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案(全)

合集下载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教案主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背景:数据是信息和知识的基础,对于决策、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一环。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种类,并能正确区分。

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整理方法和描述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自主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4.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整理方法与描述方法。

2.运用方法分析和描述自主收集的数据。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对数据的重要性与应用进行讨论。

Step 2: 数据概念与种类(15分钟)1.分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数据的概念和种类,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2.教师解答: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完善,确保学生对数据概念和种类有一定的了解。

Step 3: 数据的收集方法(15分钟)1.团队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收集相关数据。

2.分享经验: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分享他们的数据收集方法,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汇总。

Step 4: 数据的整理方法(15分钟)1.讲述与示范:教师介绍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如数据表格、图表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2.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将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展示给全班。

Step 5: 数据的描述方法(15分钟)1.讲述与示范:教师介绍常见的数据描述方法,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2.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自己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描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和交流。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有所掌握。

2.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领域的数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10章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教案

第10章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0.1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授新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新版)

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新版)

第十章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抽样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方法,体会选取有代表性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重要性,理解抽样优缺点.2.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方法,会设计简单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重点1.统计调查过程中,数据处理一般过程与方法.2.掌握用划记法与表格整理数据,并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难点扇形统计图绘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一天,一个小学生看妈妈做饭时,突发奇想地问妈妈:“一斤大米有多少颗米粒?〞妈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帮她出出主意.问题2:一个鱼塘老板想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请大家帮他想一想方法.(学生自主发言,说明自己方法,并由此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教师提出要了解全班同学对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这五类电视节目喜爱情况.学生分小组讨论:要完成这个调查,我们该如何开展?师生达成共识,统计调查一般过程为: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法;整理数据——列统计表法;描述数据——绘制统计图法.教师提问: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呢?教师提示:1.问卷一定要简明周全.2.每位学生在五类运动工程中只能选一项.3.用字母代替节目类型,可方便统计.(请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全班同学最喜爱球类运动人数统计表:教师出示事先调查得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同桌互相合作对数据进展处理.说明: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如“正〞字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教师指导,让学生针对统计得出数据进展分析.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与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师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绘制:1.扇形统计图整个圆代表什么?2.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它圆心角是怎样确定?3.你能根据扇形图直接说出全班同学喜爱这五类球类运动情况吗?教师总结:圆心角度数=百分比×360°,圆心角越大,这个扇形在圆中所占比例就越大.教师追问:你能说出条形图与扇形图一样点与不同点吗?学生讨论得出:一样点:都能了解喜欢哪种节目人数最多与最少.不同点:条形图能得出具体喜欢每种节目人数,扇形图能得出各种人数百分比.教师板书全面调查概念:在刚刚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展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调查叫做全面调查.学生活动:1.用围棋子代替鱼,一个装有许多围棋子瓶子里,假设无法将其全部倒出来数,那么有没有方法估计瓶子里棋子数?(其中有20颗黑棋)有一个可行方法就是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分三个小组上台参加实践活动,每次两位同学参加,前排同学计数)思考:(1)为什么是约等于?(2)你认为这种方法合理吗?(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2.类似这样从局部看整体抽样调查方法是否还可以用来估计下面问题?(1)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2)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野鹿?(3)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产量是多少?(4)某种商品上市后销量是多少?教师总结:抽样调查法优缺点:因为抽样调查方法只考察总体一局部样本,所以它具有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等优点.缺点是不如普查得到调查结果准确,它得到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是否具有代表性.三、稳固练习市电视台需要在我市调查“新闻〞收视率.试问:(1)每个看电视人都要被询问吗?(2)对我校学生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收视率?(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人做调查,结果会一样吗?四、课堂小结1.抽样调查必要性.2.抽样调查方法及抽样调查优缺点.3.选取有代表性样本重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场,由学生感兴趣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因此,在上课之初,学生就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方法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学生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由此总结得出一种抽样方法,体会到抽样必要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10.2直方图(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重点数据整理几个重要步骤.难点对数据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制作.一、复习引入教师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收集数据方法?它们各自优点是什么?前面学习描述数据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它们各自优点是什么?学生答复: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法优缺点:因为抽样调查方法只考察总体一局部样本,所以它具有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优点.缺点是不如普查得到调查结果准确,它得到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总结并板书: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样本数目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样本在总体中比例大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样本变化趋势.二、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播送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身高数据(单位:cm)如下: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参赛选手身高比拟整齐,需要知道数据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学生多,哪个范围内学生少,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展适当分组整理.(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这说明身高变化范围是23 cm.(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假设干个组,每个小组两个端点之间距离(组内数据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那么组距就是3.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如:最大值-最小值组距=172-1493=233=723,那么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注意:组距与组数没有固定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多少原那么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3)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数据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 划记 频数 149≤x<1522152≤x<155 正6155≤x<158 正正12158≤正正正19x<161161≤正正10x<164164≤正8x<167167≤4x<170170≤2x<173所以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学生中选队员.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展了整理,通过这样整理,也选出了比拟适宜队员.三、稳固练习在上述数据中,如果组距取为2或4,分为几组,能否选出40名队员,请试试看.【答案】略四、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仍是有关数据整理,但是它主要研究是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分布状况,通过频数分布来表达某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情况,从而到达解决问题要求.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10.2 直方图(2)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实际意义.重点对数据整理与描述. 难点对数据进展合理分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这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二、讲授新课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反映出频数分布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身高做了数据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频数分布直方图.(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比值.如图: (2)小长方形面积意义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长方形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因此小长方形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频数大小.(3)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在等距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面积就是该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如上图可作成下列图形式: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 5,0)与(174. 5,0),将所取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三、稳固练习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长度如下表(单位:cm):将例题中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长分布情况.【答案】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差7. 4-4.0=3.4(cm).2.决定组距与组数,以0.5 cm为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距=3.40.5=6.8,可以分7组.分组 划记频数 ≤ 2 ≤3 ≤ 正正正 15≤ 正正正正正 28 ≤ 正正正正正正34 ≤ 正正正15 ≤3 合计100从表与图可以看到麦穗长度大局部落在5.0 cm ~7.0 cm 之间,其它区域较少,长度在6.0 cm ~6.5 cm 范围内麦穗最多,有34个,而长度在4.0 cm ~4.5 cm ,4.5 cm ~5.0 cm ,7.0 cm ~7.5 cm 范围内麦穗个数最少,总共有8个.四、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它与前面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一定差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分布情况.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定探索空间,从已有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候,我给出了新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区别条形图与直方图,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大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大单元说课稿
4.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制作的图表和分析报告,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果的喜悦。
5.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持续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3)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据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龄大约在12-14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特征: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认知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发展,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但仍然需要借助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1.前置知识: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可能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理解和实践。
2.技能缺失:学生在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能可能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3.思维定势:学生可能习惯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对于数据分析这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的学习方式可能感到不适应。
4.认知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理解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一。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际意义。
2.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3.互动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授课教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小结”。

