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学

合集下载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实际表现和结果持有过高的信心和评价。

这种现象在个体决策、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综述过度自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探讨了过度自信的概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后果,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过度自信、自信、决策、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引言: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表现过高估计的一种心理现象。

过度自信的存在和表现常常导致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对自己的漏判和误判、与他人沟通的障碍以及对失败的不适应。

过度自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现有的过度自信理论和研究文献,深入探讨过度自信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潜在的后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过度自信的概念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实际表现和结果持有过高的信心和评价。

相比于正常的自信,过度自信具有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对自己能力的夸大估计。

过度自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偏差,即评价偏高和判断失误。

评价偏高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有过高的估计,往往低估自己的失败风险。

判断失误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个体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高估计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过度自信的形成机制过度自信的形成涉及多种认知、情绪和社会因素。

首先,过度自信与个体的自我认知有关。

研究表明,个体往往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内部-外部归因偏差有助于个体形成过度自信的信念。

其次,过度自信也受个体的情绪状况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估计,进而增加过度自信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过度自信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方式都会影响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三、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个体的过度自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自我认同对过度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个体的自我认同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现象。

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市场心理学

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市场心理学

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市场心理学金融市场心理学是金融投资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的情绪、行为及其对市场走势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情感与行为,价格过度波动是一种常见现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表现出过度乐观、冒险、情绪波动等特点,对市场的判断失去了冷静,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

一、过度自信和金融市场过度自信可以导致许多投资决策失误。

在金融市场上,一些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他们有更多的信息或技能来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此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会低估风险和忽略重要的信息,致使他们产生不当的交易信念,从而引起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二、过度自信带来的损失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会对自己的交易信念过度自信并产生过度反应,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来自单笔过度大的交易,或者来自一系列的小交易,这些交易分散在各种不同的投资品种中。

除此之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不仅能带来自身的损失,也能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

三、如何避免过度自信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自信可以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避免过度自信,投资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记得回顾过去的投资记录,从过去的失败和成功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投资技能。

2. 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3. 控制风险,不要对某种品种或行业过于依赖,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不盲目跟从市场大众,及时止损和止盈。

四、结论与市场相比,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只占了一部分。

在投资中,情绪和行为往往成为投资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需要认识到过度自信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它。

在金融市场中,保持客观而冷静的心态,谨慎而明智的投资,才是最为成功的选择。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学共30页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学共30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 学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过度自信理论2

过度自信理论2

过度自信理论2第一篇:过度自信理论2过度自信摘要: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

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本文对过度自信及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通过博弈模型说明了过度自信是博弈均衡的结果。

关键词:行为金融过度自信博弈均衡对于过度自信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

Gervaris、Heaton和Odean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行为金融放松了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行为人在决策时常受各种心理信念的影响,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过度自信理论,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对金融市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特别过于自信。

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成功投资并无相关。

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现有研究表明,许多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假定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能够解释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异常现象。

譬如,在某种程度上,过度自信模型能够解释交易量之谜、波动性之谜、长期反转效应和短期动量效应等等。

同时,以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研究和实验研究也表明,证券市场上确实存在投资者过度自信现象。

因此,De Bondt和Thaler(1995)甚至认为过度自信是判断心理学(Judgment psychology)中最有力的发现。

近年来,随着过度自信在行为金融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投资者过度自信已经成为金融学家的研究热点和标准假定之一。

目前有许多关于过度自信的模型和理论,如DHS模型。

DHS模型是Daniel 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等1998年提出的,简称DHS是对于短期动量和长期反转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学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经济心理学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 - 经济心理学引言过度自信理论是一种在经济心理学领域中常被研究的理论,它描述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有过高估计的倾向。

这种过度自信现象在金融市场、投资决策和创业领域中非常普遍,不仅对个体决策产生影响,而且也对整个市场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过度自信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主要特征、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管理和减轻过度自信现象。

