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读

合集下载

2013-2014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二课件 3.2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教学课件

2013-2014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二课件 3.2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教学课件

富营养化。赤潮的治理措施: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
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
滤,把赤潮生物分离。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
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海洋环境问题
随着对海洋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经济正 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 越多地依赖海洋。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愈来愈突 出:海洋水质明显下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 差,生态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呈明显的脆性化
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渔业生产,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
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 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环境
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2)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2.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遭受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
重金属、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常含有大量有机物、
营养盐和磷。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
汇入大海。使得大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
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因此环境污染造成的海 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2)赤潮的预防措施: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时 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
珊瑚礁 、上升流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_______
社会 生态 价值,也具有不同的_____ 价值体现:既赋存天然的_____ 服务 功能。 _____
污染物 过量,以及人类_______ 不合理 的开发活动, 危害:海洋_______ 破坏了各类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使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丨大量消耗水丨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农业核冷却水过度捕捞油轮泄漏工业废水围海造田海岸工程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危及海洋生物危害人体健康深层次原因1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 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近海环境系统 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核心区 域。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 济方面已经取得丼世瞩目的成就,海洋 渔业、海水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已成 为我国沿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沿海经济和整丧国民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海也同时面临着全 球变化多重压力的严峻考验,沿海经济 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亍海洋环境保 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认识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国21世纪的 重要戓略。
♥ 主要问题
3.污损事件会更加频发 由亍改革开放以来海上运输日益频繁,船舶数量增加很 快,加之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源自海上的污染也日趋 加剧。我国每年海上发生原油泄漏事敀几十起,溢油可达上万 吨。船舶碰撞溢油事敀也屡见丌鲜。由亍大型油轮和石油生产 平台大量增加,溢油事敀发生的机率也大大增加,其觃模和危 害程度也会加大。 4.环境灾害将会加剧 我国近海近年来随着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加重,赤潮灾害 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都呈上升趋势。2003年我 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赤潮发现次数较上年增加40次,其 丨渤海12次,黄海5次,东海86次,南海16次,累计面积约 14,550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4,281万元。
调节气候
♥ 主要问题
1.入海污染物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继续高速发展及趋海人口的密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会继续增加。近些年来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继 续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沿海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较低,平均约 为24%左右。大量未经有敁处理的污水被排放入海,必将加剧近海海 域的环境污染。

海洋污染及其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及其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及其生态影响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海洋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海洋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环境受到了破坏和污染,进而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污染的不同类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海洋污染的类型海洋污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油污染、塑料污染和海洋垃圾等。

这些污染源的排放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威胁。

工业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随着工业活动的增加,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水被排入海洋,其中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和化学物质等。

这些物质会污染海洋水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农业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排放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最终进入海洋,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

大量营养盐的释放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形成缺氧区域,破坏生物多样性。

油污染是大家熟知的海洋污染形式之一。

石油泄漏、海上油井爆炸事故和船舶废油排放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

油污染会使海洋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碍光照传导,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存。

同时,油污染还会对沿海生态系统和鸟类、海豚等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塑料污染是近年来快速升温的海洋污染问题。

大量的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后,会被光和风分解成微小的颗粒,即所谓的"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难以降解,被海洋生物误食,并逐渐进入食物链,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洋垃圾也是海洋污染的表现之一。

人们往往习惯将使用过的塑料袋、瓶子和其他废弃物随意扔入海洋,这些垃圾最终被带入深海或沉积在海底。

海洋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还会对渔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影响。