主要的内容是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回顾,复习整个一章的知识。

内容解析:本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统计调查,已经对数据的处理经历的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调查问卷。

也学习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且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通过绘制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体会了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

本课是对这节内容的提高和升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要了解七年四班同学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统计调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处理数据的四个过程以及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体会数据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目标解析:目标1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明确数据处理的过程要经过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目标2达成的标志是:学生参与并绘制完成条形图和扇形图,并且根据条形图和扇形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目标3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出求知的欲望、主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例如,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数据,并整理成图表,探讨数据背后的规律。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数据处理和展示,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分布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分析某城市一年内各月份的降雨量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关键知识点。
-在讲解概率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并引导他们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2.学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整理和展示数据,能够运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掌握简单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意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应用日益普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成为重要的能力。

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不仅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本篇课程设计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内容,设计一节直观、生动、易于理解与接受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3.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4.掌握数据的描述方法;5.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2.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一张某学校一年级学生身高的图表,让学生猜测这张图表是怎么得来的。

2. 观察(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某某超市销售数据的图表,并让学生发现数据的特点。

3. 讲解(20分钟)•老师讲解数据的概念、种类及收集方法。

•老师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频数表、频率表、直方图等。

4. 实践(25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身边同学的生日,制作生日的频数表与直方图。

5. 综合(10分钟)•学生代表发表小组调查结果及分析。

6. 总结(5分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五、教学方法•通过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数据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通过讲解来传递知识,并结合小组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代表发表小组调查结果及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总结来巩固、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学生完成调查与实践任务的效果;•学生代表发表小组调查结果及分析的表现;•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10.1.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设计调查表.2.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步骤和适用范围.3.会画条形图和扇形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运用全面调查的应用范围,并能根据已有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根据什么决定由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又是根据什么知道中国队位列金牌榜第一位呢?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自主探索,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学生回答:要进行统计调查,可以举手,也可以调查问卷.问题2:你能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来收集我们需要的数据吗?问题3: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还应该增加性别.2. 集体合作,探究整理数据的方法问题1:利用调查问卷,我们现在收集到全班每一位同学喜爱的节目的编号,这些编号我们称为数据.观察下现的数据,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C C AD B C A D C DC E A BD D B C C CD B D C D D D C D CE B B D D C C E B DA B D D C B C B D D学生回答:不能.问题2: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更为清晰地发现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呢?学生回答:数一数每个编号的个数;画“正”字;列表等.问题3:我们一般都是列出一个表格,通过画“正”字进行记数,“正”字的每一划代表一个数据,这种方法被称为划记法.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整理一下这些数据.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下表.全班同学最喜爱的节目统计表问题4:从你所填的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每一组的百分比之和是100%.喜欢娱乐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6%,喜欢戏曲的人最少,只占6%等.教师操作: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表示出来.问题1: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题2:这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区别?问题3:如图,我们称∠AOB为圆心角.那么圆心角的度数与这个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圆心角度数=360°×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问题4:思考,画扇形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收集数据;②整理数据,算出每组数据所代表的圆心角度数;③画扇形图.4.通过所学知识,总结本节内容问题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是:①收集数据;②整理数据;③描述数据;④分析数据.问题2:在生产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统计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学生回答:人口普查等.练习1.下图是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所获得的金牌数目的统计图,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1998年获得的金牌最少,只有5块;2008年获得的最多,有51块,大约20年前的10倍;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等.练习 2.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60%,公交车30%,其他10%,请画出扇形统计图以描述以上数据.学生:自行车占圆心角度数=360°×60% =216°;公交车占圆心角度数=360°×30% =108°;其他占圆心角度数=360°×10% =36°.扇形图如右图所示.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全面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扇形图的画法.2.注意的问题:(1)收集数据时调查表的设计要清晰.(2)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3)条形图与扇形图的区别及扇形图的画法.六、布置作业课本158页习题10.1第1、2题;统计调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教学难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某校有2000名学生,想要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抽样调查问题1:第一节课探索的问题与本节课所探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人数不同.第一节课只调查50名同学的情况,而本节课要调查2000名学生的情况.所谓的抽样调查,是一种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情况的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其中,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了一个样本.问题2:你能说出上面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都是什么吗?问题3:你认为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问题4:我们所抽取的学生的人数就叫做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量.你认为在抽取样本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问题5: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每位同学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教师讲解: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容量为100的调查数据统计表.