过度自信理论的主要特征1.高度自我评价:过度自信的人往往高度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技能比实际要好,过于乐观地看待可能的结果。

2.低估风险:过度自信的人倾向于低估风险和可能的失败。

他们对失败的可能性感到不敏感,并往往对当前市场情况或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视而不见。

3.遗忘和忽视信息:过度自信的人通常会遗忘或忽视与他们的观点或决策相矛盾的信息。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和记住与他们已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并对其他信息不予理会。

4.过分自信:过度自信的人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自信,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忽视客观的证据和分析。

过度自信的原因过度自信现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认知偏差、社会因素和个性特征等。

1.认知偏差:人类决策过程中存在多种认知偏差,如过度乐观偏差和确认偏差。

过度乐观偏差使人们过高估计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而确认偏差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支持已有观点的信息。

2.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和环境对过度自信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对自信的推崇和奖励促使人们变得过度自信,并忽视潜在的风险和负面结果。

3.个性特征:个人特征也可以影响过度自信的发展。

一些人天生更加自信和乐观,更容易陷入过度自信的状态。

过度自信的影响过度自信的影响在个体和市场层面上都非常显著。

1.个体层面:过度自信使个体更倾向于冒险,追求高回报的机会,但也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

这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创业失败和估计错误。

2.市场层面:在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泡沫的形成和崩溃。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会投资于过高估值的资产,从而推高市场价格。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摘要】标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的解释与市场实际的差异早已被学者和投资者观察到,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与发展提供给了学者和投资者研究金融市场的崭新道路。

行为金融学这一新的理论框架刚刚起步,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行为金融学中一种心理偏差--过度自信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展现了过度自信理论的发展脉络、过度自信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在资本市场上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等。

【关键词】行为金融,过度自信,心理学实验,市场异向一、引言现代金融经典理论对理性人在金融市场中的规范行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然而,现实当中的个人是有限理性的,有限理性的个人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行为与现代金融经典理论的差异甚至是矛盾,促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利用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投资者偏好,决策等相结合来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Statman,1999)。

本文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理论,对相关领域内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

二、过度自信的心理研究人们在生活中、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都会对自己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自己获得的信息的准确程度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Fischhoff等,1977)。

可以认为,过度自信就是对于事情的判断过于肯定了,即低估了后验分布的判断范围。

Oskamp在他的心理学实验中,把过度自信简单的定义为超出正确范围的自信。

在他的实验中,心理医生的自信程度与其诊断的准确性极不相称,过度自信的程度随着任务重要性的上升而升高。

后来,Fischhoff把这一实验的现象定义为对“正确性没有保证的信念”。

在另一系列的关于常识性问题的实验中,Fischhoff进一步证明人们对自己的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即人们常常高估自己所掌握的常识和信息的正确性。

(Fischhoff,1977)。

同时,他也定义了难度效应(Fischhoff,1977),这一效应意在说明过度自信在越困难的任务中越明显,而在容易的任务中则会表现出过度的不自信。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

研究人员分别问丈夫和妻子做了百分之多少的家务,调价结果统计,丈夫 和妻子平均认为自己做的家务百分比之和为130%。
68%的民事诉讼律师都认为自己代理的一方会赢得诉讼。
斯文森(Svenson)在1981年的一个研究里发现,如果要就自己的驾驶 技术做一个评价,90%的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要在平均水平以上,很少有 人说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
是如何得来的,500万就是500万,不会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意外之财会使人产生不同往常甚至不可思议的行为呢?
【案例2】 做煤炭生意的张老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家产过千万,他的孩子学习跟不
上班。找到我给他介绍一个好家教,我告诉他家教要15元/小时的报酬,他
觉得太贵了。那晚他为了跟我见面,以便好谈找家教之事,他叫了几个朋友, 在北湖市场对面的帝都大酒店豪华订了晚餐。喝了三瓶五粮液,一桌海鲜, 一顿晚餐下来花费将近3000元。饭后,他的几个朋友和他围在一起搓起了麻
转向网上委托之前,他们的投资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且偏好市场风险高的小
盘成长股。这些投资者在转向网上交易之后,买卖就较为频繁,交易更富投机 性,而所获的投资收益率则较低。当然,其中的理性投资者不会如此,只有过 度自信投资者才会出现过度交易的倾向。他们认为,过度自信投资者在网上交 易时,容易产生几种认知偏差,从而导致他们的过度自信: 一是这些投资者将此前的良好投资收益(网上委托前的交易)归功于自已 的投资能力(而不是运气),因而会过度自信; 二是这些投资者在网上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投资数据,这些数据会引致他们 的知识幻觉,从而增强了过度自信; 三是这些投资者在网上通常可以自己掌握股票的投资组合情况,且可利用
时候曾经说过:“在心理学领域有关个人判断的研究成果中,最强的结论就是 人们是过度自信的。”