二、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首先,污染物质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可以积累在海洋动植物体内,影响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二:
铊中毒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铊的毒性高于铅、汞等金属元素,与砷相当,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g体重。铊中毒的典型症状有:毛发脱落、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等。铊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留有米氏线。铊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包括肌肉萎缩、肝肾的永久性损伤等。人体摄入铊化合物可以通过误食含铊化合物、饮用含铊水源、食用含铊果蔬、职业接触等途径。铊中毒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普鲁士蓝、二巯基丙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药物促进铊离子排泄;口服氯化钾溶液促进铊经肾代谢;使用利尿药加速铊排泄;使用血液灌流疗法在体外吸附清楚铊离子等。
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我们的海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我们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汇报日期
海洋出现了什么问题?
课标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二)海洋生态破坏(二)海洋生态破坏
包括海岸滨海 湿地 海岛 红树林 珊瑚礁 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01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02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红树林
美丽的珊瑚
被滥采后的珊瑚
1
外来物种入侵
ONE
二是对油轮进行改造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漏油事件;
一是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可以铺设海底输油管道;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活动:

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

首先,海洋污染导致水质恶化。

垃圾和废弃物的排放、油污泄漏、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海水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高浓度的有机、无机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海水中氧气减少、水体温度升高、酸碱度变化以及营养盐浓度增加等问题,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水环境,严重威胁着许多生物的生存繁衍。

其次,海洋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许多海洋生物依赖于特定的水质和栖息地来生存,而污染物的进入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

同时,污染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食物链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中许多生物逐渐消失或灭绝。

例如,海洋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变得更加有限,这进一步影响了其他海洋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海洋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

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污染物的进入破坏了这种平衡。

例如,底栖生物的减少会导致底栖和浮游生物之间的食物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鱼类等高级生物的食物链。

此外,污染物还会导致某些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引发生态系统中的入侵物种问题,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针对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强化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污染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海洋污染的情况,为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环保行动的普及。

此外,发展和应用环保技术,推动绿色生产,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海洋污染,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海洋保护的国际机制,共同保护世界海洋的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1、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但是,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却相当的严重,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我国这个海洋大国,目前海洋污染的严重情势如果得不到很大的改善,成为海洋强国可能只是永远的奢望而已。

在过去几十年海洋事业的发展中,特别是对海洋生命与非生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合乎科学的因素,这对海洋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我国主要存在以下海洋环境问题:1.近岸的陆源环境污染2.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3.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4.溢油事件5.放射性污染6.倾废7.温室气体与酸沉降这些问题有的是受科学发展与进步水平的限制,使我们对自然界的演替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的;而有的则是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自然发展规律于不顾,盲目运作而造成的。

海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从狭义上讲,就是人人做好身边的事情,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不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包装等,使用完的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要妥善放置回收站等,这都是一个国家人民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支持。

从广义上讲,环境保护的类型很多,从自然景观到人造景观,从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到居民区工作区等,凡是涉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都要保护,只是保护的方式方法不同,按照人类生存的原则,分了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海洋环境保护方法:一、防止海洋污染全面推行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二、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三、政策建议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解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解

海洋生态破坏
海岸工程
危及海洋生物 危害人体健康
♥ 深层次原因
1.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
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 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 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2.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
5.污染物组成将有所变化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入海污染物
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各种污染物所占比重将会发 生结构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可能有许多新的污染物被排放 入海。比如,由于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被禁止生产和 销售,一些新的农药将投入使用,从而有可能出现新型污染 物。此外,沿海地区兴建大型火力发电站和核电站,极可能 引起海域热污染加剧,放射性污染可能趋向明显。
调节气候
♥ 主要问题
1.入海污染物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继续高速发展及趋海人口的密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会继续增加。近些年来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继 续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沿海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较低,平均约 为24%左右。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被排放入海,必将加剧近海海 域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 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近海环境系统 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核心区 域。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 济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洋 渔业、海水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已成 为我国沿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沿海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海也同时面临着全 球变化多重压力的严峻考验,沿海经济 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环境保 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认识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国21世纪的 重要战略。

海洋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它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污染的原因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海洋污染的原因:1. 工业废水排放: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河流等途径流入海洋,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

3. 城市污水排放: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将会导致海洋水质恶化。

4. 石油泄漏: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会导致大量的石油泄漏进入海洋,严重污染海洋环境,殃及海洋生物。

