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09-08-11T09:22:00.40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春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导读] 贫困生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摘要:贫困生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迅速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相继突出。通过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及现状加以阐述,在对高校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影响及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现状;界定;对策

自我国实行高校收费并轨以来的十余年,缴费上大学的非义务教育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校中贫困生数量大大增加,贫困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1 高校大学生的贫困现状及原因

高校贫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少数大学生又称作特困生。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划分贫困生的标准也不是惟一的。根据平均水平,高校贫困生的标准应该界定在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不足100~150元。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高校贫困学生数量有较大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而出现的。探究贫困生的成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的影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经济体制的变革分别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发生的急剧变化,整个中国社会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转型变革。社会经济转型带来了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和贫困阶层的子女负担不起高等教育费用。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1994年以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以来,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高校收费逐年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凸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世界151个国家的排名中位居149位,低于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而普通高校学生的平均学费,却从1994年的800元上升到2003年的4500元。近几年,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的基数进一步增大,贫困生群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大。

1.1学费的逐年增加而且增加幅度超过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从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上去了,但是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却没有跟上。从公布的统计数字来看,到2003年,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增加

2.3倍,但政府拨款只增长了1.4倍;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生均公共费用支出从1999年的2900多元,下降到2005年的2200多元,有的地方生均公共费用支出甚至只有两三百元。大量学生入学与政府投入不足形成的矛盾,必然使高校产生相当数量的贫困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约为4140元,这只是平均数字,事实上在一些偏远地区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以这样的收入水平负担一个大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后已是所剩无几,更何况在许多农村家庭不止一个孩子上大学。较低的收入与高昂的花销相比,自是显得十分窘迫。

1.2家庭经济困难也是高校贫困生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贫困生家庭因素主要有:一是地区整体贫困。地区整体经济落后是全国范围出现贫困生现象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程度决定着贫困生的状况;二是父母是农民或无职业者。从调查资料分析,父母是农民或无职业者,造成家庭无固定收入,使他们在校期间在支付学杂费或最低生活费方面发生困难,这种情况占贫困生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三是家庭无劳力。这些贫困生家庭要么是父母年迈,丧失劳动能力,要么是父母双亡,根本无劳力,他们在经济上无依靠,在校期间生活很艰难;四是疾病及意外事故。这类贫困生中,有的是家庭成员得了重大疾病,负债累累,难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有的是因意外事故造成家庭成员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经济拮据,放弃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有的因遇上水灾、火灾、旱灾等自然灾害而发生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五是农村多子女家庭。由于大多数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生活方式落后,养老保险和其他生活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加上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多子多福”等观念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出现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这种贫困生在高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六是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比例增加。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城镇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这些失业人员除了本职工作技能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专长,失业后很难一时找到创收的渠道,家庭生活都难以维持,按期如数缴纳孩子的学费更是困难。同时,目前高校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单亲大学生,造成单亲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去世(甚至父母双亡),另一方面是目前逐渐增高的离婚率。这部分学生基本上不能从家庭得到充分的资助。

2 界定存在的困难:“贫”与“贫困”一个界定的困扰

一般来讲,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另外一个不得不忽略的现状是,我国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正得到普遍地改善,这就决定了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来自农村“贫”而不“困”的家庭,谁属于贫困生,这恐怕是摆在所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2.1贫困生认定依据有待于继续完善

作为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存在着明显缺陷:调查表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内容均由学生自行填写,虽然加盖地区民政部门的公章,但是这种了解也毕竟是片面的。首先,一个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虽然身居城市,基本水平高于农村,但家庭存在孤残现象,不是简单用家庭年收入标准可以衡量的。其次,因为县级民政部门(调查加盖公章要求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了解的局限,不排除存在少数弄虚作假的现象。这就决定了,在贫困生认定依据方面,我们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高校贫困生工作从其工作本质来讲,不应该从高校开始,在学生中学阶段就应当建立种种资助的预备资料,这类资料归入学籍档案,因学生在中学阶段小班容量的环境中,生源地的基础上,资料的搜集更为简易也更为真实可信。在学生档案中一般只可以看到学生高中时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对于家庭情况的反应则很少,或者干脆没有涉及,而高校一个系的学生往往来自五湖四海,教师要实地了解的可能性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