过度反应、前景、遗憾和过度自信,这四大投资心理每个人都有!

过度反应、前景、遗憾和过度自信,这四大投资心理每个人都有!

过度反应、前景、遗憾和过度自信,这四大投资心理每个人都有!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过度反应理论、前景理论、遗憾理论及过度自信理论。

跟着小编一起来学学它们。

过度反应理论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是西方投资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说明了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的现象。

人们由于一系列的情绪与认知等心理因素,会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加强的投资心理,从而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

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

当牛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

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

当市场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

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投资行为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

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当市场持续下跌时,情况刚好相反,投资者会越来越悲观。

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亏损,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造成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麻木。

因而,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关于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哈喽,诶瑞巴蒂!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些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知识。

行为经济学产生了4个重要的理论或者说4个结论: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1 前景理论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2 后悔理论(遗憾理论)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

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情绪。

例如,当在熟悉和不熟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可能考虑选择不熟悉品牌造成效果不佳时的遗憾要比选择熟悉品牌的遗憾要大,因而,消费者很少选择不熟悉品牌。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之一很多年以前,一个六旬老头带着他的5岁孙子去赶集,经过一座独木桥的时候,老头想吓唬一下他的小孙子,于是抱起他,还说要把他扔进河里。

小孙子被吓坏了,使劲挣扎,结果真的挣脱出了爷爷的手掌,掉进河里,湍急的水流把孙子冲走了。

老头原本就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抱住孙子,想当年,他可以把10岁的儿子举好高的,老头就是过度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高估了自己,才把他的小孙子给害了。

有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游泳爱好者,从水面上40多米处的大桥上跳下,结果被淹死。

为什么这么会游泳的人,还会被水淹死呢?就是过度自信,忽视了风险存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根据冲量定理,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冲量越大。

当一个人跳下大桥至到达水面,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数秒甚至数十秒(一般大桥都比较高),速度会很大,由此产生的冲量很大。

水是不可压缩流体,在这个情况下,就相当于跳桥者撞上了一堵墙。

所以,一般情况下,跳桥者都是被拍死的,不是被淹死的,因为如果跳水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让肚子或者背部着地,巨大的冲击力就会导致内脏破裂而死亡。

都是过度自信惹得祸。

几年前,《卫报》的一名记者采访了卡尼曼。

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高效?”“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么呢?”卡尼曼斟酌着自己的话,“过度自信。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遭受着过度自信的影响。

我们自认为比实际上懂得多,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艺高超。

在工作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比旁人工作效率高;总觉得自己能力高,创业者总觉得自己的项目是最好的,自己的公司成功概率最高。

投资者总觉得自己选择的股票具备上涨潜力。

这个在认知心理学上叫做过度自信。

1过度自信概念过度自信理论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行为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前景理论、后悔理论、过度反应理论、过度自信理论)之一。

“过度自信”一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经济心理学之过度自信理论概述PPT文档共31页

经济心理学之过度自信理论概述PPT文档共31页
经济心理学之过度自信理论概述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第四章第二节过度自信.