5. 垃圾倾倒:大量的垃圾通过河流流入海洋,造成海洋底部和海滩的垃圾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二、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质恶化:海洋污染导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破坏了水质平衡,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有毒物质的蓄积会引起海洋生物的死亡,影响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3. 水生生物死亡:水中污染物对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如油污对海洋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毒害作用导致大量动物死亡。

4. 破坏珊瑚礁:海洋污染会导致珊瑚礁白化和死亡,破坏了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

5. 经济影响:海洋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对渔业和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污染水域中的渔业资源减少,渔民的生计受到威胁;同时,受到海洋污染影响的海滩和海洋旅游区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三、应对海洋污染的解决步骤: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和管理海洋污染源的排放,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海洋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海洋环境。

3. 推动绿色生产:推动工业和农业生产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减少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海洋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成为了一个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洋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海洋污染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海洋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栖息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然而,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中废弃物和毒素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破坏了海洋生物栖息地,导致物种消失和生态链的破坏。

2. 水质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都是导致海洋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后,不仅造成水体的浑浊和恶臭,还会使水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3. 毒性物质影响许多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和石油产品等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这些物质会被海洋生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4. 气候变化影响海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

然而,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二、应对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建立全面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海洋污染及其影响,收集相关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污染者的法律责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3. 促进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加大对海洋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提高污染物处理的效率,降低海洋污染的发生。

4. 加强海洋教育与公众意识的提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推进海洋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污染问题的认知。

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5. 国际合作与共同努力海洋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制定全球性的环保标准和政策,共同应对海洋污染挑战。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

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 海洋生态环境概述海洋生态环境包含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环境和生物相互之间关系的环境二个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本条件, 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因海水有昼夜奔腾不息的“潮汐”、“波浪”、(“海啸”是一种特殊的"波浪" )、“海流”三大运动]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 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 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 (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 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所发生的具体地点上, 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

生物依赖于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 就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 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 如自然灾害。

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其中一类是不合理的、超强度地开发利用海洋生态资源, 例如近海区域的酷渔滥捕, 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另一类是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 致使海域污染发生和生态环境恶化, 例如对沿海湿地的围垦必然改变海岸形态, 降低海岸线的曲折度, 危及红树林等生物资源。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当今社会中日益重要。

随着全球变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球各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海洋、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确保人与海洋和谐共存。

一、了解海洋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调节了全球的气候。

海洋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近年来,各种海洋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包括化工废物排放、油污染、塑料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生态系统失衡。

除此之外,过度捕捞、破坏珊瑚礁等也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三、加强海洋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应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四、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开展海洋监测与评估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测风险,为海洋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技术创新也为海洋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海洋交通等。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因此,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海洋环境数据和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加强公众教育与环境意识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对于海洋保护至关重要。

要加强海洋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培养世代共享的海洋文化和观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文释义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文释义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文释义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中国国家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通过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中国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法共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保护、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该法的总则部分明确了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其中,强调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为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方共同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部分主要涉及了海洋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该法规定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监测体系的建立,要求对海洋环境进行定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修复。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禁止在海洋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行为,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海洋资源保护部分主要涉及了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该法规定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非法捕捞、保护珊瑚礁和海洋保护区的建立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办法,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海洋污染防治部分主要涉及了海洋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该法规定了对海洋污染源的监管和控制措施,包括对排放污染物的限制和监测,以及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对海洋油污染的防治措施,要求加强对油轮和海上设施的监管,防止油污染事故的发生。

海洋生态保护部分主要涉及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该法规定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和禁止破坏珊瑚礁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的措施,要求加强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

法律责任部分主要涉及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该法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责令停产停业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责任追究,要求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的活动,如工业、农业、船舶、港口、城市排放等,不当活动造成的各种物质污染海洋环境的现象。