像这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就叫简单随机抽样.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如下图),从这几个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问题7: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实例吗?问题8: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明一下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好处吗?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1.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 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抽查的方式B.要了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的方式C. 要了解外国运动员对“奥运村”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D. 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学生:选择C.练习2.一次考试约20000名考生,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500 B.500名C.500名考生 D.500名考生的成绩学生:选择D.练习3.指出下列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从一批电视机中抽取20台,调查电视机的使用寿命.(2)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3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学生:(1)总体是这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个体是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样本是2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样本容量是20.(2)总体是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个体是学校七年级每名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样本是30名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样本容量是30.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抽样调查的方法.3.注意的问题:(1)只有在调查总体数目较多时才能使用抽样调查.(2)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和样本都与调查的内容相联系,而样本容量只与样本的个体数有关.六、布置作业:1、课本155页练习1、2、3;统计调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3.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分层抽样进行统计调查的思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有什么办法?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创设与第一、二节相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问题1:上面的问题能不能用第二节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问题2:讨论,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问题3:分层抽样时,每个年龄段所抽取的人数可以随便确定吗?为什么?问题4: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试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学生回答:条形图与扇形图如下:问题5: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问题6:通过前面的探索,你认为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它适用于什么样的统计调查?学生回答:分层抽样的优点是,通过划分类型或分层,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它适用于总体数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问题7: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问题7:将上列数据绘成折线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1万人,其中有6400人同意甲方案.则此可估计城市中,同意甲方案的大约有万人.学生:大约有64万人.练习3.2003年我国遭受到非典型肺炎传染性疾病(SARS)的巨大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图①是某中学“献爱心,抗非典”自愿捐款活动学生捐款情况制成的条形图,图②是该中学学生人数比例分布图,该校共有学生1450人.(1)初三学生共捐款多少元?(2)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学生:(1)5.4×1450×(1-34%-38%)=2192.4(元)(2)(元)答:(1)初三学生共捐款2192.4元;(2)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捐款6.45元.练习4:为了解水库中鱼的总尾数,从中随机打捞100尾做上记号,放回水库中.过一段时间后,再捞取200尾鱼,其中做记号的鱼有5尾,请估计这个水库中鱼的总尾数.学生:5÷100=5%,于是可估计200尾鱼占总数的5%.200÷5%=4000(尾),所以估计这个水库中共有鱼4000尾.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注意的问题:(1)不能仅以总体数目的多少判断运用哪种调查方法,还应以进行统计调查时是否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2)分层抽样中,各层中可以采取同一种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六、布置作业课本159页习题10.1中的4、5、6;10.2 直方图【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概念.2.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基本步骤.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得用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155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学生猜测.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发现数据的不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如何整理上面的数据?问题2:如何分组较为合理?学生讨论回答:先算出学生的身高最多相差多少,再将这些身高平均分成几组.问题3:你决定选定多少cm为一个组距?问题4:我们以3cm为一个组距,可以将上面的数据分成几组?学生计算并回答:7组或8组.问题5:请小组内合作,自己设计一个统计表,并将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问题6:从频数分布表中,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个身高范围的同学参加呢?学生回答:从频数分布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内的人数最多,共有12+19+10=41(人),所以可以从155~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取队员.问题7:根据频数分布表,你如何描述数据?学生回答:可以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问题8:从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你能试着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吗?学生回答: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所以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的是频数.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如下图.同时,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方法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值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的左右相距半个组距,再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不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问题9:根据以上环节,总结利用直方图处理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①计算极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出频数分布表;④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1.某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是31,某同学把它分成8组,已知组距是整数,则组距是.学生:组距是4.练习2.已知数据25,21,23,27,29,24,22,26,27,26,25,25,26,28,30,28,29,26,24,25.如果取组距为3,那么应分成组.学生:应分成4组.练习3.已知50个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五、作业布置课本169页习题10.2 第2,3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本章复习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统计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每一节的开始都是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阶梯性.从学生熟悉的条形图入手,让学生先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探究新的统计方法.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统计思想的应用意识.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分清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2.能根据实际情况画出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并能区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3.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感受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能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教学方法设计典型例题,进行阶梯型训练,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教学过程一、熟悉知识体系参照本章概览中的知识结构图.二、重温知识要点1.