第四章第二节过度自信.
所谓“事后聪明”就是在事件发生后,人们 相信事件的发生是已经注定了的,不可能 朝别的方向发展,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知 道事情的结果。 在短期内,事后聪明可能带给我们某些好处。 例如,如果事件结果同预期的一样,那么 我们相信自己一直知道事件是怎么回事, 以自鸣得意。
二、神投手信念
在某一特定时段中,该选手的投篮表现好于 根据他平时的表现所预期的水平。 设投手信念的产生原因在于人们对于随机这 一概念的知觉理解常常系统性的背离偶然 性法则。例如,如果将硬币抛1000次,结 果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比例约为50%, 但是人们认为即使抛10次,其正反面朝上 的比例也会约为50%。卡尼曼将这一信念 称为“小数定律”
四、寻找支持自己的证据
• 研究表明,人们没有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从而对自己的判断不再那么盲目自信的 证据。
第三节 过度乐观
• 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将取得成功,而别人成功的概 率肯定会远远低于自己取得成功的概率。人们的 这种信念不仅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前景的乐观主义 态度,同时也是他们判断上存在偏差的结果。 一、企业家:我比别人更可能成功 大量研究表明:2年之后,大约34%——50%的新企 业会停止营业;5年之后,大约50%的企业在创建 5年之后仍然能够存活或者不被转手。 95%的企业家认为他们成功的概率等于或者大于 50%,81%的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概率等于或者大 于70%,更有33%的人认为他们成功的概率为 100%。
二、强化控制力幻觉的因素
第一,竞争性控制力幻觉因素 第二,选择自由强化“控制力幻觉” 第三,熟悉程度与参与程度强化控制幻觉 第四,熟悉性与选择自由强化控制力幻觉 第五,以往的成功强化控制力幻觉 最后,大部分人认为:即使是纯粹偶然性的 事件也可以通过练习加以控制。
第五节 信息幻觉与专家幻觉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探究和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探究和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探究和综述【摘要】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动摇了传统公司财务学的重要基石——理性人假设,基于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基础上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财务理论的内容,而且使得研究更贴近于事实。

本文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行为,深入地探讨过度自信的心理学产生基础、表现及影响因素,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尤其是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的进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度自信心理基础过度自信指标衡量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决策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直觉和情绪的影响。

Kahneman,Daniel和Amos Tversky(1979)等心理学家通过实证观察发现,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时,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度自信,会因为高估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而产生偏差,高估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并低估与决策相关的风险。

一、过度自信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家们对人的个性、情绪和理性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关于个性,是受环境和自身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特质的组合,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关于情绪,其受个性或某些特质及环境的影响,不同特质的人在不同环境刺激中会产生不同种类和程度的情绪,个性或者特质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中将情绪定义为“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这种精神上的情感可以是稳定的长期性存在的,也可以是短暂的感官刺激形成的感受;关于理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理想情况下,经济人具有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会选择那些能更好地满足自己偏好的行为,同时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恰当行为是情绪和认知的合理搭配,情绪是机械的不受控制的,但认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情绪,情绪可以与理性和谐共处,共同完成某些行为。

综上可以了解自信是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协调一致的产物,是一种长期的个性特征或者是短期的情绪体现(与特定环境相关的临时性特征),是对未来不确定事物的信念,适度的自信有助于人们建立应对变化的策略,而过强的情绪化则会阻碍短期记忆,使逻辑或者推理思维过程紊乱,阻碍关于利益和成本的理性思考。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过度自信理论文献综述引言:过度自信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知识或决策的自信程度超过实际情况。

这种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度自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本文将对过度自信理论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过度自信的特点过度自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自己能力的高估:过度自信者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和实力,对自己的表现持有过高的评价。

2. 对风险的低估:过度自信者往往低估任何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不足。

3. 忽视反馈信息:过度自信者通常忽视来自他人或外界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经验视而不见。