本文将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探讨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所有生命体的综合体系,包括大型海洋动物、浮游生物、海底生物和海草、海底沉积物等微生物群体。

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自然栖息地和食物链,影响了海洋生态平衡。

海洋污染物如油水、废渣、化学物质等会使海水变得浑浊,并污染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破坏生物生长、繁殖和食物链,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物体类和数量层次的变化和功能的改变,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洋污染会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生物群体的死亡或灭绝。

废弃物和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在海里堆积,不仅污染了自然环境,还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能量流失、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业资源是海洋提供给人类的重要经济利益之一。

海洋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环境中的污染物会吸收到鱼身上,鱼的身体会携带有害物质而成为负荷污染的源头,破坏了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长期的海洋污染把鱼类、贝类和其他海洋水产品对人体的食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造成的渔业资源的减少会导致渔民和相关产业的经济问题,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海洋污染中存在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等会污染水源,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并造成各种不良反应,比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等的损害。

长期的海洋污染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的发生。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策略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策略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策略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和食物,还维系着全球气候稳定。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1. 过度捕捞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过度捕捞成为最主要的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因素之一。

大规模的渔业活动导致了许多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和枯竭。

这不仅对渔民的收入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破坏了海洋生态链的平衡。

2. 污染海洋污染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弃物、化学物质、农药和生活垃圾的排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污染物不仅影响了海洋中的生物种群,还引发了藻类大量繁殖和赤潮等现象。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海洋温度升高、酸化程度增加等问题,这对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还引发了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1. 设立海洋保护区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各国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保护区,限制捕捞活动的范围和密度,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重要性。

2. 控制渔业活动针对过度捕捞的问题,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渔业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和渔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同时,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科学研究,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减少海洋污染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此外,加强监管和立法,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处罚,增加违法成本,提高治理效果。

4. 强化气候变化应对全球范围内应采取协调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同时,投资研发新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5. 加强海洋环境教育通过加强普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海洋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危害

海洋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危害

海洋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海洋废水排放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海洋废水排放不仅污染了海洋环境,对海洋生态系统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破坏三个方面来探讨海洋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危害。

一、水质污染海洋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以降低水质的透明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

同时,这些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可在水体中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水华现象。

赤潮会消耗水中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导致许多生物死亡。

此外,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排放也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伤害,使得部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群落。

然而,海洋废水排放的污染物破坏了这一平衡,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方面,有害物质会杀死或驱赶掉一些特定的海洋生物,减少了它们的数量和种类。

另一方面,赤潮等水华现象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巨大的伤害,许多海洋生物会因此死亡,造成物种的减少。

此外,海洋废水排放还会破坏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环境,使得某些海洋生物无法正常繁衍和生长,进一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生态平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平衡系统,其中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然而,海洋废水排放对这种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影响了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态位。

例如,某些海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了其它动植物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生态平衡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竞争加剧,某些物种过度繁殖,而其他物种数量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减少海洋废水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工业和城市排放废水必须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以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和管理废水排放行为。

海洋垃圾的影响与对策

海洋垃圾的影响与对策

海洋垃圾的影响与对策海洋垃圾是指在海洋中存在的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纸张等。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意识的缺乏,海洋垃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洋垃圾的影响以及应对海洋垃圾的对策。

一、海洋垃圾的影响1. 生物灭绝和生态破坏: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海洋生物误食塑料垃圾,导致窒息、消化道阻塞甚至死亡。

此外,海洋垃圾还会破坏珊瑚礁和海草床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海水中,污染海洋生态系统。

例如,废弃的化学品容器可能会泄漏有毒物质,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 经济损失:海洋垃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渔业和旅游业等海洋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海洋垃圾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渔民的收入。

同时,海洋垃圾也会破坏海滩和海岸线的美丽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垃圾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海洋垃圾的危害,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垃圾的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3.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海洋垃圾的数量。

4. 加强国际合作:海洋垃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海洋垃圾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海洋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