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试题的形式复习全面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问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结果: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2:对“嫦娥二号”宇宙飞船的零部件的合格性进行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结果:全面调查讨论结果:25%问题4:某学校学生会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会对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评比,学生会随机抽取了部分评比后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下,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会共抽取了________________份调查报告;(2)若等级A为优秀,则优秀率为________________;(3)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1 000份,请估计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级为E?讨论结果:(1)50 (2)16% (3)40.问题5: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D.随机调查在学校食堂就餐的50名学生每日的运动量讨论结果:D问题6: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讨论结果:C2.利用直方图进行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问题7:某校测量了九年级(2)班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 cm),按10 cm为一段进行分组,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班人数最多的身高段的学生数为8人B.该班身高低于170.5 cm的学生数为20人C.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20人D.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8人讨论结果:D问题8:如图是某处50名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 cm)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左边开始,第1,2,3,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1∶3∶5∶1,那么身高是160 cm及160 cm以上的学生有__________人.( ).A.10 B.30 C.40 D.50讨论结果:B教学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是“以题代点”,每道题都考查了不同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知识点,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某住宅小区6月份随机抽查了该小区6天的用水量(单位:t),结果分别是30,34,32,37,28,31,那么请你估计该小区6月份的总用水量约是( ).A.940 B.950 C.960 D.9802.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____________万人.________________度.4.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上学,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根据以下已知5A.甲校女生比乙校女生多B.乙校男生比甲校男生多C.乙校女生比甲校男生多D.甲、乙两校女生人数无法比较6.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分甲、乙、丙三组进行,下面统计图反映了学生参加夏令营的报名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报名人数频数分布直方图报名人数扇形统计图(1)该年级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总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报名参加乙组的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根据实际情况,需从甲抽调部分同学到丙组,使丙组人数是甲组人数的3倍,应从甲组抽调多少名学生到丙组?7.某市发布了一份2006年1至5月份空气质量抽样调查报告,随机调查的30天中,不(2)请你估计该市的空气质量是什么级别的天数最多?(3)请你根据抽样数据,预测该市一年(365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优和良的天数共约有多少天?(结果保留整数)(4)请你根据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提几条建设“绿色环境城市”的建议.8.小龙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负责了解他所居住的小区40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他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元),并绘制了如下的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表.(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请你估计该居民小区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大于1 000不足1 600元)的大约有多少户?答案:1.C 2.5.52 3.726.(1)50 10 (2)略;(3)应从甲组抽调5名学生到丙组,使丙组人数是甲组人数的3倍.7.(1)图略;(2)该市2006年的空气质量级别是良的天数最多.(3)365×7+1330=7303≈243,该市2006年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级别的共约为243天.(4)提示:只要提出改善该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合理建议即可.略. 8.(1)从上到下依次填18,3,7.5%. (2)略.(3)因为中等收入所占的百分比是45%+22.5%+7.5%=75%,所以该小区400户居民中属于中等收入的约有0.75×400=300(户).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复习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2.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是统计思想.3.注意的问题: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六、布置作业课本本章复习题10 第5,6题.评价与反思 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节课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全章复习课,所以重点要放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关注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数据描述.在教学设计上,知识较为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统计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调查问题,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开展数据收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小组之间分享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讨论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午餐偏好调查数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2.学会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制作表格、绘制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定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3.教学实施: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3.教学实施: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5. **反思与总结**:
-学生需要在本章节学习结束后,写一份学习反思,内容包括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方面的收获、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互动问答,课后练习。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展示。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个性化指导,课后辅导,小组互助。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经验。
2.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数据整理与描述的方法。以图表、统计图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整理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整理任务。
3.强化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教案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是通过数据的收集一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一一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概念〕,数据的描述一一统计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问题回忆了全面调查,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和扇表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画法.问题和问题介绍了抽样调查.结合问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术语,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问题是利用分层抽样获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接着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介绍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 从而使对统计图表的熟悉具体化.最后是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全面调查,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过程与方法]经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了解这两种调查的优缺点,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是重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是难点.课时分配统计调查课时直方图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课时本章小结课时统计调查(一)〔教学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投影]()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投影]()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投影]()本年度最受欢送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二、数据的收集看下面的问题:[投影]问题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问卷调查是一种比拟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投影]调查问卷年月在下面四类电视节目中,你最喜爱的是〔〕〔单项选择〕、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填完后,请将问卷交数学课代表.