4. 决策倾向:过度自信者更容易进行冒险性行为,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决策。

5. 缺乏自觉性:过度自信者缺乏对自身表现的客观评估能力,对自身表现的弱点和不足缺乏认知。

二、过度自信的成因过度自信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个人经历、个体心理等。

1. 社会文化影响:一些社会文化背景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和自信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过度自信的倾向。

2. 个人经历:过度自信可能与个人被过度称赞或奖励的经历有关。

长期以来,个体接收到过多正面反馈,导致他们形成高度自信的态度。

3. 个体心理: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等也可能与过度自信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有些人天性上更倾向于过度自信,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交需要和渴望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

三、过度自信对个体的影响过度自信会对个体产生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损害决策质量:由于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低估,过度自信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2. 产生争议和冲突:过度自信者倾向于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反馈,容易与他人发生纷争和冲突,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交关系。

3. 妨碍学习和发展:过度自信者常常不愿承认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缺乏自省和改进的动力。

过度自信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过度反应理论。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

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Gervaris、Heaton和Odean(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关于主观概率测度的研究也发现确实存在过度估计自身知识准确性的情况。

1概述编辑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相联系,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投资银行家、工程师、律师、投资者和经理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特征。

Grifin和Tversky(1992)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

在回答容易问题时,倾向于不自信;当从事的是可预测性较强,有快速、清晰反馈的重复性的任务时,倾向于仔细推算。

如专业桥牌运动员、赌马者和气象学者在决策时都倾向于仔细推算。

Frank(1935)发现人们过度估计了其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过度估计随着个人在任务中的重要性而增强,人们对未来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

Kunda(1987)发现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

人们会有不切实际的积极的自我评价,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前途等会比其他人更好。

过度自信的人往往有事后聪明的特点,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尤其在他们期望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确实发生时,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在产生这种合意结果中的作用。

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1998)认为成功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个人能力,这种自我归因偏差会使成功者过度自信。

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

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

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摘要: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其研究的最重要的心理偏差即是过度自信。

本文介绍过度自信现象的心理学解释以及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例证,并对过度自信现象的研究做出了一些评价。

正文:过度自信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的概率的心理偏差(Wolosin,et al,1973;Langer,1975)。

Kahneman,Daniel和Amos Tversky(1979)等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时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一、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1、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

比如,我们讨厌某个国家,那么,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关注这个国家的负面消息,用以证明这个国家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越来越讨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赞同某个方案(特别是那些自己提出的方案),也会举出众多理由,数据的、图片的、事实的、分析的,来不断支持该方案,使其越来越正确。

2、难度效应(hard-easy effect)许多研究表明, 人们判断或决策的信心水平受任务难度及领域的影响(Gigerenzer et al, 1991;Kvidera, 2008)。

通常对较难任务做信心水平评估时, 才会引起过分自信和较差的校准。

而任务难度过于简单, 过分自信的现象就会消失;相反,会出现系统的信心不足(Juslin, Winman & Olsson,2000)。

Lichtensten 将这种现象称为信心的难易效应 (Craig et al, 2008)。

人们在面对更难解决的问题时更易产生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已经证实,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形下做判断时会有一些方面与理性产生系统性的偏离。

这些偏差中最普遍的一种是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信念和能力过于自信,对未来的评估过于乐观。

过度自信使人高估自己、低估风险以及夸大自我控制事件的能力。

这本身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现象,但问题是大部分人都否认自己是过度自信。

案例1:你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如何?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平均水平呢?开车显然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驾驶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这一问题给出的回答会很轻易地揭示人们在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时是否对自己有个切合实际的认识。

如果人不是过度自信的话,回答高于、等于及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应该是各占三分之一,然而大部分接受测试的人都自认为在平均之上。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抽样出来的被测试者中,有82%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既然如此,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平均的驾驶技术水平呢?根据平均的定义,是绝不可能有82%的目标样本高于平均的,这一调查结果与事实显然不符。

