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病人自手术完毕回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称为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一)心理状况手术后是病人心理反应比较集中、强烈的阶段,随原发病的解除和安全渡过麻醉及手术,病人心理上会有一定程度的解脱感;但继之又会有新的心理变化,如担忧疾病的病理性质、病变程度等;手术已致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者,则担忧手术对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切口疼痛、不舒适的折磨或对并发症的担忧,可使病人再次出现焦虑,甚至将正常的术后反应视为手术不成功或并发症,加重对疾病预后不客观的猜疑,以致少数病人长期遗留心理障碍而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二)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不同类型的手术,涉及的范围、大小及持续时间各异,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安置的引流管及不同麻醉方式使术后观察和护理的要点亦不尽相同。故护士要正确评估。

1.手术类型

(1)按手术期限分类大致分为三类:①择期手术:手术日期的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有充分时间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等②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不易延迟过久,如恶性肿瘤根治术等。③急症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疾病,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最短时限内完善必要的准备,争分夺秒地进行紧急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例如:脾破裂、肝破裂等。

(2)按手术范围分类可分为大手术、中手术、小手术及微创手术。

2.麻醉方式分类可分为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三)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切口状况:有无渗血、渗液、感染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3.引流管与引流物:术中是否安置引流管、术后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量、色、质的观察等。

(四)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必要时可行胸部X摄片、B超、CT、MRI检查等,了解脏器功能恢复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一)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方面的知识。

(二)疼痛与手术创伤、安置引流管有关。

(三)尿潴留与麻醉剂残余作用未完全消失、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尿有关。

【预期目标】

(一)病人能复述术后饮食、活动、切口护理、导管护理的要点和相关知识且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保健。

(二)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三)病人能够有意识地排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护士应根据病人术中、术后的具体情况及出现不适的原因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给予对症护理;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缓解不良心理反应,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手术大小,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不稳定或特殊手术者,应送人重症监护病房,随时监测心、肺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伤口、胸腹腔以及胃肠道出血和休克等的早期表现,并对症处理。

1.血压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一次,直至平稳;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必要

时可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l一2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

2.体温体温变化是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常提示某种刺激的存在。术后24小时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随后每8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改为一天2次。

3.脉搏随体温而变化。失血、失液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但脉搏增快、呼吸急促,也可为心力衰竭的表现。

4.呼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有时可因胸、腹带包扎过紧而受影响。若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时,应先检查胸、腹带的松紧度,适当调整,但仍应警惕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三)体位根据疾病性质、全身状况和麻醉方式,选择利于病人康复、活动及舒适的体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道;椎管内麻醉者,应平卧6—8小时,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致头痛;全身麻醉清醒后及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颅脑手术后,无休克或昏迷,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既能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又利于呼吸;腹腔内有感染者,若病情许可,应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以利有效引流;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四)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等征象。若切口有渗血、渗液或敷料被大小便污染,应及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若腹壁切口裂开,应先用无菌纱布或无菌巾覆盖;四肢切口大出血,先用止血带止血,再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切口的愈合分为三级,分别用“甲、乙、丙”表示。①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良反应;②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缝线拆除时间依据病人年龄、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而决定。头、面、颈部手术后3-5天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为7—9天;下腹部、会阴部为5—7天;四肢为10-12天(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为14天,必要时可间隔拆线。青少年病人因新陈代谢旺盛,愈合快,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糖尿病者则宜酌情延迟拆线时间。

(五)引流管护理种类甚多,多置于体腔(如胸、腹腔等)和空腔脏器(如胃、肠、膀胱等)。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并记录引流物的量、色、质。乳胶引流片一般于术后1—2天拔除;单腔或双腔橡皮引流管多用于渗液较多、脓液稠厚者,大多要2—3天才能拔除。胃肠减压管一般在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

(六)常见不适的护理

1.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可出现疼痛。凡增加切口张力的动作,如咳嗽、翻身等都会加剧疼痛。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又加剧,需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疼痛除造成病人痛苦外,还可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国际常用的疼痛评估法有视觉模拟评分法、口述评分法、McGil疼痛问答法三种。护士通过对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病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及饮食等的观察,作出正确的评估并对症护理。首先,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其移动所致切口牵拉痛;其次,指导病人在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减少因切口张力增加或震动引起的疼痛;指导病人利用非药物措施,如听音乐、数数字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医护人员在进行使疼痛加重的操作,如较大创面的换药前,适量应用止痛剂,以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小手术后口服止痛片对皮肤和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