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加“男口女口〔打勾〕〞这一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例如,调查的结果是:[投影]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三、数据的整理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不容易.由于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四、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投影]绘制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扇形图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局部.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就可以画出代表某一局部的扇形.由于组成扇形图的各扇形圆心角的和是,所以只需根据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新闻:X%",体育:X % =,动画:X% = ,娱乐:X%=.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投影]你能根据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接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年我国进行的第五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五、课堂练习课本面.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经历了全面调查的一般过程,知道了利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和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作业:课本面、,面题.统计调查〔二〕〔教学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重点难点〕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是重点;样本的抽取是难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要了解一罐八宝粥里各种成分的比例,你会怎么做把一罐八宝粥铺开在一个盆子里查看.这样可行吗这样方便吗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便合理的调查方法才行.二、抽样调查及有关概念[投影]问题某校有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全校学生对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这样做,当然好,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拟多,这样做又会有许多弊病,你能说说吗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你能找到一种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吗可以抽取一局部学生进行调查 .这种只抽取一局部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方法就是抽样调查.这里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投影]上面问题中全校学生是总体,每一名学生是个体,我们从总体中抽取的局部学生是一个样本,抽取的学生数就是样本容量. 例如抽取名学生,样本容量就是.注意:抽样调查还适用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如关于灯泡寿命、火柴质量等.三、样本的抽取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样本的抽取,如果抽取的样本得当,就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否那么,抽样调查的结果会偏离总体情况.上面的问题,抽取样本的要求是什么呢一、抽取的学生数目要适当.如果抽取的学生数太少,那么样本就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太多,那么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我们可以取名学生作为一个样本.二、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抽取到的时机相等.例如,可以在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用电脑随机抽取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名学生.你还能想出使每个学生都有相等时机被抽到的方法吗从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用电脑抽取能被整除的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学生;放学或上学时在校门口随机访问名学生,等等.这种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时机被抽到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现在你能答复“要了解一罐八宝粥里各种成分的比例,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了吗搅拌均匀后,舀一勺查看,用所得的结果估计这罐八宝粥成分的比例.四、样本的处理和全面调查一样,对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容量为的调查数据统计表.[投影]抽样调查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节目类型戈IJ记人数百分比新闻正「体育正正正正『动画正正正正正正娱乐正正正正正正正T合计从上表可以看出,样本中喜爱娱乐节目的学生最多,是,据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学校的学生中,喜欢娱乐节目的人最多,约为.类似地,由上表可以估计这个学校喜爱其他节目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描述.新闻体育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及抽样调查的概念;、抽取样本的要求:〔〕抽取的样本容量要适当;〔〕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相等一一简单随机抽样.、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是什么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没有全面调查准确,受样本选取的影响比拟大.作业:课本面、,面、题.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 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是重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二、分层抽样[投影]问题某地区有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能不能用问题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人群分别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抽取的人数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以保证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相应比例的代表.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例为::,那么各年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段〔层〕,然后再在各年龄段〔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分层抽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根本相同,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三、样本的分析从上表中可以大致估计整个地区观众对四种节目的喜爱情况,你能谈谈吗此外,还可以估计各个年龄段中观众对某类节目喜爱的情况.例如,估计各个年龄段中观众对动画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喜爱的情况.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估计吗为什么不能.由于不同年龄层抽取的人数不相等.那么根据什么来进行估计呢可根据不同年龄层中喜爱动画和娱乐类节目的百分比来估计.如表:[投影]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节目喜爱不尽相同.用什么方式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变化呢?折线统计图.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观众喜爱娱乐和动画类节目的折线统计图.[投影]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年龄的增加,观众对动画类、娱乐类的喜爱程度逐渐下降.四、课堂练习课本面练习、、.五、课堂小结、对于总体量大,个差异程度较大的问题,需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这样可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对样本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来估计总体的情况,这就是统计的思想.作业:课本面、、题.直方图〔一〕〔教学目标〕、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重点难点〕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重点;确定组距和组数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一一直方图.二、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播送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投影]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拟整洁,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拟多.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最大值是,它们的差是.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cm .、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假设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cm 〔从最小值起每隔cm作为一组〕.最大值-最小值23 2=—=7一组距33将数据分成组:<<,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确实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多少,常分成〜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可以看出,身高在WV, <<, WV 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 + =人,因此,可以 从身高在〜cm 〔不含cm 〕的学生中选队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上面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意义 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X 婴殳=频数.组距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 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这样,上面的频数分布图可画成下面的形式:[投影]三、频数分布折线图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根底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首先取直方图的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的 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例如,在上面的直方图的左边取点〔,〕,在直方图右边取点〔,〕,将所取的这些点 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 频数分布折线图.