5.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品和技术。

例如,研发可降解塑料、海洋垃圾清理设备等,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和影响。

总结: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课件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课件

04
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通过清理、疏浚、填埋等物理 手段,去除污染物,改善环境
质量。
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药剂分解、沉淀或氧 化污染物,降低其毒性。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 ,吸收、降解污染物,实现生 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生态工程技术
结合生态学原理,通过人工设 计的生态系统,实现污染物的
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生产 力下降,影响人类对海洋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海洋污染防治
立法与政策
立法体系
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 系,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法律责 任和义务。
政策制定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 排污收费、生态补偿等,以激励 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
技术与管理措施
监测技术
应急响应
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实时监测和评估海洋污染状况。
某国家海洋保护政策案例
总结词
政策有力,保护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海洋保护政策,包括限制捕捞、禁止垃圾丢弃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的海洋 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了国际声誉。
06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与挑战
监测技术
随着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 ,未来将更精确地监测海洋污染
和生态破坏情况。
治理技术
区域性组织的作用
区域性组织将在协调各国政策、推动地区性合作方面发挥更加重要 的作用。
对策与建议
加强立法和执法
提高公众意识
完善海洋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海洋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 生态价值的认识,引导公众参与海洋保护 行动。

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能源,还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海洋,使其恢复健康。

正文:1. 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影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染、塑料污染、有害废物和化学物质排放等。

油污染是最常见的一种污染形式,它来自于石油开采、船舶事故和工业废水等。

油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塑料污染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大量的塑料被排入海洋中,对海洋生物造成了误食和缠绕的威胁,同时也对海洋生态链结构造成了破坏。

有害废物和化学物质排放也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伤害。

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海洋环境保护对于维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保护海洋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全球亿万人口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如果海洋受到污染,水生物资源将大幅减少,对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将造成重大威胁。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人类的福祉紧密相连,保护海洋生态能够维护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3.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海洋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该颁布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和管理各类污染源头,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海洋运输和渔业活动等。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件,减少污染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4. 公众的责任除了政府的作用,公众也肩负着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责任。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购物袋、吸管等,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和用电。

其次,公众应该主动参与到海洋垃圾清理和海滩清洁行动中,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海洋,可以说是生命之源,和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无论在大气环流,降水,还是气温和气候的变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海洋在水资源中占着主导地位。

因此,保护好海洋环境,对全球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放射性核素。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

