探究活动都需要亲自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活动可定义为任何一种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体验或者手工制作的活动(Lumpe和Oliver,1991)。
例如,制作3D分子模型是动手实践活动但未必是科学探究活动。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他们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来找出研究问题的答案,他们有可能是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数据,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实验室收集数据。
(2)虽然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NRC,2000),但其他类型的活动也同样具有价值。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实践报告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实践报告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实践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知识的掌握已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幼儿教育科学探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是对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实践的一次总结报告,旨在探讨在幼儿园中开展科学探究课程对幼儿园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必要性1.提高幼儿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科学探究课程是一种深度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幼儿具备探究、掌握、综合、应用等能力,通过开展科学探究课程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幼儿在幼儿园接触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幼儿园教师的传授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自然知识相对简单。
开展科学探究课程能够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让幼儿接触到更广泛且更深入的知识,增强幼儿的综合素养。
三、科学探究在幼儿园中的意义1.启发幼儿兴趣科学探究课程能够启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进而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2.培养幼儿思考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在探究中逐渐培养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习惯。
3.促进幼儿成长在科学探究中,幼儿不断地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成长过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四、幼儿科学探究课程的教学方法1.情景法情景法是重现实际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在幼儿的情感、智力、语言和交往行为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中秋节这样的主题,通过故事、绘本、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探究月亮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自然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开放性科学探究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华罗庚实验学校小学科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面临着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素养”的发展阶段,各国都有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即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有意识地挖掘大众媒体中、工作生活中蕴藏着的教育财富,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社会、生活。
改变儿童学习进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从知识、能力阶段,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和主体教育的兴起,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活动越来越强调儿童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学习主体所达到的重要作用,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素养”的发展阶段。
但实践中教育观念滞后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牵着学生走的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险究的少;关注学生学到多少知识的多,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少;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多,提倡多种合理答案的少;机械模仿的多,创新学习的少;具体指导的规定的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少……总之强调千人一面有余,张扬个性不足,学生的科学素养不高。
这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要全面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其创造潜能。
而适应这种教学的方法,只有用新的理念构建新的教学策略。
因此,我们觉得从学生主体出发,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将科学探究活动适度开放,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冲击,而且符合儿童的认知策略和知识建构理论,必将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作出积极的探索。
二、目标与假设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从学生主体出发,重视知识的建构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将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度开放,立足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等方面。
坚持“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构建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需求的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探求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传统的小学科学(自然)教学的现状:1、针对目标过于“知能化”,必须适度开放目标,突出人本化,探求人本化目标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2、针对内容过于“本本化”,必须适度开放内容,突出生活化,探求生活化内容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3、针对过程过于“被动化”,必须适度开放过程,突出主体化,探求主体化过程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4、针对空间过于“封闭化”,必须适度开放空间,突出信息化,探求信息化空间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5、针对思维过于“一律化”,必须适度开放思维,突出个性化,探求个性化思维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6、针对评价过于“单一化”,必须适度开放评价,突出多元化,探求多元化评价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一)要素分析1、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含平时的听课、调研、座谈、检测、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等),罗列出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几个方面。
通过分析,从中筛选出几种主要策略,拟在研究中对它们加以尝试。
(调查法、筛选法)2、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召开研讨活动,分析这些对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其中包括心理层面的影响,如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的形成、进取意识等;也包括操作工艺层面的影响,如结构流程—有效时间的利用;教学方法的采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问题的设计—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课内外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品质的提高等等。
从而找出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确立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实验假设。
准备过程假设过程操作过程(文献法、研讨法、归纳法、行动研究法)(二)操作流程(图)四、实施措施与操作策略(一)课堂操作的的具体措施开放科学探究活动是针对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主的“双主”现象,开放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组织形式、检测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度,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其立足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等方面。
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文字等信息资料的运作方法来了解事实及有关的知识,并按一定的方法整理、分析、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目标——突出人本化。
开放式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创新教育的内涵是全面的,它们目标体系应为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明确的导向作用。
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灵活反映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
表现出对学习能力的关注;对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关注;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养成的关注。
2、内容——突出生活化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
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与客观课程相背离。
培育创新素质,需打破内容的封闭。
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应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
应注重内容的更新,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应关注前沿,面向未知。
应关注生活,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
3、过程——突出主体化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活动过程。
就是依据认知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
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将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
4、空间——突出开放化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活动空间概念,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
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
活动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5、思维——突出个性化在重视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加强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
6、评价——突出多元化改变以往评价的单一化,为重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向知能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转换;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向全员评价转化,由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
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二)实施中的主要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其科学素养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放”,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交给他们发展自己的时间的空间,把他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放手让学生准备材料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对教学材料操作的实践活动,材料的使用关系到能否让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方法扩散思维。
为了获取更多的有结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就要发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准备材料。
例如《种子的构造》,可让学生课前搜集各类品种的种子,这样学生观察的种子不仅仅是书上的几种,还有枣、白果、西瓜籽等,学生掌握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更易形成种子的概念。
又如教《捉蚂蚁》、《蟋蟀》时,要求学生课前捉到这些动物,教《溶解》时,要求学生每组合作准备一套材料等。
放手让学生准备材料,不仅能获得感性材料,激发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2、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他就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质疑问难的环境。
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问题就不要教师去提示。
我们要多一点“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少一点“为什么……?”例如教学《蟋蟀》,开始教师可指着蟋蟀问:“你们想知道它的一些什么?”,接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哪里能捉到蟋蟀?蟋蟀喜欢吃什么?蟋蟀和身体结构是怎样的?”等。
总结时问:“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3、放手让学生假设猜想把事实组合起来形成假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心环节。
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提出假设,进而创造出新事物来。
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大胆让学生进行假设,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有自己的猜测或假设。
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在提出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瘪了乓乓球鼓起来问题后,学生自然联想到上节课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内容,认知水平较好的学生还会联想到球里是空的,内有空气。
于是学生假设:1、认为是乓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的结果;2、认为是乓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把瘪的地方顶起来的,3认为……。
谁的假设正确呢?这一问题又一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的欲望。
4、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在传统的自然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实验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然后由学生照着教师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研究,这样,学生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平衡架》一课,我只发给每组一个平衡架,6个钩码,学生随便玩,只要平衡架平衡就行,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并记下平衡的方法和次数。
没等我说完,就有的学生动起手,努力改变方法使平衡架平衡。
汇报结果有10种、16种、20种、24种……还有说80多种平衡方法。
当我把一部分平衡方法展示在黑板上时,他们都开心地笑了,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平衡架这什么会平衡呢?孩子们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在观察思考、研究讨论后,总结出平衡架平衡的规律。
5、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活。
这是由自然学科的实践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如学习水的气态变化后,去解释去、雨、雪、霜、雹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等。
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必然要全力以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从而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