频数 〔学生人数〕四、课堂小结直方图.频数组距)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作业:课本面;面题.直方图〔二〕〔教学目标〕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画法,并能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重点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重点;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频数分布图,回忆一下,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有哪些步骤怎样确定组距和组数二、例题看下面的例子:[投影]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解:、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多少最大值—最小值的差:—=(cm) 、决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取多少时组数适宜341取组距cm,那么 一 =11-,可分成组,组数适宜.0.33、列频数分布表仔细观察上面的表和图,这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麦穗长度大局部落在cm 至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WV 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 个,长度在WV, <<, <<, <<, WV 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个.三、课堂练习面练习()你认为组距是多少比拟适宜为什么组,由于个数据以内可以分〜组,这里有个数据,分组或组比拟适宜. ()画出直方图. 作业: 面、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二、回忆与思考 、统计调查的一般 过程是什么统计调 查对我们有什么帮 助统计调查一般包 括收集数据、整理数 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 据等过程;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 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 们各有什么优缺点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只抽取一局部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 调查.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 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花费少、时间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破坏性小;结果往 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且样本选取不当,会增大估计总体的误差.、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抽样调查的要求是什么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时机相同;〔〕样本容量要适当.、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环节.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用统 计图表描述出来,这有什么作用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得信息,得出结论.、如何画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根据各局部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各局部所对应的圆心角,从而把一个圆分成几局部,标 上百分比,写知名称,就得到了扇形统计图.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③列频数分布表;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的 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频 数折线图.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能够显示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 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三、例题导引例 测得某市月份〜日最低气温随日期变化折线图如下图.〔〕最高气温为C 的天数 为天;〔〕该市这天气温变化趋势 是;〔〕写一条有关的结论:本章小结、知识结构例图例某校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对学生写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请根据该图答复以下问题:〔〕学生会抽取了多少份调查报告〔〕假设等第为优秀,那么优秀率为多少〔〕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份,请估计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第为例初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万名初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从中随机抽查了所中学全体学生的视力情况,图〔〕、图〔〕是年抽样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两图解答以下问题:〔〕年这所中学学生的总人数是多少〔〕年这所中学学生的视力在以上的人数占全市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年该市参加中考的学生达人,请你估计年该市这所中学参加中考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四、练习提升课本面-题.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双基回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一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统计调查的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只抽取一局部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注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因此,常常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下面的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①调查七年级十班学生的视力情况;②调查全国农民的年收入状况;③调查一批刚出厂的灯泡的寿命;④调查各省市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总体与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为了了解某七年级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名学生是总体、每个学生是个体、抽取的名学生是样本、样本容量是、抽样调查的特点和要求特点:花费少、时间短,破坏性小;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要求:抽样时个体被抽到的时机均等,样本容量适当,即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请指出以下哪些抽查的样本缺少代表性: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②从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电信效劳的满意程度.、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二、例题导引例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和图〔〕所示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在图〔〕中,求出“乘公共汽车〞局部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的统计图.〔〕观察图〔〕和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一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统计调查(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意义.2.掌握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3.掌握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4.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5.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引入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布置学生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________.首先设计问卷,用问卷调查法_____数据.为了使被调查的人易于答卷,也为了收集数据便于操作,所以最好将问卷的题目设计成______题,请设计问卷.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前提出问题,出示设计、制出的调查问卷,然后下发调查问卷,3分钟后收集数据.用表格统计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思考:1.条形图和扇形图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2.怎样画扇形统计图?【归纳结论】1.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不能直接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2.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画扇形图时,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画扇形时,先确定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果某部分占20%,则它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扇形图画好后,要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对“天宫一号”空间站的零部件合格性的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2.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小组的同学与一家玩具生产厂家联系,给该厂组装玩具,该厂同意他们组装240套玩具.这些玩具分为A、B、C三种型号,它们的数量比例以及每人每小时组装各种型号玩具的数量如图所示.若每人组装同一种型号玩具的速度都相同,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述统计图可知,A型玩具有套,B型玩具有套,C型玩具有套.(2)若每人组装A型玩具16套与组装C型玩具12套所花的时间相同,那么a的值为____,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____套.3.