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

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

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生态破坏目前主要是人为因素比较多,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采油采矿、海洋捕捞、海上运输、 倾倒港口航道浚物、核废料深海存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滨旅游业产生的垃圾
二、海洋环境主要污染类型有哪些? 1 海洋石油污染 2 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污染 3 重金属污染 4 海洋热污染 5 海洋放射性污染 6 海洋固体废弃物污染 。。。。。。
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海洋中哪些海域? 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 为什么这些海区石油污染严重呢? ,海洋航运 沿海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排放含油污水 中的船舶排放含油污水,油船事故,海上石油生产 排放大量的石油。
(2011上海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 产力分布图。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 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 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__ 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 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 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案:(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域生态环 境
复习回顾:
1、海洋污染的来源、类型、危害 2、石油污染的来源、分布、危害 3、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污染来源、危害 4、赤潮产生的原因(人为、自然)、分布、危害、 措施形、海湾形状、风力大小、河流条件、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等分析
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5、重金属污染类型、来源、危害
据法国《国际信使》周刊报道,在夏威夷 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 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这块可被 称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万 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积达343万平方公里,超 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1/3 , 据报道称从1997 年至今,这一垃圾板块的面积已经增加了两 倍;而从现在起到2030年,这一板块的面积 还可能增加9倍。 这些无法消化、难以排泄 的塑料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 而死亡。
(3)危害:①对堤围等工程设施的破坏 ②对沿海和海上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破坏(风暴潮造成的增水 会淹没码头、仓库等,造成工厂瘫痪,严重的会使海上油田停 产;影响水产养殖和海上捕捞); ③对海岸的侵蚀及生态系统的破坏(风暴潮加速海岸侵蚀,并 挟带大量海水,淹没农田和湿地,加速海岸生态系统的退化); ④海水入侵,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差(答两点即可得6分) 措施: ①加强风暴潮监测和预警工作(2分) ②加强风暴潮灾害防御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2 分) 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下沉 ④ 加强防潮工程建设,提高防潮能力 (③④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得2分)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 道22日凌晨2时许发生原油泄漏,准备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 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48人死亡,住院治疗136人。原油泄漏 导致了胶州湾附近大概1万平方米的海域受到污染。
泄露石油通过排水管道进入胶州湾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 道22日凌晨2时许发生原油泄漏,准备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 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48人死亡,住院治疗136人。原油泄漏 导致了胶州湾附近大概1万平方米的海域受到污染。
6.(1)特点:南部高于北部;近岸海域高于外部海域。 原因: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
产、生活废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闽江口南支 水道通过的水量大,汇聚的污染物多。
(2)危害: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
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产养 殖,危害渔业经济。
解析:(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1)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 北部影响较小。 (2)①此时正值满月前后,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 汐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 ②渤海湾呈喇叭型,非常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 ③渤海湾西侧为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容易受到风潮 潮的侵袭 ④本区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 一,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使风暴潮灾害加剧。 (②③④点答出两点给4分)
【案例分析】
猫为什么要“自杀”
从1950年起,日本水俣湾一些小 想一想:人类为什么会受害 渔村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家猫不知为 何走路时左摇右晃、步态不稳,像喝 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有的还抽筋麻 痹最后竟自己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 叫“自杀猫”。1953年,在这些渔村 中竟出现了与“自杀猫 ”症状相类 似的病人,他们口齿不清、步态不稳、 面部痴呆;后来又出现了耳聋眼瞎、 吞咽困难、全身麻木和精神失常。最 后身体曲成弓形,高声嚎叫,直至痛 苦地死去。 污染物通过海洋生物的食 物链最终危害到人类自身 日本水俣湾事件是由于重 金属“汞”污染
(1) 向西转移,范围变大。 珠江口东岸城市化 进程快,原有的养殖用地大量转变为建筑用地 (2) 5月 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快;此时期未 进入雨季,降水少。 低 (3) 渔业、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海洋化学 工业;旅游业 (4) 减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对污水进行先治 理后达标排放;合理发展水产养殖业,防止过度 养殖;加强赤潮监测与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1.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 A 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B 海洋上的生产活动 C 生活垃圾 D 海上旅游 2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3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沿海石油工业 B 集装箱港口作业 C 海上采油 D 海上石油运输
(2011上海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 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 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 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 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 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 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_, 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是_____和_____。(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 时该海域风向为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 岸 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灾 难, 宣布禁捕是因为_______。(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__、__(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2分) 解析:(1)大陆坡 坡度较陡(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 流
沿海赤潮分布图
赤潮发生次数
(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 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 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 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露的石油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 力。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 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 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 长,形成赤潮。B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 亡。A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 C选项是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 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选项是错误的。
受污染的海面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并且难以清除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 道22日凌晨2时许发生原油泄漏,准备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 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48人死亡,住院治疗136人。原油泄漏 导致了胶州湾附近大概1万平方米的海域受到污染。
1.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 A 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B 海洋上的生产活动 C 生活垃圾 D 海上旅游 2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3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沿海石油工业 B 集装箱港口作业 C 海上采油 D 海上石油运输
(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 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 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 题。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 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 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 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 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是错误的。
高二地理备课组
一、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海洋污染 (二)、生态破坏
一、海洋污染物质来源有哪些?
二、海洋环境主要污染类型有哪些? 三、海洋环境污染造成哪些的危害
一、海洋污染物质来源有哪些?
陆地污染物排放(80%来自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