案例2:在一项涉及大学生的试验中,试验对象被问及他们自己和室友的将来会有怎样的结果。

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未来会很美好,想象着自己的将来会事业有成、婚姻幸福、身体健康…… 然而,当让他们猜想室友的未来时,他们的回应就实际得多了:酗酒成瘾、罹患疾病、婚姻破裂……遭遇其它各种人生不幸的可能性比自己大多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指出,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在投资者中表现得尤为强烈。

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投资者往往更能夸大自己的技能技巧,更会否认机会、运气的作用。

他们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有关风险,夸大自己控制事态的能力。

过度自信是如何形成的?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是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

大量的统计数据说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运气和偶然因素的结果,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特点,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

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的心理学解析

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的心理学解析

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的心理学解析一、引言心理学在研究人类行为和经济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经济决策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理解这些心理机制对于预测和解释经济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情绪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心理学对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的解析。

二、认知偏差对经济决策的影响1. 过度自信效应过度自信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估自己知识、技能和能力时,常常高估自己的表现。

在经济决策中,过度自信效应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冒险投资或高估自己的收益预期。

2.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相同金额收益的敏感程度。

在经济决策中,损失厌恶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可能解释了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投资方式。

3.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被最先接触到的信息所影响,并且往往无法从这个信息中摆脱。

在经济决策中,锚定效应会使得人们对于价格、价值和利润等信息产生偏见,从而影响其决策结果。

三、情绪对经济决策的影响1. 损失厌恶和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将不同类型的资产或收入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对每个账户做出不同的决策。

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账户的敏感度,损失厌恶使得人们更加谨慎对待每个账户中的损失,而不愿意承认这些损失。

2. 情绪化投资行为情绪化投资行为是指受到情绪因素影响的投资行为。

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时,往往更愿意承担风险,从而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在负面情绪下,人们往往更加保守,不愿承担风险。

四、社会影响对经济决策的影响1.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产生跟随他人的倾向。

经济决策中的羊群效应导致人们往往会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而不进行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2. 社会规范与合作行为社会规范和合作行为在经济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社会规范的塑造,人们的经济决策可能受到道义和道德的约束,从而产生合作行为。