“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为了解同学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小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最喜爱人数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人数分布直方图,若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那么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120°B.144°C.180°D.7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①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教学说明】题1可采用抢答方式练习,题2、3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题4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给予提示,最后指派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全面调查2.(1)132 60 48 (2)4 6解析:(1)A型玩具有240×55%=132(套),C型玩具有240×25%=60(套),B型玩具有240-132-60=48(套);(2)由题意得:,解得a=4.故2a-2=6,即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6套.3.B解析:喜爱打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50×100%=40%,因此所求的圆心角度数为360°×40%=144°.4.解:(1)60÷30%=200(名),即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选项B的学生有200-60-30-10=100(名),补图略;(3)3000×5%=150(名)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条形图,扇形图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例题对教学课堂概念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统计调查(2)【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及它们在抽样调查中的合理性,并能设计出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4.掌握折线的画法,并能从折线图中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入手,理解抽样调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为了使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我们必须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简单的抽样方法.最后学习折线图,知道折线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在了解统计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锻炼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本领,提高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抽样方案的制订,折线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分析:如果采用全面调查,那么花费时间长,消耗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只要调查部分学生就能了解全体学生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调查方法就是________.这样,就必须引入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总体”的定义:________.“个体”的定义:________.“样本”的定义:________.“样本容量”的定义:________.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________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________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问题2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应怎样调查?分析:由于这500万人个体差异大(如年龄段),所以不适合________抽样,而应当分成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进行________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先阅读教材,再完成以上自学提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什么叫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什么叫分层抽样?4.什么情况下适宜简单随机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宜分层抽样?5.折线图的特点是什么?【归纳结论】抽样调查:从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抽样调查.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注意:样本容量是一个数目,不能带单位,样本容量一定要适当,太少,则不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太多,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1)总体数目巨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层次,在每个层次都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不大.分层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大.折线图的特点:能较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生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舟8号”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要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3.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4.如图是根据我市2007年至2011年财政收入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同上年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年,比它的前一年增加_______亿元.5.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 31 32 36 37(1)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什么?总体是指什么?(2)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6.某种电脑在七个月之内销售量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6月销售量逐月减少B.7月份的销售量开始回升C.这7个月中,每月的销售量不断上涨D.这7个月中销售量有涨有跌【教学说明】题1、2、5考查的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总体、个体等概念;题3、4、6考查的是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答案】1.D2.抽样调查3.(1)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9.6亿元(2)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 2011 505.解:(1)样本是5只羊的重量;总体是100只羊的重量.(2)5只羊的平均重量是:(26+31+32+36+37)÷5=32.4(千克),故100只羊的重量约为100×32.4=3240(千克),可卖3240×11=35640(元)6.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点学生口答,老师将小结内容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讲解抽样调查问题,抽样调查要注意选取的样本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样本估计总体时,要搞清总体和样本的比例及样本容量的大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数据整理的逻辑性:学生在整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分类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
-统计图的正确应用:学生在绘制和解读统计图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如比例不准确、信息解读错误等,教师需提供具体的指导。
举例:
-在数据整理环节,学生可能会对数据进行不恰当的分类,如将不同性质的数据混为一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特征进行合理分类,例如根据性别、年龄等属性进行分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强调数据分类、排序和汇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数据整理过程中的错误。
-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详细介绍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
举例:在数据收集环节,教师需强调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避免采样偏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教师指导如何避免误操作和重复记录。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说明同学们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十分宝贵的品质。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期数学科第十章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并领悟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2.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认识框架建立和知识梳理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学习过程自主复习第十章并完成下面知识结构图:课本P157.顶尖课课练P133→→→→→制表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面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1)普查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进行调查.(2)抽样调查是从中抽取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即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性和性.2.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总体是的全体,总体中的叫做个体,从中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叫做样本容量.3.频数和频率(1)每个对象出现的称为频数.(2)每个对象出现的与的比值称为频率.4.频率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1)频率分布反映的是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例的大小(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与的差(极差);②决定与;③列;④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绘制直方图的关键是决定组数和组距,组距的大小依赖于组数的多少,常分5~12组. 掌握几个等量关系: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 .5.描述数据,主要采取绘图的方式。

条形图的特点:扇形图的特点:折线图的特点:直方图的特点:二,展示交流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B)这批电视机的寿命(C)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D)1002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16,最小值之为36,若取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比较合适的是( ).(A )7 (B )8 (C )9 (D )10 3、下列调查需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 )环保部门对海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B )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C )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 (D )超市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4、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6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60是( ).(A )个体 (B )总体 (C )样本容量 (D )总体的一个样本5.下面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列对两户教育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百分比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甲户比乙户大 (B )乙户比甲户大(C )甲、乙两户一样大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大6.某班部分同学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得分都是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6:4:2,最后一组的频数为4,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多少名同学参赛?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有多少人? (2)成绩落在哪组数据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是多少?7.课本161第11题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型号的30俩汽车进行耗油 1升所行驶的路程的实验,结果如下(单位:km )14.1 12.3 13.7 14.0 12.8 12.9 13.1 13.6 14.4 13.8 13.8 12.6 13.2 13.3 14.2 13.9 12.7 13.2 13.2 13.5 13.6 13.4 13.6 12.1 12.5 13.5 13.5 13.2 13.4 12.6请统计分析汽车的耗油情况.(用直方图分析) 【解】(1)数据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差是 , (2)若取组距为0.5,则可分为 组乙甲02 4 6 8 12 10 其他 20% 衣着 20%25% 35%教育 食品(3)列;(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四、达标检测顶尖课课练P135~136五,课后加强1.必做题:P158~159 课本复习题10---第4、5、6题.2.选做题:P159~160 课本复习题10-----第7、8、9、10题.3.家庭作业:顶尖课课练P135~139六,课后作业1.某火车站为了解“5.1黄金周”每周上午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2天的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2天中的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A.总体B.个体C.样本D.样本容量2.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的是()A.为了解植物园一年中游客的人数,小名利用五一长假作了5天的进园人数调查B.从养鸡场中随机抽取种鸡10只,来估计这批种鸡体重的平均值C.为了解我市读者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况,从全年的借读人数中抽查了20天每天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D.调查某电影院单排号的观众,以了解观众们对所看影片的评价情况4.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80,若取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应是()A.7B.8C.9D.105.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白色污染”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颖同学想了解班上同学家里在一年内丢弃废塑料袋的个数,你认为采用调查方式合适一些.6.为了估计鱼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从鱼塘里捕上1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里去,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第二次样品鱼200条,其中百标记的鱼有25条,试估计鱼塘里约有鱼条.7.某校七年级共500名学生参加法律知识测试,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试卷成绩,作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随机抽取了多少名学生的测试成绩?(2)70.5-80.5分这一分数段的频率是多少?(3)若90分以上(不含90分)定为优秀,则样本的优秀率是多少?(4)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这次法律知识测试获得优秀大约有多少人?第7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一)
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
(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
问题1: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
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
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

例如,调查的结果是:
DCADBCADCD
CDABDDBCDB DBDCDBDCDB
ABBDDDCDBD 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 三、数据的整理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不容易。

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划“正”字。

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 新闻
4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