五、结论心理学对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的解析揭示了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对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验
1.课堂实验及结果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最先由英国人提出来的吗? 2.水果的含钙量要比骨头汤中的含钙量高吗? 3.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沉没的吗? 4.人的五感中味觉的反应最快吗? 5.古人说的“酢”指的是今天的酱油吗? 6.身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吗? 7.下列哪一个与世界著名文学大师海明威有关? 8.如果把一个成人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其长度接近10万公里吗? 9.豆科植物可通过根瘤菌固定氮这种元素吗? 10.味精的鲜味来自谷氨酸,它最早发现于鸡汤中吗?
人说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
1.案例
龟兔赛跑
楚霸王项羽
过度自信理论简述
2.心理原理解析
过度自信理论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行为金融学理论。 “过度自信”一词 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量的认知心理学 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 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关于过度自信,DeBondt和Thaler在对行为金融的微观基础进行总结的 时候曾经说过:“在心理学领域有关个人判断的研究成果中,最强的结论就是 人们是过度自信的。”
过度自信理论内涵
2.心理原理解析
Mahajon( 1992) 将过度自信定义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对一些事件 出现的几率过高的估计的行为,这也造成了人们在事件出现后认为自己估计是 正确的从而加大这种心理因素。
想成为“凤姐”,得需要加把劲了,还不一定会成功。
选择C:自信度70%
你应该是个圈子中的宠儿,很多人会围着你转,如果是女人,会有很多男 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爱臭美的人。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有些任性。不过你 缺少安全感,喜欢左右摇摆。所以要坚定自己的意志。
想成为“凤姐”,除非你身边没有人围着转达,受了刺激才可以。
你应该是在父母的象牙塔里长大的人,虽然亲和力十足,与人沟通融洽,但是缺少自己的主见。遇事 慌乱,缺乏自信心。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但是又无能为力,不敢为自己申张。
想要成为“凤姐”,基本不可能了。
选择B:自信度:50%
你是个严谨甚微的人,明明很有自信,但处于自我压抑状态。不会将内心 真实的想法暴露出来,防卫度高。你会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产生怀疑,你 总是以求平和心态处事,以退为进。经常受人指使。所以请学会看重自己。
1.案例
研究人员分别问丈夫和妻子做了百分之多少的家务,调价结果统计,丈夫
和妻子平均认为自己做的家务百分比之和为130%。 68%的民事诉讼律师都认为自己代理的一方会赢得诉讼。
斯文森(Svenson)在1981年的一个研究里发现,如果要就自己的驾驶
技术做一个评价,90%的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要在平均水平以上,很少有
目录
1.课堂实验及结果 2.心理原理解析 3.原理实证 4.应用案例及点评
自信心小测试
1.案例
题目:假如给你提供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不需要考虑价格,也不用考虑后果, 有四款床上用品,你会选购哪一款呢?
A、卡通或动物图案 B、方格或圆点图案 C、炫彩花朵图案 D、纯白色
自信心小测试
1.案例
选择A:自信度:30%
课堂实验
1.课堂实验及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初唐四杰”中有王勃吗? 12.由于钙质流失,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导致腰腿发软,骨质疏松,多吃牛奶 和鸡蛋可以补充维生素D? 13.杜康酒的产地是在我国的河南吗? 14.我们日常的主食基本上属于碱性食物吗? 15.中国虽然不是双姓大国,但还是有不少双姓,请问“三台”是不是双姓? 16.是意大利人最先制作出了牛奶巧克力吗? 17.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吗? 18.龙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4吗? 19.冻疮是由于皮肤的毛细血管受损而引起的? 20.教育使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要比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要高吗?
选择D:自信度90%
你对爱情和事业都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不过会很少注意身边人的感受。 你的自信程度很高。头脑清楚,做事有能力,不过很多时候会给人以自我为中 心,自高自大的感觉。
所以不妨在别人面前低调一些,不过很有“凤姐”潜质。
1.案例
在美国买一台打印机,原价是80美元。商家给消费者两个选择, A、当场打折,折扣率是5%,也就是说80美元的打印机可以用76美元 购得; B、邮购返券,现在以80美元购买打印机,只要在购买后3个月内将相关 凭证寄回给公司,就可以得到25%的折扣,也就是可以得到20美元的现金返 还,这20美元会以支票的形式寄回给消费者,这样相当于花60美元买了这个 打印机。 想一想,如果你有这样两个选择,你会选哪种折扣方式呢?
为此,人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经常走向极端,过高地或过低地估计那 些他们认为应该发生或不应该发生事件的可能性。
过度自信的表现形式
2.心理原理解析
在行为金融学研究领域,过度自信投资者有两种表现: 一是,投资者高估了私人信息产生的信号的准确性,即错误地认为,私人 信息产生的信号比公共信息产生的信号更准确; 二是,投资者高估了自身对证券价值的估价能力,而低估了估价过程中预 测误差的方差。
课堂实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 18 . ╳ 19. √ 20. ╳
1.课堂实验及结果
过度自信理论概述
Overconfidence Theory
一是,人们估值的置信区间太小。 例如,人们认为,置信区间包含真实值的概率有98 %,而事实上置信区 间包含真实值的概率只有60 %左右,即人们估值的置信区间太小了。 二是,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不准确。 例如,人们估计某一事件完全可能发生,而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80 %; 人们确信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却有20 %。
Gervaris、Heaton 和Odean( 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 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 实上的权重。
简单说来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了自己成功 的几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
过度自信的表现形式
2.心理原理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